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健康法第一條鼓勵大家如何治療疾病
中國第一部健康法,於2020年6月1日正式實施。
第一條,鼓勵非葯物治療疾病。即可減輕葯物對患者的副作用,也減輕患者的經濟負擔。
第二條,在養生保健行業要預防為主,努力讓人少得病,不得病。
第三條,大力扶持非葯物治療疾病的方法推廣,全面取消"以葯養醫",以健康為主取代以治病為中心。
第四條,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在兩到三年時間里,下架60%的葯品,2020年國家投資8萬億打造健康中國。
② 我國關於養生領域的相關法律規定有哪些,盡量比較新的
保健食品管理法規
第一條 為加強保健食品的監督管理,保證保健食品質量,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衛生法》(下稱《食品衛生法》)的有關規定,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本辦法所稱保健食品系指表明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即適宜於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調節機體功能,不以治療疾病為目的的食品。
第三條 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以下簡稱衛生部)對保健食品、保健食品說明書實行審批制度。
第二章 保健食品的審批
第四條 保健食品必須符合下列要求:
(一) 經必要的動物和/或人群功能試驗,證明其具有明確、穩定的保健作用;
(二) 各種原料及其產品必須符合食品衛生要求,對人體不產生任何急性、亞急性或慢性危害;
(三) 配方的組成及用量必須具有科學依據,具有明確的功效成分。如在現有技術條件下不能明確功效成分,應確定與保健功能有關的主要原料名稱;
(四) 標簽、說明書及廣告不得宣傳療效作用。
第五條 凡聲稱具有保健功能的食品必須經衛生部審查確認。研製者應向所在地的省級衛生行政部門提出申請。經初審同意後,報衛生部審批。衛生部對審查合格的保健食品發給《保健食品批准證書》, 批准文號為「衛食健字()第 號」。獲得《保健食品批准證書》的食品准許使用衛生部規定的保健食品標志(標志圖案見附件)。
第六條 申請《保健食品批准證書》時,必須提交下列資料:
(一) 保健食品申請表;
(二) 保健食品的配方、生產工藝及質量標准;
(三) 毒理學安全性評價報告;
(四) 保健功能評價報告;
(五) 保健食品的功效成分名單,以及功效成分的定性和/或定量檢驗方法、穩定性試驗報告。因在現有技術條件下,不能明確功效成分的,則須提交食品中與保健功能相關的主要原料名單;
(六) 產品的樣品及其衛生學檢驗報告;
(七) 標簽及說明書(送審樣);
(八) 國內外有關資料;
(九) 根據有關規定或產品特性應提交的其它材料。
第七條 衛生部和省級衛生行政部門應分別成立評審委員會承擔技術評審工作,委員會應由食品衛生、營養、毒理、醫學及其它相關專業的專家組成。
第八條 衛生部評審委員會每年舉行四次評審會,一般在每季度的最後一個月召開。經初審合格的全部材料必須在每季度第一個月底前寄到衛生部。衛生部根據評審意見,在評審後的30個工作日內,作出是否批準的決定。
衛生部評審委員會對申報的保健食品認為有必要復驗的,由衛生部指定的檢驗機構進行復驗。復驗費用由保健食品申請者承擔。
第九條 由兩個或兩個以上合作者共同申請同一保健食品時,《保健食品批准證書》共同署名,但證書只發給所有合作者共同確定的負責者。申請時,除提交本辦法所列各項資料外,還應提交由所有合作者簽章的負責者推薦書。
第十條 《保健食品批准證書》持有者可憑此證書轉讓技術或與他方共同合作生產。轉讓時,應與受讓方共同向衛生部申領《保健食品批准證書》副本。申領時,應持《保健食品批准證書》,並提供有效的技術轉讓合同書。《保健食品批准證書》副本發放給受讓方,受讓方無權再進行技術轉讓。
第十一條 已由國家有關部門批准生產經營的葯品,不得申請《保健食品批准證書》。
第十二條 進口保健食品時,進口商或代理人必須向衛生部提出申請。申請時,除提供第六條所需的材料外,還要提供出產國(地區)或國際組織的有關標准,以及生產、銷售國(地區)有關衛生機構出具的允許生產或銷售的證明。
第十三條 衛生部對審查合格的進口保健食品發放《進口保健食品批准證書》,取得《進口保健食品批准證書》的產品必須在包裝上標注批准文號和衛生部規定的保健食品標志。
口岸進口食品衛生監督檢驗機構憑《進口保健食品批准證書》進行檢驗,合格後放行。
第三章 保健食品的生產經營
第十四條 在生產保健食品前,食品生產企業必須向所在地的省級衛生行政部門提出申請,經省級衛生行政部門審查同意並在申請者的衛生許可證上加註「????保健食品」的許可項目後方可進行生產。
第十五條 申請生產保健食品時,必須提交下列資料:
(一) 有直接管轄權的衛生行政部門發放的有效食品生產經營衛生許可證;
(二) 《保健食品批准證書》正本或副本;
(三) 生產企業制訂的保健食品企業標准、生產企業衛生規范及制訂說明;
(四) 技術轉讓或合作生產的,應提交與《保健食品批准證書》的持有者簽定的技術轉讓或合作生產的有效合同書;
(五) 生產條件、生產技術人員、質量保證體系的情況介紹;
(六) 三批產品的質量與衛生檢驗報告。
第十六條 未經衛生部審查批準的食品,不得以保健食品名義生產經營;未經省級衛生行政部門審查批準的企業,不得生產保健食品。
第十七條 保健食品生產者必須按照批準的內容組織生產,不得改變產品的配方、生產工藝、企業產品質量標准以及產品名稱、標簽、說明書等。
第十八條 保健食品的生產過程、生產條件必須符合相應的食品生產企業衛生規范或其它有關衛生要求。選用的工藝應能保持產品的功效成分的穩定性。加工過程中功效成分不損失,不破壞,不轉化和不產生有害的中間體。
第十九條 應採用定型包裝。直接與保健食品接觸的包裝材料或容器必須符合有關衛生標准或衛生要求。包裝材料或容器及其包裝方式應有利於保持保健食品功效成分的穩定。
第二十條 保健食品經營者采購保健食品時,必須索取衛生部發放的《保健食品批准證書》復印件和產品檢驗合格證。
采購進口保健食品應索取《進口保健食品批准證書》復印件及口岸進口食品衛生監督檢驗機構的檢驗合格證。
第四章 保健食品標簽、說明書及廣告宣傳
第二十一條 保健食品標簽和說明書必須符合國家有關標准和要求,並標明下列內容:
(一) 保健作用和適宜人群;
(二) 食用方法和適宜的食用量;
(三) 貯藏方法;
(四) 功效成分的名稱及含量。因在現有技術條件下,不能明確功效成分的,則須標明與保健功能有關的原料名稱;
(五) 保健食品批准文號;
(六) 保健食品標志;
(七) 有關標准或要求所規定的其它標簽內容。
第二十二條 保健食品的名稱應當准確、科學,不得使用人名、地名、代號及誇大或容易誤解的名稱,不得使用產品中非主要功效成分的名稱。
第二十三條 保健食品的標簽、說明書和廣告內容必須真實,符合其產品質量要求。不得有暗示可使疾病痊癒的宣傳。
第二十四條 嚴禁利用封建迷信進行保健食品的宣傳。
第二十五條 未經衛生部按本辦法審查批準的食品,不得以保健食品名義進行宣傳。
第五章 保健食品的監督管理
第二十六條 根據《食品衛生法》以及衛生部有關規章和標准, 各級衛生行政部門應加強對保健食品的監督、監測及管理。衛生部對已經批准生產的保健食品可以組織監督抽查,並向社會公布抽查結果。
第二十七條 衛生部可根據以下情況確定對已經批準的保健食品進行重新審查:
(一) 科學發展後,對原來審批的保健食品的功能有認識上的改變;
(二) 產品的配方、生產工藝、以及保健功能受到可能有改變的質疑;
(三) 保健食品監督監測工作需要。
經審查不合格者或不接受重新審查者,由衛生部撤銷其《保健食品批准證書》。合格者,原證書仍然有效。
第二十八條 保健食品生產經營者的一般衛生監督管理,按照《食品衛生法》及有關規定執行。
第六章 罰 則
第二十九條 凡有下列情形之一者,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按《食品衛生第四十五條進行處罰。
(一) 未經衛生部按本辦法審查批准,而以保健食品名義生產、經營的;
(二) 未按保健食品批准進口,而以保健食品名義進行經營的;
(三) 保健食品的名稱、標簽、說明書未按照核准內容使用的。
第三十條 保健食品廣告中宣傳療效或利用封建迷信進行保健食品宣傳的,按照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和衛生部《食品廣告管理辦法》的有關規定進行處罰。
第三十一條 違反《食品衛生法》或其它有關衛生要求的,依照相應規定罰。
第七章 附 則
第三十二條 保健食品標准和功能評價方法由衛生部制訂並批准頒布。
第三十三條 保健食品的功能評價和檢測、安全性毒理學評價由衛生部認定的檢驗機構承擔。
第三十四條 本辦法由衛生部解釋。
第三十五條 本辦法自1996年6月1日起實施,其它衛生管理辦法與本辦法不一致的,以本辦法為准。
保健食品廣告審查暫行規定
第一條為加強保健食品廣告的審查,規范保健食品廣告審查行為,依據《行政許可法》、《國務院對確需保留的行政審批項目設定行政許可的決定》(第412號令)等法律法規,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指導和監督保健食品廣告審查工作。
省、自治區、直轄市(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負責本轄區內保健食品廣告的審查。
縣級以上(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應當對轄區內審查批準的保健食品廣告發布情況進行監測。
第三條發布保健食品廣告的申請人必須是保健食品批准證明文件的持有者或者其委託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
申請人可以自行或者委託其他法人、經濟組織或公民作為保健食品廣告的代辦人。
第四條國產保健食品廣告的發布申請,應當向保健食品批准證明文件持有者所在地的省、自治區、直轄市(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提出。
進口保健食品廣告的發布申請,應當由該產品境外生產企業駐中國境內辦事機構或者該企業委託的代理機構向其所在地省、自治區、直轄市(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提出。
第五條申請發布保健食品廣告,應當提交以下文件和資料:
(一)《保健食品廣告審查表》(附表1);
(二)與發布內容一致的樣稿(樣片、樣帶)和電子化文件;
(三)保健食品批准證明文件復印件;
(四)保健食品生產企業的《衛生許可證》復印件;
(五)申請人和廣告代辦人的《營業執照》或主體資格證明文件、身份證明文件復印件;如有委託關系,應提交相關的委託書原件;
(六)保健食品的質量標准、說明書、標簽和實際使用的包裝;
(七)保健食品廣告出現商標、專利等內容的,必須提交相關證明文件的復印件;
(八)其他用以確認廣告內容真實性的有關文件;
(九)宣稱申請材料實質內容真實性的聲明。
提交本條規定的復印件,需加蓋申請人的簽章。
第六條保健食品廣告發布申請材料不齊全或者不符合法定要求的,省、自治區、直轄市(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應當當場或者在5個工作日內一次告知申請人需要補正的全部內容;逾期不告知的,自收到申請材料之日起即為受理。
第七條國務院有關部門明令禁止生產、銷售的保健食品,其廣告申請不予受理。國務院有關部門清理整頓已經取消的保健功能,該功能的產品廣告申請不予受理。
第八條保健食品廣告中有關保健功能、產品功效成份/標志性成分及含量、適宜人群、食用量等的宣傳,應當以國務院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批準的說明書內容為准,不得任意改變。
保健食品廣告應當引導消費者合理使用保健食品,保健食品廣告不得出現下列情形和內容:
(一)含有表示產品功效的斷言或者保證;
(二)含有使用該產品能夠獲得健康的表述;
(三)通過渲染、誇大某種健康狀況或者疾病,或者通過描述某種疾病容易導致的身體危害,使公眾對自身健康產生擔憂、恐懼,誤解不使用廣告宣傳的保健食品會患某種疾病或者導致身體健康狀況惡化;
(四)用公眾難以理解的專業化術語、神秘化語言、表示科技含量的語言等描述該產品的作用特徵和機理;
(五)利用和出現國家機關及其事業單位、醫療機構、學術機構、行業組織的名義和形象,或者以專家、醫務人員和消費者的名義和形象為產品功效作證明。
(六)含有無法證實的所謂「科學或研究發現」、「實驗或數據證明」等方面的內容;
(七)誇大保健食品功效或擴大適宜人群范圍,明示或者暗示適合所有症狀及所有人群;
(八)含有與葯品相混淆的用語,直接或者間接地宣傳治療作用,或者藉助宣傳某些成分的作用明示或者暗示該保健食品具有疾病治療的作用。
(九)與其他保健食品或者葯品、醫療器械等產品進行對比,貶低其它產品;
(十)利用封建迷信進行保健食品宣傳的;
(十一)宣稱產品為祖傳秘方;
(十二)含有無效退款、保險公司保險等內容的;
(十三)含有「安全」、「無毒副作用」、「無依賴」等承諾的;
(十四)含有最新技術、最高科學、最先進製法等絕對化的用語和表述的;
(十五)聲稱或者暗示保健食品為正常生活或者治療病症所必需;
(十六)含有有效率、治癒率、評比、獲獎等綜合評價內容的;
(十七)直接或者間接慫恿任意、過量使用保健食品的。
第九條不得以新聞報道等形式發布保健食品廣告。
第十條保健食品廣告必須標明保健食品產品名稱、保健食品批准文號、保健食品廣告批准文號、保健食品標識、保健食品不適宜人群。
第十一條保健食品廣告中必須說明或者標明「本品不能代替葯物」的忠告語;電視廣告中保健食品標識和忠告語必須始終出現。
第十二條省、自治區、直轄市(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應當自受理之日起對申請人提交的申請材料以及廣告內容進行審查,並在20個工作日內作出是否核發保健食品廣告批准文號的決定。
對審查合格的保健食品廣告申請,發給保健食品廣告批准文號,同時將《保健食品廣告審查表》抄送同級廣告監督機關備案。
對審查不合格的保健食品廣告申請,應當將審查意見書面告知申請人,說明理由並告知其享有依法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的權利。
第十三條省、自治區、直轄市(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應當將審查批準的《保健食品廣告審查表》報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備案。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認為審查批準的保健食品廣告與法定要求不符的,應當責令原審批地省、自治區、直轄市(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予以糾正。
第十四條保健食品廣告批准文號有效期為一年。
保健食品廣告批准文號有效期屆滿,申請人需要繼續發布廣告的,應當依照本規定向省、自治區、直轄市(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重新提出發布申請。
第十五條經審查批準的保健食品廣告需要改變其內容的,應向原審批地省、自治區、直轄市(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申請重新審查。
保健食品的說明書、質量標准等廣告審查依據發生變化的,廣告主應當立即停止發布,並向原審批地省、自治區、直轄市(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申請重新審查。
第十六條經審查批準的保健食品廣告,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原審批地省、自治區、直轄市(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應當調回復審:
(一)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認為原審批地省、自治區、直轄市(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批準的保健食品廣告內容不符合法定要求的;
(二)廣告監督管理機關建議進行復審的。
第十七條經審查批準的保健食品廣告,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原審批地省、自治區、直轄市(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應當收回保健食品廣告批准文號:
(一)保健食品批准證明文件被撤銷的;
(二)保健食品被國家有關部門責令停止生產、銷售的;
(三)廣告復審不合格的。
第十八條擅自變更或者篡改經審查批準的保健食品廣告內容進行虛假宣傳的,原審批地省、自治區、直轄市(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責令申請人改正,給予警告,情節嚴重的,收回該保健食品廣告批准文號。
第十九條申請人隱瞞有關情況或者提供虛假材料申請發布保健食品廣告的,省、自治區、直轄市(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按照《行政許可法》第七十八條的規定進行處理。
第二十條申請人通過欺騙、賄賂等不正當手段取得保健食品廣告批准文號的,由審批地省、自治區、直轄市(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按照《行政許可法》第七十九條的規定處理。
第二十一條省、自治區、直轄市(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作出的撤銷或者收回保健食品廣告批准文號的決定,應當報送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並抄送同級廣告監督管理機關備查,同時向社會公告處理決定。
第二十二條(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發現有違法發布保健食品廣告行為的,應當填寫《違法保健食品廣告移送通知書》(附表2),移送同級廣告監督管理機關查處。
在廣告審批地以外發布擅自變更或者篡改審查批準的保健食品廣告的,廣告發布地省、自治區、直轄市(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應當填寫《違法保健食品廣告處理通知書》(附表3),原審批地省、自治區、直轄市(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應按照有關規定予以處理。
第二十三條省、自治區、直轄市(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應當建立違法保健食品廣告公告制度,定期發布《違法保健食品廣告公告》並上報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定期對《違法保健食品廣告公告》進行匯總。《違法保健食品廣告公告》應當同時抄送同級廣告監督管理機關。
第二十四條省、自治區、直轄市(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及其工作人員不依法履行審查職責的,由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或者監察機關責令改正,並按照有關規定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給予處理。
第二十五條在保健食品廣告審查過程中,省、自治區、直轄市(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違反本辦法規定給當事人的合法權益造成損害的,應當依照國家賠償法的規定給予賠償。
第二十六條保健食品廣告批准文號為「X食健廣審(X1)第X2號」。其中「X」為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的簡稱;「X1」代表視、聲、文;「X2」由十位數字組成,前六位代表審查的年月,後4位代表廣告批準的序號。
③ 我國的養生之道原則是什麼
養生之道,自古以來為我國民眾保健防病所重視。隨著我國社會的進步和科學文化的發展,攝生養性的內容已逐步形成了豐富多彩的中華養生學。
我國古代的養生之道,內容浩富,立論精湛,通過動形養生、飲食養生、修身養性、靜神養生、調氣養生等多方面修煉技法,以達到調身、調心、調息、調食、調眠的「調養」目的。
我國古代中醫養生的基本原則,就是人應該順應大自然的規律,比如春天的時候,要有一種生發之氣,冬天則不能太張揚、太發散,萬物處於秘藏。中醫還主張養生因時、因地、因人而異等。
我國獨創的養生之術,就是在養生基本原則指導下,經過歷代逐漸建立起來的,並不斷發展與完善,最終形成了動形養生、飲食養生、修身養性、靜神養生、調氣養生等多方面修煉技法。
所謂動形養生,中醫認為,「人慾勞於形,百病不能成」。因此,古人在醫療及生活實踐中摸索形成了諸如氣功、太極拳、八段錦五禽戲、等動形方式,以強身延年。
氣功古稱導引、行氣、練功、養生、吐納。
殷周時期,我國人開始練習氣功。它以「經絡論」、「氣功論」為理論基礎,主要通過控制意念活動,調整呼吸氣息,並輔之一定動作的活動,達到健身延年,防病、祛病的目的。
由此證明,我國發明氣功已3000餘年,是世界最早發明氣功的國家。
古代醫書《黃帝內經》的養生思想極其豐富,基本原則是「順自然,保正氣。」主要觀點有:
「法於陰陽」,即順應天時,順應四季氣候以養生,保護生機,提倡「春夏養陽,秋冬養陰」;
「和於術數」,主張動以養形導引、按摩、氣功、無所不包;
「食飲有節」,包括飲食和五味不能偏嗜;
「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指四季的作息制度與勞逸的適度,以防「過用病生」;
「恬淡虛無」,注意精神調攝。同時已認識到長生不死是不可能的,壽命的極限即天年是「度百歲乃去」。
《莊子》講「吐故納新,熊經鳥申,為壽而已矣;此道引之士,養形之人」。
「吐故納新」指做氣功,「熊經鳥申」講人就像熊一樣攀援,像鳥一樣左顧右盼。這兩種方法就是導引,
導引就是《莊子》所說的「道引」,是我國獨特的健身醫療的養生方法,在春秋時期已經比較普及。據考古發現,湖南省長沙市馬王堆漢墓中出土的一卷有44幅圖像的《導引圖》,是已發現的我國最早導引形象資料,也是世界現存最早的醫療體操圖解。
《導引圖》中的男女老少,有的裸背,有的著衣,有的徒手屈指,有的執杖拿物,有的模仿熊猴豺狼的姿勢,有的模仿龍鶴鵬鷹的動作。
《導引圖》所描繪的呼吸運動文字說明中有「印渾」兩字,是直接提到呼吸的。古代的「印渾」是仰身鳴叫的意思。圖的形態是胸部擴張,雙手向後舉,其動作是加強對心肺功能的鍛煉。
《導引圖》中除極個別的蹲、跪式外,其餘全部為立式運動。現在我國第五套廣播操中的8個動作基本概括了《導引圖》的精華部分。如上肢運動有「龍登」,擴胸運動有「印淬」,體側運動有「螳螂」,腹背運動有「滿政」,跳躍運動有「引頸」等。
《導引圖》除徒手操外,還發現使用棍仗式運動,作屈身轉體運動狀,雙手持杖。文字說明是「以文通陰陽」。這里的「文」是指棍仗。還有折腰式轉體運動,腳下有一球狀物,也是器械運動的形態。
《導引圖》文字說明中直接提到治病的項目共有「煩」、「痛明」、「引聾」、「引溫病」等12處,說明導引不僅對四肢部位的膝痛、消化系統的腹中,五官的耳目,甚至與某些傳染病的治療有著密切關系。
太極拳也是動形養生的主要內容。太極拳綜合吸收了明代名家拳法,特別是戚繼光的32式長拳,同時結合了古代導引、吐納之術,並注重傳統陰陽學說和中醫經絡學說,使太極拳成為了我國獨有的養生保健運動項目。
八段錦是我國的一個優秀傳統保健功法,形成於12世紀,後在歷代流傳中形成許多練法和風格各具特色的流派,動作簡單易行,功效顯著。
古人把八段錦這套動作比喻為「錦」,意為動作舒展優美,如錦緞般優美、柔順;又因為功法共為8段,每段一個動作,故名為「八段錦」。整套動作柔和連綿,滑利流暢;有松有緊,動靜相兼;氣機流暢,骨正筋柔。
八段錦歌訣說:「雙手托天理三焦,左右開弓似射鵰,調理脾胃單舉手,五勞七傷往後瞧,搖頭擺尾去心火,背後七顛百病消,攢拳怒目增氣力,兩手攀足固腎腰」。可見這個功的養生保健作用,而且它對場地顯然沒有特別的要求。
五禽戲是我國古代體育鍛煉的一種方法,創始人是東漢晚期名醫華佗。華佗總結了前人模仿鳥獸動作以鍛煉身體的傳統做法,創編了一套保健體操,包括虎、鹿、熊、猿、鳥的動作和姿態,也就是五禽戲。它比瑞典發明的醫療體操要早1000多年。
一次,華佗看到一個小孩抓著門閂來回盪著玩耍,便聯想起「戶樞不蠹,流水不腐」的道理,於是想到人的大多疾病都是由於氣血不暢和瘀寒停滯而造成的,如果人體也像「戶樞」那樣經常活動,讓氣血暢通,就會增進健康,不易生病了。
於是,華佗有時間就專心致志地研究鍛煉身體的方法,參照當時古人鍛煉身體的「導引術」,不斷琢磨改進,根據各種動物的動作,創造一套模仿虎、鹿、猿、熊、鳥五種動物的拳法。
五禽戲模仿猛虎猛撲呼嘯,模仿小鹿愉快飛奔,模仿猿猴左右跳躍,模仿黑熊慢步行走,以及模仿鳥兒展翅飛翔等動作。
通過這一系列的運作,能清利頭目,增強心肺功能,強壯腰腎,滑利關節,促進身體素質的增強,簡便易學,故不論男女老幼均可選練,待體質逐漸增強後再練全套動作。
五禽戲不僅具強身延年之功,還有祛疾除病之效。正如華佗所說:「體有不快,起作禽之戲,怡而汗出……身體輕便而欲食。」
所謂飲食養生,中醫認為,合理飲食可以調養精氣,糾正臟腑陰陽之偏,防治疾病,延年益壽。
中醫強調飲食要以「五穀為養,五果為助,無蓄為益,五菜為充」,還要重視五味調和,否則,會因營養失衡、體質偏頗、五臟六腑功能失調而致病。
孔子是春秋時期的人,享年72歲,在2000多年前能活到70多歲是很少有的高壽了。孔子的長壽,與他講究飲食之道是分不開的。
《論語》中記載:「食不厭精,膾不厭細,食噎而餒,魚餒而肉敗不食,色惡不食,臭惡不食,失飪不食,不時不食。」
這些話的意思是說,食物放久變味了不吃,魚肉之類菜餚腐敗了不吃,菜餚的色彩不中看不吃,味道不鮮美不吃,不講究烹飪不吃,不到用餐的時間不吃。
告誡人們講究養生之道,注意飲食衛生,不要濫吃濫喝的意思。
孔子的飲食觀對中華民族的「飲食文化」影響很深,是我國食療得以發展的基礎,而且對民族興旺,社會經濟的發展也是一大貢獻。
唐代著名學者、醫學家、飲食家孟詵撰寫的《食療本草》,專門匯集、介紹了具有滋補身體和治病療效的各種食品,供人們使用,從而使人們從飲食中得到治療疾病的效益。
《食療本草》撰寫於1000餘年前,是世界上現存最早的食療本草專著。其內容散見於後世的綜合性本草書中。1807年在甘肅敦煌石窟中發現該書的手抄卷子本。
飲食養生的關鍵要有合理的膳食結構。《養生錄》中談到養生「六宜」,食宜早些、食宜暖些、食宜少些、食宜淡些、食宜緩些、食宜軟些。
在飲食養生方面,南宋詩人陸游的養生方法是喝粥。他有一首詩寫道:
世人個個學長年,不悟長年在目前;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將食粥致神仙。
對於修身養生,中醫養生理論認為,凡追求健康長壽者首先應從修身養性做起,如平日應排除各種妄念,多說好話、多行善事,可使自己心胸開闊、情緒安定,從而維持身心健康。
修身養性最重要的是養心。「一生淡泊養心機」,這是一個很高的精神境界。人都有喜、怒、哀、樂、悲、恐、驚,這是人的7種情志,過了頭就是七情過激。
《黃帝內經》強調「恬淡虛無」,說「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簡言之,要做到「淡」字。
靜神養生在傳統中醫養生學中佔有重要地位。古人認為,神是生命活動的主宰,保持神氣清靜,心理平衡,可以保養天真元氣,使五臟安和,有助於預防疾病、增進健康和延年益壽。
反之,則會導致情志內傷,如怒傷肝、喜傷心、思傷脾、憂傷肺、恐傷腎,以至誘發種種身心疾患。
對於調氣養生,中醫養生理論認為,人體元氣有化生、推動與固攝血液、溫養全身組織、抗拒病邪、增強臟腑機能的作用。營養失衡、勞逸失當、情志失調、病邪夾擊等諸多因素,可致元氣虛、陷、滯、逆,進而使機體發生病理變化。
中醫調氣養生法主張通過慎起居、順四時、戒過勞、防過逸、調飲食、和五味、調七情、省言語、習吐納等一系列措施來調養元氣、祛病延年。
總之,養生之道在於動形結合、合理膳食、修身養性、靜神調氣,這樣才能達到「調養」目的。
④ 康養小鎮——如何走好「康養」這步棋
中國已經進入大眾 旅遊 時代,休閑度假成為了 旅遊 消費的主流。休閑度假在 旅遊 總人次中占的比例大幅提升, 旅遊 度假將成為未來的主流,持續高速增長。 旅遊 度假作為新時期的一種旅居生活方式,包含觀光、休閑及各種文娛體康養等消費,追求 健康 和精神享受,逐漸成為休閑生活主流。
「三避三養(避暑避霾避寒、 養生 養心養老) + 微度假」是對 旅遊 度假需求的集中詮釋,是 旅遊 度假發展的重要方向,也是 旅遊 休閑度假的核心市場,可以催生一系列新型業態和產業鏈,成為新時期經濟突破發展的一種新模式。
1
健康 與 旅遊 相結合,為康養小鎮發展奠定基礎
健康 與 旅遊 度假的加速融合,已成為現代服務業的新亮點, 健康 產業與 旅遊 產業的有機結合,也已經成為全球經濟發展新的經濟增長點。
世界醫療 旅遊 協會報告稱全球醫療 旅遊 產業未來年增速有望保持15%-25%的高增長率,2017年的市場份額預計將達到7000億美元。而國際傳統 旅遊 產業的增長率近幾年一種保持在3%-5%之間。數據統計顯示,以 健康 養生 為目的的 旅遊 消費者整體上比普通遊客多花費130%,收入效應遠遠大於傳統的 旅遊 產業及醫療產業。(數據來源於《2015年世界 養生 旅遊 白皮書》)康養小鎮可以 旅遊 產業為龍頭,通過 旅遊 的搬運功能,根據 旅遊 者、居民的消費需求,將 健康 療養、醫療美容、生態 旅遊 、文化體驗、休閑度假、 體育 運動、 健康 產品等業態聚合起來,實現與 健康 相關的大量消費的聚集。
2
國家政策支持發展康養小鎮
國務院在2016年發布的《「 健康 中國2030」規劃綱要》中指出,應積極促進 健康 與養老、 旅遊 、互聯網、健身休閑、食品融合,催生 健康 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發展基於互聯網的 健康 服務,鼓勵發展 健康 體檢、咨詢等 健康 服務,促進個性化 健康 管理服務發展,培育一批有特色的 健康 管理服務產業, 探索 推進可穿戴設備、智能 健康 電子產品和 健康 醫療移動應用服務等發展。培育 健康 文化產業和 體育 醫療康復產業。制定 健康 醫療 旅遊 行業標准、規范,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 健康 醫療 旅遊 目的地。大力發展中醫葯 健康 旅遊 。打造一批知名品牌和良性循環的 健康 服務產業集群,扶持一大批中小微企業配套發展。引導發展專業的醫學檢驗中心、醫療影像中心、病理診斷中心和血液透析中心等。支持發展第三方醫療服務評價、 健康 管理服務評價,以及 健康 市場調查和咨詢服務。鼓勵 社會 力量提供食品葯品檢測服務。完善 科技 中介體系,大力發展專業化、市場化醫葯 科技 成果轉化服務。
這對建設發展康養小鎮提供了重要的政策支持。康養產業已經成為新常態下服務產業發展的重要引擎,在未來20年,必將迎來一個發展的黃金期。
3
康養小鎮發展的產業體系
適宜創建發展康養小鎮的地區,一般都有良好的生態環境和氣候條件,這是實現 健康 生活的一個重要基礎條件。在這個基礎條件上,根據當地不同資源,結合市場需求特點,可以發展融合不同產業體系的 健康 小鎮。
康養小鎮業態一覽表
生態 養生 為亮點: 即依託項目地良好的氣候及生態環境,構建生態體驗、度假 養生 、溫泉水療 養生 、森林 養生 、高山避暑 養生 、海島避寒 養生 、湖泊 養生 、礦物質 養生 、田園 養生 等 養生 業態,打造休閑農庄、 養生 度假區、 養生 谷、溫泉度假區、生態酒店/民宿等產品,形成生態 養生 健康 小鎮產業體系;
享老產業為亮點: 將醫療、氣候、生態、康復、休閑等多種元素融入養老產業,發展康復療養、旅居養老、休閑度假型「候鳥」養老、老年 體育 、老年教育、老年文化活動等業態,打造集養老居住、養老配套、養老服務為一體的養老度假基地等綜合開發項目,帶動護理、餐飲、醫葯、老年用品、金融、 旅遊 、教育等多產業的共同發展。
體育 產業為亮點: 依託山地、峽谷、水體等地形地貌及資源,發展山地運動、水上運動、戶外拓展、戶外露營、戶外 體育 運動、定向運動、 養生 運動、極限運動、傳統 體育 運動、徒步旅行、探險等戶外康體 養生 產品,推動 體育 、 旅遊 、度假、健身、賽事等業態的深度融合發展。
文化產業為亮點: 深度挖掘項目地獨有的宗教、民俗、 歷史 文化,結合市場需求及現代生活方式,運用創意化的手段,打造利於養心的精神層面的 旅遊 產品,使遊客在獲得文化體驗的同時,能夠修身養性、回歸本心、陶冶情操。如依託宗教資源,打造文化度假區、依託中國傳統文化,打造國學體驗基地等。
休閑農業為亮點: 葯食同源,是東方食養的一大特色。因此 美食 養生 可以說是 健康 旅遊 中至關重要的一項內容。 健康 食品的開發,可以與休閑農業相結合,通過發展綠色種植業、生態養殖業,開發適宜於特定人群、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生態 健康 食品,同時結合生態觀光、農事體驗、食品加工體驗、餐飲製作體驗等活動,推動 健康 食品產業鏈的綜合發展。
醫學產業為亮點: 康療 養生 產品的構成主要是以中醫、西醫、營養學、心理學等理論知識為指導,結合人體生理行為特徵進行的以葯物康復、葯物治療為主要手段,配合一定的休閑活動進行的康復 養生 旅遊 產品,包括康體檢查類產品。它是醫療 旅遊 開發中的重要內容之一。
度假產業為亮點: 居住 養生 是以 健康 養生 為理念,以度假地產開發為主導而形成的一種 健康 養生 方式。這種 養生 居住社區向人們提供的不僅僅是居住空間,更重要的是一種 健康 生活方式。除建築生態、環境良好、食品 健康 等特點外,它還提供全方位的康療及 養生 設施及服務,並為人們提供冥想靜思的空間與環境,達到在恬靜的氣氛中修身養性的目的。
國務院印發《「 健康 中國2030」規劃綱要》, 健康 特色小鎮迎來黃金發展期
隨著 社會 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 健康 意識逐漸增強。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 健康 中國2030」規劃綱要》,把 健康 推向一個新的高度,提出建設「 健康 中國」,為 健康 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持。新時期、新形勢下,特色小鎮建設遍地開花,為康養特色小鎮的開發建設指明了方向。
4
康養小鎮的概念
康養小鎮是指以「 健康 」為小鎮開發的出發點和歸宿點,以 健康 產業為核心,將 健康 、 養生 、養老、休閑、 旅遊 等多元化功能融為一體,形成的生態環境較好的特色小鎮。
康養小鎮可以根據 旅遊 者、居民的消費需求,將 健康 療養、醫療美容、生態 旅遊 、文化體驗、休閑度假、 體育 運動、 健康 產品等業態聚合起來,實現與 健康 相關的大量消費的聚集。
康養小鎮的特徵康養小鎮建設相關政策
康養絕非小事,它已經上升到國家層面,注重全民 健康 ,近年來,無論從中央到地方政府,與康養相關的政策頻出,致力於推進 健康 中國、 健康 產業的監督、管理與發展,為康養小鎮的發展提供支持、引導和推動作用。
5
康養小鎮的開發路徑
1、根據自身特色,確定小鎮開發類型
例如:景區或景區周邊有宗教文化基礎,適合作宗教文化型康養小鎮開發;有長壽文化基礎,倡導食養、葯養等 健康 養生 ,適合作長壽文化康養小鎮開發;有溫泉這一核心資源,適合作溫泉型康養小鎮開發等等。
2、無特色資源,植入相關特色與功能
對於無明顯特色資源的小鎮,要進入康養小鎮開發,通過 旅遊 的搬運功能進行特色植入。這類型一般僅適合長壽文化型、生態 養生 型,醫養結合型或養老小鎮型開發。
例如,生態 養生 型要求小鎮有較好的環境基礎,後期要改善和維護小鎮生態環境,同時培育和引導 養生 養老產業進駐,發展 養生 產業,進行生態 養生 型開發;醫養結合型需導入醫葯產業,形成醫葯種植產業鏈或形成醫葯產業園等。
3、強化 健康 主題,進行多元化開發
康養小鎮必須強化 健康 養生 養老主題,進行多元化開發。以 健康 養生 、休閑養老度假等 健康 產業為核心,進行休閑農業、醫療服務、休閑 娛樂 、 養生 度假等多功能開發。
4、進行整體運營管理
立足於小鎮自身特點,以市場化開發為主導,確定項目的開發主體、開發模式、招商及運營模式等,形成系統化的運營管理流程,推進 健康 產業鏈的高效發展,實現小鎮的經濟效益增長。
6
康養小鎮6種開發類型
1.>>>宗教文化 養生 型長壽文化 養生 型溫泉 養生 型醫養結合型生態 養生 型養老小鎮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