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立春艾灸養生應該灸那些穴位,都有什麼作用
1.灸神闕穴
神闕(肚臍)屬任脈經.又名臍中。艾灸神闕穴,有溫補元氣,健運脾胃,固脫復甦之功效。現代研究發現,艾灸實驗性關節炎大白鼠的神闕穴,其炎症區壞死程度及細胞浸潤明顯減輕,隔鹽灸正常小白鼠的神闕穴,其殺傷細胞活性,在24小時內迅速升高,72小時至120小時復原,若間日連續灸,則活性升高可維持更長的時間。
神闕穴多採用隔鹽灸,還有一種叫做神闕灸臍法的保健灸法,其法是,先以生五靈脂24克、生青鹽15克、乳香3克、沒葯3克、夜明砂6克(微炒)、木通9克、干蔥頭6克、麝香少許,研成細末備用(以上諸葯在中葯店有售)。施灸時取麵粉適量,用水調和作圈置於臍周。取葯末6克,另用槐樹皮剪成圓幣形,將臍上的葯末蓋好,每歲一壯,灸治一次換一次葯末,每月可灸1次,午時灸為宜,多用於身體虛弱者,並可強健脾胃功能,預防疾病。
灸神闕還能治泄瀉、便血及病後大便不通。據《竇材灸法》載:「腸癖下血,久不止,此飲食冷物,損大腸氣也,灸神闕穴三百壯;虛勞人及病後大艾灸神闕穴,對泄瀉、繞臍腹痛、脫肛、中風脫證、角弓反張、產後尿瀦留、慢性腹瀉、皮膚瘙癢、蕁麻疹有效好的防治作用。
2.灸氣海穴
氣海屬任脈,位於腹部正中線,臍下1.5寸。灸氣海有延年益壽、養生保健的作用。據們《舊唐書》卷一百六十五載,柳公度年八十餘,步履輕便,當有人問其養生之術時,他說:「吾初無術,但未嘗以元氣作喜怒,氣海常溫耳。」灸氣海能生發和培補元氣,滋榮百脈,益腎固精,保健強身,解除疲勞等。據《竇材灸法》記載:「上消病,日飲水三至五升,及心肺壅熱,又吃冷物,傷肺腎之氣……春灸氣海,秋灸關元三百壯,口生津液。」認為灸氣海能預防治療糖尿病。日本代田文志(現代日本針灸學家)認為用艾灸氣海可預防闌尾炎,可以灸20~3O壯。
現代研究認為:艾灸氣海穴可防治下腹部疼痛、大便不通、泄痢不止,遺尿、遺精、陽 痿、滑精,閉經、崩漏、帶下、子宮脫垂,中風脫證、脘腹脹痛、氣喘、疝氣,失眠、神經衰弱、腸炎等。
3.灸關元穴
關元屬任脈,位於腹部正中線,臍下3寸。該穴為小腸之「募穴」,足三陰經、任脈之會,一身元氣之所在。別名「丹田」。《難經·六十六難》集注中楊玄操說:「丹田者,人之根本也,精神之所藏,五氣之根元,太子之府也。」中醫學認為,關元其部位為真陽所居、化生精氣之處。艾灸關元能使清陽上升,濁陰下降,元陽溫暖,血液充盈,能培腎固本,補氣回陽,通調沖任、理氣活血。艾灸關元,能治積冷,男子疝氣,夢遺淋濁,女子瘕聚,經產帶下,諸虛百損。現代研究發現:艾灸關元可使血液動力學改變,對心肌具有正變力性作用,從而使得每博指數(SI)和左心室搏做功指數(LVSWI)穩定增加。艾灸關元還可改變動脈血氧運輸量,有增加利用氧的作用,能增加機體代償能力,防止缺氧加重和延緩休克的發展。艾灸關元可防治遺尿、尿頻,隆閉、少腹脹痛,脫肛、疝氣、遺精,白濁、早泄,月經不調、經閉、痛經、崩漏、惡露不盡、不孕,中風脫證、虛勞贏瘦等。
4.灸大椎穴
大椎穴屬督脈,在第7頸椎與第1胸椎之間,大椎穴又名百勞穴,是督脈、手足三陽經、陽維脈之會,有「諸陽之會」和「陽脈之海」之稱。此穴有解表、疏風、散寒,溫陽、通陽、清心、寧神、健腦、消除疲勞、增強體質、強壯全身的作用,現代研究發現艾灸大椎穴,可增加淋巴細胞的數量,提高淋巴細胞的轉化率和E一玫瑰花環形成率,具有提高機體細胞免疫的功能。艾灸此穴,可用於老年人項背畏寒,用腦過度引起的疲勞、頭脹、頭暈,伏案或低頭過度引起的項強不適、頸椎病,血管緊張性頭痛等。
大椎穴還有明顯的退熱作用,艾灸大椎穴,能防治感冒、氣管炎、肺炎等上呼吸道感染,還可用於肺氣腫、哮喘的防治。
艾灸穴位的順序
古代著作中關於艾灸的順序都有詳細的論述,被後人譽為「葯王」的孫思邈在其著作《千金方》中就清楚地記載著:艾灸應當遵循先陽後陰,先左後右,向上後下的原則。中國古代先民多以農耕為作,臉朝黃土背朝天,因此,中醫將背部、上身歸之於陽;腹部、下身歸之於陰。在陰陽學說中,頭為陽、足為陰;左為陽、右為陰。
所以按照傳統的中醫理論,施行灸療的順序,一般是先灸上部,後灸下部;先灸背部,後灸腹部;先灸頭身,後灸四肢;先灸左側,後灸右側。中醫講究辯證施治,有些疾病的調理灸療順序也不是一成不變,可以先緩解症狀,比如先灸阿是穴和其他重點穴位等。總之是以人為本,患者舒適為宜。
據《內經·靈柩》記載:古人又將一天分為春夏秋冬四個時期,早晨為春、日中為夏、日落為秋、半夜為冬。一般來說,晚9點到凌晨3點是一天的冬季,叫日冬;凌晨3點到上午9點是一天的春季,叫日春;上午9點到下午3點是一天的夏季,叫日夏;下午3點到晚上9點是一天的秋季,叫日秋。
早晨人的精氣神開始生發,病易人體;日中人的精氣神最旺,能戰勝病邪。所以在一天中灸療的最佳時間,是在午時(中午11~1點)前後。這段時間人體與自然的陽氣逐漸轉旺,並在正午的時候達到頂點,此時療效最好;所以古人講"三伏灸",冬病夏治就是這個道理。而清晨卯時、辰時(上午5~9點)與傍晚酉時(下午5-7點)、戌時(下午7-9點),人體與自然均處於陰陽之氣交接的時候,此時灸療,效果會因環境氣溫偏低稍有降低。
所以,葯物加穴位,再加上一個較為恰當的治療時機,三者完美地結合,才能讓灸療獲得更好的治療效果。
日常養生穴位
第1大穴位——足三里
足三里可謂是女人養顏的第1大「保鏢」了,為什麼這么說?足三里屬於胃經,是治療脾胃疾病的常用穴位。脾胃是後天之本,吃到肚子里的食物和水,都要經過脾胃運化出營養,然後供應全身。脾胃在身體里的作用,就好像是食品加工廠,食品加工廠工作不正常,食物供應不足,身體就會忍飢挨餓,進而容顏憔悴、面色無華。人的呼吸、心血管、泌尿系統的疾病、婦科疾病、虛勞羸瘦、諸虛不足等,都有可能因為脾胃功能不好而引發,所以,但凡由於脾胃功能不足引起的健康問題,都可以用足三里保健、治療。人體好比一個摩天大廈,脾胃就是大廈的根基,脾胃好,人的健康才能根基永固。足三里就是脾胃的貼身「保鏢」,所以,愛美的女士們要用好足三里。
足三里在哪裡呢?你可以坐著找它。先正坐,膝部成直角,用自己的手掌按在與手掌同側的膝蓋上,虎口圍住膝蓋上緣,除大拇指外的其餘四指朝下,食指按住膝蓋下的脛骨,中指尖處就是足三里。
這個穴位很好用,沒事了按揉按揉就行,不用在意按摩的手法和次數。也可用艾灸。買根艾條,然後將艾條點燃,點燃的一端對著足三里,離皮膚3厘米左右遠,以該處皮膚感到溫熱為度,每次灸15分鍾左右,可以經常灸。
第2大穴位——血海
女子以血為本,若要面若桃花,不可不養血補血。怎麼養血呢?除了日常注重飲食營養,保證生產血液的物質供應外,還可以充分利用穴位,血海就是個養血補血的「明星」。血海屬於脾經,中醫認為脾統血,該穴位是血所匯集之處,統治各種與血相關的病症,沒病的時候養血補血效果自不待言。
血海怎麼找呢?它在大腿內側,髕底內側端上2寸。取穴時可仰卧床上,用力伸直腿大腿和小腿,髕骨內上緣往上2寸處有一塊鼓起的肌肉,該肌肉的中點處就是血海。
怎麼使用血海呢?最簡單的就是自我按摩,沒事的時候經常揉按就可以了。
第3大穴位——太溪
我們先來看看太溪這個名字。「太」,是大、多的意思;「溪」,是溪水。合起來的意思大致就是溪水很多。這對女人養顏有什麼好處呢?不是有那句話嗎?「女人是水做的」,肌膚要水嫩,自然離不開水的滋養。太溪就是身體里提供「水源」的重要穴位。
在人的五臟六腑中,腎屬水,藏精,如果腎虛,身體里的水不足以控制住火,心火旺盛,人就會出現諸如失眠、上火、口渴、便秘、皮膚乾燥、面色晦暗等一系列問題,養顏便無從談起。太溪是腎經的原穴,就好像是儲藏腎氣的倉庫,人體腎氣不足,從倉庫里調撥就可以了。所以,美女養顏,不可不用太溪。另外,太溪也是補元氣的大穴,常用太溪,人體元氣充足,整個身體狀態都會好。
太溪的位置很好找。它在足內側,足內踝的後方。跟腱與內踝尖之間的凹陷處就是太溪。
太溪的使用方法也很簡單,按摩和艾條灸都可以。沒事的時候就多按摩按摩,或者用艾條灸15分鍾,經常艾灸它,自然腎氣充足,面色紅潤水嫩。
第4大穴位——神門
神門,聽名字就知道,它是養心安神的重要穴位。神門屬於心經,中醫認為心主神明,心藏神,凡是與神志有關的各種健康問題都可以用神門治療。神門是心經的原穴,其作用大約相當於儲藏心經之氣的倉庫。現代女士,工作壓力大,常常會有一些神志方面的問題,如失眠、健忘、煩躁等,時間一久,人便會神疲乏力、容顏憔悴。怎麼辦呢?養心安神啊,神門這個穴位「保鏢」就可以隨時派上用場。
神門在哪裡?它在手腕上,手掌小魚際上角有一個突起的圓骨,其後緣向上能夠摸到一條大筋,其外側緣與手腕上靠近手掌的那條橫紋的尺側端(小拇指那側)的交點處就是。經常按揉神門,既安心神,又養容顏,一舉多得。
2. 人體穴位艾灸養生
艾灸是我國中醫里的一種特殊療法之一,同時穴位是我們中醫治療疾病的關鍵,所以艾灸與穴位的結合會產生很好的保健養生的功效。下面我給大家介紹人體穴位艾灸養生的 方法 ,希望對你有用!
8個艾灸養生的穴位
1.灸神闕穴
神闕(肚臍)屬任脈經.又名臍中。艾灸神闕穴,有溫補元氣,健運脾胃,固脫復甦之功效。現代研究發現,艾灸實驗性關節炎大白鼠的神闕穴,其炎症區壞死程度及細胞浸潤明顯減輕,隔鹽灸正常小白鼠的神闕穴,其殺傷細胞活性,在24小時內迅速升高,72小時至120小時復原,若間日連續灸,則活性升高可維持更長的時間。
神闕穴多採用隔鹽灸,還有一種叫做神闕灸臍法的保健灸法,其法是,先以生五靈脂24克、生青鹽15克、乳香3克、沒葯3克、夜明砂6克(微炒)、木通9克、干蔥頭6克、麝香少許,研成細末備用(以上諸葯在中葯店有售)。施灸時取麵粉適量,用水調和作圈置於臍周。取葯末6克,另用槐樹皮剪成圓幣形,將臍上的葯末蓋好,每歲一壯,灸治一次換一次葯末,每月可灸1次,午時灸為宜,多用於身體虛弱者,並可強健脾胃功能,預防疾病。
灸神闕還能治泄瀉、便血及病後大便不通。據《竇材灸法》載:“腸癖下血,久不止,此飲食冷物,損大腸氣也,灸神闕穴三百壯;虛勞人及病後大艾灸神闕穴,對泄瀉、繞臍腹痛、脫肛、中風脫證、角弓反張、產後尿瀦留、慢性腹瀉、皮膚瘙癢、蕁麻疹有效好的防治作用。
2.灸氣海穴
氣海屬任脈,位於腹部正中線,臍下1.5寸。灸氣海有延年益壽、養生保健的作用。據們《舊唐書》卷一百六十五載,柳公度年八十餘,步履輕便,當有人問其養生之術時,他說:“吾初無術,但未嘗以元氣作喜怒,氣海常溫耳。”灸氣海能生發和培補元氣,滋榮百脈,益腎固精,保健強身,解除疲勞等。據《竇材灸法》記載:“上消病,日飲水三至五升,及心肺壅熱,又吃冷物,傷肺腎之氣……春灸氣海,秋灸關元三百壯,口生津液。”認為灸氣海能預防治療糖尿病。日本代田文志(現代日本針灸學家)認為用艾灸氣海可預防闌尾炎,可以灸20~3O壯。
現代研究認為:艾灸氣海穴可防治下腹部疼痛、大便不通、泄痢不止,遺尿、遺精、陽 痿、滑精,閉經、崩漏、帶下、子宮脫垂,中風脫證、脘腹脹痛、氣喘、疝氣,失眠、神經衰弱、腸炎等。
3.灸關元穴
關元屬任脈,位於腹部正中線,臍下3寸。該穴為小腸之“募穴”,足三陰經、任脈之會,一身元氣之所在。別名“丹田”。《難經·六十六難》集注中楊玄操說:“丹田者,人之根本也,精神之所藏,五氣之根元,太子之府也。”中醫學認為,關元其部位為真陽所居、化生精氣之處。艾灸關元能使清陽上升,濁陰下降,元陽溫暖,血液充盈,能培腎固本,補氣回陽,通調沖任、理氣活血。艾灸關元,能治積冷,男子疝氣,夢遺淋濁,女子瘕聚,經產帶下,諸虛百損。現代研究發現:艾灸關元可使血液動力學改變,對心肌具有正變力性作用,從而使得每博指數(SI)和左心室搏做功指數(LVSWI)穩定增加。艾灸關元還可改變動脈血氧運輸量,有增加利用氧的作用,能增加機體代償能力,防止缺氧加重和延緩休克的發展。艾灸關元可防治遺尿、尿頻,隆閉、少腹脹痛,脫肛、疝氣、遺精,白濁、早泄,月經不調、經閉、痛經、崩漏、惡露不盡、不孕,中風脫證、虛勞贏瘦等。
4.灸大椎穴
大椎穴屬督脈,在第7頸椎與第1胸椎之間,大椎穴又名百勞穴,是督脈、手足三陽經、陽維脈之會,有“諸陽之會”和“陽脈之海”之稱。此穴有解表、疏風、散寒,溫陽、通陽、清心、寧神、健腦、消除疲勞、增強體質、強壯全身的作用,現代研究發現艾灸大椎穴,可增加淋巴細胞的數量,提高淋巴細胞的轉化率和E一玫瑰花環形成率,具有提高機體細胞免疫的功能。艾灸此穴,可用於老年人項背畏寒,用腦過度引起的疲勞、頭脹、頭暈,伏案或低頭過度引起的項強不適、頸椎病,血管緊張性頭痛等。
大椎穴還有明顯的退熱作用,艾灸大椎穴,能防治感冒、氣管炎、肺炎等上呼吸道感染,還可用於肺氣腫、哮喘的防治。
5.灸中脘穴
中脘穴屬任脈,位於腹部正中線,臍上4寸。中脘穴有調胃補氣、化濕和中、降逆止嘔的作用。《甲乙經》載:“胃脹者腹滿胃脘痛,鼻聞焦臭妨於食,大便難,中脘主之,亦取章門。”又載:“傷憂思氣積,中脘主之。”《玉龍歌》說:“黃疽四肢無力,中脘、足三里。”實驗觀察發現,艾灸小白鼠“中脘”穴,能增加單核巨噬細胞的吞噬功能,艾灸中脘穴後能使胃的蠕動增強,幽門立即開放,胃下緣輕度提高,空腸黏膜皺襞增深、腸動力增強。艾灸中院有利於提高脾胃功能,促進消化吸收和增強人的抵抗力,對於胃脘脹痛、嘔吐、呢逆、吞酸、食慾不振等有較好療效。
6.灸身柱穴
身柱穴屬督脈,在項後第三胸椎與第四胸椎之間。身柱有理肺氣,補虛損,解療毒,寧神志的功效。
灸身柱能溫補元陽,調和氣血,促進青少年的生長發育,現代研究認為,灸身柱可以調節人的神經系統,可以防止神經衰弱,失眠症,頭痛的發作,可以防止疲勞,促進肌體體力的恢復。灸身柱對小兒的胃腸道疾病,如消化不良,吐乳,泄瀉,食慾不振等有防治作用。此外,對精神萎靡、夜哭,呼吸系統的哮喘、氣管炎、百日咳、感冒、肺炎等都有防治作用。《養生一言草》載:小兒每月灸身柱、天樞,可保無病。
7.灸三陰交穴
三陰交屬足太陰脾經,位於小腿內側,內踝高點上3寸脛骨內後緣。三陰交是足三陰經(脾經、腎經、肝經)的交會穴,對肝、脾、腎三臟的疾病有防治作用,具有健脾和胃化濕,疏肝益腎,調經血,主生殖的功能。中醫學文獻記載,三陰交能主脾胃虛弱,心腹脹滿,不思飲食,痹痛身重,四肢不舉,腹脹腸鳴,溏泄,小便不利,疝氣,夢遺失精,臍下痛不可忍,漏血不止,月水不止等。《甲乙經》載:足下熱脛痛,不能久立,濕痹不能行,三陰交主之。《外台秘要》集驗:灸丈夫夢泄法,灸足內踝上名三陰交二七壯。
現代醫學認為灸三陰交可以防治夜尿增多,小便不利,膀胱炎,急、慢性腎炎,睾丸炎,遺精,遺尿,月經不調,經閉崩漏,產後血暈。艾灸三陰交對神經系統的失眠、神經衰弱、心悸,心腦血管方面的冠心病、高血壓,消化系統的脾胃虛弱、腸鳴腹脹、泄瀉、消化不良、腹痛、便血、便秘等都有防治作用。
8.灸足三里穴
足三里屬足陽明胃經.位於小腿的前外側,在犢鼻下3寸距脛骨前緣一橫指。足三里是胃經的主要穴位.具有調理脾胃.健運脾陽,溫中散寒,補中益氣,調和氣血.宣通氣機,導氣下行,補虛強身的作用。《甲乙經》載:“五臟六腑之脹,皆取三里,三里者,脹之要穴。”《外台科要》載:凡人年三十以上,若不灸三里,令人氣上眼暗,所以三里下氣也。《醫說》羹:若要安.三里莫要干。《針灸大成》載:中風預防灸,若有中風先兆時“便宜急企三里絕骨四處,各三壯”,“春交夏時,夏交秋時.俱宜灸.常令二足(足二里)有灸瘡為妙。《江間式心身鍛煉法》載:“無病長壽法.每月必有十日灸足三里穴,壽至二百餘歲。”現代研究認為艾灸足三里穴.能調節高血壓病初期患者的中樞神經系統.具有降血壓的作用.能使纖維蛋白降解產物下降,可以改善血液出黏滯度.並有擴張血管,降低血液凝聚的作用,可以預防腦血管意外的發生。艾灸足三里,還能增強消化吸收能力,改善銅、鋅代謝.減少動脈硬化和冠心病的發生。
艾灸足三里,對消化系統的胃腸功能低下、食慾不振,消化吸收不良、急慢性胃炎、口腔及胃潰瘍、胃下垂、腹瀉、便秘,對心腦血管系統的高血壓、低血壓、動脈粥樣硬化、冠心病、心絞痛、腦血管意外,對呼吸系統的感冒、肺結核,對泌尿生殖系統的尿頻遺尿、小便不通、遺精,早泄等也均有防治作用。艾灸足三里還能增強體力,解除疲勞,調節神經,有較強的延緩衰老的作用,是養生保健的重要方法。
艾灸養生的方法
1、足三里穴艾灸祛濕
足三里穴是位於外膝的下3寸、脛骨外側一橫指左右的位置,艾灸10-15分鍾即可,需堅持一段時間,很快可以看到祛濕的效果。
2、豐隆穴艾灸祛濕
豐隆穴位於小腿外側的中點,肌肉較為鼓起的位置,針對這個穴位祛濕,效果較佳。每日艾灸15分鍾可以有效健脾祛濕。
3、解溪穴艾灸祛濕
解溪穴位於腳背、踝關節活動的凹點。這個穴位是全身祛痰祛濕的穴位,對於解除下肢的水腫有較好的效果。每日對解溪穴艾灸15分鍾,堅持一段時間,能夠很好祛濕。
4、三元穴艾灸祛濕
關元穴位於臍下3寸的位置,屬於養生保健的穴位。長期對關元穴施灸或者艾灸有助於調理氣血、補腎固精。每日可以艾灸10-15分鍾,能夠幫助祛濕。
5、中脘穴艾灸祛濕
中脘穴位於腹部正中線,臍上4寸的位置上。每天艾灸10-15分鍾,能有效緩解胃部不適的症狀,同時有助於祛濕。
6、谷穴艾灸祛濕
合谷穴是大腸經的總開關,有“顏面合谷收”的說法,當面部皮膚有紅血絲時,可艾灸合谷穴,有很好的緩解效果。
合谷穴具有升清降濁、宣通氣血的功能,但體質較差者不宜給予強刺激,孕婦更要禁忌。
取穴:一手的拇指第一個關節橫紋正對另一手的虎口邊,拇指屈曲按下,指尖所指處。
手法:艾灸距離穴位3-5厘米,灸至穴位暖和、微微發紅即可,10次為一療程。每次艾灸10-15分鍾,每天一次。
7、池穴艾灸祛濕
曲池穴為手陽明大腸經之合穴,意為脈氣自四肢末端至此,最為盛大,猶如水流合入大海。曲池穴具有祛除風濕,調理氣血的功效、可改善手麻、胸中煩滿,改善周邊血液循環。
取穴:屈肘時肘橫紋外側端。手法:用艾條灸每天1次,每次10分鍾。
8、白穴艾灸祛濕
脾經的重要穴位。和消化密切相關的兩條經脈,足陽明胃經和足太陰脾經分別循行和相交於足大趾內側端隱白穴。
取穴:在足大趾末節內側,距趾甲角0.1寸。手法:艾條灸5-20分鍾。
挑選艾條的方法
1、看外觀
好的艾條中的艾絨是土黃色的,非常柔軟細膩;而普通的艾條的艾絨是偏青色的,看上去非常粗糙。
2、聞味道
高質量的艾條的味道是溫和的,聞起來清香舒服,而普通的艾條聞起來很刺鼻,非常不舒服。
3、艾灸感覺
用好的艾條灸,皮膚感覺很溫暖,溫熱的感覺慢慢滲入皮膚,較為舒服;而差的艾條就會有燒灼感,感覺刺痛。並且,好的艾條燃燒的時間偏長。
4、不要選無煙艾條
無煙艾條在碳化的過程中已經加入化學粘合劑,已經失去艾的葯性,不能起到祛濕的作用。
3. 媧誨埌鍏鍗佸氬瞾鐨勬煶鍏搴︼紝鏈変粈涔堝吇鐢熺樿瘈
鍞愪唬涔︽硶瀹舵煶瀹楀厓鐨勫爞鍏勬煶鍏搴︼紝媧誨埌浜80澶氬瞾 錛屽湪閭d釜騫沖潎騫撮緞涓嶈繃40宀佺殑騫翠唬錛岀粷瀵規槸楂樺匡紒浠栫殑鍏葷敓緇忛獙鍥犳よ璁拌澆鍦ㄣ婃棫鍞愪功銆嬩腑錛氣滃叕搴﹀杽鎽勭敓錛屽勾鍏鍗佷綑錛屾ュ飽杞諱究銆傛垨紲堝叾鏈銆傛洶錛氬惥鍒濇棤鏈鈥︹︽皵嫻峰父娓╄熾傗濈畝鍗曚竴鍙ヨ瘽錛屼粬鐨勫吇鐢熺樿瘈鏄錛氭皵嫻風┐涓瀹氳佷繚娓┿
鈥滄皵嫻風┐鈥濅綅浜庤剱涓1.5瀵哥殑鍦版柟錛屼笌涔嬬浉閭葷殑鈥滃叧鍏冪┐鈥濓紝浠ュ強涓婇潰鐨勮倸鑴愨滅為槞絀粹濓紝鍜屽悗鑳屼笌鑲氳剱浣嶇疆瀵瑰簲鐨勨滃懡闂ㄧ┐鈥濓紝鏄浜嬪叧闃蟲皵鐨勫洓澶ц佺┐錛岃繖浜涢儴浣嶇殑淇濇俯錛屽氨鏄瀵逛漢浣撻槼姘旂殑緇存姢銆
涓鍖昏寸殑闃蟲皵錛屾寚鐨勫氨鏄鍏ㄨ韓鐨勫姛鑳姐傝韓浣撳急銆佸勾榫勫ぇ鐨勪漢闃蟲皵寮憋紝鍥犱負浠栦滑鐨勫櫒瀹樺姛鑳借「閫浜嗐傚弽榪囨潵錛屽傛灉鑳戒繚鎸侀槼姘旂殑鍏呯洓錛屼漢灝變細灝戠敓鐥咃紝鏈夋椿鍔涖
鈥滄皵嫻封濃滃叧鍏冣濃滅為槞鈥濓紝閮戒綅浜庝漢浣撶殑鑵歸儴鐩嗚厰錛屼粠瑗垮尰瑙掑害璁詫紝榪欓噷鏄琛綆℃渶涓板瘜銆佽嫻佹渶緙撴參鐨勫湴鏂癸紝濡傛灉鍙楀瘨錛岀泦鑵旂殑琛嫻佷細鍙樺緱鏇村姞緙撴參錛屼笉浠呭獎鍝嶄簡鐩嗚厰鍐呯殑鍣ㄥ畼鍔熻兘錛屽寘鎷瀛愬鍗靛發鍜岃偁閬撹偩鑴忥紝榪樹細褰卞搷鍏ㄨ韓琛娑插驚鐜鐨勭晠閫氥傝繖涔熸槸涓轟粈涔堬紝鍙鏄瀵光滄皵嫻風┐鈥濅繚娓╀簡鐨勬煶鍏搴︼紝灝辮兘寰椾互闀垮跨殑鍘熷洜錛屽洜涓轟粬鎶撲綇浜嗕腑鍖誨吇鐢熺殑鍏抽敭鈥斺斾繚鎶ら槼姘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