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程凱養生說:敲膽經真的有用嗎
敲膽經真的有用嗎?
曾幾何時,敲膽經成為老年人的一種流行的保健方法。公園里,很多老年人都拿著半空的拳頭,叩擊自己的下肢外側。足少陽膽經循行經過人體的下肢的外側,軀乾的側面。
那麼在這個部位上,這樣去敲擊它會有什麼樣的 保健作用、 養生 功能 呢?
看到媒體當中的一些報道,主要是自媒體當中的一些報道有點過於誇大。比如說敲膽經可以減肥,是值得商榷。但是還有一個觀點,我覺得是值得推薦的,或者說是敲膽經,在下肢大腿外側,可能會有的比較重要、真實的一個作用,也比較適合於老年人,中老年朋友作為日常保健的方法來使用,是什麼觀點呢?
隨著年齡的增長,人體的骨質變得越來越差,那麼這時候肌肉附著在骨骼上的位置,就 容易出現疼痛增生,人體的運動功能、支撐能力也會受到減損 ,所以經常說 人老了腿先軟 了。那麼如果想讓自己的下肢的肌肉變得非常的強勁有力,起到很好的支撐,運動的功能就不能忽視人體在下肢外側,也就是足少陽膽經循行路線上的一塊巨大的肌肉。這塊肌肉叫做髂脛束,髂脛束的髂是髂骨,脛是脛骨,指的是小腿的正面迎面的那個最粗大,迎面的骨叫脛骨。
那麼這樣兩塊骨頭,一個是在小腿,一個是在髖骨,是在的腰的側面,這兩塊骨頭距離很遠,中間就靠一塊非常大的肌肉—— 髂脛束 ,聯絡在一起。上起髂骨下到脛骨的外側,這塊肌肉是維持人體直立體位和行走、奔跑的功能的,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強有力的肌肉。如果這塊肌肉變得比較有力,那麼人體就不會覺得下肢沒勁。
可是隨著骨質的疏鬆,鍛煉減少鈣的流失,老年人的下肢外側的肌肉力量就開始減弱了,這塊肌肉往往就出現了一個過度的受損、勞損的情況,酸痛也就隨之而來,所以經常在這個位置上施以輕柔地叩擊的動作,有助於緩解肌肉的疲勞痙攣,有助於改善這塊肌肉的供血,當然也就有助於改善身體的支撐和運動的功能。
具體怎麼做比較適宜?推薦給大家的方法就是 叩擊法。 叩擊法,在的臨床應用當中是一種非常專業的按摩手法。具體的操作方法:將你的手握成半空的拳頭,不要握緊了,中間的要空空的、鬆鬆的,最好能插進一個手指,叩擊的時候是從腰帶髂骨的位置,腰帶以下,然後到了膝關節下方脛骨的外側隆起處,這條線也就是大腿的外側中線,半握拳,從上到下。這樣的叩擊,可以把髂脛束的全程都進行叩擊,而且這樣的叩擊緩解了髂脛束的緊張痙攣,會對腰,髖部的諸多肌肉產生良性的刺激。
其實很多老年人出現的腰酸腰痛,臀部的一些疼痛,大腿外側的一些放射狀的疼痛很多都被誤認為是坐骨神經痛,是椎間盤突出引起的坐骨神經痛。其實不然,對於很多這種骨質變化,鈣流失過度導致的腰膝酸軟,疼痛的老年人來說,經常會出現臀上皮神經的卡壓、梨狀肌綜合征、臀中肌緊張引起的痙攣,疼痛等等,這樣的一些類似坐骨神經的這樣一些症狀,完全可以通過髂脛束簡單地扣擊的方法, 改善這些肌群之間的力量 ,從而對那些神經的不良事件得以去除,因此可以緩解剛才所說的那些麻、疼、竄的一些不適的感覺。
這種方法是一個良性的刺激,但不是膽經的完全的作用。 敲膽經,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作用 ,不僅僅適用於老年人,還要適用於很多的正值當年的中青年朋友們, 對生殖功能對泌尿功能對代謝功能都有非常好的幫助 ,也彰顯了足少陽膽經真正的本經的含義,那麼穴位和方法都是什麼呢?請聽下回分解。
② 程凱養生說:敲膽經的作用 每天堅持做動作,緩解腰腿痛
說一說敲膽經的作用。 上一次講解了叩擊足少陽膽經,在大腿外側中線這一段,能夠提高髂脛束的功能,髂脛束是人體下肢大腿外側,能夠幫助人體支撐和運動的最重要的一塊肌肉。這一大塊肌肉,或者叫做一個肌肉群,它的功能,隨著年紀的增長,隨著骨質的缺失,慢慢的功能開始下降,出現腰腿痛,出現人體行走支撐障礙的一系列問題。這些功能的下降,都可以 通過叩擊足少陽膽經大腿外側中線 這一段來得以緩解。
但是這不是膽經最重要的一個功能,雖然在經絡病侯當中提到:膽足少陽之脈是主骨所生病,而且這條經脈確實和人體的肩關節,髖關節,膝關節,踝關節密切相連,看起來就是和這些關節的運動支撐靈活有關系。但足少陽膽經還隱含著對人體 健康 的另外一大功能,說少陽經少陽為轉樞的地方。
什麼叫轉樞,就像門軸一樣。門,開關關鍵是靠門的那個軸。足少陽經恰恰就是軸。在人體的一條經脈當中,如果你問我哪一條經脈,您覺得學起來理解起來,最困難的,我一定會告訴你,那就是 足少陽膽經。
為什麼這么說?別的經脈走行很直很簡單,但是膽經曲曲折折,在頭上就繞了好幾圈,然後在身體軀乾的側面曲折走行。走的都是之字形,沒有一條直線,這穴位一會兒蹦到前面,一會兒蹦到側面,一會兒蹦到後面。所以,看起來很沒有規則,也使得我們學習、理解、應用這條經脈遇到了很大的困惑。
每當我給學生講解這條經脈的時候,我都會讓他們去想像一下旗袍。女性的那個旗袍剪裁得當,穿著得體,玲瓏有致。為什麼能夠穿著這樣的漂亮,凹凸有致?關鍵就是在它該緊的地方緊,該松的地方松。所以我經常跟我的學生說,你看,那個旗袍的扣的位置,恰恰就是身體在軀乾的側面,你身體當中的一些重要的肌肉,這些肌肉都是斜著走的,這些肌肉附著在的骨骼上的那些關鍵的點,你把它標出來,那些穴位就是足少陽經的穴位,連成那條線就是足少陽膽經,而這樣的一條線,很像玲瓏有致的旗袍的縫隙。
說白了,就是身體的前面、身體的後面,軀乾的外邊包著這層肌肉,它們要想維持一定的穩定,一定是交錯接縫的。比如說腋下的前鋸肌,腹部的腹內斜肌、腹外斜肌,都是交錯斜行,就像搭扣一樣,把身體全部跟後部聯絡在一起。所以足少陽經是聯絡人體整體的前與後的關鍵所在。所以說少陽是轉樞之所。
而在整條的足少陽經當中,有一個特別關鍵的部位,部位在古代稱為叫秒,指的就是的肋骨的下方,腎的外側一個虛軟的地方。就是大家捏一捏你腰兩側皮帶在上面地方比較鬆弛,松軟的地方。
如果這個地方很收緊,緊致,那麼整體的腹部的壓力,腰部肌肉的力量都變得比較正常。如果這個地方變得鬆弛了,經常看到有一些患者往床上一躺,那肚子嘩啦一下就散在床上,看到他的腹部變得沒有力量,腹肌是鬆弛的。腹部甚至都是一字型的,整個肚子是松軟的。這樣的情況很難保證臟腑的蠕動,胃腸道的蠕動還能保持正常的節律。所以至少代謝紊亂就隨之而來,咱們不是經常有這樣一句話嗎,有錢難買老來瘦,並不是老來一定要瘦多少,關鍵老來的時候,您的腰腹還能夠保持一個良性的收縮的狀態,要想保持這樣的狀態,足少陽膽經就非常的重要。
介紹足少陽膽經最為重要的一個穴位,叫帶脈。 就是奇經八脈里的那個帶脈那兩個字。穴位是足少陽膽經,在11肋骨下方,髂骨上方軟肉之處的穴位帶脈.同時,也是唯一橫行的,奇經八脈之一的帶脈,和足少陽膽經的交會穴位,也就是說,穴位不僅可以調節足少陽膽經,還可以調節帶脈的功能。
帶脈是橫行一周的,起到約束諸經的作用,少陽經又調節人體的前與後的平衡關系。大家想像一下,縱軸橫軸,在這是不是就形成了一個十字交叉,而且不僅僅是十字交叉,在這側面的肌肉,腹內斜肌和腹外斜肌還交錯在一起,所以這里實際上是一個米字型的交錯中心力點就在這里。所以對這個部位經常的合適的刺激,就有助於調節腹壓, 有助於改善腹與腰之間的平衡關系 ,同時讓人體的上與下,前與後,內與外達到平衡,這是足少陽膽經非常重要的一個作用。
具體怎麼來做? 首先要找到十一肋端,直立吸氣,摸到肋弓,在那弓的外下方,可以摸到一個可以彈動的軟骨頭,就是第十一游離肋肋端的章門穴,是脾的募穴,從這個位置垂直向下和肚臍水平線相交,這個地方就是帶脈穴,它是足少陽膽經的穴位,同時也是帶脈和足少陽膽經的交會穴。
找不準穴位,怎麼辦?就從肚臍水平線劃過來肋弓的下緣往下范圍之內,把自己的手放在這,四隻放在後側,把你的腰側軟肉提捏起來,就做這樣的方法,連續做五到十分鍾,做著做著你就開始覺得肚子裡面開始發熱,甚至有打嗝,就叫噯氣或者排氣的現象。這都是通過這樣的一個刺激,來 調節了您的腹部的張力,腹壁的張力。 張力改變了,同時您的腰也會覺得鬆弛,也會覺得舒服起來,也就是讓您的前面的脾,後面的腎,在足少陽這樣一個中間轉樞的經脈的作用下,保持良性的平衡。
這個方法誰比較適合?就是腹部比較鬆弛,比較柔軟的人,沒有力量的人。每天堅持做三到五遍,每次五到十分鍾,一段時間後都會取得不錯的效果。
③ 程凱養生說:內臟有病,找找脊柱痛點
Q: 「內臟有病」的時候,應該在哪兒找有陽性反應的痛點呢?
A: 一個特殊的部位可能被你忽略掉,在經絡學說當中,當人體的軀干內部,內臟功能發生特異性變化的時候,可以在身體的很多地方都可以找到痛點。比如說臟腑是歸某一條經脈來進行管理和聯系的,在這條經脈上遠端的部位就容易找到痛點。
比如說咳喘是歸到肺,手太陰肺經,在它的前臂部,大拇指這一側,手太陰肺經循行的路線上就容易找出來一些陽性反應點,那刺激這些陽性反應點,就可以緩解肺部的咳喘的症狀,這是普遍的理解。
但是實際上,除了這個處理的方法之外,古人還給留下了一個非常有意思的地方,就是你的脊柱周圍。在脊柱的兩側,有一個特殊的穴位,這就是"華佗夾脊穴"。夾行在脊柱兩側的。一側17個穴位,兩側加在一起有34個穴位。為什麼是17呢?因為的胸椎是12節,腰椎是5節,加在一起就17。 在椎間隙的旁邊,這就是"華佗夾脊穴"非常著名的一串穴位。
這一串穴位對人體的內臟功能有非常好的調節的作用,為什麼?可能你聽說過那個背俞穴,就是膀胱經兩側距離脊柱旁開1.5寸的12背俞穴,對應到人體的12臟腑。 "華佗夾脊穴"有點像這種簡易版的"背俞穴"。 在針刺過程當中更安全,是因為脊柱縫隙裡面穿行出來有脊神經,而脊神經的有主管運動的,也有主管內臟感覺的,還有交感神經的纖維,所以對內臟功能就會起到很好的調節作用,這不僅能夠反映內臟功能的一些特異性變化。當它出現一些異常變化的時候,它就通過這些神經纖維反映在的體表,特別是人體的背腰部,脊柱的兩側會出現一些陽性反應點。通過刺激這些陽性反應點,就可以去調節內臟的功能的變化,這就是一種對應性的治療。
因此,簡單來講,如果您的身體當中的某一個臟器出現了問題,比如說肝肝、膽、脾、胃不同的臟器出現問題的時候,那在相應的脊柱當中的脊神經出來的那個位置,或者相應的那個椎間隙旁邊的"華佗夾脊穴",你在那個位置去循按一下、彈撥一下,你都會發現在那個部位會有非常明顯的痛點,甚至是條索、結節。
如果你是一個急性的問題,往往是反映出來是痛點,症狀過去了,問題解決了,就沒有了。
比如說急性的膽絞痛,那就會容易在第九,第十胸椎棘突的兩側,會找到這樣的陽性疼痛的部位。
如果是一些慢性的,長期的疾病,內臟性的變化,比如說咱們都知道糖尿病,冠心病。糖尿病會責之於脾,脾的轉運功能異常,那在第十一胸椎附近容易找到陽性點。如果是心臟功能的異常,冠心病容易在胸五、胸六位置兩側找到陽性反應點。
總之,在不同的地方,就容易找到不同臟器所對應的那個陽性問題,如果你一旦找到這樣的問題,用手去彈撥這個部位。
"華佗夾脊穴"在脊柱兩側,每一個椎間隙旁開0.5寸都是穴位。 首先找到大椎,從大椎開始,下面全是胸椎,胸椎12個,腰椎5個,一共是17個。找椎間隙的方法可以推薦給大家有兩種。一種直接就用拇指指腹按壓,找到一個接著找下一個這樣的方法。另外還可以用兩指夾住兩側,明顯的感覺到這有一個一個的凸起,有一個一個的凹陷的縫隙,找到每一個椎體。
大椎是第七頸椎的棘突下方凹陷處。兩側肩胛骨的下腳水平連線,通過第七胸椎的棘突或者是棘突下,從大椎往下的7個錐體,這個段落,正對著人體的心肺功能。所以,當人體的心肺功能出現異常的時候,比如心慌,心悸,心痛,胸悶氣短,有哮喘等等,就會 在這個部位棘突的兩側,明顯會找到一些痛點或者是條索,這是第一個節段。
第二個節段,在人體的軀乾的側面 ,找到第12肋端,就是最後一個游離肋的肋端,兩個肋端水平連線,通過第二腰椎的棘突或者是棘突下方,也就是第二腰椎,從上往下數第14椎,這個段落是中段,中三分之一,它對應的是肝膽,脾胃的問題。
再向下到尾骨末端這一段落,腰骶部這段路屬第三節段 ,就是後三分之一,對應著泌尿生殖系統的疾病。所以臨床當中從上到下找到,只要你能夠找到,一個明顯的痛點,看一下代表哪方面的問題,跟症狀之間進行對應。
同時, 對於慢性病患者來講,可以做彈撥 ,用拇指點下去,撥弄;點下去,撥弄。特別是那些特別疼,有條索結節的部分,就可以做這樣的彈撥,拇指要立起來,力量要滲透。這樣彈撥以後,患者會覺得非常的舒適,症狀也可以快速地減輕。
這時候有的朋友會問說一邊17個,記不得住多,不知道什麼問題到哪去找。您跟我說,第十,第九我找不清楚,找不清楚沒關系,不要求你記得准確。但是你現在是不是腦海當中已經有了概念, 內臟功能的變化會在你的脊柱的兩側出現陽性反應 ,而且這種兩側不見得是在同側,可能只在出現在一側。
如果你有概念,已經接受了一個醫學的理念,叫做 脊柱相關性疾病 。內臟發病不都是內臟的功能的變化,可能是因為脊柱的功能的變化,最終導致了內臟功能變化,或者是兩者之間互為因果。
因此 在臨床治療當中,特別注重人體的形體。 如果你的形都歪了,你想像一下你內臟功能能正常嗎?如果你內臟功能變化時間已經很長了,你想像一下你的形體能不去代償嗎?所以在外周形體上的這些刺激是非常有意義的,不管是從神經節段來講,還是通過人體的形變和氣變的功能變化來講,都是非常有意義的。
所以我 建議您能夠讓別人幫助你去觸摸一下你脊柱的兩側。 或者您的家人有很多慢性病,你想幫他進行日常的保健,又不知道該怎麼做的時候,這個方法應該是說可以適用於所有的人群的。
你讓他取俯卧位趴在床上,躺平了,身體完全放鬆下來,或者你讓他取坐位,但是不要靠著椅背,坐著一個小凳子上,把脊柱、脊背裸露出來。這時候,你就 用你的拇指側立起來,放到它的脊柱的兩側往下按 ,就是往下、往內、往脊柱的方向這樣去循按,一個一個這樣按下來。如果你很細心,手感很好,你就會發現,當你按到某一個部位的時候,這個地方不對,好像突然變龐大了,或突然變凹陷了,或者左右好像錯縫了,這都是問題所在。而如果這時候你用力按下去,患者往往都疼,很多人並不知道自己哪裡疼,而且這種疼痛往往早於自己內臟功能出現很嚴重的這種變化之前,也就是說它有預警的作用。
提前去發現,提前去刺激,如果你發現了就去彈撥它。就做一個特別簡單的方法,就是 彈撥 ,有條索的,有韌帶的,你去彈撥。患者就會覺得很疼,但是疼過之後一種鬆弛感,一種舒適感自然而然地產生。
內臟疾病看脊柱,脊柱 健康 ,內臟就 健康 了。
④ 程凱養生說:植物神經功能紊亂,你中招了嗎
關於 植物神經功能紊亂 的話題,大家特別想了解自己有什麼好方法可以緩解這些症狀。也有很多朋友可能是第一次聽說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給你說兩種情況,你就知道自己有沒有類似的或者比較輕的這種情況。
比如說: 五一、十一或者過年期間,假期當中大家到處旅行玩耍,或者在家裡刷劇,宅在家裡也是很爽的一件事情,你的身體和心裡都得到了很好的放鬆,但是馬上就要上班了,好像進入不了狀態,很多人會把這種身體慵懶,注意力不能夠集中,甚至不想工作,不想進入到緊張狀態下的這種不適應,歸結到節後綜合症的范疇。其實這就是身體當中自主神經調節的輕度的紊亂,大家可能有這樣的體會,當你去緊張工作了一段時間之後, 突然放鬆下來,很多問題就一下就涌現出來了 ,原來不疼的地方開始疼了,原來一些沒有症狀的地方開始出現症狀了,這就是自主神經系統在進行調解的過程當中所反映出來的一些問題。
另外一個場景是出國坐飛機, 倒時差就是自主神經系統在調控過程當中出現的一個短時的紊亂情況 ,調控能力比較強的人,就快速的倒過來了;有的人可能過了半個月甚至一個月的時間,還是昏昏沉沉,特別難受。
什麼叫做植物神經系統呢?
它另外一個名字叫做自主神經系統,就是不依賴於你自己調控,靠外部的環境刺激,身體自然而然的一種反應調控的一個神經系統。它 由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這兩大類神經共同組成 ,特點是全身性分布的,特別是在你的軀干裡面,主要的血管、臟器的附近,包括胃腸道的附近都有非常豐富的神經叢分布。而且這種神經叢的特點是由交感和副交感的這2種神經纖維融合在一起的。
交感神經 讓心臟跳得比較快,心率加快,血管收縮,毛孔打開,人體就會容易出汗,幫助應對一個緊張應激的一個狀態。 副交感神經 興奮會讓人的毛孔關閉,心臟節律變慢,血管舒張進入一個比較安靜的狀態。交感神經興奮的時候,人的胃腸道就會受到抑制;副交感神經興奮的時候的人的胃腸道就比較活躍。
比如說就拿我來講,當我還是學生,即將成為一名醫生的時候,我看到我的祖父程莘農院士,每天上午從早上七點鍾就開始工作,一直到中午點的時候不上廁所。我就覺得,老爺子真好。也看到很多的演講者,或者做報告的人能夠連續兩個小時三個小時,甚至更長的時間都能夠口若懸河,但是都不上廁所。我不知道這些人怎麼能做到這點,我當時也在想,當我成為一個醫生的時候,我能不能做到像老爺子這樣腎好?後來,當我真的成為醫生以後,每天一工作連續幾個小時,病人非常多,比較緊張。這種情況下,你的注意力非常專注的時候,精神比較緊張的時候,實際上是你的交感神經比較興奮。這種狀態下你的副交感神經自然而然地就受到抑制,於是你不覺得餓,也不會去上廁所。而一旦情緒放鬆下來,你馬上就會覺得我怎麼憋得這么難受了,我怎麼這么餓了,這就是自主神經調控的一個情況。
自主神經調控在你身體當中是一個閾值的范圍 ,外部給你一個不良刺激的時候,或者一個需要應激反應的一個刺激的時候,你的自主神經協同性的調控,平衡性的調控,能在一個范圍之內波動,身體的就不會出現大的問題。
但是一旦波動超出了閾值的范圍,就會出現各種各樣千奇百怪的症狀。有些人的可能是以心慌,心悸作為主要的表現,這是因為在心臟周圍有一個心叢,就是剛才所說的內臟神經叢,由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纖維共同組成的內臟神經叢。因為植物神經系統分布很多,有頸叢、心叢、肺叢、腸道的神經叢,還有盆腔神經叢等等。
心叢如果受到一個影響,就很容易出現節律性的一個變化,心慌,心悸。我治過的患者當中有人跟我這么形容:出現了一種瀕死感,覺得都快不行了,憋過氣去了,打120去了醫院之後一做檢查,一切正常,沒有任何問題。但是回了家之後還是不舒服,多次重復反復發作。這就是典型的植物神經功能紊亂了。
還有另外一種情況,有的人是以出汗為主的。如果您的出汗是滿足這樣的條件,又出汗又怕冷,不該出汗的時候出汗,比別人更容易出汗,再加上出汗的部位比較局部,比如說在一些特定的部位上出汗,有的人是心前出汗,有人是頸部出汗,尤其是頭部出汗。就是只在一個部位上出汗,並且這種出汗的往往是控制不住的,調節不了的。吃葯,治療沒法緩解的,這樣這種類型的出汗,就屬於植物神經調控的異常。
再有,還有很多的朋友會出現情志的問題,比如抑鬱、焦慮。當出現這種抑鬱焦慮的時候同時伴有胃腸道的功能紊亂,比如有的朋友是出現便秘,或者出現腹瀉,或者出現便溏,消化不良。總之,一方面的在抑鬱、焦慮,一方面的胃腸道功能協同性的、同步出現紊亂。這種情況下,也會把它叫做植物神經功能紊亂。
除此以外,還有一些在特定的生理階段下,比如像女性的更年期的過程當中, 因為激素的過度快速的下降而出現的這種潮熱、心慌、盜汗、自汗等等一些表現 ,都屬於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的范疇。
還有一些症狀,大家可能接觸不到。我接觸的患者多了,所以接觸到很多非常有意思的例子,比如我曾經看過一個河北的一個病人,他來的時候他跟我講:身上覺得有氣走來走去,有氣竄來竄去,這也是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的一個典型的表現。很多人向我描述,氣沖頂到頭上來了,氣在肋骨這傳來傳去。病人向我描述的一個特殊的情況:我身上像冒泡,覺得有一個水泡,嗚嗚冒起來,冒起來之後我拿一個傷濕止疼膏貼在那裡,那片就沒了。過一陣陣另一個地方冒出了一個,我再貼一個。他解開衣服給我一看,身上貼滿了傷濕止疼膏。說明他身體當中真的冒了很多的泡,但是這種泡又看不到。
所以植物神經紊亂,還要滿足另外一個典型的症狀,就是症狀自己感覺到非常的明顯,但是外人或者是通過一些現代的醫學的檢測的手段很難去檢測出來,很難感知到變化。這樣的一些情況包括像很多患者出現幽閉恐懼,強迫,還有社交恐懼等等,都跟植物神經功能的狀態是密切相關的。
出現了以上的這些情況,您也不要過於焦慮。首先,我先告訴你,你的身體並沒有出現嚴重的、大的問題,或者說至少沒有出現很嚴重的器質性問題, 這種問題是一種功能性的紊亂。 經常說的官能症,就屬於這種類型的范疇。
我經常這么安慰的患者說:您的身體,真的沒出多大的問題。就像外面道路交通狀況,道路正常,開的車正常,但是信號燈系統出現問題了,該紅燈的時候變綠燈,該綠燈變紅燈,調節出現了異常,於是交通就堵了。所以說這種情況實際上是人體自身的信號燈,調控系統出現了一個紊亂,想辦法把紊亂調成正常就行了。所以,您不要過於擔心。這樣一個非常復雜的問題,盡量用這種比較簡單的語言給大家做了講解。
⑤ 程凱養生說:關於調肺那些事
肺是主氣司呼吸的,是跟外界的氣體產生交換,這是古人認識的,一個肺的很重要的功能。而且和現代醫學的肺臟的功能也是非常的契合。
當然,古人還在基礎上不斷地增加了一些其他的功能。比如說 肺,為水之上源 ,上還能夠調節人體的水液的代謝。作為華蓋之臟,能往下進行布散。這是為什麼?這是一方面是肺通過這種呼吸清氣而產生的氣體,就是氣體當中的氧和二氧化碳的交換,能讓人體獲得更好的能量,與心相配合來幫助人體的所有的組織器官能夠獲得營養。
但是同時,肺通過呼吸的過程當中,所產生的胸腔的壓力的變化,調節橫膈,而調節腹腔的一個壓力的變化,調節代謝,對人體的水液代謝,以及胃腸的蠕動功能。這在健脾,我講過相關的知識,可以上下互參。
今天要講的話題是如何通過經絡穴位去調節肺?
在這,給大家做一個簡單的動作:首 先找到人體的上肢內側,上肢內側連屬於手三陰經。 手三陰經連的是,肺、心、心包。 這三個臟腑都在的橫膈以上。上肢內側前緣,靠近拇指這條線叫做手太陰肺經。
這條經脈是合肺的功能,就我剛才所說的那個肺的主氣司呼吸,為水之上源,然後又能夠往下不散,肅降等等,這樣的一些功能都是聯系在一起的。所以,當肺不管是肺的通氣的功能出現問題,還是肺的氣道出現了問題,氣道就指是咽喉,氣管,支氣管的位置出現的問題,還是跟最相關的,其他的功能表現出現了問題,在路線上都會出現一些特殊的變化,一些陽性。
肺經的穴位有十一個之多 ,但是不算多了。但對於普通的大眾來講說,那我在此部位上,我到底刺激哪個穴位,會幫助調節肺的通氣能力?如果我想調節肺的通氣能力的話,在這么長的范圍之內,到底我應該是在手,還是在腕,還在肘,還是在什麼地方,我可以更容易發現陽性點,可以更好地自己做呢?
經常看到很多 養生 保健的節目當中,告訴大家通經脈的方案。 通經脈,就是您從上到下拍這條經,就可以起到作用。 這是一個很模糊的方法,並不能起到精確的作用。
在針灸的穴位當中,經絡穴位是有定位的作用 ,什麼叫定位作用?或者就叫定位的穴性,是說一個穴位往往具備靶向性的特點。就是這個穴就解決那個地方的問題,這個穴位就解決另外一個地方,如果你不了解這樣的一種靶向性的特點的話,那麼你就不會盲目的去做。
可能你做了一百個穴位,但發揮作用的就那一個。所以在這科普一下,做一個簡單的動作:握拳,舉手。這時候把拳和頭等同在一起,會發現拳頭地方就像頭,手腕的位置就像咽喉,手臂的位置對應到肘,肘部就像橫膈,肘就對著的肺。這是對於手太陰肺經來說的,其他經脈我會有其他經脈的對應的方法。
1、 越靠近手指末端的穴位,越可以治療頭上的一些問題。比如醒神開竅,少商井穴醒神開竅,昏迷頭昏。
2、 越靠近手腕部的穴位,越可以治療咽喉部的問題,好像的 咽喉的疼痛,。列缺專門治療咽喉部的疼痛,外感引起的咽喉疼痛,甚至在陽溪和列缺之間這一段叫甜美穴,專門治療戒煙引起的咽乾咽癢。太淵也一樣,也是到咽喉部的問題。魚際對著口,嘴裡出現乾咳的現象。
3、 如果是肘,肘窩裡面對橫膈。胃的上口。手太陰肺經,起於中焦,下絡大腸,還循胃口,胃的上口。那麼這個位置尺澤專門治療急性胃腸炎,治療呃逆,反酸。
4、 中間這段,越上段越是上呼吸道的問題,越下個越是下呼吸道和肺本身的問題。所以你如果判斷,經絡腧穴說是建立現代醫學和傳統醫學之間的橋梁。看影像,看片子之後發現,呼吸道下段的問題,小氣道的痙攣,肺泡的問題,肺葉的問題感染,而出現了這樣一些現象的時候,纖維化結節。那麼在哪去找到陽性點?在整個的前臂的下二分之一的位置,靠近拇指的這側去找一找。
如果你的影像上是有明顯的變化,比如說有個纖維化、有一個結節,有一個炎症反應,那麼你就會在那些部位上去找到特殊的陽性反應點。而且往往是哪邊肺有問題,就在同側手臂出現陽性反應點,上上下下位置差不太多。所以你又仔細地在這樣一個段落上去尋找這種陽性點,找到准確的部位來進行刺激的時候,才對您的病症會有這樣的治療作用。
而如果你想只是想通肺,只是想在特定的季節,特定的情況下來提高心肺的功能,那麼只做前臂部靠近拇指的一側,二分之一左右的位置,或者更加准確的說,有一個就叫孔最穴。孔最,最重要的孔,最大的孔,最多的孔,那指的就是肺泡的功能,它對應的位置就在那,大約是在7/12的位置,腕橫紋到肘橫紋12寸,在一半略上。所以在此位置,用你的手四指放在這兒,輕輕的拍擊,上下的拍擊,這樣的動作才有意義,沒必要把所有的部位從上到下都拍。就記住這樣的一個部位,去做一些,我覺得就可以了。
這就是一個 充肺益肺 這樣的方法,方法也很簡單,所以我建議他每天你找一個特殊的時間段,早上的時候,因為上午的時間,人的陽氣生發起來,心肺功能較健運起來。
如果你是早上去喜歡去健身,去鍛煉,就在早上鍛煉的那個時間裡面可以做,那時候你的心肺功能是比較旺盛。如果你早上沒有時間鍛煉,你就安排在上午十點鍾左右的時間,咱們經常說青少年就是加九十點鍾的太陽一樣。這個時間,陽氣是非常的活躍,那在這個時間通過這樣的刺激調動自己的心肺功能,那麼就是一個很好的養肺。
如果你已經有了一些呼吸系統的疾病,那麼也可以在這個位置去尋找答案,找到陽性點來進行彈撥刺激。
具體怎麼做?我曾經在一期視頻當中詳細的講解過。如果有慢性的呼吸系統的問題,比如說經常咳痰,或者一運動之後,呼吸的肺的功能就開始不夠了,經常有氣短,胸悶的情況,就是有些人經常慢性咽炎,咽喉部經常有這種癢疼的情況。往往都會在前臂發現一些陽性反應點。陽性反應點是什麼?是 陽性反應 。在遠古的時候,還叫阿是點,可以用這樣陽性點進行治療。
每個人不同的體質情況下,不同的疾病情況下,甚至說不同的疾病的階段輕重程度,不同的時候,他的反應的程度,反映的位置也會發生變化。所以它是移動的點。按上去之後,除了很疼一下以外,還會有或者是條索狀的,或者甚至有結節這樣的反應。
⑥ 程凱養生說:治腰先治膝,治膝亦治腘
治腰先治膝,治膝亦治腘。有的時候,是腘病膝病,不一定是腰病,即使是有影像的變化。
患者情況:女,70歲
因右腿疼痛半年前來就診。患者 半年前無誘因出現右腿疼痛,酸脹感,曾輸液及膝關節腔注射治療、針灸治療未見明顯好轉。 現口服氨糖,甲鈷胺,骨龍膠囊治療。療效欠佳。現右膝關節無力,酸脹,髕骨內側疼痛,右腘窩酸脹,右小腿外側及小腿肚酸脹感,偶有右側腰部觸電樣疼痛。左膝關節置換術後。
患者自述: 覺得右側下肢短了一截,腘窩里拘急緊張,象有根皮筋糾著一樣。
北京某三甲醫院CT顯示,腰椎退行性骨關節病,腰3-4椎間盤左後突出,腰椎1-2至腰椎5-骶椎1椎間盤膨出。按照腰突症治療了半年左右,未見改善。
因為有CT的檢查結果,很容易讓醫生診斷為腰突症的並發症狀,這就是為什麼該患者在去其他醫院就診時醫生曾經建議進行手術的原因。但真的是這樣嗎?如果是,那麼以往的治療為何無效?
檢查: 直腿抬高試驗陰性,僅有腘窩部的牽涉痛。腰椎叩擊無放射痛。觸診右腿腘窩及下部腫大緊張。為不符合腰突症引起下肢症狀的特點,同時影像上是向左後突出,也提示著,可能今天又撿到一個漏!很大可能的是,症狀與腰椎問題沒啥直接關系,而是左膝關節置換術後,造成右膝負重增加,引發的腘肌痙攣。
治療:在腘橫紋外側的委陽穴進針,斜向內下,三才針法刺至深部的腘肌筋膜,行震顫手法,引起腘肌的跳動,同時配合針刺合陽穴(天部),引起腓腸肌輕重跳動,減少對腘肌的壓迫。留針10分鍾後起針, 患者即刻感到腘窩部牽涉感消失,步態輕松。
半年的治療之路啊,兩針減輕大半。
委陽穴 是足太陽膀胱經的穴位,足太陽膀胱經在腘窩的外側股二頭肌肌腱止點的位置上。如果我們把針斜著在這深刺下去的時候,就會扎到我們的小腿深部有一塊很短的肌肉上,這塊肌肉叫做腘肌。在我觸診的時候發現這塊肌肉非常的痙攣,處於一個高張力的狀態。
於是我們就用程莘農院士的 「三才針法」 ,把針扎過去,不把它扎到肌肉之內,而是用針尖輕輕觸碰這個深層次非常短的又是高張力的肌肉的表面。碰一下,躲開,碰一下,躲開,這樣一個點狀的刺激,可以讓他的肌肉肌腱膜興奮起來,當那種興奮達到閾值的時候,這塊緊張的肌肉「啪」就跳了。
而且在我的刺激下它會跳不止一次,連跳了好幾下。為什麼這塊肌肉會緊張,就是因為他左側的膝關節做過置換術。做過這個手術的朋友會知道關節置換術之後的恢復期當中最難的一件事情就是要讓他膝關節周圍的韌帶恢復彈性。而這個人年齡已經七十歲了,這種韌帶的彈性已經不足以支撐和固攝,所以他很自然的就會保護自己的膝關節,採用一個保護性的體位,就是使左側的膝關節的受力減少,力自然而然的就會壓在右側的膝關節,右側膝關節為了能夠支撐,於是從腰到髖,從髖到臀,從臀到大腿,大腿的背側和外側到腘窩,以及到我們小腿的裡面,這時候這些肌肉都變得張力比較高,而腘窩恰恰是一個短的肌肉,是一個能夠提供很高的張力,提供很高的支撐力的一塊肌肉,它就必然會攣縮。
時間長了以後,就像一股繩擰在一起了,腘窩處自然就會出現痙攣的現象,下肢就顯得短了。那麼這種狀態出現了以後,必然出現肌肉緊張而導致假的坐骨神經痛,假的椎間盤刺激的症狀。這種情況如果你只是看一個影像的結果,而不結合臨床的觸診的話,往往容易被誤診。若症狀吻合,影像也有,於是得出診斷,結果按這個治了半天,你沒有找到最關鍵的那個問題效果也不明顯。
對我們很多朋友來講,你可能只是患有這樣的問題的人或者你的父母有這樣類似的情況。在這樣的情況當中別忘了,我們剛才告訴大家的「治膝先治腰,治膝亦治腘」的口訣,也別忘了一個針灸醫生給您的善意提醒。
⑦ 程凱養生說:這個穴位的浮絡,能診斷「腰痛」
上次我們介紹了腰痛非常重要的診斷點,只要你有長期的慢性腰痛,那麼你在那個位置上都會有明顯的疼痛,那個穴位就是 足太陽膀胱經的仆參穴。
很多朋友跟我反饋從來沒有聽過這個穴位的名字,居然這個穴位還如此的疼,但是疼完之後是如此的爽,那種舒爽的感覺,讓我們腰部的疼痛有明顯的緩解。其實誰疼誰知道,腰疼得很劇烈的時候,你按一按那個穴位,雖然那個穴位的位置是刺痛、放射痛,但是您的腰痛會很快的緩解。有的朋友按完這里以後局部會出現明顯的發熱現象,但是最後我也說了,一個穴管不管用?管用!夠不夠用?不夠!
為什麼?因為在我們經絡學說當中,大家知道一個概念叫做 表裡經。 足太陽膀胱經 夾行於脊柱兩側「膂」的地方,「膂」就是腰兩旁的肌肉。也就是說腰兩旁肌肉的疼痛,最後我們會找到仆參穴。而疼痛出現在脊柱之上,我們稱為叫做脊痛。這種脊痛要用哪條經脈?那就是足太陽膀胱經的表裡經脈叫做 足少陰腎經。
腎主骨生髓,足少陰腎經從尾骨這個地方「貫脊,屬腎,絡膀胱」,「貫脊」就是貫穿脊柱,進入到脊柱之內,最後屬腎絡膀胱。所以脊柱的這個部位是歸屬於足少陰腎經的。足少陰腎經向下走行在我們的大腿根部內側,然後在我們小腿的內側偏後緣,也與跟腱相連,在跟腱的內側附著。
上次我們給大家介紹了仆參穴止於跟骨外側,那麼我們換到內側跟骨附著的這個部位上,就有足少陰腎經的穴位。什麼穴位呢?就是大家非常熟悉的 太溪穴 ,是腎經的原穴。從這個位置向下到足底大約是三寸的距離,直著向下三分之一的位置叫 水泉穴。
太溪和水泉的中點往跟腱的方向,在跟腱的前緣的穴位叫 大鍾。 這個位置正好是在跟腱的前方,也是人體非常重要的受力點,同時是足少陰腎經的絡穴。
還記得我們前面講絡嗎?我們講到了久病入絡。不是指絡穴,而是指的 絡脈 ,是指以絡穴為中心,周圍出現血管怒張,在表皮上肉眼可見,觸手可及的異常的變化。通過這些血管的怒張的程度、顏色來判斷虛實。
我們身體當中有12條經脈,每一條經脈都有自己的絡脈。 也就是說,在人體的很多特定的部位上,可能都會出現浮絡的怒張,青紫或者干癟晦暗的情況,那麼這種特異性的表現出在特定的部位上,我們就可以診斷特異性的疾病。既然大鍾是足少陰腎經的絡穴,那麼這個部位會不會出現瘀阻的現象呢?答案當然是肯定的。
我們看到的這張照片當中,是以大鍾為中心在這個范圍之內清晰可見絡脈的 瘀阻現象 ,這種瘀阻就會出現脊痛。
如果是蒼白無力,干癟晦暗,那麼往往代表那個地方沒有血供應,出現了血不榮筋的現象,比如說骨質疏鬆,氣血過度虧虛導致的這種骨性的疼痛。而我們如果看到這局部出現了瘀阻青紫的現象,那麼那個地方一定是出現了血液的循環障礙,出現了局部的堵塞不暢,我們經常稱為經脈瘀阻。
那麼怎麼辦呢?我們曾經教給過大家在絡脈上面來進行撳針刺激的方法。那麼今天我們就不用那個方法了,因為那是對內關穴,一個對心功能,對神志功能調節有作用的穴位。
而我們今天就用一個點揉法。在日常保健當中, 如果症狀出現在「膂」,我們就點揉仆參。 如果出現在內側,出現在脊痛的位置,那我們就點揉內側的大鍾。具體的方法是什麼呢?
我們 將自己的拇指放到外側,食指、中指兩指並攏在一起放到內側,夾住我們的足跟的外和內。 注意外側偏低,內側偏高,兩邊對應點揉後刺痛感、酸痛感就開始出現了。並且不僅僅是在外側出現,內側也同樣出現。
試一試,看看你有沒有腰椎間盤突出,看看您的脊柱是不是已經出現了骨質的變化,包括像椎管狹窄這樣的一些問題出現。您看一看你的內側也一定會非常的疼,您內側的靜脈也會非常的怒張出現瘀阻的現象,那麼兩個穴位搭配在一起是不是就解決了我們的膂痛和脊痛,解決了肌肉性的疼和骨性的疼兩方面的問題。
這就是我們經絡當中非常偉大的表裡經脈共同治療,但是兩者之間又有自己清晰地解剖部位或者是治療部位之間的一個劃分。明白了這個道理,我們在什麼時候選擇什麼樣的穴位,心裡是不是就清楚了呢?用對了穴位就會取得非常快速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