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幾種常見魚類食物的養生功效 吃魚類食物的作用
1、肝炎患者適合吃鮮帶魚。帶魚的烹調方法很多,以清蒸、紅燒、油煎、糖醋最受歡迎。但要注意的是,一次不宜多食,特別是患有濕疹、蕁麻疹等過敏性皮膚病者要慎食。
2、平魚富含蛋白質及其他多種營養成分。具有益氣養血、柔筋利骨之功效。對消化不良、脾虛泄瀉、貧血、筋骨酸痛等很有效。
3、經常食用黃花魚能增進食慾。防治脾胃疾患和尿路結石等症。黃花魚鮮品中蛋白質含量高達18%,高於其他很多魚類,且沒有碎刺,最適合老人、兒童和久病體弱者食用。
4、鮑魚有明目之功效。故有「明目魚」之稱。鮑魚多用於堡湯、也可製作紅燒鮑魚,扒鮑魚等名菜。不過鮑魚含不少鈉,血壓高的人不要吃太多。烹煮時也別用太多含鈉的調味料,如蚝油、生抽、鹽、味精等。
5、魷魚對肝臟具有解毒排毒功效。因此有助於身體抗疲勞。魷魚還有調節血壓、保護神經纖維活化細胞的作用,經常食用魷魚能延緩身體衰老。
6、烏賊具有止血止痛的功效。烏賊的吃法很多,如涼拌、爆炒烏魚絲、爆烏魚卷、燒烏魚湯、溜烏魚片等,尤其用鮮蒜苔紅燒烏魚肉,味道異常鮮美。
2. 吃魚三個誤區一定要避免
魚肉鮮美至極,很多人愛吃魚,其實魚肉的養生功效非常多,多吃魚對我們身體健康很有好處,養生在這里也鼓勵大家多吃些魚,但是我們吃魚也是有一些注意的,因為魚吃對了對我們好處就多了,吃魚的方式如果不對,我們不僅吸收不到魚的營養,還會引發一些疾病的呀!下面養生給我們詳細講究下,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1、空腹吃魚——導致「痛風」
很多愛吃魚的小夥伴,往往看到魚一端上來,什麼都不說,就先吃幾大塊魚再說,但是空腹吃魚很有可能導致痛風發作。痛風是由於嘌呤代謝紊亂導致血尿酸增加而引起組織損傷的疾病。而絕大多數魚本身富含嘌呤,如果空腹大量攝入含嘌呤的魚肉,卻沒有足夠的碳水化合物來分解,人體酸鹼平衡就會失調,容易誘發痛風 或加重痛風病患者的病情。所以說再喜歡吃魚的小夥伴看到魚也要先吃一點米飯墊下肚子先才好,千萬不能猴急哦!
2、吃生魚片——得「肝吸蟲病
吃生魚片現在越來越潮流,尤其是廣大年輕人對於各種生魚片更是愛的不得了,覺得生魚片的鮮嫩美味,殊不知生吃魚片對肝臟很不利,極易感染肝吸蟲病,甚至誘發肝癌。生魚片偶爾吃吃就好,如果你經常吃,到時候都是一肚子都是寄生蟲,關於這方面的報道不少見呀!
3、擅吃魚膽——解毒不成反中毒
民間有吃魚膽可以清熱解毒、明目止咳的說法,所以盡管魚膽味苦,總有人躍躍欲試。擅吃魚膽極其危險,極易引發中毒甚至危及生命。我們想要吃魚膽要在醫生的指導下方可服用,千萬不能自己吃呀!
以上就是養生給我們介紹的吃魚的三大誤區的知識了,希望愛吃魚的你們以後不要在犯這些錯誤了,生魚片雖然吃起來雖然可口,但要明白它含有細菌多,魚膽毒性大,我們也不可以擅自吃,以免發生中毒,如果你親朋好友也有空腹吃魚的習慣的,就一定要告訴他們空腹吃魚的的不好,總得來說我們要健康吃魚,吃魚吃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