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長壽文言文怎麼說
1、福如東海 【解釋】:福氣象東海那樣大。
舊時祝壽頌語。 【出自】:明·洪楩《清平山堂話本·花燈轎蓮女成佛記》:「壽比南山,福如東海,佳期。
從今後,兒孫昌盛,個個赴丹墀。」 【釋義】:壽命比南山,幸福像東海,佳期。
從今後,子孫昌盛,個個到丹墀。 【示例】:梁裁縫連忙依著尺寸剪了太太的衣裳,又剪老太太的壽衣,一面嘴裡還說了許多「~,壽比南山」的話。
◎清·吳趼人《糊塗世界》卷六 【語法】:主謂式;作謂語、定語;含褒義,與「壽比南山」連用 【近義詞】洪福齊天、福星高照 【反義詞】生不逢時、時乖命騫、時乖命蹇 2、洪福齊天 【解釋】:洪:大。舊時頌揚人福氣極大。
【出自】:元·關漢卿《西蜀夢》:「這南陽排叟村諸葛,輔佐著洪福齊天漢帝王。」 【釋義】:這排老人村南陽諸葛亮,輔佐著大福齊天漢代帝王。
【示例】:我居然逃過了這一關,真是~,就是每年開一次慶祝會也不算過分。 ◎魯迅《集外集拾遺·我的種痘》 【語法】:主謂式;作謂語、賓語;含褒義,客套話 【近義詞】福星高照、福壽天齊、三生有幸、福如東海、吉星高照 【反義詞】劫後餘生、禍不單行、滅頂之災、不祥之兆、在劫難逃 3、福壽雙全 【解釋】: 既有福分,又得高壽。
【出處】: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七十一回:「要說個個都是福壽雙全,這句話只怕未必,大概總有幾位不足去處。」 【釋義】:要說個個都是福壽雙全,這句話只是怕不一定,大概總有幾位不值得去那裡。
【示例】 老祖宗只有伶俐聰明過我十倍的,怎麼如今這么福壽雙全的?(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五十二回) 【近義詞】: 多福多壽 【用法】: 作謂語、定語、補語;用於祝福等 4、松鶴延年 松鶴延年是中國常用的表示吉祥的話虧亮。 松:傲霜鬥雪、卓然不群,最早見於《詩經·小雅·斯干》,因其樹齡長久,經冬不凋,松被用來祝壽考、喻長生:「秩秩斯干,幽幽南山。
如竹苞矣,如松茂矣。」 松的這種原初的象徵意義為道教所接受,遂成為道教神話中長生不死的重要原型。
在道教神話中,松是不死的象徵,所以服食松葉、松根便能飛升成仙、長生不死。被賦予高潔不群地形象。
鶴:也是被道教引入神仙世界,因此鶴被視為出世之物,也就成了高潔、清雅的象徵,得道之士騎鶴往返,那松鶴延年瓷板畫——葉烈青作品,松鶴延年瓷板畫——葉烈青作品么,修道之士,也就以鶴為伴了,賦予了高潔情志的內涵,成為名士高情遠志的象徵物。鶴在民間被視為仙物羨孫,仙物嘛,自然是長生不死。
兩種仙物合在一起即是祝人如松鶴般高潔、長壽。古人用此祝壽。
5、南山獻頌銷派寬 ,日月長明。 釋義:祝願老人像南山一樣長壽,像日月那樣永放光明。
出處:"南山獻頌 ,日月長明"最初見於唐武則天60大壽時,文人駱賓王的祝壽文章。
在文言文中是沒有這種表達的,通常都是通過用其他的詞來代替。
長輩之間:
在文言文中對男性的生日表達:
東海之壽;南山之壽;河山長壽;
在文言文中對女性的生日表達:
天母長生;福海壽山;北堂萱茂;
平輩之間:
在文言文中對男性的生日表達:
如日之升;壽比松齡;海屋添壽;
在文言文中對女性的生日表達:
花燦金萱;萱花挺秀;婺宿騰輝。
(1)重慶長壽用文言文怎麼表示擴展閱讀:
生日的起源:
在希臘文化里,希臘人相信人人都有一個精靈保護。精靈在人出生時已在旁侍候,並且看顧他的一生。這個精靈跟某個神有神秘的關系, 而精靈所看顧的人正是在這個神的生辰出生的。羅馬人也有同樣的看法。這個觀念一直流傳下來, 至今還可見於有關守護神、仙母和主保聖人的信仰里。
在蛋糕上點燃蠟燭的習俗源於希臘人。希臘人在圓月般的蜜餅上點燃小蠟燭,然後放在阿耳特彌斯神的廟壇上,以供奉這個月神。根據民間的傳統信仰,在生日點燃的蠟燭具有神奇的力量,能夠使願望實現。
自人類開始設壇祭神以來,點著小蠟燭或燃起祭火已有神秘的特殊意義。點燃生日蠟燭是向過生日的小孩表示敬意,能為小孩帶來好運。道賀和祝福都是不可或缺的環節。這個習俗來源於魔法。生日賀詞能夠給人帶來好運或厄運。因為在生日這一天人跟惡魔比較近。
今天與慶祝生日有關的各種習俗源遠流長,都起源於魔法和宗教。在古代,祝賀、送禮、慶祝、點燃蠟燭等習俗, 旨在保護當天滿周歲的人不致被邪靈傷害,並確保他在未來的一年安康。
直到公元4世紀,基督徒都沒有慶祝生日,因為他們認為慶祝生日是異教習俗。
是以下內容?
【原文】:哀公問於孔子曰:「智者壽乎?仁者壽乎?」孔子對曰:「然!人有三死,而非其命也,行己自取也。夫寢處不時,飲食不節,逸勞過度者,疾共殺之;居下位而上干其君,嗜欲無厭而求不止者,刑共殺之;以少犯眾,以弱侮強,忿怒不類,動不量力者,兵共殺之。此三者,死非命也,人自取之。若夫智士仁人,將身有節,動靜以義,喜怒以時,無害其性,雖得壽焉,不亦可乎?」
【白話易解】:有一次,哀公向孔夫子請教,問:「夫子,是聰明有才智的人比較長壽,還是心地仁慈、厚道的人比較長壽呢?」孔子回答道:「是這樣的。人有三種死,並不是他壽命到了,而是自己折損掉的。比如起居沒有定時,飲食沒有節制,時常讓身體過度疲勞或無限度地放逸。這些都是因自己不懂得愛惜身體,使身體受到損傷,這樣,疾病就可以奪去他的性命。第二,居下位的人卻無視君王,以下犯上;對於自己的嗜好慾望,不肯節制,貪求無厭。這樣的人,刑罰也能奪去他的壽命。再者,人少卻去冒犯人多的人;自己弱小,卻還要去欺辱強大;忿怒時不懂得剋制自己,意氣用事;或者不自量力,不計後果地行動。這樣,刀兵戰事就可以讓他夭折。像這三種情況:『病殺、刑殺、兵殺』,是死於非命,也是咎由自取的。而仁人廉士,他們行動有節,合乎道義,喜怒適時,立身行事有操守,懂得培養自己高尚的性情,這樣他們得享長壽,不也是合乎道理的嗎?」
原文:魯哀公問政於孔子,對曰:「政有使民富且壽。」哀公曰:「何謂也?」孔子曰:「薄賦斂 *** 富,無事則遠罪,遠罪 *** 壽。」公曰:「若是則寡人貧矣。」孔子曰:「詩雲: 『愷悌君子,民之父母』,未見其子富而父母貧者也。
譯文:魯哀公向孔子問有關政事的問題,孔子回答說:「有條政策能讓百姓富裕而且長壽。」哀公說:「怎麼說?」孔子說:「減輕稅收那百姓就富裕了;不擾民那就遠離了犯罪,遠離了犯罪就長壽了。」哀公說:「要是這樣那我就貧窮了。」孔子說:「詩經上說:『品德優良,平易近人的君子,就是人民的父母。'沒見過孩子富了但父母窮的。」
⑵ 長壽,安康用文言文怎麼說
既壽且康
仁者壽,智者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