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不同身體部位如何養生 人體八大部位養生關鍵詞
一、頭部
養生關鍵詞:勤曬、梳頭、多動
頭部是人體保健的第一要地。中醫認為,頭部是「精明之府」,連接五臟六腑的精氣。現代醫學指出,大腦是人體的「指揮中心」。因此,頭部的養護至關重要。可以按摩頭部,從頭頂到後腦勺,來回推三四十次,使頭部產生熱麻感。曬太陽也能促進頭部健康,尤其是寒冷的冬天,讓陽光灑在頭頂的百會穴,曬15分鍾,通暢百脈、養腦補陽。大腦還對氧氣需求高,跑步、快走等有氧運動能改善大腦血液循環,提供充足血氧,打乒乓球、羽毛球能提高大腦反應能力、延緩衰老。
二、耳朵
養生關鍵詞:捏、搓、彈、揪
耳朵是聆聽世界的窗口,對人體保健有重要作用。中醫理論認為,耳朵是全身經絡的匯集之處,與腎臟關系密切。搓彈雙耳是最簡單有效的強腎方法。兩手輕捏左右耳耳垂,搓摩至發紅發熱。揪住耳垂往下拉,再放手讓耳垂彈回,每天做兩三次,每次1分鍾。長期堅持,能抗衰養顏,對頭痛、耳鳴等疾病也有幫助。
三、前胸
養生關鍵詞:拍打、擴胸、深呼吸
前胸是人體免疫系統的重要部位,保護心臟和肺。可以採取虛掌輕拍的方法,對准胸部正中間的胸骨,以適當力度拍擊,每次拍3~5下,停10秒左右,每天3~5分鍾。還可以用手掌摩擦頸部到心窩的部位,多做擴胸運動和深呼吸。
四、腋窩
養生關鍵詞:按揉、輕彈
腋窩有動靜脈血管和大量淋巴組織,刺激此處能促進血液循環。按摩腋窩,先順時針後逆時針按摩15次,換手按摩另一側,每次3至5分鍾。還可以抬高一側手臂,用另一隻手的拇指輕彈腋窩底,交替進行。
五、後背
養生關鍵詞:防寒、蹭門框、熱浴
後背是督脈所經之地,經常按摩可促進經絡疏通。後背的保健首先要防寒,寒冷季節穿棉背心。中老年人可蹭門框按摩背部穴位。將脊椎對准門框,輕輕擠壓並上下輕度蹭動,每分鍾20下。洗澡時,淋浴頭對著後背沖洗。上班族久坐需起身活動,保持正確坐姿。
六、肚臍
養生關鍵詞:揉腹、熱敷
肚臍是重要穴位「神闕」,按摩可調和氣血、改善臟腑功能。醒後、睡前分別揉按小腹,飯後腹部按摩,幫助消化。熱敷時,用略高於體溫的熱水袋或熱毛巾敷在肚臍上,每天堅持1~2次。注意保暖,穿高腰褲子。
七、膝蓋
養生關鍵詞:扭轉、摩擦膝蓋
膝關節是人體負荷最大的關節之一,中老年人可搓熱雙手放在膝關節,按揉30次,微熱為佳。兩腿並攏,屈膝半蹲,兩手扶膝,輕輕轉動膝部。上下樓梯時,腳尖先著地。女性不要長時間穿高跟鞋,選擇散步、慢跑、游泳等對膝關節損傷較小的運動。
八、腳部
養生關鍵詞:泡、曬、動、晃
腳是「第二心臟」,有多個穴位和末梢神經,與人體臟器健康密切相關。熱水泡腳半小時,加入當歸、紅花、三七等中葯效果更好。曬腳強體:兩腳心朝向太陽曬20~30分鍾。動趾健胃:常動腳趾,用腳趾夾東西。晃腳解乏:仰卧,兩腳抬起懸空,搖晃兩腳,有節奏地轉動。
Ⅱ 如何健康養生,正確的養生方法有哪些
1、首先,中醫養生貴在養德,這是健康和長壽的最重要條件。
2、養生的第二個關鍵因素就是進行有規律的運動。生病的人需要運動,沒有生病的人也需要通過運動從而得以預防。在運動的同時,達到強身健體,增強意志、促進消化循環,增強免疫力的目的。
3、第三點就是要保持精神、情感、以及心理上的健康。養生要求我們要培養健康的精神,穩定的情緒,這樣才能避免精神極端、心理波動,和情感不穩定。根據中醫怒傷肝、喜傷心、思傷脾、憂傷肺、恐傷腎的觀點,進一步說明情緒,精神心理保健是人體健康的一個重要環節,一切對人體不利因素的影響中,最能使人短命夭亡的就是不良的情緒。人的精神狀態正常,機體適應環境的能力以及抵抗疾病的能力就會增強,從而可以起到防病的作用。
4、健康、平衡的飲食也是養生的必備因素。數千年以來,健康的食物,平衡膳食一直被認定是達到長壽的關鍵因素,不合理的飲食習慣責備認為是使健康出現問題的根源。
5、預防疾病也是養生的重要一環。通過有規律的鍛煉,正確使用葯物,適當的進行食補,以及其他的有益於健康的活動,每個人都可達到強身健體,延緩衰老之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