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劉邦的休養生息政策是什麼
休養生息政策指大動盪或長期戰亂以後,統治者不搞勞民傷財、嚴刑酷法的統治,改以寬刑薄賦的政策,保養陵沒悶民力,增殖人口,以達到恢復和發展經濟、穩定統治的目的。休養生息政策自漢高祖劉邦開始,歷經幾代統治者(惠帝、呂後、文帝、景帝),執行了六七十年。結果是「海內殷尺彎富,國力充實」。漢高祖劉邦在位時,為了與民休息,除了讓士兵復員生產,讓戰爭期間逃亡的人回家,把賣身作奴隸的人釋放為平民,規定十五稅一之外,還採取了下列措施:(1)調整和建立新制度。(2)壓抑商賈。規定商人不準作官,禁穿絲織品,禁帶兵器、騎馬,並向商人徵收重稅察悄。(3)對匈奴和親。(4)消滅異姓王分封同姓王。如以謀反罪名殺韓信和彭越。漢高祖與民休養生息,一方面調整了生產關系,使之適應生產力發展的需要,鞏固了封建的經濟基礎;另一方面初步建立起西漢王朝的一套統治制度,恢復和完善了自秦以來建立的封建社會上層建築,從而為西漢的強盛奠定了基礎。
『貳』 漢高祖劉邦實行了什麼休養生息政策
一、漢高祖劉邦休養生息的內容:
1、解甲歸田:
凡退役歸農的軍吏卒,按軍功大小,分配田宅分配田宅或免除若干年徭役。劉邦鼓勵士兵回鄉生產一方面減輕了國家的負擔,又增加了社會勞動力,促進了經濟的恢復和發展。
2、勸民還鄉:
因戰亂逃亡山澤的民眾,歸還故里領取原有的田宅,戰爭期間流亡山澤沒有登記戶籍的人,令各歸其縣,登記戶籍,恢復原有田宅,這樣及增加了社會遲稿閉勞動力,又增加了繳納賦稅的人數,增加了國家財政收入,促進了經濟的發展。
3、釋奴為民:
因飢餓賣身為奴隸的釋放為平民,提高了他們的生產積極性,增加了社會勞動力。
4、十五稅一:
減輕了人民的負擔,有利於經濟的恢復和發展。
二、休養生息的作用:
①鞏固西漢統治;
②推動經濟發展;
③奠定強盛基礎。
漢初漢高祖劉邦推行休養生息措施,他的後繼者文帝和景帝繼承了漢高祖的既定方針,繼續推行一系列治國的休養生息政策,使社會生產進一步發展,歷史上把文帝、景帝統治時期出現的繁盛局面稱「文景之治」。
(2)漢高祖劉邦的休養生息政策有哪些擴展閱讀:
1、文景之治簡介:
漢初,因多年戰亂導致社會經濟凋敝,漢廷推崇黃老治術,採取「輕徭薄賦」、「與民休息」的政策。
漢文帝二年和十二年分別兩次「除田租稅之半」,文帝十三年,還全免田租。同時,對周邊敵對國家也不輕易出兵,維持和平,碼裂以免耗損國力。這就是輕徭薄賦的政策。
漢文帝生活十分節儉,宮室內衣服沒有增添,衣不曳地,車類也沒有添,帷帳不施文綉,更下詔禁止郡國貢獻奇珍異物。因此,國家的開支有所節制,貴族官僚不敢奢侈無度,從而減輕了人民的負擔。
文景二帝還重視農業,曾多次下令勸課農桑,根據戶口比例設置三老、孝悌、力田若幹人員,並給予他們賞賜,以鼓勵農民生產。獎勵努力耕作的農民,勸解百官關心農桑。每年春耕時,他們親自下地耕作,給百姓做榜樣。
文景時期,重視「以德化民」,當時社會比較安定,使百姓富裕起來。到景帝後期時,國家的糧倉豐滿起來了,府庫里的大量銅錢多年不用,以至於穿錢的繩子爛了,散錢多得無法計算了。
隨著生產日漸得到恢復並且迅速發展,出現了多年未有的穩定富裕的景象。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漢朝的物質基礎亦大大增強,是中華文明邁入帝國時代後的第一個盛世。
文景之治不僅是中國歷史上經濟文化飛速發展的一個偉大時代,同時也是為後來漢武帝征伐匈奴奠定了堅實物質基礎的養精蓄銳時期。
2、無為而治思想
漢帝國建立之初,利用民眾對秦王朝殘厲法制的不滿,順從民意,進行了政治改革。為敬仿與民休養生息,採取了無為而治的統治思想,這也是道家思想第一次登堂入室。
無為而治本意並不是不為,是不過多的干預、充分發揮民眾自我能動性,適於統治者。而儒家思想核心是道德規范,傾向於不妄為,適於每一個人。
無為政治看起來有消極保守的傾向,從另一種種角度看,卻透露出科學的客觀主義的精神。這種政策強調行政上不妄為,少有急切的舉措,避免苛政擾民,使社會生活在自然的狀況下得以安定。這種政治風格在一定程度上有利於社會的安定和經濟的進步。
文景時期,繼續推行漢初無為而治的思想,各項政治措施實際上都圍繞著無為而治的思想展開,並適當補益損革,使得漢朝國力逐步恢復。
文景時代比較寬和的政治空氣,有利於當時社會經濟的發展和文化的進步。《漢書·食貨志上》說,「文帝即位,躬修位節,以安百姓」,對於當時經濟的恢復和發展,有重要的意義。
『叄』 漢高祖劉邦期間實行的「休養生息」措施有哪些
准確地說,漢代統治者正式搞休養生息之策,應是孝惠、高後兩朝開始,孝文、孝景兩朝達到頂峰,但休養生息之策中所蘊含的民本思想,卻是從漢高祖時代就開始有了的。按照《史記》《漢書》的記載,漢高祖劉邦也依據民本思想施行了部分休養生息之策,具體如下:
以上三點,是漢高祖劉邦踐行民本思想後推行的部分休養生息之策,與此同時,《史記》《漢書》中還記載了劉邦厲行節約、遷徙豪強、安定邊境等配合休養生息之策的其他反映了民本思想的事跡,這些飽含了民本思想後經孝惠、高後、孝文、孝景四代君主的發展,最終形成了漢初的各項休養生息之策,總結起來就是重農抑商、輕徭薄賦、鼓勵生育、。
『肆』 漢高祖劉邦採取了哪些休養生息政策
解甲歸田、勸民還鄉、釋奴為民和十五稅一。
『伍』 漢高祖劉邦文帝景帝實行休養生息政策的措施和影響分別是什麼
主要措施:漢高祖:解甲歸田、勸民還鄉、釋奴為民、十五稅一;文帝、景帝:輕徭薄賦、減輕刑罰。
影響:使得漢朝贏得了寶貴的時間,加強了國家實力,出現了「文景之治」的開國盛世,,為漢武帝北驅匈奴奠定了強大的物質基礎。
試題分析:漢初實行休養生息政策,具體採取的措施包括:漢高祖:解甲歸田、勸民還鄉、釋奴為民、十五稅一;文帝、景帝:輕徭薄賦、減輕刑罰。影響:使得漢朝贏得了寶貴的時間,加強了國家實力,出現了「文景之治」的開國盛世,,為漢武帝北驅匈奴奠定了強大的物質基礎。
點評:學生還要知道,公元前202年,劉邦稱帝,建立漢朝,定都長安,歷史上成為西漢。劉邦就是漢高祖。西漢初年,經濟蕭條,統治者採取寬松政策,休養生息。到文帝、景帝統治時期,經濟恢復發展,史稱「「文景之治」。漢武帝劉徹即位後,憑借漢初奠定的雄厚經濟基礎,施展雄才大略,進一步開拓和發展大一統事業。
『陸』 漢初漢高祖劉邦實行了什麼政策
休養生息政策。
漢初的統治者採取了休養生息政策,減輕徭役賦稅負擔,注重發展農業搜逗生產,以鞏固封建統治。文景兩代,繼續大力推行這一政策,因而促進了社會經濟的較快發展。
漢初休養生息政策的繼續和發展,使中國出現了第一個治世。文景時期實施較為開明的政治,以達到鞏固專政的目的,為漢武帝的大一統奠定了政治和物質條件。
漢高祖登基後,約法省禁,減輕田賦稅率,「什五而稅一」。漢惠帝時,下令「減田租,復十五稅一」。可知漢高祖在位的12年間,後期因國家財政上的需要,稅率有所提高,但惠帝於漢高祖十二年即位後,馬上恢復了原來的姿唯稅率,使十五稅一保持下來,即使呂後當政時也未見改變。
漢文帝時,進一步降低田租的世冊賣稅率,按「三十稅一」征稅。這是中國封建社會田賦稅率最低的時期,而且以後始終不變。
(6)漢高祖劉邦的休養生息政策有哪些擴展閱讀;
劉邦免其徭役減輕人民的負擔,如減輕田租,什五稅一,「與民休息」,釋放奴婢,凡民以飢餓自賣為奴婢者,皆免為庶人,解放生產力,讓士兵復員,以功勞行田宅」讓士兵復員歸家,給予他們土地及住宅,使他們從事生產勞作,迅速恢復提高國民經濟。
繼續推行秦代按軍功授田宅的制度,規定商人不得衣絲乘車,並加重租稅等,恢復殘破的社會經濟,穩定封建統治秩序。同時鼓勵生育,擴大勞動力。大力發展農業,抑制打擊唯利是圖的商人及殘余的奴隸主階級。
劉邦使百姓得以生息,民心得以凝聚,國家得以鞏固。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劉邦
網路——文景之治
『柒』 汗初為什麼要實行休養生息政策
漢高祖五年(前202)五月,劉邦採取了一系列旨在恢復經濟的「休養生息」的政策和措施,以謀求解決政權建立之初瀕臨崩潰的經濟情況。如:下令解散大量軍隊,讓士兵回鄉務農;入關滅秦的關東人,願留關中的免徭役12年,回關東的免徭役6年;軍中吏卒無爵或在大夫以下的,一律晉爵為大夫;大夫以上的皆免除本人及全家徭賦;爵在士大夫以上的,首先給予田地和住宅,並給以若干戶租稅的封賞,稱「食邑」,讓在戰亂中流亡山澤的百姓各自返回故鄉,恢復原來的爵號和田地住宅;因飢餓而賣身為奴婢的一律免為庶人;商人不得穿絲、攜帶兵器、乘車騎馬,不允許做官,並加倍徵收其租稅;減輕田租為十五稅一;令蕭何制定《九章律》,以代替臨時頒布的約法三章;命陸賈著書論說秦失天下的原因,形成漢初「黃老無為」的政治思想;對匈奴採取「和親」政策,力求邊境地區暫時的緩和與安寧等。劉邦採取的這一系列休養懲處的政策和措施,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果和經濟效益,為漢朝初年經濟的恢復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休養生息」政策產生的背景及內容
(一)「休養生息」政策產生的背景
1、農民的生活狀況。在秦王朝,沉重的賦稅:如田租高達產量的三分之二,人口稅每人每年1000錢;據漢仲書所言,秦漢賦稅「二十倍於古」;徭役繁重:如一般人們從15歲開始服役至60歲。一生中須正率一年,屯戌一年,每年還要更卒一個月。據統計秦漢王朝人口約2000萬,每年服徭役的就多達200多萬人。大興土木:在咸陽及別的地方修建宮殿,其中以阿房宮的修建為最。阿房宮的規模宏大,在杜牧的《阿房宮賦》中作了詳細的描繪:「蜀山兀,阿房出,覆壓三百餘里,隔離天日。」秦王朝又修築長城以御匈奴,又修建酈山陵供秦王死後享樂。刑罰嚴厲,動輒山人。秦之後,又經過幾年的楚漢爭霸,又有多少人血灑疆場?多少人流離失所?漢朝剛建立時,人口不如秦初多,農民生活極端貧困,甚至出現了人相食的現象。
2、國家的狀況。漢朝剛建立時,「天子不能具鈞駟,而將相或成牛車」【1】,意思是說給帝王拉車的幾匹馬找不到同一毛色的,將相們出行,有的乘坐牛拉的車。可見當時國家的貧困,國庫的空虛。另外南部和北郡的邊境未穩,南有趙佗作亂,北有匈奴侵擾。特別公元前200年的「白登之國」【2】就是高祖北擊匈奴時,在白登被困,事後脫險,高祖深知漢朝沒有力量再去征服匈奴。國內一些諸侯王,擁兵自重,與朝廷分庭抗禮。
3、黃老思想的影響。春秋時期,道家老子的思想對後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到漢初逐步發展為黃老思想。黃老思想和原來老子主張的小國寡民的政治思想有所不同,它是一種維護統一的封建制度的政治思想。這種學說的特點是:在政治上肯定新的封建統一王朝的統治秩序,在承認君臣關系不可改變的前提下,極力主張「無為而治」,認為統治者用少作為的辦法,就能緩和社會矛盾,穩定統治秩序。相反統治階級愈「有為」,民就愈「難治」;統治者的法令太多,反而使「盜賊多有」【3】。漢成立之初,劉邦曾問群臣秦之所以滅之的原因,當時以陸賈代表的黃老新思想家認為秦之於專任刑罰,提出了無為而治的主張。為此,陸賈「粗述存之之徵,凡著十二篇。每奏一篇,高帝未嘗不稱善,左右呼萬歲,號其書曰《新語》【4】」,陸賈的無為而治的主張,被認為以《老子》為理論基礎產生的黃老新道家,後來被漢初統治者作為當時政治的指導思想。新黃老之學不僅講道,而且講法,以無為掩飾無不為。漢初真正建立起黃老之學理論體系的是司馬談和劉安為代表的淮南學派。提出「紀綱道德,經緯人事」的積極人生態度,他們認為無為並不是無所作為,而是為了更有所為。漢初的黃老思想為「休養生息」政策的治定提供了理論上的依據。
漢初統治者劉邦深知當時農民的狀況,國家的狀況,在當時黃老思想的指導下制定了「休養生息」的政策。
(二)「休養生息」政策的內容
所謂「休養生息」政策指大動盪或長期戰亂以後,統治者不搞勞民傷財、嚴刑酷法的統治,改為寬刑薄賦的政策,保養民力,增值人口,以達到恢復和發展經濟、穩定統治的目的。休養生息政策自高祖劉邦開始。劉邦建立韓朝後,把恢復生產穩定社會秩序作為治國之首要任務,採取了「休養生息」的政策,其內容如下:(1)兵上罷歸家鄉,免除一段時間的徭役;(2)在戰亂中聚保山澤的人各歸本土,恢復故爵和田宅;(3)由於機皇自賣為奴婢的人,一律還為庶人;(4)抑制商人,限制他們對土地的兼並;(5)減輕田租,十五稅一。漢初的統治者如:高祖、惠帝、文帝、景帝、武帝,他們明白「休養生息」的重要,蕭何、曹參、陸賈、賈誼、陳平等也知道「休養生息」的重要,由於漢初帝王們和大臣們對休養生息有深刻認識,才能使漢初休養生息政策順利執行,才有武帝時的強盛局面。
二、「休養生息」政策的執行
(一)高祖的率先垂範。劉邦於公元前202年即為後,一次與陸賈的談話中,陸賈說:「居馬上得之,寧可以馬上治之乎?」劉邦請陸賈著秦亡漢興之史,陸賈著《新語》一書,後來賈誼著有重要史論《過秦論》、《治安策》、《新書》,總體上是以縱橫分析的眼光,總結秦亡漢興的原因。劉邦及大臣們制定「休養生息」政策後,具體執行中採取下列措施:(1)減輕農民負擔。把人口稅每年的1000錢,減為7—14歲每人每年20錢,15歲以上每人每年40錢,把原來的田稅從三稅二減為十五稅一。(2)減少政府支出,不搞形象工程,不大興土木,如蕭何因修建未央宮的計劃曾受劉邦的批評。(3)壓抑商賈。規定商人不準做官,禁穿絲織品,禁帶兵器、騎馬,並向商人徵收重稅。(4)對外不用兵,實行懷柔政策緩和邊境矛盾。如對匈奴採用和親政策,維護北部邊境的穩定,承認趙佗為南越王,立元諸為閩越王,來鞏固南方的穩定。(5)消滅異姓王,分封同姓王。如以某犯罪名殺了韓信和彭越。著名的有「白馬之盟」,在劉邦晚年,把大臣們召集在他跟前,吩咐侍從宰了一匹白馬,要大臣們歃血為盟,大臣們當著高祖的面歃了血,發誓說:「從今以後,不是姓劉的不可以封王,不是功臣不可以封侯。誰違背這個盟約,大家就共同討伐他。」漢高祖與民休養生息,一方面調整了生產關系,使之適應生產力發展的需要,鞏固了封建的經濟基礎;另一方面初步建立西漢王朝的一套統治制度,恢復和完善了自秦以來建立的封建社會上層建築,從而為西漢的強盛奠定了基礎。
(二)惠帝在位,蕭規曹隨。即為二年,相國蕭何年紀大了,身患重病。漢惠帝親自來去慰問他,就將來誰來接替相位的人選一事,向蕭何請教,蕭何推薦了曹參。蕭何死後,曹參為相,舉事皆循舊例,無所變更。對於「言文深刻,欲務聲明」【1】的人,斥而不用;對於「謹厚長者」,給於提拔,已保持政治上的穩定。所以當時老百姓歌頌道:「蕭何為法,講若畫一;曹參代之,守而勿失。載其清靖,民以寧之」【2】。惠帝在位時,曾修過長城,分兩次進行。每次動用人力不超過十萬人,勞動工期不是太長,惠帝仍奉行了「休養生息」的政策。
(三)文景之治,彪炳史冊。文帝在位時,曾免除田租十二年,常性節儉,倡導節約之風,反對大興土木;不治墳墓,不許厚葬,對外仍不用兵,繼續採用懷柔政策,文帝在位時減輕成年男子的服役期限,規定成年男子的服役時間,每年不得超過三十天。景帝時亦奉行「休養生息」的政策,把田租十五稅一減為三十稅一。
經過高祖、惠帝、文帝、景帝至武帝初年,幾代統治者都採取了「順民之情與之休息」【3】的政策,武帝時國勢強大,農民富裕,國家秩序穩定,這與漢初的「休養生息」政策密不可分,「休養生息」政策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三、「休養生息」政策產生的影響
(一)積極影響
1、國富民強。由於漢初幾代統治者都始終如一的執行「休養生息」政策,到漢武帝時,人們生活富裕,國力強盛,「非遇水災,則民人給家足,都鄙廩瘐
[1]班固《漢書蕭·何曹參傳》
[2]班固《漢書蕭·何曹參傳》
[3]班固《漢書·藝文志》
盡滿,而府庫有餘財,京師之錢累數萬,貫朽而不可校。大倉之粟陳陳相因,充溢露積於外,至腐敗不可食。」我們從武帝在位時的幾次大的歷史事件中可知武帝時國家的強盛,如南平南越王,北征匈奴,武帝在位五十四年,對匈奴用兵四十三次,興修水利,治理黃河,可見當時國勢之強盛。
2、為當今治國提供了寶貴的經驗。「休養生息」政策對後世影響很大,唐明之初,無不採取此政策。至當今社會,當政者亦採取此政策作為治國之道。
(1)免除農業稅,減少稅種,降低稅率。國家免除農業稅,農民大快人心,湖北省有一公民自鑄一銅鼎,名曰「免賦鼎」,以慶祝免除農業稅這一歷史性事件,我記得十五年前,政府的基層官員整天下鄉向農民徵收苛捐雜稅,農民們若不給錢,官吏們扛糧牽牛,弄得怨聲載道。有的農民認為種地收益不大,棄地外出務工,有農田荒蕪現象,農村經濟發展緩慢。近幾年農業稅免除,政府還對農民進行按地畝補錢,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很高,把原來拋荒的地都重新耕種其來,這幾年農村經濟發展很快,農民的收入住房、交通、衛生等方面變化較大,城鄉差距日益減小。這都歸功於當政者借鑒漢初的「休養生息」政策用於治國的成功之處。
(2)免除老矣,減少集資。十五年前,一到冬春兩季,農民農忙一結束,政府就給農民安排好了挖溝修路的勞役,農民一年到頭,除了農忙就是服勞役,服勞役是無償,還要自帶飯盒。農民不幹勞役,就要上交一定數目的錢,那時農民真的很苦。這還不算,政府整天向農民集資修橋、鋪路、見校等。說是集資實際是硬性攤派,你不交還不行。現在農民的勞役免了,可在農忙之餘外出務工,這樣農民就有了雙份收入,農民真的富了。農民集資也很少進行,農村基礎設施幾乎都由政府承包,不再向農民收錢,真的做到了「順民與之休息」。這也是「休養生息」政策的具體應用之一。
(3)嚴禁吃喝,厲行節約。十五年前,政府的吃喝之風盛行,一個自然村哪一年的吃喝賬都幾萬元,鄉、鎮、行政村幹部哪一個不整天喝的醉醺醺,他們認為用公款吃喝是他們的特權。鄉鎮幹部出門用公款坐車,用公款購小車,攀比之風極為盛行,很少關心農民的疾苦。當今社會,國家三令五申,嚴禁公款吃喝,工作不得飲酒,上級檢查招待費都規定了標准,各級政府的辦公經費都進行了規范和審批制度。政府的節儉,實際上提高了稅收的利用率。把節儉的錢用在國家建設上。政府盡量不去勞民,這也是休養生息政策的應用之一。
(4)四鄰友好,搞好外交關系。西漢初年,統治者盡量少對外用兵,讓農民休養生息。現在社會也是如此,前幾年美國用導彈炸我國南斯拉夫大使館事件,前不久美國又向台灣當局出售武器。我國政府都沒有對其動武,原因也是當政者借鑒了漢朝的對外政策。領導層深知我們的國立還不夠強大,對外用兵只能是勞民傷財,不利於休養生息發展經濟。再看我國的外交事業,國家領導人外出頻繁,在國際舞台上多交朋友,少樹敵人,以利在國際事務中多獲支持著,為我們的和平建國創造良好的國際環境,有利於休養生息政策的執行。
(5)解決農民困難,搞好福利事業。現在政府,大力抓民生工程,如飲水、道路、治大病難等問題,國家不惜巨資解決山區的飲水,行路問題;對有大病治病難的問題,國家採取了國家除大錢,農民出小錢,辦起了農村合作醫療,讓農民患大病能治起,去年發生的世界性經濟危機,國內經濟也受到影響,農民外出務工發生了困難。我國採取增加投資擴大內需,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為農民工創造就業崗位。農民購買農機,家電享受國家的財政補貼,既有利於農民,也刺激可工業的發展。對於農村中的貧困戶,五保戶、殘疾人發放最低生活費用,讓農
民生活安定及社會穩定。我國是人口大國,農村人佔多數,農民生活安定,財社會安定,民富則國強。國家採取上面的一系列措施,為國家的經濟建設創造了一個良好的國內環境。
總之,漢初的「休養生息」政策為當今政府治理國家提供了寶貴的經驗。當今政府採取了「休養生息」的政策,國家經濟發展很快,農村變化是日新月異,城市變化也是一日千里。「休養生息政策利國利民。」
(二)消極影響
1.豪強集團財富集中,土地兼並日益嚴重。由於漢初採取「修養生息」政策,國家對經濟領域干涉很少,盡量不去影響社會的生產流通。在漢初豪強集團財富開始集中,土地兼並初露端倪。如漢初相國蕭何強買民田為子孫置業。到成帝時,這種現象日益嚴重。具《史記-貨殖列傳》記載「若至力農畜,二虞商賈,為權利以成富,大者傾都中者傾縣,下者傾鄉里者,不可勝數。」在西漢末年,這種現象更加嚴重,皇親、國戚、官僚和豪強地主,依仗政治經濟特權,瘋狂的兼並工地,加速了農民的破產。如武帝時丞相翟方強占農田未遂,竟將汝南郡的鴻隙壞廢使得田地枯旱,農民被迫流離失所,哀帝時,一次賞賜寵臣董賢士土地二千頃。不僅官僚豪強兼並土地,大商賈也以其經濟力量助長兼並之風。如成帝、哀帝時,長安附近的杜陵樊嘉、茂陵摯綱、平陵如氏,都依仗財勢吞並農民的土地,農民陷入貧困境地。階級矛盾日益尖銳。哀帝時以大司馬可丹為代表的官僚,為了緩和土地兼並和大批農民淪為努力的情況,提出了一個「限田限奴」的主張,結果被擱置起來,成為一紙空文。
2.史治敗壞。漢初實行「休養生息」的政策,統治者奉行議論務在寬厚,恥言人之過失。曹參為相時,整日飲酒,不理政事,見人有細過,專掩匿覆蓋之。皇帝和大臣們都奉行無為,不宜太多過問政事,致使各級官吏大多消極苟安,瀆職怠工,官場上貪污受賄盛行。漢武帝時大臣張武受賄,武帝知道巴不予處罰,以致賈誼在《新書-時變》中寫道:「廉吏釋官而歸為邑笑,居官敢行奸而富為賢吏」的怪現象。
當代實行「休養生息」的政策,也產生了貧富差距擴大,貪污受賄的現象。國家針對這兩種情形採取了不同的措施,對貧富差距擴大的現象採取徵收所得稅的方法,加以限制富人的財富;對貪污受賄的現象賈誼懲辦和監督。
總之,「休養生息」政策有利有弊,我們在採取此政策治國時,揚其利而避其短。何愁國富民富,社會安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