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健康養生 > 元代貴族長壽者多少歲

元代貴族長壽者多少歲

發布時間:2025-01-16 04:14:12

A. 古今中外尋求長生不老的人有誰

(一)帝王長壽者少,宗教,氣功界長壽者多。
長生不老,壽比南山不老松,一直是千百年來人們夢寐以求的美好願望。從古至今人們對長壽問題進行了許多的探索和嘗試,古代的帝王為了追求長壽幾乎達到了如痴如狂的地步。
古代的帝王在擁有世間最寶貴的東西,如至高無上的權利,能決斷別人的生死,光輝燦爛的宮殿,用不完的金銀財寶,美女如雲,等等之後,更想擁有壽命,並想與天同壽,以永遠享樂人間。
從我國古代的第一個皇帝秦始皇開始,就千方百計地尋求長生不老之法,他廣征靈葯,遍采仙方,。他聽說渤海上有三座神山,山上住有仙人,並有不死之葯,於是他不惜耗費巨資派徐福帶童男童女數千人渡海東行,去尋找那虛無飄渺的神山仙人,長生不死之葯,結果終以徹底失敗而告終,徐福不知去向,秦始皇只活了四十九歲就死了。
英雄一世的唐太宗李世民曾在戰場上金戈鐵馬,叱吒風雲,到了晚年也追求起長生不老之葯,他吞服了西域僧人煉的金丹,服後水銀中毒,消化器官腐爛而死。終年僅53歲。
自前漢時期起,漢武帝劉徹遵方士之言,祭示灶神,說把丹砂煉成「黃金」,可以長生不老。從漢代起到唐代煉丹之術相沿不衰,一些人認為「金性不楸」所以濫服金丹以求長生,結果適得其反,從唐代宮庭來說憲宗,穆宗,敬宗,宣宗等都是因吞服金丹中毒而死的。後來我國的傳統的宗教道教總結了以前的失敗的教訓,得出結論,說「丹」不在人體外部,人的自身體內就有「丹」,所以道教的主要的功法就是修煉人體內的「金丹」,以求長生不老。這也是從失敗中總結教訓。
到了近,現代國內外的許多的科學家對長壽問題進行了大量的研究,並提出了許多有關長壽方面的理論。其中有神精內分泌學說,自身免疫學說,細胞分裂學說,生物鍾學說,誤差學說等等,同時也研究出人類壽命的極限。
前蘇聯也有有一個研究長生不老的計劃,一名叫域陀夫的蘇聯男子已144歲了,但看上去外貌尤如65歲,這完全是由於他在過去的42年之中接收了蘇聯科學家長生不老的葯物實驗,才使他白發變黑,牙齒重新長出,身體日益強壯。這種葯物還在實驗階段,最後的結果還不知道。
從古至今許多人對人類的壽命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探索,成功的經驗和失敗的經驗都有不少,那麼宗教和氣功在長壽方面的作用和理論又如何呢?國內許多人在學煉氣功,並將長壽的希望寄託在此,那麼氣功能否是人類真正地打開長壽大門的一把鑰匙呢?我國傳統的道家功法在長壽方面有沒有值得研究的地方呢?筆者認為無論是氣功,還是傳統的中醫理論經驗,還是道家的功法在長壽方面從理論到實踐都有許多的成功之處,值得深入的研究。
當今的科學家認為人的最高的壽命應當是相當於性成熟的8---10倍。人類`的性成熟在14----15歲,則人類的最高的壽命應當是110----150歲之間;或者人類的最高壽命相當於生長期的5---7倍,人類的生長期約為20----25歲,所以人類的最高壽命應當在`100----175歲。
在我國一些宗教和氣功修煉有素的人士他們當中確有一些長壽的人,其壽命也超過了現代科學家推算的人類的最高的壽限,即超過了100-----175歲,或是達到了科學家予期的壽命。
道家的鼻祖老子就活了二百左右歲。老子,姓李,名耳,傳說是楚國人,做過周朝的守藏史(掌管國家檔案的史官)。據【史記。老莊中韓列傳】中記載,「蓋老子百有六十餘歲,或言二百餘歲,以其修道而養壽也。」
老子最著名的文章「道德經」,是我國哲學史上和氣功史上的名著,裡面提到「道生一,一生二,三生萬,」這句名言高度總結了宇宙萬物發生發展的規律,老子是我國春秋後期的著名的哲學家,思想家,同時也是我國道教的開山人和氣功大師。老子也具有特異功能,曾培養出許多有特異功能的學生,這也有史料記載。同時老子也是我國的高壽者之一。
晉代的孫遜,他所開創的道派為凈明派,,精通道家的「天元丹法」和「地元丹法」,同時他又是一位博學者,兼通法術,神方,天文,地理,等。傳說他能「點瓦礫而成金,」濟世救民。他的主要著作有「靈劍子」,「石函記」等。他的壽命為136歲(公元239----374年)。
興於唐宋的道家內丹的另一門派,為文始派,創始人為陳撰。他擅長內外丹法,睡功及僻谷等,對易學有較深的研究,他的學術思想對宋代及其以後影響很深遠,宋代理學的開山人周敦頤的「太極圖」來源於陳撰,紹康節得陳撰之傳而著「皇極經世書」等。陳在丹道,養生,易學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詣。他的壽命也很長,為118歲(公元872----989年)。
我國道教的內丹派的北宗是以王重陽為首的七人,號稱「北宗七真,」平均壽命為65.3歲,其壽命不算太高;但「南宋五祖,」的五個人其壽命都在百歲以上,
元代的氣功大師張三豐活了160----218歲;被稱之為神仙的呂洞賓活了200多歲;在近代我國的李慶遠活兩256歲(1679----1935),他既擅長武術又擅長氣功。有人說我國唐代的惠昭和尚是世界的長壽冠軍,他活了290歲。他的壽命超過了曾被世界認為最長壽者之一的英國的費姆。卡恩,他活了207歲,和日本的滿平,他活了242歲。據[歷代高僧生卒年表]中記載:「惠昭,男,526年生,816年卒,終年290歲。」在[中國名人大辭典]中也有對他的記載:「惠昭自言姓劉,為唐幡陽王之曾孫,年紀290歲。廣求為弟子,遁去,不知所終。」他是不是就是世界上最長壽的人呢?
相傳我國古代的彭祖活了八百餘歲,我認為這不僅僅是個傳說,在我國的一些史料中對的彭祖其人有記載,,我國古書[世本]中對彭祖就有記載,說他活了八百餘歲。`晉代學者葛洪在他撰寫的[神仙傳]中,特別為彭祖立傳,該傳見[太平廣記]第二卷中,葛洪在他寫的{彭祖傳}中說,彭祖在殷末時已有767歲,曾引起殷王的極大的興趣,特派人去向他請教長壽之道,於是彭祖就發表了一大通議論。大談他對長壽的看法。彭祖頗擅長氣功和養生之道,在氣功方面有著作,即有名的彭祖長壽功法,彭祖服氣法。正因為彭祖擅長氣功和長壽之道,,所以壽命高達八百歲,堪稱千古奇人。那麼彭祖是不是就是古今中外最長壽的人呢?
據我國的一些文件資料等記載,比彭祖長壽的人還有,在我國的[佛祖統記]和[五燈會元]中記載,說寶掌和尚活了1072歲,這是有卒年可記的世界最高的壽星。
現在一提到壽命超長的人,人們往往不相信,有的人將其視為怪異,或當作傳說看待。以上所列舉的長壽者都有古代的文獻記載,不能只當作傳說看待。在佛,道教的氣功修煉有術的人當中長壽的人確實較多,年過百歲者不足為奇,二百歲以上者也大有人在。現在的科學家予測一般人的最高的壽命在125---175歲之間,它為人的成熟期的5----7倍,但李慶遠和惠昭活了二百多歲,遠遠地突破了科學家所說的人的最高的壽限。這也說明氣功在人的壽命方面確實有相當的突破。有許多的寶貴的經驗值得人去探索,研究。
筆者認為宗教(主要是佛道教)和氣功在人的長壽方面的作用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氣功修煉者和佛道教人士十分強調要有道得修養,主張行善積德,不能損人利己,實際上一個人的道德修養和世界觀與人的壽命也有極密切的關系。古`人早認識到道德與壽命的關系,我國古代的大聖人孔子早就提出「仁者壽」的觀點。大意為有道德修養的人往往健康長壽。而我國和世界上的高壽著者往往也都具有許多`的優秀的品格,如品德高尚,不計較名利,生活上知足常樂,心胸開闊,大公無私,與人相處的和諧等等。宗教和氣功的修煉人士把一個人的道德的修養放在第一位,認為德高功才能高。道德包括的范圍很廣,小到為人`處事,的准責,大到對宇宙萬物規律的認識,一個人世界觀正確,做事才能符合自然的規律,這樣才能達到天人合一,也才能長生下去。(一

B. 古人稱男子二十歲為什麼

古人稱男子二十歲為什麼

20歲——弱冠之年

20歲——弱冠之年 30歲——而立之年 50歲——知天命 60歲——花甲 70歲——古稀 100歲——期頤

弱冠之年,男子20歲稱 弱冠 。這時行 冠禮,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體猶未壯,還比較年少,故稱「弱」。冠,帽子,指代成年。後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紀,不能用於女子。

拓展資料

古時候,不論男女都要蓄留長發的,等他們長到一定的年齡,要為他們舉行一次「成人禮」的儀式。男行冠禮,就是把頭發盤成發髻,謂之「 結發」,然後再戴上帽子,在《說文》里:冠, 弁冕之總名也。

舉行冠禮儀式是非常講究和 慎重的。據《儀禮.士冠禮》上所載,貴族男子到了二十歲,由父親或兄長在宗廟里主持冠禮。行加冠禮首先要挑選吉日,選定加冠的來賓,並准備祭祀天地、祖先的供品,然後由父兄引領進太廟,祭告天地、祖先。

冠禮進行時,由來賓依次 加冠三次,即依次戴上三頂帽子,首先加用黑麻布材質做的緇布冠,表示從此有參政的資格,能擔負起社會責任;接著再加用白鹿皮做的皮弁,就是軍帽,表示從此要服兵役以保衛社稷疆土;最後加上紅中帶黑的素冠,是古代通行的禮帽,表示從此可以參加祭祀大典。

三次加冠完成後,主人必須設酒宴招待賓贊等人(贊是賓的助手),叫「禮賓」。「禮賓」後,受冠者入內拜見母親,然後由賓取「字」,代表今後自己在社會上有其尊嚴。古人認為成年後,只有長輩才可稱其「名」,一般人或平輩只可稱其「字」,因此要取「字」便於別人稱呼。

參考資料:網路詞條 弱冠之年

古人稱男子二十歲稱為什麼

不滿周歲——襁褓;
3歲——孩提;
女孩7歲——髫年;
男孩8歲——齠年;
幼年泛稱——總角;
10歲以下——黃口;
13~15歲——舞勺之年;
15~20歲——舞象之年;
12歲(女)——金釵之年;
13歲(女)——豆蔻年華,
15歲(女)——及笄之年;
16歲(女)——破瓜年華、碧玉年華;
20歲(女)——桃李年華;
24歲(女)花信年華;
至出嫁—— 梅之年;
至30歲(女)——半老徐娘;
20歲(男)——弱冠;
30歲(男)——而立之年;
40歲(男)——不惑之年、強壯之年;
50歲——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歲——花甲、平頭甲子、耳順之年、杖鄉之年;
70歲——古稀、杖國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80歲——杖朝之年;
80~90歲——耄耋之年;
90歲鮐背之年;
100歲——期頤.
滿意請採納

古人稱男子二十歲

古人稱男子二十歲 為(若冠 )之年
童年稱為垂髫之年,10歲稱為幼學之年,男子20歲稱為弱冠,30歲稱為而立之年, 40歲稱為不惑之年, 50歲稱為知命之年, 60歲稱為花甲之年,
70歲稱為古稀之年, 77歲稱為喜壽之年, 88歲稱為米壽之年, 99歲稱為白壽之年, 80、90歲稱為耄耋之年, 100歲稱為期頤之年

古人稱男子二十歲為什麼之年

古人的年齡有時不用數字表示,不直接說出某人多少歲或自己多少歲,而是用一種與年齡有關的稱謂來代替。
垂髫(tiao):是三四歲至八九歲的兒童(髫,古代兒童頭上下垂的短發)。
總角:是八九歲至十三四歲的少年(古代兒童將頭發分作左右兩半,在頭頂各紮成一個結,形如兩個羊角,故稱「總角」)。
豆蔻:是十三四歲至十五六歲(豆蔻是一種初夏開花的植物,初夏還不是盛夏,比喻人還未成年,故稱未成年的少年時代為「豆蔻年華」)。
束發:是男子十五歲(到了十五歲,男子要把原先的總角解散,紮成一束)。
弱冠:是男子二十歲(古代男子二十歲行冠禮,表示已經成人束發戴冠,因為還沒達到壯年,故稱「弱冠」)。
而立:是男子三十歲(立,「立身、立志」之意)。
不惑:是男子四十歲(不惑,「不迷惑、不糊塗」之意)。
知命:是男子五十歲(知命,「知天命」之意)。
花甲:是六十歲。
古稀:是七十歲。
耄(mao)耋(die):指八九十歲。
期頤:指一百歲。

弱冠

古人稱男子二十歲為()之年

弱冠:指男子20歲。
語出《禮記·曲禮上》「二十曰弱冠」。古代男子20歲行冠禮,表示已經成年。左思《詠史》詩之一:「弱冠弄柔翰,卓犖觀群書。」
古代年齡稱謂

總角:指童年。
語出《詩經》,如《詩·衛風·氓》「總角之宴」,又《齊風·甫田》「總角兮」。以後稱童年為「總角」。陶淵明《榮木》詩序:「總角聞道,白首無成。」
垂髫:指童年。
古時童子未冠,頭發下垂,因而以「垂髫」代指童年。潘岳《藉田賦》:「被褐振裾,垂髫總發。」
束發:指青少年。
一般指15歲左右,這時應該學會各種技藝。《大戴禮記·保傅》:「束發而就大學,學大藝焉,履大節焉。」
及笄:指女子15歲。
語出《禮記·內則》「女子……十有五年而笄」。「笄」,謂結發而用笄貫之,表示已到出嫁的年歲。
待年:指女子成年待嫁,又稱「待字」。
語出《後漢書·曹皇後記》「小者待年於國」。以後稱女子待嫁的年歲為「待年」。《文選·宋文皇帝元皇後哀策文》:「爰自待年,金聲夙振。」
弱冠:指男子20歲。
語出《禮記·曲禮上》「二十曰弱冠」。古代男子20歲行冠禮,表示已經成年。左思《詠史》詩之一:「弱冠弄柔翰,卓犖觀群書。」
而立:指30歲。
語出《論語·為政》「三十而立」。以後稱三十歲為「而立」之年。《聊齋志異·長清僧》:「友人或至其鄉,敬造之,見其人默然誠篤,年僅而立。」
不惑:指40歲。
語出《論語·為政》「四十而不惑」。以後用「不惑」作40歲的代稱。應璩《答韓文憲書》:「足下之年,甫在不惑。」
艾:指50歲。
語出《禮記·曲禮上》「五十曰艾」。老年頭發蒼白如艾。《民國通俗演義》三十七回:「……我年已及艾,還有什麼不滿意的事?」
花甲:指60歲。
以天乾地支名號錯綜參互而得名。計有功《唐詩紀事》卷六十六:「(趙牧)大中咸通中效李長吉為短歌,對酒曰:『手挪六十花甲子,迴圈落落如弄珠』。」
古稀:指70歲。
語出杜甫《曲江》詩:「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亦作「古希」。
皓首:指老年,又稱「白首」。
《後漢書·呂強傳》:「故太尉段潁,武勇冠世,習於邊事,垂發服戎,功成皓首。」
黃發:指長壽老人。
語出《詩經》,如《詩·魯頌· 宮》「黃發台背」。老人頭發由白轉黃。曹植《贈白馬王彪》:「王其愛玉體,俱享黃發期。」陶淵明《桃花源記》:「黃發垂髫,並怡然自樂。」
鮐背:指長壽老人。
語出《詩經》,如《詩·大雅·行葦》「黃台背」,「台」與,「鮐」通用。《爾雅·釋詁》:「鮐背,壽也。」老人身上生斑如鮐魚背。
期頤:指百歲。
語出《禮記·曲禮上》「百年曰期頤」。謂百歲老人應由後代贍養。蘇拭《次韻子由三首》:「到處不妨閑卜築,流年自可數期頤。」
古代年齡稱謂
不滿周歲----襁褓;
2~3歲-----孩提;
女孩7歲-----髫年;
男孩8歲-----齠年;
幼年泛稱----總角;
10歲以下----黃口;
13~15歲----舞勺之年;
15~20歲----舞象之年;
12歲(女)---金釵之年;
13歲(女)---豆蔻年華,
15歲(女)---及笄之年;
16歲(女)---破瓜年華、碧玉年華;
20歲(女)---桃李年華;
24歲(女)---花信年華;
至出嫁-----梅之年;
至30歲(女)--半老徐娘;
20歲(男)---弱冠;
30歲(男)---而立之年;
40歲(男)---不惑之年、強壯之年;
50歲------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歲------花甲、平頭甲子、耳順之年、杖鄉之年;
70歲------古稀、杖國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80歲------杖朝之年;
80~90歲----耄耋之年;
90歲------鮐背之年;
100歲------期頤。

C. 古代分別稱20歲、30歲、40歲、50歲、60歲、70歲、八九十歲各稱什麼

20歲:加冠

30歲:而立

40歲:不惑

50歲:半百、知天命、知命之年

60歲:耳順、耳順之年、還歷之年、花甲之年

70歲:從心之年、古稀之年、懸車之年、杖圍之年

80歲:朝枚之年、朝枝之年、耄[mao]耋[die]之年

90歲:鮐背

(3)元代貴族長壽者多少歲擴展閱讀:

兒童稱謂

童孺:兒童。

垂髫[tiao]:指兒童。兒童垂發叫髻。垂髫:髫[tiáo],指古代兒童猶未束發時自然下垂的短發。因而就用「垂髫」稱幼兒或指人的幼童階段。也有說「垂發」的,意思相同,如《後漢書·呂強傳》就有「垂發服戎,功成皓首」句。垂髫:小孩子頭發紮起來下垂著,指幼年。垂髫:指幼年兒童(又叫「總角」)。垂髫(tiao)是三四歲至八九歲的兒童(髫,古代兒童頭上下垂的短發)。

齠[tiao]:兒童換牙。齠年:童年。

髫[tiáo]年:童年。

髫[tiáo]齡:童年。

束發:是指青少年。

稚:稱年齡小的為稚。

膝下:幼年,言子女幼年僅能依附父母的膝下。《孝經聖治》:「故親生只膝下。」

孺子:兒童。《孟子離婁上》 :「有孺子歌曰:『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也用作老人對年輕後生的稱呼。《史記留侯世家》:「父去里所,復還,曰:『孺子可教矣。』」

成人稱謂

冠者:指成年人。

待年、待字:指女子成年待嫁的年歲。「愛自待年金聲夙振」(《文選宋文皇帝元皇後哀策文》)。「女子許嫁,笄而字。」(《禮記·曲禮上》)

有室、有家:男子娶妻、女子出嫁之年。《孟子·滕文公下》:「丈夫生而願為有室,女子生命而願為有家。」朱熹集註:「男以女為室,女以男為家。」

怨女:指年齡大而沒有結婚的女子。〈孟子梁惠王下:「內無怨女,外無曠夫。」

曠夫:指年齡大而沒有結婚的男子。

老人稱謂

杖家之年:五十

杖鄉之年:六十

杖國之年:七十

杖朝之年:八十。

《禮記·工制》:「五十杖於家,六十杖於鄉,七十杖於國八十杖於朝,九十者天子欲問焉,則就其室。」

斑白:老人。老年人頭發斑白,因代指老人。

黃發:是指長壽老人。:指老人,老人的頭發由白變黃。「黃發」是枯黃的頭發。人老了,頭發上由黑變白,白發則黃。

皓首:白頭,指年老。

久壽:長壽。

眉壽:耄[mao]壽,長壽。人老了眉毛長,所以稱眉壽。

姥[mu]:年老的婦人。

暮齒:晚年,暮年。

暖壽:舊俗在過生日的前一天,家裡的人和關系較近的親友來祝壽。

萬壽:大壽,高壽之意。

遐齡:指人長壽高齡。

閱讀全文

與元代貴族長壽者多少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武漢市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暫行辦法 瀏覽:193
養生區包括哪些項目內容 瀏覽:394
渭南市商改辦管退休職工的什麼事 瀏覽:271
椒江老年大學報名 瀏覽:3
領取了社保卡怎麼辦理農村養老保險 瀏覽:443
板長壽司屯門 瀏覽:355
80老人吃什麼補品 瀏覽:807
體檢前不吃早餐怎麼辦 瀏覽:229
檸檬長壽 瀏覽:261
困工傷退休的怎樣漲退休金 瀏覽:175
養老機構開辦規定 瀏覽:687
養生一味顆粒多少錢一盒 瀏覽:259
大興區福海老年公寓 瀏覽:652
未成年生產父母不願簽字怎麼辦 瀏覽:122
領結婚證時為什麼要體檢 瀏覽:357
如何勸說父母給孩子手機 瀏覽:175
福建省退休工資金計算方法 瀏覽:835
長壽花喜陽嗎 瀏覽:147
年紀大的老人打嗝不停止怎麼治療 瀏覽:811
孝敬老人愛心感恩紀錄400字作文 瀏覽: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