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老人中心上聯康居樂園惠風和暢下聯怎麼說下聯:幸福人生長壽百年
上聯:康居樂園惠風和暢
下聯:幸福人生長壽百年
這副對聯雖然不怎麼對仗,平仄也欠妥。但是意義很好。不必作修改。
上聯:康居樂園惠風和暢;
下聯:幸福歲月長壽百年。
Ⅱ 宿松縣的由來
「宿松」之名始於何時,至今學術者存在較大爭辯。
一說始於晉武帝平吳(公回元280年),一說隋文帝開皇答十八年(598年)。前者見諸《和平寰宇記》、《辭源》等典,後者載於《隋書》、《舊唐書》等籍,已為官方所採信。
隋文帝楊堅一統宇內,在開皇十八年,一次更改了140多處帶有前代姓名和重復縣名。其間齊郡之高唐縣與同安郡之高塘縣字形相近、讀音相同,遂改高唐為章丘、高塘為宿松。但不論改於何時,有一點能夠基本確定,「宿松」一詞的意義就「陳舊的松滋」。
宿松稱號,有另一說法也頗有意思。宿松本名松茲,所以松茲**的招牌許多。但後來湖北有一松茲縣,重名了,因而我們改了,叫老松茲。宿者,老也。
(2)長壽到康居多少公里擴展閱讀
宿松縣東與望江縣共抱泊湖,西與湖北省黃梅縣、蘄春縣毗鄰,東北與太湖縣接壤,東南與望江縣相連,南與江西省湖口縣、彭澤縣隔長江相望。
宿松縣地勢由於受燕山運動的強烈波及,故西北高、東南低,依次為中山、低山、丘陵、崗地、湖泊和平原,呈階梯狀下降。
Ⅲ 古代匈奴人現在在哪個國家
以蒙古高原為中心,東至內蒙古東部一帶。
匈奴人原本是中國北方的一個游牧民族,主要分布在今外蒙古和中國內蒙古地區。從有文字記載的歷史開始,東亞的蒙古高原,就是兇猛的游牧部落的故鄉,他們是草原文明的締造者和傳承者,他們四處侵略農耕文化的國家。
尤其是每當出現較大的自然災害,牲畜大批死亡的時候,他們就會進入農業文明的領地,通過掠奪資源,來延續著自己的存在——他們一批批的從蒙古高原沖出去,他們征服了許多的亞洲帝國,並且一度成為了小半個歐洲的統治者。
在東漢初年,匈奴就大量進入塞內。46年前後,匈奴國內發生嚴重的自然災害,人畜飢疫,死亡大半。而統治階級因爭權奪利,發生分裂。
48年,匈奴八部族人共立呼韓邪單於之孫日逐王比為單於,與蒲奴單於分庭抗禮,匈奴分裂為兩部。後日逐王比率4萬多人南下附漢稱臣稱為南匈奴,安置在漢朝的河套地區。而留居漠北的稱為北匈奴。
(3)長壽到康居多少公里擴展閱讀
起源:
在匈奴建國以前,東北亞草原被許多大小不同的氏族部落割據著。那時的部落和部族聯盟的情況是「時大時小,別散分離」;是「各分散居溪谷,自幼軍長,往往而聚者百有餘,然莫能相一」。
當時分布在草原東南西喇木倫河和老哈河流域的,是東胡部落聯盟;分布在貝加爾湖以西和以南色楞格河流域的,是丁零部落聯盟;分布在陰山南北包括河套以南所謂「河南」(鄂爾多斯草原)一帶的,是匈奴部落聯盟。
此外還有部落集團分散在草原各地。後來的匈奴國,就是以匈奴部落聯盟為基礎,征服了上述諸部落聯盟、部落以及其他一些小國而建立起來的。
自西周起,戎族開始威脅中原王朝,周幽王烽火戲諸侯後,犬戎部落攻陷鎬京,迫使平王東遷。戰國時林胡、樓煩多次侵擾趙國,趙武靈王胡服騎射驅逐林胡、樓煩,在北邊新開辟的地區設置了雲中等縣。林胡、樓煩北遷融入新崛起的匈奴。在戰國末期,趙國大將李牧曾大敗匈奴。
前3世紀匈奴統治結構分為中央王庭、東部的左賢王、和西部的右賢王,控制著從裏海到長城的廣大地域,包括今蒙古國、俄羅斯的西伯利亞、中亞北部、中國東北等地區。
戰國末年,趙國名將李牧出動戰車1300乘、騎兵13000人、步兵5萬、弓箭手10萬,與匈奴會戰,大破匈奴十餘萬騎,從此匈奴十餘年不敢南犯;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前214年,命蒙恬率領30萬秦軍北擊匈奴,收河套,屯兵上郡(今陝西省榆林市東南)。「卻匈奴七百餘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
蒙恬從榆中(今屬甘肅)沿黃河至陰山構築城塞,連接秦、趙、燕5000餘里舊長城,據陽山(陰山之北)逶迤而北,並修築北起九原、南至雲陽的直道,構成了北方漫長的防禦線。蒙恬守北防十餘年,匈奴懾其威猛,不敢再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