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健康養生 > 為什麼泡養生葯要用酒

為什麼泡養生葯要用酒

發布時間:2025-04-06 04:55:32

A. 酒為什麼被稱為「百葯之首」

因為酒有一定的治病、養生、保健和防病的作用。酒為「百葯之首」,自古以來,酒與醫就有不解緣。醫的繁體寫法:「醫」中有個「酉」,酉者酒也。醫家喜好用酒,是取其善行葯勢而達於臟腑、四肢百骸的特性。

中葯與酒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在酒出現之前,人們生病了,經常要求「巫」來治癒他們。後來,隨著中醫葯的發展,酒逐漸消退,成為中葯的輔料。中國最早的中醫經典著作《黃帝內經》中有一句話:「自古聖人之作湯 液醪醴,以為備耳」。從這句話中可以看出,酒這種發酵的製品是最早的中葯。概而言之,在中醫葯中,酒從最早的中葯湯劑演變為中葯的輔料,在內服和外用中都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B. 醬香型白酒可以用來泡葯酒嗎可以同時用濃香型和醬香型兩種酒泡葯酒嗎

1. 醬香型白酒適合用於泡製葯酒,尤其是那些酒精度數在50度以上的醬香型白酒,因為這樣的酒精含量能夠有效提取葯材中的有效成分,同時避免了酒精度過低導致的有效成分揮發過多的問題。
2. 使用醬香型白酒泡製的葯酒不僅養生功效顯著,而且口感綿柔,飲用後不會產生強烈的酒精感。
3. 若將醬香型白酒與濃香型白酒混合使用來泡葯酒,可以使得酒體中的香氣更加協調和豐滿,從而提升酒的品質和風格。
4. 泡製葯酒時,應選擇陶壇或玻璃器皿作為容器,避免使用塑料或金屬器皿,以防止有毒物質或有害反應的產生。
5. 由於白酒具有較強的腐蝕性,尤其是高度白酒與塑料接觸時,容易導致塑料中的有害物質溶解到酒中,因此不建議使用塑料桶裝酒來泡製葯酒。
6. 醬香型白酒、葯酒和濃香型白酒的混合使用,不僅可以提升葯酒的品質,還可以增強酒的養生功效和口感體驗。

C. 中醫養生中的酒文化

中醫養生中的酒文化:酒之性能

酒有多種,其性味功效大同小異。一般而論,酒性溫而味辛,溫者能祛寒、疏導,辛者能發散、疏導,所以酒能疏通經脈、行氣和血、蠲痹散結、溫陽祛寒,能疏肝解郁、宣情暢意;又酒為穀物釀造之精華,故還能補益腸胃。此外,酒能殺蟲驅邪、辟惡逐穢。《博物志》有一段記載:王肅、張衡、馬均三人冒霧晨行。一人飲酒,一人飲食,一人空腹;空腹者死,飽食者病,飲酒者健。作者認為,這表明“酒勢辟惡,勝於作食之效也。”

酒與葯物的結合是飲酒養生的一大進步。酒之於葯主要有三個方面的作用:

1.酒可以行葯勢。古人謂“酒為諸葯之長”。酒可以便葯力外達於表而上至於顛,使理氣行血葯物的作用得到較好的發揮,也能使滋補葯物補而不滯。

2.酒有助於葯物有效成分的析出。酒是一種良好的有機溶媒,大部分水溶性物質及水不能溶解、需用非極性溶媒溶解的.某些物質,均可溶於酒精之中。中葯的多種成分都易於熔解於酒精之中。酒精還有良好的通透性,能夠較容易地進入葯材組織細胞中,發揮溶解作用,促進置換和擴散,有利於提高浸出速度和浸出效果。

3.酒還有防腐作用。一般葯酒都能保存數月甚至數年時間而不變質,這就給飲酒養生者以極大的便利。

中醫養生中的酒文化:葯酒常用制備方法

葯酒的常用制備方法主要有冷浸法、熱浸法、滲漉法及釀製法。

1.冷浸法:將葯材切碎,炮製後,置瓷壇或其它適宜的容器中,加規定量白酒,密封浸漬,每日攪拌1~2次,一周後,每周攪拌1次;共浸漬30天,取上清液,壓榨葯渣,榨出液與上清液合並,加適量糖或蜂蜜,攪拌溶解,密封,靜置14日以上,濾清,灌裝即得。

2.熱浸法:取葯材飲片,用布包裹,吊懸於容器的上部,加白酒至完全浸沒包裹之上;加蓋,將容器浸人水液中,文火緩緩加熱,溫浸3~7晝夜,取出,靜置過夜,取上清液,葯渣壓榨,榨出液與上清液合並,加冰搪或蜂蜜溶解靜置至少2天以上,濾清,灌裝即得。此法稱為懸浸法。此法後來改革為隔水加熱至沸後,立即取出,傾人缸中,加搪或蜂蜜溶解,封缸密閉,浸漬30天,收取澄清液,與葯渣壓榨液合並,靜置適宜時間後,濾清,灌裝即得。

3.滲漉法:將葯材碎成粗粉,放在有蓋容器內,再加入葯材粗粉量60~70%的浸出溶媒均勻濕潤後,密閉,放置15分鍾至數小時,使葯材充分膨脹後備用。另取脫脂棉一團,用浸出液濕潤後,輕輕墊鋪在滲漉筒(一種圓柱型或圓錐型漏斗,底部有流出口,以活塞控制液體流出)的底部,然後將已濕潤膨脹的葯粉分次裝人滲漉筒中,每次投入後,均要壓平。裝完後,用濾紙或紗布將上面覆蓋。向滲漉筒中緩緩加入溶媒時,應先打開滲漉筒流出口的活塞,排除筒內剩餘空氣,待溶液自出口流出時,關閉活塞。繼續添加熔媒至高出葯粉數厘米,加蓋放置24~48小時,使溶媒充分滲透擴散。然後打開活塞,使漉液緩緩流出。如果要提高漉液的濃度,也可以將初次漉液再次用作新葯粉的溶媒進行第二次或多次滲漉。收集滲漉液,靜置,濾清,灌裝即得。

4.釀製法:即以葯材為釀酒原料,加曲釀造葯酒。如《千金翼方》記載的白術酒、拘杞酒等,都是用此方法釀造。不過,由於此法製作難度較大,步驟繁復,現在一般家庭較少選用。

中醫養生中的酒文化:注意事項

1.飲量適度:這一點是至關重要的。古今關於飲酒害利之所以有較多的爭議,問題的關鍵即在於飲量的多少。少飲有益,多飲有害。宋代邵雍詩日:“人不善飲酒,唯喜飲之多;人或善飲酒,難喜飲之和。飲多成酪酊,酪酊身遂痾;飲和成醺酣,醺酣顏遂酡。”這里的“和”即是適度。無太過,亦無不及。太過傷損身體,不及等於無飲,起不到養生作用。

2.飲酒時間:一般認為,酒不可夜飲。《本草綱目》有載:人知戒早飲,而不知夜飲更甚。既醉且飽,睡而就枕,熱擁傷心傷目。夜氣收斂,酒以發之,亂其清明,勞其脾胃,停濕生瘡,動火助欲,因而致病者多矣。由些可見,之所以戒夜飲,主要因為夜氣收斂,一方面所飲之酒不能發散,熱壅於里,有傷心傷目之弊;另一方面酒本為發散走竄之物,又擾亂夜間人氣的收斂和平靜,傷人之和。此外,在關於飲酒的節令問題上,也存在兩種不同看法。一些人從季節溫度高低而論,認為冬季嚴寒,宜於飲酒,以溫陽散寒。

3.飲酒溫度:在這個問題上,一些人主張冷飲,而也有一些人主張溫飲。主張冷飲的人認為,酒性本熱,如果熱飲,其熱更甚,易於損胃。如果冷飲,則以冷制熱,無過熱之害。元代醫學家朱震亨說:酒“理直冷飲,有三益焉。過於肺入於胃,然後微溫,肺先得溫中之寒,可以補氣;次得寒中之溫,可以養胃。冷酒行遲,傳化以漸,人不得恣飲也。”但清人徐文弼則提倡溫飲,他說酒“最宜溫服”,“熱飲傷肺”、“冷飲傷脾”。比較折中的觀點是酒雖可溫飲,但不要熱飲。至於冷飲溫飲何者適宜,這可隨個體情況的不同而有所區別對待。

D. 請問中醫,人參泡酒用黃酒還是白酒能有最大葯效啊

您好,關於人參泡酒,使用黃酒還是白酒,皆可。通常情況下,使用濃度較高的酒,更容易浸出有效成分。

因此,建議使用白酒泡製人參酒,以達到良好的效果。白酒具有補腎作用,同時,用枸杞燉湯或泡茶也是不錯的選擇。

總的來說,泡酒時選擇較高濃度的酒,如白酒,能夠更充分地提取人參的有效成分,從而發揮其葯效。同時,結合其他補益食材,如枸杞,也能達到更好的養生效果。

E. 如何泡葯酒,240個葯酒方子,那些方法和注意事項

泡製葯酒的原理在於利用酒精溶解葯材中的有效有機成分,同時水則用於溶解一些無法被酒精溶解的成分,如礦物類葯物。酒精與水的混合使用能夠更全面地提取葯材中的有效成分。

泡製葯酒需要選擇合適的酒精濃度。實踐證明,55度到70度之間的酒液能更有效地提取葯材中的有效成分。酒精度過低或過高都會影響葯效。

葯酒根據使用方式分為內服、外用和內服外用。內服葯酒需考慮飲用者的酒精耐受能力,外用葯酒則無需考慮。內服外用的葯酒一般選用中度或高度酒。

內服葯酒的酒精濃度選擇上,如果飲用者酒精耐受能力低,則使用中低度酒,如20度以上。如果需要提高酒精度,則可在飲用時用低度酒進行勾兌。

除了考慮酒精度,還需要選擇合適的酒體和原料。釀造原漿酒和果酒是內服葯酒的佳選。外用葯酒則需避免使用添加香精的酒精勾兌酒,以防變質影響葯效。

對於需使用動物鮮肉體的葯酒,如毛雞酒、蛇酒等,必須使用高度酒以確保殺菌效果。實踐證明,75%濃度的酒精溶液殺菌效果最佳,泡製葯酒至少需使用60度以上的酒。

個人飲用時成本可忽略不計,但商業用途則需考慮成本。一般葯材需泡三次,混合三次泡製的酒液,再根據需要添加低度酒以調整度數。

一種成本較低的選酒方案是:第一次泡製使用低度酒,第二次使用高度酒,第三次再用低度酒。這樣能有效降低成本,同時保證葯酒的酒精度適中。

另一種方案是三次泡製均使用高度酒,最後再添加低度酒以調整酒精度。此方案在倉儲和物料流動成本上有優勢。

閱讀全文

與為什麼泡養生葯要用酒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老年人拔牙有巧法嗎 瀏覽:852
四字成語形容古代女子孝順 瀏覽:514
孝順消防 瀏覽:361
a股長壽葯概念 瀏覽:972
重陽節記農歷幾月幾日 瀏覽:520
去技校怎麼跟父母說 瀏覽:597
福利院進行重陽節活動主持詞 瀏覽:93
關於重陽節簡訊 瀏覽:79
養老金歸稅務 瀏覽:391
長壽房子甲醛怎麼處理 瀏覽:148
大孝順地 瀏覽:177
老年人出現腸胃阻梗怎麼辦 瀏覽:310
九江老年大學招生簡章2018 瀏覽:973
安陽最好的敬老院 瀏覽:384
九十多老人家股骨骨折 瀏覽:563
大連20年工齡退休工資 瀏覽:954
體檢分泌物清潔度1什麼意思 瀏覽:207
養老保險移交委託書 瀏覽:79
南極長壽魚3斤多少年 瀏覽:885
30歲養生為了什麼 瀏覽: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