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健康養生 > 古代法師為什麼能長壽

古代法師為什麼能長壽

發布時間:2024-08-27 18:02:05

『壹』 樂天法師淡泊人生,超然生死

我國古代的養生家嵇康說:「清虛靜泰,少私寡慾。」

諸葛亮在《誡子書》中道:「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樂天法師天生是一個樂天派,他一百多歲了,身體還特別健康,耳不聾,眼不花,牙齒完好無損,總是紅光滿面,一副樂呵呵的樣子。有一位生命學想從法師這里得到長壽秘訣,就專門來尋訪樂天法師。第一次尋訪時,樂天法師說:「沒有什麼秘訣啊,連我也沒弄明白,我為何如此長壽。」

幾年後,生命學不甘心,又來拜訪樂天法師,胡芹討教長壽秘訣。樂天法師想了想說:「我知道為什麼了,但是,天機不可泄露。」又是幾年過去,樂天法師的身體依然強健如故,執著的生命學再次前來拜訪。這次,老法師終於說出了他的長壽之道,他不無遺憾地說:「我從60來歲就盼著圓寂,視圓寂為佛家的最高境界、最大快樂。可是,我的修行一直不夠,一直未能實現早日圓寂的最大夙願……這,也許就是你要探討的長壽的奧秘。」

淡泊人生,超然生死的心態,讓老法師早早卸下了生命和心靈的重負,一直生活在別樣的期待和無所畏懼的輕松愉快之中。生命之樹在心靈的沃野上,便一發而不可收地膨脹著年輪。

淡泊是人的一種生活態度,更是一種人生的境界,寬容、謙虛、平靜、知足、不攀比。當然,淡泊不是安貧樂道,更不是甘於平庸,不思進取。淡泊是為人處世的人生情懷,更是一種令人嚮往的人生境界。古人雲,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賢的智慧,穿過悠久的時光隧道,至今仍然在指導著我們生活的方向。

一個人如果慾望太多,金錢、權力、美色,什麼都想得到,什麼都不肯釋懷的話,那麼生命該如何承受重負,人生又怎能獲得快樂呢?因此,在人生的旅途,追求一種淡泊,坦然面對生活對你的賜予,包括所有的磨難和不公。用平和淡定的心態去看待社會現實中的一切。不驚榮辱,不計較得失,也許我們就會活得輕松,活得自在,活得精彩,活得有滋有味。

人生如戲。若要還原真我,需要人生的智慧,更需要一種淡泊寧靜的心態。與淡泊相反的是人類的慾望。要扼制住人的過度慾望,不使其成為脫韁的野馬,既要靠一個人的思想修養,又要靠勇氣和信心。人具有淡泊之心,才不會為塵俗所迷,為物慾所困,為誘惑所動。也才會心境明凈,不容塵埃。人也只有在如此心境之下,才會健康,才會頤養天年。「萬綠叢中一點紅,動人春色不需多。」生活中,懂得了一個「淡」字,人生的無限風光就盡在其中了!

為此,向老年人勸諭「淡泊人生」是適宜的。如何保持「淡泊人生」的心態呢?

老年朋友可從以下幾點做起。

淡泊人生。首要是淡泊名利。名利這個東西,本是身外之物,生不帶來,死不帶走;若專注追名逐利,把名利當包袱來背,定會越背越沉重,壓得你喘不過氣。到頭來,落得個身敗名裂,又何苦來呢?

淡漠榮辱。人生道路是曲折的,有過理想和失望,有過喜悅與憂傷,也有過光榮與屈辱;不要把個人得失耿耿於懷,對榮辱更應置之度外,做到受寵不驚,受屈坦然。

淡忘年齡。老人忌諱年高,容坦做讓易產生恐懼心理,這種常把「老了」、「不中用了」掛在嘴邊,這是情感的反映和坐待人生結束的心態,會讓局給自身健康籠罩陰影,對身體產生消極影響。只要淡忘年齡,從心理上解放出來,我們必將再次擁有青春。

淡忘形體。莊子說:「養老者忘形」。就是說,修身養性應忘卻自己衰老形體的存在。這樣,就什麼也不怕了。遇病能正確面對,不悲觀、不焦慮、不消極,積極治療,自然有利於戰勝病魔,康復身體。

淡忘生死。死亡是不可避免的,每個人都必須面對。是樂觀接受?還是驚恐萬分?對此,我們應該有個正確的理解,化解對死亡的恐懼感,調節好自己的情緒,調整好自己的心情,樂觀地做人,灑脫地生活。

淡薄情懷。一切喜怒哀樂之事,都宜淡然忘懷,使神情超脫。忘懷指的是不自擾、不自卑、不沉淪,做到視有若無,豁達寬度。

『貳』 孫思邈為什麼可以這么長壽

宣律法師聽後,對他說:「龍王不必擔心,終南山有一高士叫孫思邈,是我的好朋友,你去找他,他有妙法可以救你,記得說是我介紹的。」於是龍王又去了終南山找到了孫思邈。將事情的來龍去脈又和孫思邈說了一遍,孫思邈聽後對龍王說:「這件事我知道了,你回龍宮吧,這件事交給我了,三日之後,胡僧必回西域,昆明池水如初。」

龍王心裡還有些不踏實,但既然孫思邈已經說了他能解決,就先回去了。孫思邈隨即下山入皇宮見到了西域胡僧,對他說:「你來的目的我知道,你要什麼我也知道,我這里有一味葯,正是你需要的,我送給你,希望你放過昆明池龍王。」胡僧接過孫思邈遞來的小瓶,打開一聞,香氣直入腦髓,大驚,問孫思邈此為何物。孫思邈說:「此為龍腦,產自南方瘴氣之地,你將此入葯,葯性與龍王之腦相同。」

胡僧謝過孫思邈之後就做法離去了,果真,三日之後昆明池水暴漲,恢復到原來的水位,並且天降大雨,緩解了旱情。

多年之後,一次孫思邈在終南山采葯,遇到一青衣少年,少年見到孫思邈之後就跪下行禮,說道長多年以前救過他的父親,今日是特意來山上尋道長報恩的。孫思邈救人無數,一時想不起這少年的父親是自己什麼時候救的,就說了幾句客套話,打發他下山就算了。

誰知少年執意請自己下山,說自己家的宅院就在山下,一定要去家裡做客,父母要親自表示感謝。無奈,只好隨少年下山,到了山下,見到一灰瓦白牆的宅院,進去之後,一白衣老者熱情的迎接了孫思邈。

所以孫思邈只好取出一條紅線,讓宮女把線系在皇後手腕上,一端從竹簾拉出來,隔著羅帳,捏著這條線為娘娘「引線切脈」。根據絲線細微的抖動,孫思邈即對皇後的疾病作出了診斷。

然後,他向太宗說:皇後的病是胎位不正引起的,只需在中指上扎一針就可治癒。唐太宗欣然同意為皇後施針,宮女們遵從孫思邈的吩咐將娘娘的左手扶出帳外。孫思邈手持銀針,在皇後的中指(中沖穴)上迅速刺拔,皇後疼痛,渾身一陣顫抖,但不一會,竟順利產下皇子。

過了一個多月,孫思邈出門的時候碰到一個騎馬的白衣少年,少年身邊還跟著很多隨從,見到他以後,就趕緊上前來拜謝,並說:「小弟承蒙道長相救,家中父母都想見見您。」原來這個少年就是那條小蛇。他本想不去的,因為自己經常救人,做善事,覺得這並沒有什麼,但是在少年的再三懇求下,孫思邈還是去了,而且沒多久就到了少年所說的住處庄園。

唐高宗顯慶四年(659年),孫思邈又被接到帝都,拜諫議大夫,這次他雖留住在長安,但仍不願當官。礙於情面就推薦了自己的徒弟劉神威,說徒弟好學,年輕有為,高宗就應允後立即安排劉神威進了太醫院。

上元元年(674年),孫思邈年高有病,懇請返回故里。高宗特賜他良駒等物,還有已故的鄱陽公主的宅邸居住。當時的名士宋令文、孟詵、盧照鄰等文學大家都十分尊敬孫思邈,以待師長的禮數來侍奉他。

孫思邈一生勤於著書,晚年隱居於故里京兆華原(今陝西省銅川市耀州區年)五台山(葯王山年)專心立著,直至白首之年,未嘗釋卷。

唐永淳元年(682年),孫思邈與世長辭,享年142歲。留下遺囑:要薄葬,不要焚燒那些紙扎的陰間器物,祭祀時不宰殺牲畜。他死後一個多月,顏色還和活著的時候一樣,當抬他的屍體放入棺中時,給人的感覺就像抬的是空衣服一樣。

孫思邈死後,人們將他隱居過的"五台山"改名為"葯王山",並在山上為他建廟塑像,樹碑立傳。每年農歷二月初三,當地群眾都要舉行廟會,以紀念孫思邈為中國醫學所作出的巨大貢獻。

懸絲診脈的故事

唐貞觀年間,太宗李世民的長孫皇後懷孕已十多個月不能分娩,反而患了重病,卧床不起。雖經不少太醫醫治,但病情一直不見好轉。太宗每日愁鎖眉頭,坐卧不寧。

有一日,唐太宗理完朝政以後,留大臣徐茂公問道:"皇後身患重病,經太醫不斷診治,百葯全無效果。

卿可知哪裡有名醫?請來為她繼續治療才是!"徐茂功聞言,便將孫思邈推薦給太宗說道:"臣早聽說華原縣(今耀縣)有位民間醫生孫思邈,常到各地采葯為群眾治病,對婦兒科尤其擅長。疑難之症一經他手,都能夠妙手回春,葯到病除。以臣之見,還是將他召進宮來,為皇後治療才好!"

唐太宗聽過徐茂功的一番話後,表示同意。便派遣使臣馬不停蹄,星夜奔赴華原縣,將孫思邈召進了皇宮。

唐太宗見孫思邈已經來到,便立即召見了他,說道:"孫先生醫術超群,有起死回生之功,皇後身患重病,昏迷不醒,特請先生前來治療,若能好轉,寡人定有重賞。"

但是,在封建社會,由於有"男女授受不親"的禮教束縛,醫生給宮內婦女看病,大都不能夠接近身邊,只能根據旁人的口述,診治處方。孫思邈是一位民間醫生,穿著粗布衣衫,皇後的"鳳體"他更是不能接近的。

於是他一面叫來了皇後身邊的宮娥采女細問病情,一面要來了太醫的病歷處方認真審閱。他根據這些情況,作了詳細的分析研究,已基本掌握了皇後的病情。然後,他取出一條紅線,叫采女把線系在皇後右手腕上,一端從竹簾拉出來,孫思邈捏著線的一端,在皇後房外開始"引線診脈"了。

沒有多大工夫,孫思邈便診完了皇後的脈。原來,孫思邈醫術神奇,靠著一根細線的傳動,竟能診斷清人體脈搏的跳動。這就是他被群眾稱為神醫的原因。

孫思邈先生認為「人命至重,有貴千金」,反對醫生利用治病的方式謀取私利。他為了協助廣大的群眾,普及醫學知識,於是他四處行醫,為百姓醫治病痛,同時遍查歷代醫學典籍,結合自己臨床經驗,參照民間配方,於公元625年寫成了他的第一部醫學巨著《備急千金要方》三十卷。

到了公元681年,孫思邈先生以百歲高齡,又完成了第二部醫葯學著--千金翼方三十卷。《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比翼齊飛,成為中醫學史上極有實用價值的醫學手冊。在他的醫學著作中,特別強調卓越的醫術,和崇高的醫德。

有一天,孫思邈山中采葯歸來,發現屋外一隻猛虎正向屋內沖來但不進屋,只在門外伏下身來,張著大嘴向屋裡哀嚎。孫思邈看了一會兒,覺得這虎無傷人之意,看它那張著嘴、搖頭呻吟的樣子,孫思邈認為它是口裡的問題。

孫思邈便來到門口,向虎嘴裡一看,果然有一根長長的骨頭卡在了虎的喉嚨上。他順手拿起身邊一隻串鄉行醫時用的銅鈴套在胳膊上,把手伸進了虎口,一使勁,把那骨刺拔了下來,那虎疼得一合嘴,牙齒正好磕在銅制的串鈴上,才沒有傷著孫思邈的胳膊(後來鈴醫們都把串鈴叫做「虎撐」)。骨刺拿出來後,老虎就地向孫思邈磕了三下頭,走進了山林。從此孫思邈進山采葯,那虎就常來陪伴孫思邈,有時還讓孫思邈騎在它身上。

閱讀全文

與古代法師為什麼能長壽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商業養老保險優缺點 瀏覽:547
30年軍齡退休領取多少退休金 瀏覽:298
中考沒考上父母不讓上技校怎麼辦 瀏覽:920
精神病人退休年齡 瀏覽:165
安徽退休金幾號發 瀏覽:850
煤礦為退休工人發放重陽節紀念品 瀏覽:379
長壽龜煲什麼湯最好 瀏覽:551
2019年上海退休工資上漲多少 瀏覽:825
三亞全護理養老院 瀏覽:953
哪些人出獄後可以申請領取養老金 瀏覽:732
天津市2014年養老金 瀏覽:517
部隊職工一六年退休怎麼安排 瀏覽:204
常德退休職工喪葬費標准 瀏覽:234
廣東省申請退休金程序 瀏覽:586
浙江省建德市養老保險是怎麼計算的 瀏覽:978
現已退休的人員有職業年金嗎 瀏覽:336
老人家2人車 瀏覽:61
黑龍江省70歲以上補貼多少錢 瀏覽:839
寶雞市退休人員年審 瀏覽:181
祝賀長壽老人 瀏覽: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