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醫六字養生法是哪六個字
高深莫測的中醫總能在人體虛弱生病的時候給人帶來希冀,我們都相信中醫調理身體能讓我們的身體更加健康,因此關於中醫養生的事情,我們都很堅信那是正確的養生方法,那麼中醫的六字養生法到底是哪六個字?養生應該怎樣補充營養?
1、中醫六字養生法
1、「順」:養生跟著季節走。
古人認為,人身體的變化與四季輪回是一致的,因此飲食起居、衣食住行必須與季節相適宜。《黃帝內經》說:「順天時地利。」這里的「時」,指的是四時陰陽,具體說就是春夏養陽、秋冬養陰。四季的養生要符合生、長、收、藏的特點。春天萬物生發,要養肝、養陽;夏天是生長時節、主養心,晚睡早起,少發怒,該出汗就得出汗;仲夏季節又熱又濕,要注意養脾、化濕;秋天是收獲的季節,要養肺、養陰,早卧早起,情緒須安寧,否則會傷肺;冬天講究養藏、養腎、養陰,要多曬太陽,早睡晚起。
2、「靜」:讓心安靜下來。
現代人喜歡生活得熱熱鬧鬧,每天時間都安排得滿滿的,生怕孤獨和寂寞。其實,這種浮躁的生活對健康極為不利。《黃帝內經》說:「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人安靜下來,可以減少很多不必要的消耗,特別是「氣」的消耗,做到身體「節能」,這樣才能預防疾病、益壽延年。大家不妨把生活節奏放慢,採取靜坐、閉目養神的方式來靜養身、慢養心。
3、「修」:修身行善煩惱少。
《易經》里說:「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其實就是平時積德行善、豁達大度的人,往往能和這個世界和諧相處,能減少很多煩惱,心情愉悅。可見,修身養性,寬以待人,淡泊名利,對別人好,自己收獲的將是健康、快樂和長壽。
4、「調」:多做深長呼吸。
人難免會遭遇營養失衡、過度勞累、病邪襲來等諸多不良因素,這時候就要用到「調」字了。《黃帝內經》說,應該根據四季的變化調養精神意志,調養七情六慾。其中還強調了呼吸的調節,即「調息」,練習呼吸吐納。建議大家平時多做深長、緩慢、均勻的呼吸。可以練習「丹田息」,鼻子吸氣後,通過意念把氣送到下丹田氣海的位置,即在肚臍下1.5寸。然後再把氣慢慢呼出來。練習「丹田吸」的同時,吞咽唾沫,配合調津,保健效果更好。
5、「補」:有補有瀉最健康。
古人推崇用滋補葯物調理陰陽、臟腑、氣血,原則有三,一是先辨證,二是食補為先,三是補、瀉結合。
中醫講葯食同源,所有食物都有調理身體的作用。從味道說,酸味補肝,苦味補心,甜味補脾,辛味補肺,鹹味補腎。從顏色論,紅色補心,黑色補腎,黃色補脾,綠色補肝,白色補肺。
滋補要因人而異,根據體質進行合適的食補。氣虛的人最要吃主食,還可喝雞湯、吃雞鴨魚肉。補血可用大棗、豬肝、各種紅肉。補陰氣,多吃水裡生的,如鴨肉、海參、甲魚等。養陽要吃牛羊肉、雞肉、驢肉、韭菜等。春天要養肝,多豆芽、豆苗、草莓、菠蘿等。但要少吃香椿、香菜,以防過敏。夏天吃點苦能去心火,要多吃夏天成熟的瓜和豆。秋天應多吃應季水果和栗子、松子等堅果,還要吃潤肺的百合、藕、杏仁、白果。冬天要養藏,多吃根莖類食物,如山葯、土豆、紅薯、蘿卜、白菜。
養生不能一味地補,要補瀉結合。夏天要利濕,可多吃冬瓜、絲瓜、西瓜、薏仁,火氣重的可吃苦瓜、苦菜,吃綠豆排火毒。秋天燥氣盛,便秘、口乾的人多,應多吃潤燥的梨、蘿卜等食物。冬天寒氣重,可多吃點姜、肉桂,以驅寒氣。
6、「固」:固精、固氣、固神。
養生很重要的一點是「固」,包括固精、固氣、固神三個方面。
固精,就是要保護腎氣,最重要的是節欲。此外還可吃養腎精的食物,包括各種肉類,以牛肉最好,還可吃山葯、黃精、枸杞。
固氣,一要減少耗氣,少說話;二要多曬太陽,補充陽氣;三要多做有氧運動,增加氧氣;四要通過飲食帶來水谷之氣。另外,睡眠能養五臟之氣,絕對不能熬夜。
固神,就要調養七情,不過喜、過怒、過思、過悲、過恐,情緒控制好了,身體才會少受傷害。
2、補充營養方法
1、飲食要多樣化
為維護人類的生長發育與健康,人體至少需要七大類營養素:即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維生素、礦物質、水及膳食纖維等共計40多種營養素。它們都是我們必須擁有的營養素。各種食物所含的營養成分不盡相同,沒有一種食物能提供人體所需的全部營養素。因此人類膳食必須包括多種食物,才能得到所需的多種營養素。正如我們購買的新鮮農產品,都是為了作飯或外出而准備。如果午餐我們吃了非常油膩的食物,那麼我們的晚餐就要以簡單為主。合理的搭配菜餚,不但可得到營養互補,獲得人體需要的各種各樣營養,還有利於體內酸鹼平衡,使新陳代謝保持在最佳狀態。
2、應盡量多食用含大量纖維的碳水化合物
人們每天攝入的熱量大部分都來自碳水化合物,如麵包,面條,大米,穀物和土豆。對於簡單碳水化合物,飲用牛奶和果汁,食用適量的水果是十分重要的。但食用糖和其他甜味劑會提供大量體內不需要的熱量對健康有害。對於復雜碳水化合物,應避免僅僅食用低纖維碳水化合物,澱粉(如土豆)和精加工的穀物(如白米飯,通心粉和白麵包)。這些食品中的碳水化合物會被身體迅速轉化為單糖。相反,應盡量多食用含大量纖維的碳水化合物。特別是豆類和全麥類食品會對人體健康有益。
3、多吃水果和蔬菜
同樣,我們應該多吃水果和蔬菜,每天也應該吃五種不同的種類,來攝取不同的營養。多吃蔬菜和水果的人,可以減輕癌症與心臟病的風險。建議你,把蔬果放在最容易看到、隨手就可以拿到的地方,提醒自己多吃蔬果,也可以把蔬果切丁,當做點心,代替那些會令你發胖的餅干、零食。因為它們的纖維質為果膠物質,有益排便;纖維成分另外還可以促進身體的代謝功能。因為水果和蔬菜可以增加人體的排泄和代謝,因此有益塑身。
4、保持適宜的體重才健康
適宜的體重取決於很多因素,如:性別,大小,年齡和遺傳。體重偏胖的人容易危極身體健康,例如:心臟病或癌症。而過多的攝入食物,更會使卡路里偏高,導致肥胖。這些熱量是通過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來攝取的,而脂肪的來源正是如此(9千卡/克相當於4個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經常運動是增強我們的體質和抵抗力的一個很好的方式,經常運動和少吃食物可以減輕我們的體重。
5、合理的飲食
如果我們養成合理的飲食習慣,我們便可以輕松的吸收到所有食物的營養。100克肉,少量水果,一點麵食(飯前)和五十毫升冰淇淋都是我們可以享受的美味。所有的菜我們也都可以很好的控制,所以說合理的飲食可以滿足機體對營養素的需求,可以起到調節情緒,愉悅心情,美貌修飾,減肥健身,預防疾病,增進健康。會進一步提高你的生活質量的作用。
6、均衡營養
合理飲食,倘若不吃早餐,會導致飢餓引起的食物攝入過勝。所以吃早餐會使我們更好的攝入營養,解除飢餓。平衡膳食需要同時在幾個方面建立起膳食營養供給與機體生理需要之間的平衡:熱量營養素構成平衡,氨基酸平衡,各種營養素攝入量之間平衡及酸鹼平衡,動物性食物和植物性食物平衡。否則,就會影響身體健康,甚而導致某些疾病發生。不要忘了,過多的吃零食只會導致我們熱量增加。
7、補充足夠的水份
我們每天至少喝1.5公升的水,水份能很自然地抑制你的食慾並加強脂肪代謝的功能,人體水份攝取不足時,腎臟就無法正常運作,當腎臟功能有問題,便會將廢物累積到肝臟。累積過多廢物的肝臟,不能100%的正常運作,會累積越來越多的脂肪。所以,請給您身體足夠的水份來進行脂肪代謝,做一個健康的現代人!
8、運動
正如我們看到的那樣,過多的熱量和不足的體力,會導致體重增加。而運動則可以幫助我們燃燒卡路里。適當的運動是心臟健康的必由之路,有規律的運動鍛煉,可以減慢靜怠時和鍛煉時的心率,這就大大減少了心臟的工作時間,增加了心臟功能,保持了冠狀動脈血流暢通,可更好的供給心肌所需要的營養,可使心臟病的危險率減少。我們每天都應該進行體育運動,用走樓梯來代替電梯。長期堅持體育鍛煉更能提高機體對脂肪的動用能力,為人體從事各項活動提供更多的能量來源。
9、從現在開始,改變我們的生活習慣
我們應該從根本上慢慢的改變生活習慣,這樣對身體健康非常有好處。三天之內我們要改變我們吃的食物和喝的飲品。我們需要多吃水果和蔬菜么?為了新的開始,我們每天都應該吃一種水果和蔬菜。那我們所喜歡的食物也沒有過高的卡路里,也不會使我們發胖么?請不要消除這種令人沮喪的想法,我們可以試著少吃含卡路里多的食物。但要多多運動,運動可以讓人感到快樂,增強自信心。如果你很久沒有運動,建議你循序漸進,慢慢增加長度與強度,可以從最簡單的走路運動開始,持續走下去,一定能感受到許多好處。
10、請記住,這是一個平衡的問題
沒有「好」或「壞」的食物,只有好或壞的飲食。人類的食物是多種多樣的。各種食物所含的營養成分不完全相同。除母乳外,任何一種天然食物都不能提供人體所需的全部營養素。平衡膳食必須由多種食物組成,才能滿足人體各種營養需要,達到合理營養、促進健康的目的,因而合理的調整我們的飲食,均衡的搭配,這才是對我們健康最重要的。
㈡ 女性養生的方法有哪些
女性的體質天生要比男性差一些,因此更要注重養生,下面我為大家介紹10個關於女性養生的方法,歡迎大家閱讀。
1、早餐喝枸杞黑芝麻粥
早上喝一碗枸杞黑芝麻粥,可以明目,還能強身。每天早上起來之後,用枸杞子5克、紅棗5個、黑芝麻30克、大米50克,放在一起熬成粥喝。
枸杞又被稱為明目子, 和黑芝麻一樣可治療精血不足引起的頭昏目花、視力減退,紅棗補血養目,長時間喝這種粥既能消除眼疲勞症狀,又能增強體質。
2、休息時做手指操
休息時做手指操,增強免疫力。中醫認為,從大拇指到小拇指,依次對應人體的肺、大腸、心包、三焦、心臟和小腸,全方位活動手指,能夠疏通經絡,增加大腦的血流量,提高免疫力。手指操可以每天做一次,方法不限,只要充分活動了手指就行。
3、喝杯蜂蜜水
每天早上起來的時候,可以喝一杯蜂蜜水,蜂蜜水可以幫助女性排毒養顏,還能通便,幫助女性減肥。
4、打場虛擬網球比賽
健康專家推薦上午運動。你不想出門嗎?沒事,在家也能運動,而且很有趣。任天堂和Sony公司都推出了網球游戲,你可以打開電視,利用動作感應系統操控游戲里的人物,打一場猶如身臨其境的網球比賽。感受真實,流汗度更真實。
中午時分自然界陽氣最旺盛我們既要保持體內有足夠的陽氣來保持器官功能也要避免陽氣過旺轉成“火氣”而傷身。
5、西洋參下午茶
吃“西洋參燉蓮子”下午茶,持久補脾。蓮子補益脾胃的'作用雖不是最強,但很持久,只要能堅持一段時間,補益的效果還是比較理想。
西洋參有一定的涼性,不易上火,經常含幾片或泡茶飲,可以緩緩地作用於脾胃,久之脾胃漸強,消化吸收能力明顯改善。你可以起床後用小碗泡一點蓮子、參片,泡2小時後蒸熟當作下午茶食用。
6、午睡半小時
午睡半小時,有利於養陽。中醫認為,午時陽氣最盛,陰氣衰弱,是我們應該午睡讓經氣“合陽”的時候,有利於養陽。
每天中午吃完飯之後最好在床上休息半小時,這樣可以幫你恢復精神,還能預防衰老。
7、順時針按摩腹部
運動比較少的人通常會有腹部僵硬、內臟溫度低的情況,從而導致血壓下降、代謝和內臟機能隨之衰退。通過摩擦按摩,可以有效提升腹部溫度,促進內臟運動。
按摩時手掌抵住腹部,沿著順時針方向,以肚臍為圓心畫圈按摩,直到腹部溫度明顯感到上升。
夜間是陽氣衰弱陰氣旺盛的時間段,這個時候可以做一些按摩來滋陰補養。
8、在家享受足療
足療四季都可以做,不過春夏的水溫可以略低些。晚間在水裡放一些薄荷、紅蓮花、靈芝浸泡雙腳,在薄荷清涼的作用下,身體經絡也能得到疏通,提升你的防病、祛病指數。
9、果汁宵夜
五種果汁做宵夜,提前抗衰老。熬夜選什麼宵夜健康呢?上班族可能買瓶酸奶,宅人則可以隆重地給自己准備些健康的果汁。
推薦5種美膚提神的果汁搭配,蘋果+胡蘿卜+菠菜+芹菜,香蕉+木瓜+酸奶,獼猴桃+橙子+檸檬,柚子+葡萄,黃瓜+豆漿+薄荷。
10、睡前練習腹式呼吸
睡前練習腹式呼吸,增強心肺功能。腹式呼吸讓橫膈膜參與運動,可以使呼吸更深長,達到按摩內臟、有效去除腹部多餘脂肪的作用。
練習時最好仰卧或坐姿,右手放在腹部,左手放在胸部,吸氣時最大限度地向外擴張腹部,呼氣時向內收縮腹部。經常練習就會習慣腹式呼吸,使心肺功能增強。出體外,改善新陳代謝功能。
㈢ 中醫養生保健方法
中醫養生保健方法
中醫養生保健方法。現在人們的生活越來越富裕,很多人都開始關注養生保健了,最常見的就是利用中醫來達到養生保健的效果。那麼接下來就由我帶大家了解下中醫養生保健方法的相關內容。
1、叩齒法
每天清晨醒後,把牙齒上下叩合,先叩臼齒30次,再叩前齒30次,有助於堅固牙齒。
【解讀】 中醫有個健齒功法叫做「叩天鍾」,也就是叩齒,是古代盛行的一種養生術,民間還有諺語形容它的功效:「朝暮叩齒三百六,七老八十牙不落」。每天早晨堅持叩齒,能暢通經絡、強腎固精,不僅能強健牙齒,還可以促進面部血液循環,減少皺紋的產生,延緩衰老。
2、閉口調息法
經常閉口調整呼吸,保持呼吸的均勻、和緩。
【解讀】 中醫認為,養氣主要從兩方面入手,一是保養元氣,一是調暢氣機。而調暢氣機,則多以調息為主,可促使氣血流通,經脈通暢。《類經·攝生類》也曾記載:「善養生者導息,此言養氣當從呼吸也。」
3、咽津法
每日清晨,舌抵上顎,或用舌尖舔動上顎,等唾液滿口時,分數次咽下,有助於消化。
【解讀】 唾液能「潤五官、悅肌膚、固牙齒、強筋骨、通氣血、延壽命」,古代養生學家陶弘景曾說:「食玉泉者,能使人延年,除百病。」這里所說的玉泉就是指唾液。現代醫學發現,唾液中所含的唾液腺激素、過氧化物酶等,還具有消炎、解毒、助消化、延緩衰老、減肥等多種功效。
4、搓面法
每天清晨先搓熱雙手,再以中指沿鼻部兩側自下而上,到額部兩手向兩側分開,經頰而下,可反復10餘次,至面部輕輕發熱為度。以使面部紅潤光澤,消除疲勞。
【解讀】 搓面有一定的養生保健作用,清代醫學家吳尚先在《理瀹駢文》中記載:「晨起擦面,非徒為光澤也,和氣血而升陽益胃也。」此法有改善面部血液循環的作用,可使面部紅潤光澤,消除疲勞,還可治療面神經麻痹、面部色素沉著、黃褐斑、面部神經痛等病症。長期堅持可延緩顏面衰老,推遲老年斑的產生。
5、梳頭
用雙手十指插入發間,用手指梳頭,從前到後按梳理頭部,每次50-100下,有助於疏通氣血,清醒頭腦。
【解讀】 頭正中為督脈,兩旁分別為膀胱經和膽經,左右相加,共5條經脈,所以中醫又將這套保健養生功法叫做「拿五經」。中醫認為,頭為「諸陽之匯」,梳頭「拿五經」可以刺激頭部的穴位,起到疏通經絡,改善血液循環,促進新陳代謝的作用。每天梳頭3-5次,每次3-5分鍾,可使人的面容紅潤,精神煥發,還能防治失眠、眩暈、心悸、中風等症。
6、運目法
將眼球順時針轉動10次,再逆時針轉動10次,然後閉目休息片刻,每日做4-5次。可以清肝明目。
【解讀】 這個方法不僅有明目的功效,還可有效防治「眼翳」。眼翳又稱翳狀贅肉,多發生於中老年人,嚴重者可影響視力。從現代解剖學角度看,「運目除眼翳」的本質相當於眼睛通過自我主動按摩,起到暢通眼內氣血,改善神經營養,以達到消除睫狀肌緊張痙攣及消除初期翳狀贅肉的`目的。
7、凝耳法
兩手掩耳,低頭、仰頭5-7次,可使頭腦清醒。
【解讀】 中國古代很早就有「以耳養生」的記載,其中「凝耳法」是常用方法之一。耳朵周圍穴位眾多,如耳尖、翳風、頭竅陰等,掩耳的同時可按摩這些穴位,起到疏通經絡的作用。反復低頭、仰頭,可促進腦部血液循環,使頭腦清醒,頓感精神爽快。
8、提氣法
吸氣時,稍用力提肛門連同會陰上升,稍後,在緩緩呼氣放下。
【解讀】 該方法也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提肛運動」,相當於中醫的「撮穀道」,穀道即肛門,撮即提。肛門處於人體督脈上,督脈為「陽脈之海」,具有調節全身諸陽經氣的作用。經常進行提肛運動,不但可以升提中氣,強壯臟腑,還有助於肛腸保健。提肛運動幾乎不受時間、地點的限制,方法極為簡便,一提一松即為一次,若每日堅持做2-3遍,每次5-10分鍾,必獲良效。
9、摩腹法
飯後用手掌在臍周的腹部順時針按摩30次左右,可幫助消化,消除腹脹。
【解讀】 每天下午1-3點順時針按摩腹部,促消化的效果最好,因為此時段小腸經經氣最旺。中醫認為,腹部為「五臟六腑之宮城,陰陽氣血之發源」,經常按摩肚腹,能協調脾胃,調和五臟六腑氣血運行,促進肚腹血液循環,有提神、補氣、添精等作用。每次以腹部溫熱、舒適感為佳;如治療食積、腹脹、便秘等,可適當增加次數和力量,以腹部腸鳴、排氣排便為佳。
10、足心按摩法
每日臨睡前,以拇指按摩足心,順時針方向按摩100次,有強腰固腎的作用。
中醫食療與養生保健方法
九月養生防秋燥非常關鍵,人在秋高氣爽的日子裡,往往會出現口乾、唇乾、鼻干、咽干及大便干結、皮膚乾裂等。可適當多服一些含維生素的食品或用中葯食療。
十月是秋季中很重要的一個月份,預示著秋天即將結束,冬天將要來臨,而秋應對的臟器是肺,所以此時要防燥邪之氣侵犯人體而耗傷肺之陰精。飲食上以滋陰潤燥為宜。還要多飲水,減少節氣造成的乾燥之氣。
中醫理論認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秋季必須保養體內陰氣,當氣候變冷時,正是人體陽氣收斂,陰精潛藏於內之時。故應以保養陰精為主。
《素問·臟氣法時論》說:「肺主秋、肺收斂,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補之,辛瀉之」。可見酸味收斂肺氣,辛味發散瀉肺,秋天宜收不宜散,所以要盡量少吃蔥、姜等辛味之品,適當多食酸味果蔬。秋時肺金當令,肺金太旺則克肝木,故《金匱要略》又有「秋不食肺」之說。秋季燥氣當令,易傷津液,故飲食應以滋陰潤肺為宜。《飲膳正要》說:「秋氣燥,宜食麻以潤其燥,禁寒飲」。更有主張入秋宜食生地粥,以滋陰潤燥者。總之,秋季時節,可適當食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枇杷、菠蘿、乳品等柔潤食物,以益胃生津。
生地粥
【配方】 生地黃25克,大米75克,白糖少許。
【做法】 生地黃(鮮品洗凈細切後,用適量清水在火上煮沸約30分鍾後,潷出葯汁,再復箭煮一次,兩次葯液合並後濃縮至100毫升,備用。將大米洗凈煮成白粥,趁熱加入生地汁,攪勻食用時加入適量白糖調味即可。
【功效】 滋陰益胃,涼血生津。本方還可做肺結核,糖尿病患者之膳食。
山葯百合大棗粥
【配方】 山葯90克,百合40克,大棗15枚、薏仁30克及大米適量。
【做法】 將山葯、百合、大棗、薏仁、大米洗凈煮粥。每日2次服用
【功效】 山葯具備補脾和胃之功能;百合清熱潤燥;大棗、薏仁健脾和胃,諸物合用具有滋陰養胃的作用。
清補瘦肉湯
【配料】 瘦肉250克(5兩),生熟薏米10克(2錢),蓮子5克(1錢),百合5克(1錢),淮生10克(2錢),玉竹5克(1錢),茨實5克(1錢)。
【做法】 把瘦肉放落滾水中煮5分鍾,取出洗凈。洗凈全部清補涼配料。把適量的請水煲滾,放入全部材料,煲3小時,湯成用鹽調適味即可。
【功效】 此湯清甜滋補,有去濕開胃,除痰健肺等溫和清涼功效,特別適宜身體瘦弱,虛不受補者飲用,是夏秋季節的合時湯水。
在對中醫食療與養生保健方法認識後,選擇中醫食療與養生保健的時候,都是可以按照以上方式進行,不過對這些方法使用,也是要長期進行,而且每種方法使用上,都要適量,不宜使用過度,否則對自身也是會造成負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