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健康養生 > 生活與生存和養生有什麼關系呢

生活與生存和養生有什麼關系呢

發布時間:2024-10-27 03:13:13

Ⅰ 打坐對人有什麼好處

佛教一切宗派的修行都包括了止觀的技巧,連金剛乘也不例外。止觀是一切其他禪修技巧的基礎,它能產生寧靜、專注與清明,這些都是使其他修行產生效果的重要因素。根據經典,止觀包含了最初到最高所有禪定的精華。 「止」使你的專注范圍變窄,因此減低了心的造作,創造一種寧靜的狀態。這並不表示你的心變狹窄了,而是說,你的心愈寧靜,它就愈寬廣、愈柔和;這使得你想怎麼用它、什麼時候用它,都能夠隨心所欲。然而,如果只有寧靜,無法讓你體會「空性」的見地:所以,由「觀」產生的銳利洞察力,也是必要的。 一旦「止」平靜了你的心,「觀」加大、加深並使心更清晰、更敏銳地去認識心的本性。如果把你的心比喻成一個小湖,「止」的狀態就好比是風、落下的小石子、漩渦等等所有會形成漣漪的干擾因素都中止了,水面一片平靜。由平靜產生清晰,使你能夠看到湖底的景象、魚以及其他棲息的動、植物。「觀」就是使湖能顯示它美麗本性的清明,因此「觀」就是洞徹現象本質的智慧。不過要產生「觀」之前,心必須先用「止」調柔才行。 ……通常我們無法讓自己的身體和心依照意願行動,因為它們都是習性的奴隸,而習性就是在時間的過程中我們經常依循的成規。當我們由這些習性中得到自由並能控制身心的時候,那就是「輕安」。例如,你可能想提早一、兩個小時起床來修禪,卻無法克服賴床的習慣;當你習慣修「止」之後,只要你一想到修「止」,身體就不會背叛你而會立刻起床。 一般情況下,當你坐在蒲團上試著修習慈悲或空性的時候,常會發現心與自己意願相反:不是在期待計劃將來,就是在回憶過去的事情。當你能夠阻止心這樣做的時候,就是「輕安」。 通常,心的「輕安」先發生,然後身體逐漸生起「輕安」。「輕安」從非常微細的層次開始,然後慢慢地進入比較粗重的層次,最後從外表也看得出來。 在你開始修行「止」之前,應該先聚集順緣或友善的環境,以便能好好修行。什麼是合宜的外境,依個人情況不同。合宜的地點是需要的,大部分人需要一個安靜的地方;但是也有少數人覺得,在極吵鬧的環境中,止的功夫反而更好。修行的地點溫度要宜人,同時應該整齊清潔,因為紊亂也能間接干擾到「止」的修行。通常,最有利的修行環境,就是一個能反映出你所希望成就的心理狀況的地點。 朋友和伴侶對於修行成敗有很大的影響:如果你有一位非常聒噪的朋友,讓你起很多煩惱,他可能會危及你對「止」的修行;讓你敬畏的朋友能幫你精進,能以言語幫助你修行的人也是修行良伴。 ……修「止」的正確心態是「不要抱持太多野心」。如果你非常希望成名,努力開創致富的道路,或者迷戀一些其他的事物,這些心態必定會打擾你修「止」。要是在禪修的時候,這些野心讓你很苦惱,試著把它們當成沒有究竟意義、只是夢幻而已,這樣應該能減輕它們對你的控制力。在座上修行的時候,你必須集中在「專注」上,而且一定要信任自己用來穩定心境的特殊方法。 實修一開始時先集中注意力,如果你利用某種物體禪修,那就看著它;到了中間可以稍為放鬆,但仍繼續維持專注,隨時都應提起正念,要有警覺心。如果心變得昏沉,就想一想讓心平靜下來的利益,由此產生喜悅與熱忱,驅除昏沉;如果心變得掉舉,就思維出離心,讓自己冷靜下來。昏沉、掉舉消失之後,立刻回到專註上。自然地呼吸,把你的心和感覺都集中在那個物體上;這樣修一陣子之後,會有五種體驗生起。 (一)開始時,你的念頭一個接一個像暴流般停不下來,就像山間的瀑布一樣無法控制。膽小的行者遇到這種情況,就認為自己無法好好修下去,由於沮喪便生起懈怠。你應該歡迎禪定的第一個體驗來到,把它視為瑞兆——它就是所謂的認出概念的生起。 事實上,禪修專注的目的,並不是真的要集中在某個物體上,而是要你了解自己的心有多散亂、而你目前並不知道這點。只要你一直散亂,就不知道是誰在打擾你、你有多麼散亂,或你又散亂到哪裡去;就像身在戰場中,不知道誰是敵人、誰是朋友,也不知道該殺誰、該保護誰。有了這種瀑布的體驗,你現在至少能認出自己的敵人,知道是誰製造緊張、不安全感、悲傷和其他問題來干擾、刺激你。瀑布經驗被認為是禪定體驗的黎明,雖然太陽尚未升起,但陽光已經出現在天際了,這表示結果已經在那裡了。 (二)隨後第二種體驗也會發生,這時候的心境就像急流穿越峽谷一般,有時你專注得很好,有時卻像急流撞到岩石,形成漩渦,然後又回歸寧靜——第二階段叫做「概念休息」的境界。 (三)繼續修下去,會出現第三種體驗,類似河流中的水潭。干擾會產生漣漪,其他時候則平靜無波——這就是所謂「概念疲憊」的體驗。 (四)第四種體驗可以比喻成有波浪的海洋。即使生起種種心靈構想,就算它很巨大,只要略提正念就立刻平息下來——這種經驗就是收集概念,並使它井然有序。 (五)第五種體驗也會來到,它類似無波浪的海洋——無論什麼事情發生,海洋都維持不動。到達這種境界,你自己就成為對治法門,不再需要刻意的對治法了——這就是所謂「不收集概念」的體驗。在這個階段,身體就像羽毛一般輕,心完全能受到控制,欲界大部分的煩惱都停息下來,你可能會得到某種程度的預知力和神通。根據佛教哲學,到達了這個階段,你便具備聆聽佛陀某些教法的資格。 經歷了修「止」的五種體驗,心的造作就會愈來愈不活潑,逐漸失去對你的控制力。有些修行人能夠達到外物失去力量的階段,這是由於行者極專注於自心,使得外物不再具有吸引或反擊的力量。這樣的情況會發生在色、聲、香、味、觸任何五塵上:本來吃起來很惡心的東西,不再有什麼大不了的,你可以毫無問題地吃它;原來很容易影響你的事物,變得沒有力量了。你更平衡,甚至有些藝術風雅的氣質,因為你不再被某種強烈的東西吸引,而能覺知整體的狀況。 修「止」的這些階段或成就,可以在修行的時候和日常生活中表現出來。有時候,你會體驗到許多感覺或情緒都停下來的境界。一開始修行的人可能會認為這很了不起,因為這個階段開始產生一些明相與超凡的智能,這種智能和「知道」沒有關系,而是當你避免了「知道許多不同事物的干擾」的時候,反而認知得更多——所有事物都很平衡,這使你感到很喜悅。 修「止」修得很好的行者,能夠達到輪回的頂端,獲得天道喜樂的體驗——這是許多宗教的究竟目標,有時候被稱為「天堂」,這同時也是印度教禪修的最高悟境。因為佛教所追求的更高,所以「觀」和「止」同樣重要。 如果你精進修「止」,很快就能了解到,實修和研讀對你心境所起的效用有什麼差異——光是研讀佛法,根本無法讓你的心平靜下來。修「止」讓你的心平靜下來之後,你就比較沒有偏見,大概可以准備修「觀」了。「觀」最有名的兩個傳承,就是龍樹菩薩與彌勒菩薩的傳承。

閱讀全文

與生活與生存和養生有什麼關系呢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退休人員網上貸款去哪裡貸 瀏覽:887
江蘇興化退休人員調資政策 瀏覽:980
重慶老年大學有教曳步舞嗎 瀏覽:477
中原油田幹部退休年齡 瀏覽:435
烏發者長壽 瀏覽:188
養生堂冬天怎麼保暖 瀏覽:137
別說一起流浪就看你如何孝順父母 瀏覽:66
年邁父母反對中年兒子創業怎麼辦 瀏覽:898
長壽花海倫 瀏覽:49
對老人孝順的人有好處 瀏覽:529
泰康養老社區頤園在哪個省 瀏覽:399
六安常規體檢有哪些項目 瀏覽:994
長壽花羊糞 瀏覽:860
日本中國養老院食物對比 瀏覽:63
老年人胰腺炎如何能減少夜尿多 瀏覽:59
廈門社保退休每個月能領多少錢 瀏覽:532
如何說服父母抑鬱症 瀏覽:643
中國的養老保險靠譜嗎 瀏覽:725
重慶2019年退休職工養老金怎樣調整 瀏覽:734
父母將房子過戶給我子女要多少稅 瀏覽: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