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太極練拳的基本步驟
太極練拳的基本步驟
太極拳的養生功效是非常神奇的,生活中我們可以適當練習。但是我們一定要掌握太極養生練拳步驟,這樣我們練習的才更快。太極養生樁也是非常好的養生方式,也可以時常練習。接下來就讓我們隨著太極拳教學來了解一下吧!以下僅供參考!
一、掌握拳理
太極拳拳理細微,法則嚴密。從皮、毛、骨、肉、筋、絡、氣、血、五臟六腑處處有法則,有規矩。例如"意氣君來骨肉臣"的拳理是什麼意思?要在明白的基礎上來把握要領。
各部位的拳理弄通後拳自然好練。自己就知道應怎麼做,應怎麼讓身體的各部守法。各部位應做到什麼標准或要求,都要問為什麼?做到真正的明白。如果你管不住自己的部位,那你不可能管住(打擊)別人,那對方必然管住(打擊)你。
學習太極拳是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很多人為了急於求成,最終是一事無成,在生活中也會很失敗。
二、學會站樁
站無極樁,調整自己的身體,把練太極的要求先練進體內。如神要守住,心要靜,提頂吊襠心中懸,松肩沉肘氣到丹田。裹襠斂臀含胸實腹。舌頂上顎等要求,確實進體,把這些法則及要求都守住了,再進行下一步。
三、走太極步
走太極步,也叫行樁。在練習太極步時,法則要求可能你又守不住了,但必須守住。它和站樁的要求是一樣的,只是腿在走步在行。走時身體決對要平穩,不能忽高忽低,平視10米左右。當然,走行樁有走行樁的標准和尺寸,這些都要把握好。
四、盤架
太極步練成後開始盤架。太極步練成給盤架和推手技擊打下了深厚的基礎。盤架時,式子不要貪多,應練好一個式子,沒病式之後再進行下一個式子。按頂、扁、丟、抗,四病去查找自己。然後再找放鬆、舒展、大方、自然。
初學太極拳要從盤架練起,這樣有利於快速學習,長期堅持練習太極拳能提高身體的柔韌度。
五、懂勁
太極功夫深的人都知道,懂勁才有神明。盤架練成後要找緊湊。練緊湊時更要講尺寸分毫。如果尺寸差了,氣不能入骨,功不會上身。
檢查每一式是否進體;每一手或每一個動作是否合乎要求;開合是否做到一動無有不動,一靜無有不靜;每一手有沒有羅旋力、纏絲勁。
更要知道,勁是否來自腰,取勁是否取自腳。通過腳根送到腿,又送到腰。通過腰送到臂上。形於手指等要求要嚴格的檢查自己。然後再檢查自己有沒有病式、病手,處處到位,事事得體。
如果都做到了就會脫胎換骨、渾元一氣、氣斂入骨、三關起動、周身一家、內外合一、陰陽平合、開合自然得體。這就是就懂勁了,你要接近神明了。
六、推手
懂勁後,再練習推手。推手過早會出現很多病手、病勁、病式,時間一長不好改正。通過推手硼、履、擠、按、采、挒、肘、靠、進、退、顧、盼、定來找勁。
檢查是否做到"四兩撥千斤",是否勁由內換,舍己從人,是否彼不動我不動,彼微動,我先動,是否單重發力然後進入亂環。推手練習成熟後給技擊打下了基礎。
七、技擊
無論任何太極拳式,技擊和養生都是最高的`目標。兩種缺一都是不理想的。在歷史上,高手如雲,現在為何練習者多,技擊者少。這是因為我們的心沒達到。要知道推手不是目的,技擊和養生才是最高的目標。
應從每一式,每一手找變化找勁。硼、履、擠、按、采、挒、肘、靠、進、退、顧、盼、定也。太極無虛式,式式可打人,式式變化無窮剛柔相濟。只要你找一個功夫好的的老師做指導,按拳理要求認真練,自然會成為太極技擊和養生高手。
八、太極養生
只要按上述七項要求來練,人就會平合了陰陽,補先天。五行相生,心靜神舒氣貼己。氣斂如骨,氣血一旺,身體會一天一天健壯,病自然沒了。
太極養生樁的兩大特點
樁功是太極拳的入門功,有許多人覺得太極樁功非常枯燥乏味,其實不然,太極樁功是靈活多變的,而且還有健身養生作用。
太極養生樁
全意太極養生樁,是由陳氏太極拳名家陳全意老師根據中醫的經絡學說,結合太極拳的導引吐納之術,獨創的一種養生樁法。
首先,該樁法具有簡單易學的特點
全意老師長年在外授拳,看到現代都市人生活壓力大,時間緊張,沒有太多的時間投入鍛煉,於是刪繁就簡,創造出這套只需3-5分鍾就能完成的樁法。
練習太極養生樁可以加快汗液排出,提高淋巴系統的代謝功能,同時靜心練太極養生樁能緩解壓力,釋放疲勞。
其次,該樁法還有功效神奇的特點
該樁法通過刺激腿部足少陽、足少陰兩條經絡及任、督、帶、沖四脈,改善肝、膽、膀胱、腎、脾、胃六臟器的血液循環,達到強身健體、延年益壽的效果,對腰頸椎、心腦血管問題效果尤其顯著。
;㈡ 在養生時,太極拳怎麼練
讓我們看看有多少太極拳高手過著不規律的生活,喝酒抽煙,奮力拚搏,高歌猛進,爭名奪利,兩只耳朵聽不到最起碼的聲音,不是嗎,窄腦袋像三寸蓮花,這樣的「太極拳」高手離「太極拳」還很遠。你的事業也是條件之一。筋疲力盡又沒有足夠的時間練習,怎麼能成功呢?因此,太極拳不能強求,條件沒有困難,反而適得其反。
沒有一個好的老師來教,對絕大多數太極拳練習者來說,練太極拳幾乎是不可能的。鍛煉身體,不要奢望,這是一種合適的心態,大多數人學太極拳主要是為了養生,很難掌握格鬥技巧。另外,如果他們練的是不打的,他們就會在戰斗中被打敗。練正宗的太極拳可以參加,但不是必須的。如果你不具備條件,就不要想太多。靜下心來,持之以恆地練太極對你的健康有好處。
一個練習者應該有一個師傅來教和講解,然而,即使你把太極拳練得很好,也只是形式上的相似而已。這只是表面現象,很難理解其中的奧秘,人們更關心的是如何健康長壽!健康是一個人生活質量的主要保證,這與財富不一定有關;長壽是生命的延伸,是享受幸福生活軸心的延伸。
㈢ 太極拳的養生功怎麼練
太極拳的養生功效顯著,練習方法獨特,吸引了無數健身愛好者。楊式太極拳,歷經近200年的傳承和發展,如今在神州大地廣為流傳,影響力遍及香港和海外。楊澄甫的弟子傅鍾文,常年隨師左右,深得太極拳的精髓。1944年,傅鍾文在上海義務教授太極拳,並發起成立了「永年太極拳社」,提出了「勤恆禮誠」的社訓。傅鍾文的孫子傅清泉,是第六代嫡系楊家太極拳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根據楊式太極拳的特點,編纂了永年太極養生功,這套功法簡便易學,適合普通民眾練習。下面我們來詳細了解這套養生功的六個動作。
第一式「壽星松肩」
練習者可以站立或平肩正坐,全身放鬆,雙眼正視前方。自然呼吸後,由左肩關節帶動手臂,依次向上聳肩、向前含胸、向下沉肩、向後展胸。緩慢重復20次後,換右肩。同樣,換左肩反方向動作,重復20次,換右肩。動作一定要慢,用心感受肩關節轉動的過程。長期練習可防治肩周炎、關節炎、肌肉拉傷等肩部疾病,同時有助於頸部、胸部等部位的鍛煉,減少落枕和肺部疾病的風險。
第二式「靈龜望月」
自然站立,雙腳與肩同寬,吸氣時雙肩後聳、縮脖、仰頭,使肩胛骨和頸椎部位的肌肉充分收縮。呼氣時放鬆全身關節,雙腿屈膝半蹲。這個動作與《易筋經》中的「雄雞高唱」相似,能增加肺活量,促進血液流通,對肩周、頸椎疾病有防治作用,並有助於緩解精神壓力。
第三式「翻雲覆雨」
此式主要針對上肢鍛煉,不限場地,站坐皆可。雙手向前平舉,與肩同寬同高,手心向上。調整呼吸後,雙手腕部同時360°向內、外旋轉,分別做20次。練習時應做到手腕旋轉到位,手指得到舒張,使用腹式呼吸法,並放慢呼吸頻率。此式可以鍛煉肩背肌肉,對中風、半身不遂的患者有改善作用,對常使用電腦的白領也有益處。
第四式「頂天立地」
自然站立,全身放鬆,雙臂前伸豎直,與肩同高。吸氣時雙臂打開,展肩擴胸,呼氣時手心向上,雙臂上舉。這個功法有醫學牽引的效果,能鍛煉腰椎、頸椎,防治骨質增生,同時收小腹、減肥。
第五式「鴛鴦戲水」
左腿弓步向前,右腿微屈向後蹬地,全身重力集中於左腿。雙臂上抬與肩同高,手心向內呈環狀向前捧。重心後移,雙臂沉肩墜肘,手心向下畫圓,緩慢吸氣。反復20次後,換右腿弓步向前,重復動作。此式可增強腿部力量,延緩衰老,並加強身體協調性。
第六式「天女散花」
自然站立,雙手在胸前十指交叉。吸氣時雙手向上翻,使雙臂上舉至頭頂。呼氣時雙臂從身體前方向下甩,全身關節放鬆,雙腿半蹲。此式主要對腰部、頸部、頸椎進行拉伸,能加速血液循環,舒緩壓力。但甩臂下蹲時可能會造成腦部短暫失血,因此動作次數不宜過多,每日三次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