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區分風熱感冒和風寒感冒
區別:
風寒感冒是風寒之邪外襲、肺氣失宣所致。症狀可見:惡寒重、發熱輕、無汗、頭痛身痛、鼻塞流清涕、咳嗽吐稀白痰、口不渴或渴喜熱飲、苔薄白。
風熱感冒是風熱之邪犯表、肺氣失和所致。症狀表現為發熱重、微惡風、頭脹痛、有汗、咽喉紅腫疼痛、咳嗽、痰粘或黃、鼻塞黃涕、口渴喜飲、舌尖邊紅、苔薄白微黃。治法應以辛涼解表為主。
風寒感冒原因:因風吹受涼而引起的感冒,秋冬發生較多。其症狀為渾身酸痛、鼻塞流涕、咳嗽有痰。治療上西葯、中葯皆可,亦可採用食療,不但祛病,而且保健。預防措施為注意保暖,加強體育鍛煉,提高免疫力,也可提前打預防針。
風熱感冒原因:其起因通常是便秘,很多時屬於陽明經症。通常情況是這樣的,便秘兩天以後,喉嚨痛一兩天,然後出現感冒症狀,這就是風熱感冒(也可以是外感熱邪,首先犯肺)。
B. BTV養生堂中說的達原引葯方:檳榔6g 厚朴3g 草果15g 知母3g 黃芩3g 芍葯3g 甘草15g
應該是1.5克
達原飲--《瘟疫論》卷上
【處方】檳榔6克, 厚朴3克, 草果仁1.5克 ,知母3克, 芍葯3克 ,黃芩3克 ,甘草1.5克。
【功能主治】開達膜原,辟穢化蝕。主治瘟疫初起,憎寒發熱,漸至但熱無寒,晝夜發熱,日晡益甚,頭身疼痛,脈數舌紅,苔白厚如積粉。現用於瘧疾、消化道蟲積濕阻,以及濕遏熱伏等熱性病。
【用法用量】用水200毫升,煎至160毫升。午後溫服。脅痛耳聾,寒熱往來,嘔而口苦,加柴胡3克;腰背項痛,加羌活3克;目痛、眼眶痛,鼻干不眠,加干葛3克。
【摘錄】《瘟疫論》卷上
C. 北京衛視養生堂如何從症狀上區分上火和熱毒的區別
症狀的嚴重程度、持續時間。
北京衛視養生堂節目中的北京中醫葯大學教授劉天君說可根據症狀的嚴重程度來區分,上火是口乾、舌燥、口苦、口腔潰瘍等相對較輕的症狀;而熱毒則是高熱、頭痛、咽喉腫痛等較為嚴重的疾病症狀。
北京衛視養生堂節目中的北京中醫葯大學教授劉天君說也可根據持續時間來區分,上火是相對較輕的症狀,在短時間內(如1-2天)就能自行緩解,不會對身體健康造成太大的影響;而熱毒是較為嚴重的狀態,可能還會引起腦膜炎、腎炎、肺炎等情況,短則3-5天,長則1-2個月,對身體健康造成較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