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健康養生 > 肝胃氣滯適合做什麼養生操

肝胃氣滯適合做什麼養生操

發布時間:2025-01-28 13:26:07

① 中醫經絡養生拍打

拍打經絡,可以幫助我們排毒養顏,起到保健養生的功效,那麼,我們該怎麼拍打經絡呢?下面我給大家介紹中醫經絡養生拍打法,希望對你有用!

中醫經絡養生拍打的 方法

一、拍兩肘窩,拍散心肺邪氣病氣

肘窩部位,剛好是心經、心包經、肺經三條陰經通過的地方,還藏著兩個穴位,肺經的尺澤穴和心包經的曲澤穴。

1、心肺疾病

常常能在其肘窩部位摸到一個壓痛點,輕輕一點患者就能痛得叫起來,找到痛點拍打它,使淤邪散開,則正氣自復,邪氣自然無從所留。

早晨起床後,在肘窩處捏一捏拍一拍,找找是否有硬結或者痛點,如果有比較強烈的反應,就說明身體需要及時調理了,那就要有意識地增加一些拍打的次數,將痛點或者硬結拍散開。

2、拍肘窩可治皮膚騷癢:

肺主皮毛,拍打肘窩排解濕毒,就能止癢。由於濕熱長痘痘,或皮膚到了冬天很容易癢癢的人,可以試試這個方法。

肘窩的拍打方法:

把左手臂伸直,用右手找到左手臂的肘橫紋正中,用右手大拇指點住它定位,找到後,可用右手的四指並攏輕輕拍打。每次八十一下即可,力量可由輕到重。一般心肺有熱的人,拍打後就可看到肘窩局部發紅,甚至能拍出痧來。

拍痧:五指並攏成勺狀,在肌肉豐滿或關節部位適度有力扣拍,使深層不易刮出的毒素排出來。

不過,重症或久病身體羸弱的患者,最好不要過重刺激,在肘窩部位輕輕地推擦即可,推擦之後的微熱感,能溫熏心肺,這是丹道醫家的“少火生氣”之法,相當於中醫治療中的補法。

二、拍兩腋,治療肝病、心臟病

兩腋主要走四條經脈:肺經、心包經、膽經和心經。

肺經出了毛病,比如肺氣被壅滯的話,會出現煩心胸滿的現象。腋窩腫脹就是心包經出了問題。腋下還走膽經,膽經出現毛病以後,有的人會出現嚴重心臟病的感覺,叫心脅痛不能轉側,還伴有口苦,且喜歡長吁短嘆。腋下長了一堆東西,也是膽經被郁的象。心經會造成整個手臂的麻痹,手臂冰涼,活動不便,同時感覺咽喉特別乾燥,想喝水。日常生活中有些人常有掌中熱的毛病,這一般是跟肺經、心包經或者心經有關。

1、解郁悶

人只要一生氣,經脈肯定就會堵塞。輕拍兩腋後可以治療人發怒後氣滯血瘀,運行不腸引起的胸悶、氣短、心悸心悲欲哭、多疑、手臂漲麻等症狀。(婦女更年期也可以舒緩)。如果人經常郁悶的話,就有可能在腋窩下長出一個包來,這是心氣被郁滯的象。

拍心包經首先要掐住腋窩下心經上的極泉穴(解郁大穴)。治療手法就是彈撥和拍打,用四指在腋窩正中輕輕地彈撥。我們在彈撥的時候,能明顯地感覺到有一條經筋,這條筋的正中就是極泉穴(出現無名指和小指發麻的情況,就是彈撥對了)。然後在這里多彈撥幾下,同時用空拳沿著手臂的中線慢慢地拍下來,就能夠化解心郁。極泉穴位於我們的腋下,我們平時在哄小孩兒時,用手一撓胳肢窩,孩子就會笑個不停。其實這正好刺激到了他有癢癢肉的極泉穴,動了心氣,而心主喜,所以孩子會開心地笑起來。

膻中也是解郁的大穴。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我們被氣著了,經常會不自覺地拍打自己的胸膛,實際上這就是在拍打膻中穴。中醫里認為心包主“喜樂出焉”。敲打膻中穴(胸腺)還能提高免疫力。

2、治肝病、心臟病

平時我們所說的“氣急攻心”實際上是肝火滯留於兩腋,阻礙了心經氣血運行,不僅傷肝,也傷心臟。人因氣急攻心產生昏厥時可以彈撥極泉穴,極泉穴不僅具有寬胸理氣的作用,還可以快速回陽,引血上行,使頭腦快速清醒。使人快速平靜下來。

日常保健時,我們用不著在極泉穴那兒費那麼大力氣去彈撥,只需要輕輕地拍打即可。平時彈撥拍打兩腋下,還可以預防和緩解冠心病、心絞痛等心臟疾病,這相當於我們隨身攜帶的速效救心丸。

3、緩解手心汗

緩解手心汗,這相當於心包經不收斂,因為人的心包為厥陰經,是主收的,不收斂就會手心出汗。我們常有人只要一緊張就愛拚命地搓手,這種下意識動作其實也是一種自救,一種自我的幫助,搓手心就是在刺激心包經。

三、拍兩髀治療一切婦科病。

兩髀(大腿內側與小腹交接處的腹股溝部位)治療一切婦科病。

拍打兩髀不僅能加速氣血運行健脾胃,拍兩髀胖人能拍瘦,瘦人能拍胖。還能刺激兩個對治療婦科病非常有效的兩穴,氣沖--沖門,具有治療月經不調、不孕、痛經、雙腳冰涼的作用和治療奔潰帶下婦科炎症的功效,還能治療男科和血脈不暢導致的血瘀痰濕。

具體方法就是直立,用雙手輕輕拍打兩腹股溝,逐漸加力,直至兩髀微微發熱為止。每天拍打兩到三次,每次3~5分鍾。

四、拍兩腘,治療一切腰腿痛

腎有邪---留於兩腘每天堅持5分鍾,不但能治療腰背疼及坐骨神經痛,同時還可以起到補腎養腎的作用。

中醫經絡養生理論

一、五臟六腑

五臟:心、肝、脾、肺、腎

六腑:膽、小腸、胃、大腸、膀胱、三焦

1、五主:肝主筋,主顏色;心主臭,主血脈;脾主味,主肌肉;腎主液,亦主骨;肺主聲,主皮毛。此五主,各有條。

2、五竅:肝竅目,心竅舌,腎竅耳,肺竅鼻,脾之竅,上下唇。此五竅,各有門。

3、五藏:肝藏魂,亦藏血;肺藏氣,兼藏魄;脾統血,藏意津;心生血,主藏神;腎藏志,亦藏精。

4、五色:肝色青,肺色白,脾色黃,腎色黑,心色赤,此五色,觀部位,論生克。

5、五味:心味苦,肝味酸,腎味咸,脾味甘,肺味辛,見口間,此五味,脾所關。

6、五志:心誌喜,肺志悲,肝志怒,脾志思,腎志恐,意自知,此五志,腎所司。

7、五行:肝屬木,心屬火,脾屬土,肺屬金,腎屬水,五行生。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何能?水生木,木乃榮,木生火。火克金,金制木,木不橫,木製土,土平敦,土製水,水不淫,水制火,火不焚。子母辨,主從分。

8、五液:心液汗,肺液涕,脾液涎,肝液淚,腎液唾。此五液,谷之生,腎之澤。

9、五聲:呼屬肝,笑屬心,肺聲哭,腎聲呻,脾聲歌,此五聲,司之肺,參五音。

10、五臭:肺臭腥,肝臭臊,腎臭腐,心臭焦,脾臭香,鼻自招,此五臭,心所操。

11、 五發:須屬腎,發屬心,皮毛肺,脾腋陰,眉屬肝,五臟生。此五者,各當分。

12、表裡:小腸心,大腸肺,膽連肝,脾連胃,腎膀胱,表裡配,胞與焦,十二味。

二、經絡系統

1、定義:經絡即人體氣血運行的通道。

2、經絡的基本作用:

1)、經絡具有聯系臟腑和肢體的作用。如《靈樞·海論》中所說:“夫十二經脈者,內屬於臟腑,外絡於肢節”。

2)、經絡具有運行氣血,濡養周身,抗禦外邪,保衛機體的作用。如《靈樞·本藏》中所說:“經脈者,所以行血氣而營陰陽,濡筋骨,利關節也”。

《靈樞·經脈》中言:經脈者,所以能決死生,處百病,調虛實,不可不通。

3、經絡的組成:

經絡,經脈和絡脈的總稱。

經脈:分別由十二經脈、奇經八脈、十二經別、十二經筋、十二皮部組成。

絡脈:絡脈分為十五絡、孫絡和浮絡。

十二正經:由手三陰經、手三陽經、足三陰經、足三陽經組成。

臟與腑,外屬經,手與足,二六均。足太陽,屬膀胱,足陽明,胃腑當,足少陽,屬膽腑;足太陰,脾所主,足少陰,內屬腎,足厥陰,肝之本。手太陽,為小腸,手陽明,是大腸,手少陽,三焦強,手太陰,即肺金,手少陰,內屬心,手厥陰,胞絡經。

任督二脈:

有任督,百脈王,前與後,分兩行,前行短,後行長,滯則病,通則常。

4、十二經絡分布規律:

十二經絡中,互為表裡關系的陰經與陽經,在手足末端相接;同名的陽經與陽經,在頭面部相接;同名的陰經與陰經,在腹胸部相接。

六陰經:分布於四肢內側和胸腹。

六陽經:分布於四肢外側和頭面軀干。

三陰經:上肢為手太陰肺經在前,手厥陰包絡在中,手少陰心經在後;下肢在足內踝下,為足厥陰肝經在前,足太陰脾經在中,足少陰腎經在後,過內踝上8寸後,太陰交出於厥陰之前。

三陽經:上肢為手陽明大腸經在前,手少陽三焦經在中,手太陽小腸經在後;下肢為足陽明胃經在前,足少陽膽經在中,足太陽膀胱經在後。

足少陰腎經:胸中線旁開2寸,腹中線旁開0.5寸。

足太陰脾經:胸中線旁開6寸,腹中線旁開4寸。

足陽明胃經:胸中線旁開4寸,腹中線旁開2寸。

足太陽膀胱經:背部正中線旁開3寸和1.5寸。

足少陽膽經:體側。

② 什麼是疏肝理氣解郁法

疏肝解郁法屬於和解法的一種治法。疏肝解郁也稱為疏肝理氣,運用具有疏泄、和解作用的葯物或方劑以疏散肝氣郁結的診治方法。

疏肝解郁法具有分消走泄,調理氣血,調和肝脾,疏導經絡,理氣寬中,開達氣機升降出入等作用。疏肝解郁法一般有抗菌、解熱、消炎、中和毒素、利膽、保肝、調整胃腸功能、調節內分泌、調節免疫系統、調節體液、調節神經系統功能、抗抑鬱、鎮靜、鎮痛、解痙等作用。

(2)肝胃氣滯適合做什麼養生操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1、提倡動作較慢的有氧運動。散步、慢跑、跳舞、廣場操、騎單車、太極拳、健身氣功等。概括地說,有氧運動能吸入更多的新鮮空氣,促進人體氣血的運行,提高人體新陳代謝及臟腑的生理功能,肝臟疾病的人群要多鍛煉身體,增強體質,減少疾病的發生,對於氣郁肝臟疾病的人群來說有很好的輔助治療的作用和效果。

不要熬夜。人體肝臟是一個血庫,動則血液運行全身,睡則血歸於肝。夜晚11時至零晨3時是睡眠養膽與養肝的最隹時候,能夠養生氣血,能夠讓肝臟以至全身的細胞得到自我修復,從而維護肝臟的生理功能,維護肝臟的排毒能力。

3、用戶可以食用以下疏肝理氣食物,蘿卜,蘿卜能夠順氣健胃,清熱消痰。大棗,每天飲用大棗水能增加人體血清蛋白,從而達到保肝排毒的功效。

4、無花果,含有多種酶類,能夠起到保肝解毒,清熱潤腸、助消化的作用。也可以吃些香蕉,香蕉能夠保肝解毒,清熱潤腸、助消化,其含有的鉀元素,對身體也是很好的。

③ 如何保養脾胃

養脾胃心神安泰了,還要不斷地補充一些營養。人體各種能量都來源於日常的飲食,脾胃的功能就在於把食物中的「精華」 ,吸收到人體中,再運送到身體各部位。中醫認為「胃主受納,脾主運化」 。這是指吃到嘴裡的食物,首先要經過牙齒咀嚼,唾液拌和,下咽至胃,由胃受納。再經胃分解混勻成食糜,通過「胃氣主降」的作用,將食糜運送至十二指腸,這就是中醫所指的「脾運」功能。「水谷精微」中的營養物質,依賴「脾氣主升」的作用,經氣、血、津液的運行而輸布到全身。這個過程,則可以理解為脾所主「化」的生理作用,由此可見,所謂「脾主運化」,「運」指消化,「化」指消化和代謝過程。 《黃帝內經》上說「安谷者昌,絕谷者亡」 。也就是說人在生病時,只要還能吃飯,表明胃氣尚存,氣血化源未絕,謂之「安谷者昌」 ,則病勢可望由重轉輕,預後良好。若病到已不能進食,標志胃氣已絕,氣血生化無源,便是「絕谷者亡」 ,病勢將由輕轉重,逐漸惡化,危及生命。這是用來觀察病勢輕重進退的辨別方法,也說明了在未病時保養脾胃的重要性。比如,三國時的諸葛亮,他平日政事煩多,操心費力,又長期進食甚少,活了54歲就死了,這里邊就有思慮傷脾、營養不足、胃氣衰敗的緣故。 因此,中醫里又說「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 ,而「治脾胃即可以安五臟」 。脾胃功能健全,則體豐膚澤,面色紅潤,四肢強勁,精力充沛;脾胃虛弱則肌肉消瘦,面色萎黃,四肢無力,神疲力乏。所以保養脾胃是人人都需要的,若無健全的脾胃,縱然有滿桌的美味佳 餚,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 中醫認為,導致脾胃疾病的原因,不外乎飲食不節、寒熱不適,或情志郁悶、憂思困脾等。因此預防上亦要從節飲食、適寒熱、暢情志這三方面做起。 胃為陽腑,不喜溫熱,熱能傷津,能使胃氣浮越,治胃宜涼、降、宜潤、宜通,養胃也要根據這一原則。脾胃對寒熱是很敏感的,在冷熱的突然刺激下很容易出問題。比如有人喜歡吃燒烤,同時又喝冰啤酒,這種冷熱交替的刺激,最傷脾胃。 思傷脾。正常地思考問題,對機體的生理活動並無不良的影響,但在思慮過度,所思不遂等情況下,就能影響機體的正常生理活動。思慮過度,導致氣滯和氣結。氣結於中,脾不升清,則水谷不能運化,氣血生化無源。脾的運化無力,胃的受納腐熟失職,便會出現納果、脘脹等。 脾胃既是人體五臟六腑氣機升降的樞紐,也是人體氣血生化之源和賴以生存的「水谷之海」 。因此說「脾為後天之本」 ,補養好脾胃,也是健康的根本。 立秋後晨起喝粥調養脾胃防秋燥 夏秋交替之季,會有脾胃功能減弱的現象,特別是體虛者。河北醫大二院營養科主任王景順介紹,粥是此時調節脾胃最好的飲食,立秋後早晨喝碗粥,既可瀉秋涼,又能防秋燥。 秋季最適宜的粥是玉米面紅薯粥。玉米面富含不飽和脂肪酸等營養物質,紅薯有祛病延年功效。 具體做法是:將玉米面100克,先用涼水調成糊狀,待水燒開後放入,然後將切成碎塊的紅薯一並放入,輕輕攪動以防止玉米面粘在鍋底。熬粥時要用文火,中間可點幾次冷水,玉米面紅薯粥以不稀不稠為好。 另外,王景順還推薦了幾款粥,大家不妨試著做來嘗嘗: 山芋粥:山芋與粳米同煮,常食可防高血壓、動脈硬化、過度肥胖等症。 芝麻粥:搗碎芝麻與大米同煮,可治眩暈、記憶力衰退、須發早白等。 蓮米粥:將蓮米發漲後,在水中用刷子將表皮擦去,抽出蓮心放清水煮爛,再與粳米同煮食用。此粥具有健脾止瀉、益腎固澀、養心安神之功,適用於脾虛食少,腹虛帶下、遺精尿頻、心煩失眠、健忘多夢。 紅棗糯米粥:山葯、苡仁、荸薺、大棗、糯米同煮,放入適量白糖,有健脾胃、益氣血、利濕止瀉、生津止渴之功效。適用於病後體弱及貧血、營養不良、食慾不振、慢性腸炎等患者食用。

閱讀全文

與肝胃氣滯適合做什麼養生操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鄉鎮退休人員能否享受獎勵工資江西 瀏覽:933
50歲的中年人吃哪些養生 瀏覽:93
重陽節開工建房怎麼樣 瀏覽:324
天津寶坻社保養老金 瀏覽:638
有關敬老院的演講稿 瀏覽:790
做夢政府發放養老錢是什麼意思 瀏覽:949
養老保險咨詢電話是多少 瀏覽:723
老年大學政府有固定經費嗎 瀏覽:685
申領退休金是行政行為嗎 瀏覽:809
行動是最好的孝順 瀏覽:167
養老金是否屬於特定轉款 瀏覽:272
老年大學舞蹈班班長一七總結 瀏覽:956
體檢的空腹是多少小時 瀏覽:774
岳陽至長壽上午多少鍾開出 瀏覽:375
父母50歲我14歲 瀏覽:752
中秋節什麼禮物適合送給女朋友父母 瀏覽:112
重陽節晚會主持人服裝 瀏覽:92
衢州農村養老保險新政策2020 瀏覽:206
法國父母陪留學什麼簽證 瀏覽:266
金東區孝順鎮低田板塊 瀏覽: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