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用蒿籽做面涼皮怎麼做
手工蒿籽面,流行於寧夏衛寧平原漢族民間的一種麵食。古時中衛、中寧兩縣佛教盛行,民間居士及信仰佛教只吃素食的人比較多,由此而有了這一傳統麵食。
製作方法
編輯
製作方法是:麵粉里摻入少許當地野生植物蒿草籽研磨成的粉,和面的水中加一點當地發酵麵粉時使用的鹼精粉,將面和好後反復醒揉多次,擀成直徑一米左右的極薄的面張,待煮麵時將大張面摺扇式的疊好,用刀切得細如粉絲一般後放開水鍋里煮熟撈出,將豆腐、黃花菜等多種蔬菜切丁製作出的湯菜調入面碗里即可食用。現在以羊肉或大肉都可切丁製作湯菜調食。
發展足跡
編輯
蒿籽是一種野生植物的果實,秋季捋來後曬干磨成粉沫就成了蒿面。蒿籽有特殊的氣味,蒿面遇水後具有粘性,蒿籽有促消化、健胃、清熱等功效。
中寧蒿籽面以高筋麵粉、蒿面為原料,加以精鹽、香油以及枸杞,經過一系列程序,一碗香氣撲鼻的蒿籽面便被端上餐桌。
手工蒿籽面
作為一種民間風味小吃,中寧蒿籽面已有360多年的歷史。據史料記載,明朝朱元璋之子朱旃在寧夏做官時,他的一部分親鄰也隨之遷移到寧夏,後定居中寧縣恩和鎮一帶,其中有幾位是宮廷中退役的御廚,他們將蒿籽面的製作技術傳授給當地人,從此蒿籽面在中寧便流傳了下來。現在,蒿籽面製作技術在中寧縣廣泛流傳,大多是以婆傳媳、母傳女、老傳少等方式代代傳承。
中寧蒿籽面具有獨特的文化價值,其製作技藝獨特,用料講究,工序復雜,並蘊含著「寄託」、「祈福」等文化內涵。數百年間,中寧蒿籽面形成了獨特的文化,在吃法上就很有講究。譬如,為老人祝壽時吃的蒿籽面稱為長壽面,意寓老人健康長壽。在新婚第二天吃的蒿籽面叫喜面,意寓新人情絲不斷。在孩子出生百天(或滿月)時吃的蒿籽面叫吉利面,意祝孩子長命百歲。在正月初七吃的蒿籽面叫拉魂面,意寓幸福長久。在宴請貴賓或朋友相聚時吃的蒿籽面叫貴賓面,意寓友誼長存。
作為一項文化遺產,中寧蒿籽面不僅具有學術研究價值,而且有很高的食療價值。蒿籽具有健胃清熱的功效,再加上枸杞護肝明目、延年益壽的療效,使得中寧蒿籽面好吃又營養。
據了解,中寧蒿籽面歷史悠久,但由於其製作工序復雜,追求現代時尚和生活快節奏的人們已不願再做擀麵這種費勁費時的活,取而代之的是壓面機,同時如果在配料上不作講究,做出的蒿籽面形似而味差。目前,一些賓館、飯店為了追求經濟效益,將中寧蒿籽面的傳統工序丟棄,中寧蒿籽面的保護工作迫在眉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