① 中醫所說的 濕熱體質如何調理
濕熱體質的人需要特別注意調理,首先應該疏肝利膽,祛除濕熱。這類體質的人可以選擇一些陰性的食物來養陰,如核桃、黑芝麻、兔肉、鴨肉、冬瓜、萵筍、百合、紫菜、鴿蛋等。同時,也可以適當食用一些補腎的食物,如黑豆、枸杞、黑芝麻、海帶、木耳等。
夏季是多汗的季節,出汗多會耗氣傷陰,因此可以選用一些益氣養陰、清熱利濕的葯膳,例如沙參山葯粥、沙參老鴨湯。水果方面,可以多吃枇杷、香蕉、楊桃、西瓜等,多喝綠豆湯,但不宜冰鎮飲用。應盡量避免食用櫻桃、荔枝和桃等寒涼水果,以及涼茶,盡管涼茶有清熱去濕的作用,但過度祛濕、貪涼會逐漸傷害陽氣,導致體質轉化為氣虛、陽虛、痰濕等更難調理的體質。
雖然夏季喝啤酒很暢快,但酒中的濕熱之性很大,最好禁吃。動物脂肪、海腥魚類等食物也屬於生濕助濕的食物,應盡量避免。天氣炎熱時,避免進行劇烈運動,以防大汗淋漓傷陰氣,損陽氣。合適的運動方式包括散步、慢跑、太極拳、廣播操等有氧運動。運動時重點在於舒展筋骨關節,增加身體柔韌度,因為筋骨關節的僵硬、澀滯不利於肝膽的疏泄。
在鍛煉過程中,若出汗過多,切記不要馬上飲用大量涼開水,更不能立即用冷水沖頭、淋浴,以免引起寒濕痹證、黃汗等多種疾病。最好適當飲用些淡鹽開水或綠豆鹽水湯。盡量不要熬夜。如果必須熬夜,應保證四點:早點起床(9點之前)、保證早餐營養均衡、中午補覺一小時左右、傍晚一小時左右的運動。此外,如果開始使用空調和涼席,應適可而止。
夏季「以熱除熱」是較好的養生方法,用熱毛巾擦臉、擦身,不僅可以擦掉汗水,還能促使皮膚透氣,適應人體降溫節律。炎熱的夏天,應當調整呼吸,平心靜氣,這樣便不會感到天氣極其炎熱。
秋冬是滋補的好時機,此時可以常用菊花、蓮子心、龍井、苦丁茶加蜂蜜泡水喝,也可以用薄荷葉、淡竹葉、決明子、鮮白茅根、鮮蘆根、桑葉等煮水代茶飲用。此外,還可以訂制一些中葯體質養生茶來調養,網上有訂制的,你可以找找看。
② 夏季濕熱體質如何調節 老中醫告訴你吃這些
炎炎夏日,濕熱難當,如何調理身體成為眾人關注的焦點。體內濕氣過重,不僅會導致皮膚瘙癢、口舌無味、食慾不振等症狀,還會讓人在夏日裡感到精神不振、四肢無力。那麼,如何有效去除濕熱,恢復身體健康呢?不妨試試以下幾種老中醫推薦的葯膳。
一、沙參老鴨湯
沙參,味微苦,性微寒,具有清熱養陰的功效。與老鴨、知母等食材一起烹制的沙參老鴨湯,能夠清熱祛濕、益氣養陰。製作方法簡單,只需將老鴨爆炒後與沙參、知母一同小火煲至酥軟,即可享用這道滋補養生的佳餚。
二、茯苓白術粥
夏日濕熱,容易導致食慾不振。此時,一碗茯苓白術粥無疑是最佳選擇。它不僅能清熱祛濕,還能健脾養胃。每天取適量茯苓、白術、小米、大米煮粥食用,即可有效緩解濕熱帶來的不適。
三、祛濕消暑粥
祛濕消暑粥同樣適合夏日食用。它不僅能去除濕氣,還有清熱利濕的效果。選擇白扁豆、赤小豆、薏米等食材,加入蘇葉、佛手等調料,煮成粥後每日服用,既能飽腹又能祛濕消暑,提高食慾。
四、冬瓜排骨湯
冬瓜排骨湯不僅美味可口,還有清熱利濕的功效。在夏日裡多燉幾次冬瓜排骨湯,不僅能享受美食,還能有效去除體內濕氣。只需准備冬瓜、赤小豆、排骨等食材,煲成湯後每日飯前飲用即可。
除了以上幾種葯膳外,日常飲食中還可以多吃黃豆芽、綠豆芽等蔬菜,它們具有利濕的效果。此外,一些香料如生薑、大茴香等也有發汗除濕的作用,可以在做菜時適當加入。對於濕熱體質的人來說,夏季最好少吃油膩食物和甜品等,以免加重濕熱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