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立夏稱體重的習俗也叫「立夏秤人」,這到底有什麼講究
隨著天氣逐漸上升,人們也迎來了夏季第一個節氣:立夏。立夏有很多特殊的習俗,有一個就很有趣,叫“立夏稱人”,就是立夏稱重一次,立秋再稱重一次,人們以此來觀察夏季身體的變化,防止疰夏,保持健康。
雖然稱人這個習俗大家可能會覺得有些搞笑,但是這確實是很值得大家去傳承和創新的。現在的人們已經很好用秤桿了,都是直接往體重秤一站,就有了體重讀數。雖然秤人的工具更簡便了,但秤人的習俗還是值得一代代的人去傳承的。
今天的你,稱重了嗎?
㈡ 抓周時間有什麼講究
民間的「抓周兒」儀式一般都是在吃中午那頓「長壽面」之前進行。
抓周,又稱「試周」、「試兒」、「周晬」等,即在小孩滿一周歲時舉行的儀式。這種習俗最早是流傳於江南一帶的一種占卜徵兆的巫術,類似於抓鬮。真正帶有「試兒」意義的抓周,相傳源自三國時期。孫權稱帝不久,太子孫登病逝,孫權發愁其餘各子結交權臣爭奪嗣位。
一個叫景養的平民獻計:除了皇子,還要看皇孫們的品德才學。於是孫權擇吉日,讓皇孫們在一個盛滿珠貝、象牙、犀角、翡翠、簡冊、綬帶等物的盤子里隨意抓取,只有孫和的兒子孫皓一手抓過竹簡與綬帶。孫權大喜,遂立孫和為太子。後雖發生了一些政變,但若干年後孫皓最終還是當上了皇帝。於是許多人便效仿這種方法來考校兒孫的未來。到了唐宋,這一風俗在全國逐漸盛行開來,「抓周」一詞到清代才出現,流傳至今。
(2)長壽到秤砣多少公里擴展閱讀:
通過小孩抓周兒,在客觀上檢驗了生母、看媽、奶媽對小孩是如何帶領的,是如何進行啟蒙教育的。因此,有些家長並不迷信,但仍主張讓小孩抓周兒,也是這一風俗得以持久在民間流傳的原因之一。
如果小孩先抓了印章,則謂長大以後,必乘天恩祖德,官運亨通;如果先抓了文具,則謂長大以後好學,必有一筆錦綉文章,終能三元及第;如是小孩先抓算盤,則謂,將來長大善於理財,必成陶朱事業。如是女孩先抓剪、尺之類的縫紉用具或鏟子、勺子之類的炊事用具,則謂長大善於料理家務。總之,長輩們對小孩的前途寄予厚望,在一周歲之際,對小孩祝願一番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