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健康養生 > 怎麼看孔子養生

怎麼看孔子養生

發布時間:2024-12-30 01:23:01

① 在古代,孔子是怎麼養生的

孔子是我國春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所創立的儒家學派思想成為兩千多年封建社會的主流思想,直到現代社會依舊有很多人研究孔子的儒家思想,可知孔子在我國歷史上具有舉足輕重的歷史意義。除此之外,孔子在晚年的時候也非常注重養生,尤其是自己到了五十歲後特別注意飲食,在吃的方面必須講究新鮮和精細,堅決不吃隔夜菜。對於一些烹飪不得當或者佐料放錯了也不吃。

三、孔子的意義

孔子在我國歷史上具有非凡的意義,同樣他的一些人生准則也讓後世的我們爭相學習模仿。尤其是孔子在飲食養生方面的先進性,讓人嘆為觀止。由此可以看出養生文化在我國歷史上比較悠久。

② 孔子養生之道有幾個方面

孔子養生長壽之道內容頗為豐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1)克己、修身的「養生三戒」

孔子一生嚴以律己,從不縱欲。他的「養生三戒」是留給後世的寶貴養生銘。

孔子說:「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即年輕時,要在性生活上不能貪欲;血氣方剛時,要防止打架斗毆;老年,身心不可過度勞累,要戒「貪得」。這「三戒」不論對青年、壯年、老年都要求不能放縱。

(2)樂觀豁達,心胸開闊

孔子對「禮、樂、射、御、書、數」有廣泛樂趣,精通詩、書、禮、春秋。孔子為了宣揚自己的政治主張和立身之道,一生周遊列國,奔走不息,即使已至「甚矣吾衰矣」的晚年,仍然樂觀處世。

孔子的二十字「養生經」:「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是孔子一生養生健身的科學總結。意思是說,聰明的人和有仁德的人,既喜歡幽靜,又喜歡山水,喜歡活動又樂觀處世,一定能長壽的。孔子在《中庸》中更加明確闡述:「大德必得其壽。」所謂大德者,必德高望重,安心處世,光明磊落,性格豁達。我們平時說的「心底無私天地寬」也就是這個意思。

(3)食勿過飽,講究衛生

食居慎節,知足不貪,食勿過飽,不亂飲食,是孔子一生自我管束的飲食養生的「金科玉律」,他曾提出過「八個不食」,盡管有些值得商榷或有不妥之處,但基本上是講飲食衛生的,有參考價值。「①霉糧餿飯、爛魚敗肉不食;

②顏色壞的不食;

③發臭的不食;

④夾生飯和烹調不當的不食;

⑤調料不當的不食;

⑥不合時令的不食;

⑦肉切得不方正的不食;

⑧市上買的酒和熟肉不食。」《孔子家語》還提出「長幼異食」,即年齡不同,在飲食上應當有所區別,各自選擇最適合自己的飲食方法和習慣。

孔子的這些言論,即使今天看來也仍然是符合衛生標準的,同時也是我國最早的有關飲食養生的具體論述之一。

(4)起居循規,講究姿勢

在生活起居方面,孔子也有具體要求:「寢不屍,居不客」、「寢不語」等。「寢不屍」指不得仰卧如挺屍狀。後世孫思邈等據此提出宜屈膝側卧。所謂「睡不厭,眠作師(獅)子卧」者,即「勝脫靴著地坐腳也」。《老老恆言》道:「相傳希夷安睡訣『左側卧屈左足,屈左臂,以手上承頭,伸右足,以右手置右股間,右側卧反是。』」所謂「華山處士如容見,不覓仙方覓睡方」的睡方,大約就是指這種方法。「寢不言」也被後世所遵守,「寢不得語言者,言五臟如鍾磬,不懸則不可發聲」。

孔子還重視起居有常,他在回答魯哀公如何才能長壽的求教時說:「寢處不時,飲食不節,逸勞過度者共殺之。」這就是說:凡生活沒有規律,飲食不加節制,不注意勞逸結合的人,久之就會積病而死。

孔子青少年時放過羊,經歷過窮困生活磨煉後,又為宣傳他的學說,到處奔波,周遊列國多經磨難,但正由於他總結人們生活的實踐經驗,探索健身之道,積極倡導和參加體育活動,注意飲食起居有常,飲食有節,勞逸有度,才能經得起到處奔波生活困窘的考驗。在醫療保健和生活條件很差的春秋時代,尚能活到73歲的高齡,足見孔子是一位很重視體育衛生保健和懂得長壽養生之道的教育家。

(5)養護精神,調攝心理

孔子的學生患了麻風病,孔子惋惜地說:「是人也,有是疾也」。意思是說,什麼樣的人,容易患什麼樣的病。孔夫子此言雖有點主觀,但作為教育家、心理學家的孔子,可能已覺察出了疾病與人的性格、體質的關系。

半個世紀來,由於環境衛生、個人衛生的改善,生物性疾病確實減少了,精神衛生和疾病的關系,相對地暴露得更明顯。目前,幾種主要疾病,心腦血管病、癌症、高血壓病、肺心病都與精神狀態息息相關。其他如潰瘍病、神經性皮炎、牛皮癬、糖尿病等,也都與精神衛生密切相連。

孔子說:「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得」字含有貪得的意思,人到老年,在名利上還竭力追求,得到的往往是苦惱煩悶,甚至是疾病。

孔子欣賞那種清心寡慾的精神狀態,對顏回「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的心態表示稱贊,「賢哉,回也」。

孔子反對懶惰,他說:「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難矣哉!不有博弈者乎,為之,猶賢乎已。」意思是說,寧可下盤棋,也比閑呆著好。

孔子喜歡音樂,在齊國聽到韶(一種樂曲名),三月不知肉味。藉助音樂陶冶情操,平和心理,在將近絕糧時,還在「弦歌不衰」,飢寒之中也不愁楚。

孔子反對患得患失、怨天尤人的精神狀態,提倡心懷坦盪、剛毅堅強。他認為三種有害健康的事是:驕傲自大,游盪忘返,飢食妄淫。三種有益於健康的事是:調節行動,道人之善,交好朋友。

孔子的弟子們說:「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意思是說孔子在家閑居時,生活也很有規律,精神安樂,心情舒暢。

孔子對自己的評價是:「發憤忘食,樂而忘憂,不知老之將至。」由此看來,孔夫子是個不知發愁的好老頭兒。

③ 孔子的健康養生長壽之道介紹

孔子的健康養生長壽之道介紹

孔子是聞名世界的大思想家、教育家,他不但是一個談經論道的「聖人」,創立了儒家學派,而且也是一個注重「修身養性」的典範。他活了72歲,這在當時實屬罕見。孔子之所以高壽,自有他的秘訣,現從《論語》中看,孔子傳統養生之道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值得學習與借鑒。

一、陶冶情操,修身養性

孔子說:「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即:年輕時,血氣未定,要警惕的`是迷戀女色;壯年時,血氣正旺,要警戒的是好鬥;年老了,血氣衰弱,要知足常樂,莫貪得無厭。

二、心存仁善,慈悲為懷

孔子心地善良,胸懷仁慈,並提出了「仁」的學說,即要求統治者能夠體貼民情,愛惜民力,不要過度壓迫剝削人民,以緩和階級矛盾,其次,他主張以德治民,反對苛政和任意刑殺。他的學說後來成為我國2000多年封建文化的正統,對後世影響極大。

三、興趣廣泛,愛好多多

孔子愛好音樂,並有一定的欣賞能力。他在齊國聽到韶樂章,竟「三月不知肉味」,並謂之曰:「盡美矣,又盡善也。」孔子愛好山水,他說:「仁者樂山,知者樂水。」陶冶性情於山水之中。此外,孔子還常習武,精通射御之術。《呂氏春秋》說:「孔子之勁,舉國門之關。」可見孔子身強體壯,力大過人,是位文武雙全的英傑,也為其長壽打下了基礎。

四、樂觀開朗,豁達大度

一天,葉公向孔子的弟子子路問孔子的為人,子路不答,孔子對子路說:「女奚不曰,其為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乃爾。」意思是說,你為什麼不這樣回答:他的為人,用功便忘記吃飯,快樂便忘記憂愁,不知道衰老即將到來,如此罷了。孔子還經常啟發弟子:「君子坦盪盪,小人長戚戚」、「君子不憂不懼」、「內省不疾,夫何憂何懼?」意思說:君子心地平坦寬廣,小人經常局促憂愁。君子不憂愁,不畏懼,自己問心無愧,有什麼值得憂愁和畏懼的呢?「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意思是說,無論在什麼崗位都不能產生怨氣,要開朗樂觀。就是生活困難,吃粗糧,喝冷水,彎著胳膊做枕頭,也有著樂趣。

五、起居有節,遵循規律

孔子討厭白天睡懶覺的人。學生宰予白天睡覺,孔子罵他「朽木不可雕也」。他認為晚上睡覺也應做到「寢不言」;孔子在飲食方面有七不吃,即糧食發霉變質不吃,魚肉腐爛不吃;氣味不正不吃;烹調不當不吃;不該吃飯的時候不吃;切割得不好的肉不吃;沒有調味的醬醋不吃。這就避免了因飲食不當引起的多種疾病。

④ 淺談孔子的養生之道

孔子是我國歷史上有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是儒家思想的創始人,被後世稱為聖人。孔子一生都在為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而四處奔波,飽受打擊和挫折,經常處於飢寒交迫的狀態之中,但孔子卻活了73歲,在春秋時期屬於高壽的人了,從孔子一生的經歷中,我們可以看到,孔子對於養生有著自己的認識,他能在過去那種艱苦的條件下成為一代偉人,與其堅持一些好的養生方法是分不開的。

淺談孔子的養生之道

以養心促養生

孔子的儒家思想十分注重對人內心的修煉,在記敘孔子言論的著作中,經常會見到「不亦樂乎」這樣的的字眼,孔子認為平和愉悅的精神狀態和樂觀向上的積極態度,有助於緩解人的思想壓力,促進人體健康。孔子還注重通過欣賞音樂來調節自已的心理,他本身就精通樂理,親自修改完善了《樂經》,即使在沒有吃喝的時候,孔子也經常以音樂來陶冶自己的情趣,可以說良好的心理狀態,對於其長壽有著重要的作用。

注重鍛煉保健康

孔子認為養生要將靜與動結合起來,除了對心理的調節,通過運動來增強體魄對也是必不可少的養生方式。在春秋時代,騎射是人們必須掌握的技能之一,孔子對這兩項技能尤為精通,曾經有過戰場射殺敵人的良好戰績,平時孔子還喜歡釣魚、登山和游泳等活動,即使在周遊列國時也堅持鍛煉,常年堅持體育運動也是促進孔子健康的重要因素。

講究飲食營養衛生少疾病

在春秋時期,盡管人們的科學技術並不發達,但孔子卻認識到科學的飲食對健康有益,他提出食不厭精的說法,並不是說要吃好的東西,而是要講究營養和衛生,他還提出發臭的肉不吃、不合季節的食物不吃、顏色不好的食物不吃等要求,很符合現代飲食衛生的要求,這一點對於當代人們的養生也是很有借鑒意義的。

⑤ 儒家與佛家的養生思想分別有何特點

儒家養生思想特點:

以孔子、孟子為代表的儒家養生思想是一種道德范疇和廣義的養生概念。孔子明確指出:「仁者壽。」孟子說:「善養吾浩然之氣。」萄子也說:「所以養生安樂者,莫大乎禮義。」強調了仁義道德對養生的重要性。

這種建立在倫理道德基礎上的養生觀,強調的是精神調攝。儒家養生,講究以人的精神思想和道德品行為主的「修身」作為核心。

佛家養生還講求調理人與自然、社會的「互存關系」。因而十分重視環境,介入植樹造林、行醫施葯等公益事業。寺院多為依山傍水、山清水秀之處,既能修行,又能養性怡人,有益健康。另外,佛家有很多戒律,如對酒、色、食、財等諸方面的節制和約束,使人專心參禪、提高道德品質的修養。這些思想被吸收融入中醫養生學中,充實了「養神」、「固精」、「節欲」等方面的內容。

總結:

儒家要求人們對封建倫理道德的履踐作為自我人生完善的目的,並把這種養性觀溶入中醫養生文化之中。高尚聖潔的倫理觀既是人們自我人格完善的途徑,也是養生的重要方法。

佛家勤業的手段多種多樣,他們一心禮佛誦經之外,還在思想上修習禪定,生活上厲行戒律。而正是這種誦經禮佛,禪定持戒,在客觀上吻合養生的原理。所以佛家雖不以長生不死為修習宗旨,但自古以來,享有天年的高僧卻為數不少,可說是比比皆是,其修持方法在客觀上有養生延年的作用。

⑥ 放過你的心靈,才能健康你的身體(聖人養生之道)

一、感悟孔子 養生 之道

孔子是我國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創始人。雖未專工醫術,但他的人生哲學和行為准則處處飽含著 養生 之道。

孔子除了擁有淵博的學識和高尚的品格以外,還擁有強健偉岸的3和平和樂觀的心態。他興趣廣泛、多才多藝、品味頗高,堪稱為「生活藝術家」。

孔子對衣、食、住、行和情志活動都有一套標准,十分講究,在這些標準的後面我們足以體會到孔子對生命的珍視和對生活的熱愛。

在飲食方面,孔子提倡「八不食」理論,不但提出了對飲食衛生和飲食營養的高標准要求,還體現了孔子對飲食的節制、自律和崇尚節約、遵從禮節的飲食文化思想,並與中醫 養生 理念高度吻合。這對現代人具有更深刻的意義;

對於起居勞作,孔子倡導「食不言、寢不語」、他強調:「人有三死而非命也者,人自取之。夫寢處不時,飲食不節,逸勞過度者,疾共殺之。」

即便是對釣魚和射箭孔子也有著自己「釣而不綱、弋yi不射宿su」的講究。意思是不用漁網捕魚、不射棲息在巢中的鳥,有人悟到了孔子的仁愛之心、有人看出了孔子的環保意識、而我們也同時可以看到,孔子在從事這些活動時,注重享受過程,而不片面追求結果,這種態度使孔子不僅在運動中增強了體質,還愉悅了精神,達到了身心 健康 的狀態。

二、崇尚老子 養生 之德

老子,享年101歲。是我國春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道家學派的創始人,同時,又是為一位不折不扣的 養生 達人,無論在 養生 實踐還是在 養生 理論方面,都為我們提供了十分寶貴的借鑒和啟迪,今天我們來揭秘一下老子的中醫 養生 之道。

1、順乎自然,祛病延年。老子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認為,自然界是人類生命源泉,人要維持生命活動,必須順乎自然,適應自然變化規律。

2、少私寡慾,怡淡為上。老子要求少私念,去貪心,知足常樂。認為追逐榮利,嗜欲無窮,是招災惹禍之源,傷身損壽之根。

3、靜氣致柔,以靜為正。老子認為柔和之氣是人體最富生機之氣,就像出生嬰兒生機盎然,朝氣蓬勃,是有利於人體的真元之氣。

由此可見,老子的 養生 觀點是順乎自然,怡淡寡慾,靜養柔氣。兩千多年來不僅一直成為道家 養生 的指導思想,而且被我國傳統醫學所接受,逐步發展成為我國獨特的「中醫 養生 之道」。

三、孫思邈長壽之道

孫思邈是我國唐代著名的醫學家、 養生 家,享年141歲。他認為要 健康 長壽就必須首先養性,養性就是調養自己的精神心性,使之常處於寧靜祥和的境界。大多數人都很難做到。但,當人生病後或到了中年,身體的 健康 水平逐漸下降,就會體會到身體 健康 的保持,重於身外名利的追逐,從而重視 養生 ,並積極調養自己的心性。

孫思邈是以養性為基礎,配以其它輔助 養生 方法。這些輔助 養生 方法有:居處、按摩、調氣、服食、雜忌、房中六項。用今天的話來說:居處就是生活要有規律;按摩就是經常對身體進行按摩;調氣就是進行呼吸吐納的修煉;服食就是注意適當的營養滋補及葯物治療;房中講性生活要有節制;雜忌講生活中的禁忌。

可以說,孫思邈的 養生 之道是一種有主有輔的全面 養生 之道。讓我們用孫思邈的 養生 之道來指導自己的 養生 實踐,首先要時常調養心性,使自己的心境平和寧靜。然後再做到起居飲食有規律,運動得當、營養滋補及葯物治療得法,這樣就可以達到 健康 長壽的 養生 目的了。

四、鬼穀子 養生 之謀略

鬼穀子,是春秋戰國時期的謀略家、軍事家和思想家,精通百家學問,不僅謀略、兵法能縱橫天下,其 養生 理論也獨具匠心,頗為神奇。

鬼穀子的《本經陰符七術》便主要闡述 養生 思想理論。他認為 養生 之首在養德,並且需要遵循自然規律才能身體康健;並闡明了調神養心的方法有虛靜安己和無為安靜兩種;並提出仿生導引、動靜相宜的 養生 方法。包含了濃厚的道家 養生 理念。

鬼穀子認為,人身有五氣,即心、肝、脾、肺、腎。精神是五氣的統領,心靈是五氣的居處,道德是五氣的根本。

鬼穀子主張人生就是修行,修行的核心就是持之以恆修煉能力和修養德行。修行的方法就是:「故為強者積於弱也。故為直者積於曲。有餘者積於不足也」。表明要點就是積累。只有重復積累的力量到了,量變轉為質變,自然就達到了滴水穿石的效果。

鬼穀子認為一個人如果要想足夠強大,就必須懂得積累。每天修行一點點,積少成多、積弱成強,這才是鬼穀子最高深的智慧。 養生 也是這個道理。

祖先的大智慧,在時光的隧道里猶如血脈里流動的熱血,帶著36.5 的恆久溫度連接著他們和我們……

囑咐他們的子孫後裔們敬畏自然感恩生命,活出生命的 健康 與不朽。

⑦ 在養生方面,孔子主張老子主張,子華子主張

1.孔子的養生觀

孔子是<<論語>>的作者,春秋時代的著名思想家,活到73歲,在古代算是長壽的人了,也可以說是古代的養生專家.

他的主要養生觀是:

仁者壽:開創了我國倫理養生的先河.

不時,不食:強調吃食令菜(四季菜).開創了四季養生的先河.

推出少、壯、老三個階段的養生准則.

少年養生,戒之在色,因為少年時候氣血未定.

壯年養生,戒之在斗,就是不要太拚命.

老年養生,戒之在得,因為氣學已衰,就要知足了.
2.老子的養生觀

老子,春秋時代著名思想家,道家的祖師.也是中國傳統文化中著名的壽星.

老子長壽秘訣在神養.

他主張靜靜無為,強調無欲靜養;主張知足長樂.

老子尤其主張道發自然,強調人與自然相融才是更高境界的養生.

3.子華子的養生觀

一、全生為上,六欲得宜。子華子將養生所達到的程度,分為"全生"、"虧生""死""迫生"四等。全生是健康長壽之意,因此"全生"是養生的目的,必須做到七情六慾的平衡,如果只有部分的平衡就叫"虧生"。"虧生"就不可能達到長壽的目的。所以要求人們注重六欲七情的調養,尤其不要"愁身傷生以憂之"。保持精神愉快,是達到"全生"的首務。
二、塞流則病,主運主瀹。子華子認為正常生理"營衛之行,無失厥常,六腑化谷,津液布揚,故能長久而不敝。"所以,主以"動"養生,以疏通氣血為養的觀點,並舉"流水不腐,以其逝故也;戶樞不蠹,以其運故也"來強調說明保持氣血流暢的重要性。正是因為氣血的順暢,臟腑功能的強健形成良性循環而促進養生。運動可以疏通氣血,疏通氣血才能達到養正氣的作用,他認為"運"、"動"可使生命"長久",他也是世界上最早提出"生命在於運動"的專家。生命在於運動,勤動手、動腳、動腦是名人長壽的原因,也同樣是普通人長壽的保障。

與怎麼看孔子養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養老金自己交的能退回嗎 瀏覽:770
沒有申請養老保險可以交 瀏覽:500
60歲留念 瀏覽:31
敬老院老人的意外自救 瀏覽:16
浦東老年大學招聘 瀏覽:519
衢州養生商城哪裡買 瀏覽:546
馬鋼老年大學旅遊英語 瀏覽:377
黨支部重陽節倡議書 瀏覽:453
企業破產女職工退休年齡 瀏覽:253
重慶五級副教授退休工資 瀏覽:782
退休人員發生亮劍體會 瀏覽:68
犍為老年大學送文化下鄉 瀏覽:830
街道重陽節講話 瀏覽:643
荊州老年大學培訓內容 瀏覽:815
宜昌市社保退休金 瀏覽:106
翻譯官張京父母是做什麼工作 瀏覽:689
行政單位人員退休工資的演算法 瀏覽:306
保養人體第二心臟足部如何進行保健養生 瀏覽:932
50歲臉下垂怎麼按摩 瀏覽:587
湖南省靈活就業人員退休政策 瀏覽: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