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白鯧魚是海魚還是淡水魚
白鯧魚,又稱銀鯧或鯧魚,是一種廣泛分布的魚類。它棲息於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的眾多海域,從北海到阿拉伯海,再到日本海和加勒比海,都有它的蹤跡。因此,白鯧魚不僅能在淡水環境中生存,也能適應海水環境。
在淡水水域中,白鯧魚多見於河口、河流、湖泊和池塘。在我國東南沿海、台灣海峽以及南海的北部、中部和西部,都能找到它們的身影。而在海水環境中,白鯧魚主要生活在近海的中上層水域,從數十米的淺海到200米的深海,都有它們的蹤跡。
白鯧魚的食性非常廣泛,既吃浮游動物和浮游植物,也吃硅藻和小型甲殼類動物。它們的繁殖周期較長,通常需要2至3年才能達到性成熟。此外,白鯧魚的生長速度較慢,但壽命較長。
由於其經濟價值高,白鯧魚成為重要的食用魚類。在亞洲地區,尤其是中國、日本和菲律賓等國家,它被廣泛用於烹飪各種美食,如清蒸、紅燒和煎炸等。同時,白鯧魚也是重要的海洋經濟魚類,被用於水產養殖和商業捕撈。
總的來說,白鯧魚是一種能夠在淡水域和海水域生存的魚類。在不同的水域中,它們的生活習性和生態環境各不相同。無論是淡水還是海水,白鯧魚都是一種非常有價值的食用魚類。
B. 魚塘養鯧魚的技巧
1、池塘條件:鯧魚對池塘沒有特殊的要求,大多數能養魚的魚池都可以養殖鯧魚。若是混養池,則冬天清塘後,先放其它養殖魚類,到4月底至5月初再放養鯧魚。放養前池塘要清整消毒。適宜面積為3-5畝,水深為1.5-1.8米。
2、飼料投喂:淡水鯧魚由於食性雜、食量大,在人工養殖的條件下,為了使它快速生長,獲得高產高效,應投喂人工配合飼料為主,將豆粕、魚粉、四號麵粉及添加劑按一定的比例配成顆粒料投喂。要想達到鯧魚快速生長、提早上市和售得好價的養殖目的,顆粒飼料的粗蛋白含量應達到30-35。因此,在飼料加工時應適當增加魚粉和豆粕的比例。投飼遵循「四定」原則。每天分上、下午兩次投喂。上午的投量佔40,下午佔60。5-7天調整一次投飼量。實際投量應視、水溫和吃食情況作適當調整。如遇到陰雨悶熱天氣,要適當減少投飼量。
3、增氧措施:鯧魚雖然耐低氧,但經常缺氧會影響它的正常攝食和生長。因此,在高密精養的情況下,為保證它正常快速生長,池中仍需配置增氧機等增氧設備,且到了夏天要經常加註新水,以保持良好的生態環境。在成魚池中混養時,要注意不能使其它魚類出現浮頭。
4、病害防治:在以鯧魚為主的養殖中,魚種規格大,抗病能力強,很少發現有病害,幾乎不太要使用漁葯。而在成魚塘中套養鯧魚時,千萬要注意鯧魚的存在。平時防治魚病時要嚴禁使用敵蟲葯物。
C. 鯧魚在哪裡生長的 我國鯧魚哪裡產的好
鯧魚是鱸形目鯧科鯧屬魚類,俗稱鯧魚、白鯧、黑鯧等。它們主要分布在溫暖水域,包括亞洲、澳大利亞、非洲和南美洲的沿海水域。具體來說,鯧魚常棲息在潮流緩慢、水深30至70米的水域,特別是在早晨和黃昏時活動於水中上層。不同品種的鯧魚可能生活在不同的環境中,例如,金鯧常見於印度洋和大西洋的熱帶和溫熱帶海域,中國鯧廣泛分布在印度洋北部沿岸海域,而紅鯧則原產於南美的亞馬遜河,並常用於淡水魚塘養殖。
鯧魚為近海洄遊性中上層魚類,平時分散棲息於潮流緩慢的海區。冬季,它們在黃海南部和東海的弧形海溝內越冬,棲息水深一般不超過130米。越冬場有三個:一為濟州島鄰近水域,水溫10至17℃,以銀鯧為主;一為東海北部外海,水溫11至18℃,同樣以銀鯧居多;一為溫台外海,水溫12至19℃,以灰鯧占絕對優勢。銀鯧在早晨和黃昏時位於水的中上層,不甚活躍,喜歡在陰影中集群。冬季棲息水層較低,晚上在清水中常見銀鯧上浮水面傾側游泳。灰鯧和中國鯧的食性因海區不同而異,成魚主要攝食水母、底棲動物和小魚;幼魚主食小魚、箭蟲、橈足類等。
在中國,鯧魚主要分布於中國沿海、日本中部、朝鮮和印度東部。金鯧魚是我國南方沿海名貴海產經濟魚類之一,其魚肉為白色、細嫩、鮮美可口。廣東、廣西、福建、海南等地已成功人工育苗,養殖技術較為成熟。湛江市是全國最大的金鯧魚養殖基地,被譽為「中國金鯧魚之都」。浙江省的鯧魚產量位居中國第一,特別是在舟山漁場。這些地區因其獨特的地理位置、氣候條件和海洋資源,使得鯧魚養殖業發達,因此產出的鯧魚質量上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