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健康養生 > 唐朝時長壽山是現在什麼地方

唐朝時長壽山是現在什麼地方

發布時間:2024-06-15 18:26:11

長壽菩提山大門上的對聯是什麼

長壽山 大門  對聯
中聯:
上聯:見龍在田靈龜示象中原鴻福應無際
下聯:山川增色眾志成城竹林興旺正有時
邊聯
上聯:神龍壽龜吉象渾然天成動物園
下聯:青山奇石紅葉國家旅遊示範區

————————————
對聯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瑰寶,
春節時掛的對聯叫春聯,辦喜事的對聯叫慶聯。
對聯是利用漢字特徵撰寫的一種民族文體,一般不需要押韻(律詩中的對偶句才需要押韻)。

春聯源遠流長,相傳起於五代後蜀主孟昶。他在寢室門板桃符上的題詞:"新年納余慶,嘉節號長春",謂文"題桃符"(見《蜀檮杌》),這要算中國最早的對聯,也是第一副春聯。 此說的根據是清代楹聯學家梁章鉅《楹聯叢話》引《蜀檮杌》,但據《楹聯概說》考證,梁章鉅在引用時將"以其詞工"改為"以其詞非工",《蜀檮杌》原文認為該聯是辛寅遜而非孟昶所作。宋代不同史料對此說法不一,還有將作者歸為孟昶兒子的。因而這副春聯作者到底是誰,仍是個懸案。

駢文與律詩是對聯的兩大直接源頭。對聯在自身發展過程中,又吸收了古體詩、散文、詞曲等的特點。因而對聯所用句式,除了律詩句式、駢文句式外,還有古體詩句式、散文句式、仿詞曲句式。不同句式適用格律不同、寬嚴不同。其中律詩句式平仄要求最嚴,古體詩句式則除了對句末平仄有要求,其他位置平仄不拘。

對聯的要求
對聯文字長短不一,短的僅一、兩個字;長的可達幾百字。對聯形式多樣,有正對、反/對、流水對、聯球對、集句對等。但不管何類對聯,使用何種形式,都必須具備以下特點:
1. 要字數相等,斷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達到某種效果外,上下聯字數必須相同,不多不少。
2. 要/平/仄相合,音調和諧。傳統習慣是「仄起/平/落」,即上聯末句尾字用仄聲,下聯末句尾字用/平/聲。
3. 要詞性相對,位置相同。一般稱為「虛對虛,實對實」,就是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形容詞對形容詞,數量詞對數量詞,副詞對副詞,而且相對的詞必須在相同的位置上。
4. 要內容相關,上下銜接。上下聯的含義必須相互銜接,但又不能重復。
一、字句對等。
一副對聯,由上聯、下聯兩部分構成。上下聯句數相等,對應語句的字數也相等。
二、詞性對品。
上下聯句法結構中處於相同位置的詞,詞類屬性相同,或符合傳統的對仗種類。
三、結構對應。
上下聯詞語的構成、詞義的配合、詞序的排列、虛詞的使用,以及修辭的運用,合乎規律或習慣,彼此對應/平/衡。
四、節律對拍。
上下聯句的語流節奏一致。節奏的確定,可以按聲律節奏「二字而節」,節奏點在語句用字的偶數位次,出現單字佔一節;也可以按語意節奏,即與聲律節奏有同有異,出現不宜拆分的三字或更長的詞語,其節奏點均在最後一字。
五、/平/仄對立。
句中按節奏安排/平/仄交替,上下聯對應節奏點上的用字/平/仄相/反。單邊兩句及其以上的多句聯,各句腳依順序連接,/平/仄規格一般要求形成音步遞換,傳統稱「/平/頂/平/,仄頂仄」。如犯本通則第十條避忌之,或影響句中/平/仄調協,則從寬。上聯收於仄聲,下聯收於/平/聲。
六、形對意聯。
形式對舉,意義關聯。上下聯所表達的內容統一於主題。

❷ 長壽山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長壽山風景區是一處充滿了人文氣質的獨特景點,不少遊客對於這個景區還是充滿了希望和期盼的,不少遊客都期待可以進一步了解景區的可玩項目,內部的架構和組成部分等信息,下面給大家分享具體的攻略指南。

長壽山位於河南鞏義竹林鎮,是一座名字很保守、內涵卻好看又好玩的山,數遍全國,命名為「長壽」的山不在少數,鞏義的這一座,既是傳統的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國家農業旅遊示範點,又是游樂項目多多,能讓成人孩子大呼過癮的山。

長壽山原名三樹嶺、色樹嶺,是當地人秋季賞紅葉的好去處,名氣在全國都能掛上號。如同北京的香山,每逢層林盡染時,長壽山人潮洶涌,即使以「你在山上看紅葉,看紅葉的人在山下看你」來形容也並不誇張。

長壽山景區以壽文化為中心,開發了福龍壽龜、筆架山、三星宮、龍龜山、柏仙園、柏壽林、回龍山、麒麟山、神蛙澗、益壽泉、杏樹嶺等多個景點,在遊客爬山的同時,增加了許多觀賞性和趣味性。

盛夏十分,長壽山是一片綠意盎然,雖然沒有秋天的紅葉競秀,卻是個帶孩子親子游的好選擇。景區內幾乎包括了目前大熱的游樂項目,網紅搖擺橋、步步驚心橋、玻璃棧道、玻璃漂流滑道、懸崖鞦韆??只要膽子大,這是一個能讓人happy讓人飛的地方。

玻璃漂流滑道如一條長龍高高架起在山間,從長長的滑道上飛馳而下,水流時而平緩,時而湍急,兩岸群山逶迤,霧氣繚繞的長壽山盡收眼底,讓人們在感受大自然饋贈清涼的同時,也體驗著飛翔與失重的快感。

玻璃天橋橫跨兩座山頭,全長220米,垂直落差110米,透過局握大面積的玻璃能看到山下景色。走在橋上,人彷彿懸在空中,其中一段路程還特別設置了特效,踩上去不僅會看到玻璃斷裂的樣子,還能聽到噼里啪啦的音效,讓人不由兩腿發軟。

站在玻璃天橋俯瞰,長壽山青翠欲滴,湖水如翡翠般寧靜,整個山給人的感覺卻是充滿著生機和活力。游樂設施分布在山間,不遠處能看到優哉游哉、搖搖晃晃的空中飛船。

玩累了自然要補充能量,長壽山景區的風情古鎮極有特色。青磚褐瓦的古鎮中,不僅有民俗演藝、手工作坊、特色小吃,還有難得一見的非遺文化展示、演藝活動、酒吧等。

古街美食城中幾乎攬盡了全國各地的小吃,河南燴面、灌湯包、胡辣湯自是必不可少,北京烤鴨、成都串串、重慶冰粉,乃至全國人民都喜愛的烤串、烤腸更是讓人眼花繚亂、食慾大開。

充滿舊時風情的禪瞎古鎮被群山環繞,周圍綠樹叢生,在這里悠閑地看看景色,品品美食,玩樂時的勞累一掃而空。

曾經在網上有個很流行的梗—桐襲慶—不想當廚子的裁縫不是好司機,長壽山卻是生動詮釋了這句話——沒有游樂的古鎮不是一座好山。

❸ 唐朝的「荔枝路」歷經了哪些地方

傳聞唐代唐明皇為搏楊貴妃一笑,從嶺南把荔枝送到長安(蔡襄的《荔枝譜》與吳曾的《能改齋漫錄》說是洛州(今四川涪陵),宋景文《益部方物略記》則認為貴妃所食的荔枝來自嘉州(樂山),今人藺同在《涪州文史資料選輯》肯定楊貴妃吃的是洛州荔枝),為了保存荔枝的色香味,要把整棵荔枝樹砍掉然後以快騎驛送。貴妃愛吃的荔枝如果真的產自嶺南,以當時的交通條件,到達長安斷斷無法保鮮。台灣歷史學家嚴耕望先生解決了這段公案,他畫出了一條「天寶荔枝道」——千載之後,此道猶存。
嚴耕望先生還推考了荔枝由涪州到長安驛傳的具體路線,大體是由產地涪州樂溫,沿溶溪水(今龍溪河)河谷北上,經墊江縣、梁山縣(今梁平)至新寧縣(今又名開江)、東鄉縣,再北過宣漢,又北上越巴山山脈到西鄉縣,入子午谷,過子午關,從長安正南進抵京師。他並且將這條路線命名為「天寶荔枝道」。
特別令人驚訝的,在千年後的20世紀中葉,《民國地圖集》、《四川人文圖》顯示,由蜀江北岸之長壽縣,有汽車道東北經墊江、梁山、開江(即新寧)、宣漢,北越巴山至子午鎮;而21世紀之初的川南地圖上,也赫然標有自長壽、墊江至梁平,又北至開江及達縣的一條赭黃色高等級公路。這條路正是循唐溫樂經梁山之天寶荔枝道驛傳的路線。今天的人們乘坐汽車沿著這條道路行進時,哪裡會想到正是走在當年為楊貴妃送荔枝的故道上呢?
《新唐書》七六玄宗貴妃楊氏傳:「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驛傳送,走數千里,味未變已至京師。」但不言置驛傳送之荔枝取之何處。而《通鑒》二一五天寶五年紀雲:「妃欲得生荔支,歲命嶺南馳驛致之,比至長安,色味不變。」則雲驛致自嶺南。胡注「自蘇軾諸人皆雲,此時荔支自涪州致之,非嶺南。」考蘇軾《荔枝嘆》雲:「永元荔枝來交州,天寶歲貢取之涪。」(《東坡後集》五。)又蘇氏之前輩學人蔡襄《荔枝譜》雲:「唐天寶,妃子尤愛嗜涪州,歲命驛致。」及下文所引范成大《吳船錄》、王象之《輿地紀勝》皆然。此即胡注所本。
復考朱翌《猗覺寮雜記》卷一雲:
「荔子,漢和帝時取之南海。唐天寶取之涪。元和中取之荊南,見元微之《論海味表》。《太平御覽》,妃子生於蜀,好荔子,(有脫文)勝蜀,每歲飛馳以進。則涪不進久矣。《文粹》,鮑防《雜感詩》雲,五月荔枝初破顏,朝離象郡夕函關,雁飛不到桂陽郡,馬度皆從林邑山。則唐又取於廣西。」(《學海類編集余》五考據類)
按此條漢各、天寶兩句,明取蘇氏語。檢元氏《浙東論罷進海味狀》(《全唐文》六五一),只元和十四年特詔進一次即止。鮑防詩,見《全唐詩》第五函第六冊。據兩《唐書》鮑防傳及《唐會要》六七致仕官條,防以德宗貞元五年致仕,詩蓋作於此前。所引《御覽》雲:楊妃所嗜非蜀產,尤可注意。檢《御覽》九七一荔枝條雲:
「《唐書》曰,楊貴妃生於蜀,好荔枝,南海荔枝勝於蜀者,故每歲飛馳以進,然方暑而熱,經宿輒敗。」
朱氏《雜記》明取此條而有脫文。《御覽》成書遠在《新唐書》之前,而《舊唐書》亦無此文。就余所見,惟李肇《國史補》卷上有此條,只有兩三字之異,但不重要,蓋即《御覽》所本,至少可證元和長慶中已有此說。此皆唐代中葉去天寶不過三四十年至多五六十年之史料。復考杜翁《病橘詩》(《詳注》一○,《鏡詮》八)雲:
「憶昔南海使,奔騰獻荔枝,百馬死山谷,至今耆舊悲!」
杜翁與楊妃同時人,亦雲貢自南海。《詳注》引杜修可曰,「唐所貢乃涪州荔枝,由子午道而往,非南海也;此特指漢事以譏之。」按《後漢書》和帝紀,元興元年,「舊南海獻龍眼荔枝,十里一置,五里一候,奔騰阻險,死者繼路。」觀杜翁用字遺詞誠取漢事故實,然與四五十年後之史家記事相同,即不能視為僅取漢故實,摒而不論。
考張九齡《荔枝賦序》(《全唐文》二八三)雲:
「南海郡出荔枝焉,每至季夏,其實乃熟,狀甚環詭,味特甘滋,百果之中,無一可比。余往在西掖,嘗盛稱之,諸公莫之知,固未之信。唯舍人彭城劉侯……經於南海,一聞斯談,倍復嘉嘆,以為甘美之極也。……每相顧閑議,欲為賦述,而世務卒卒,此志莫就。及理郡暇日,追敘往心,……遂作此賦。」
按九齡以開元十一年拜中書舍人,十三年秋後出歷洪州、桂州都督,二十一年拜相。所謂西掖指中舍而言,此必官洪、桂時所作。後為相多年,聲著朝野,必仍宣揚荔枝之甘美,宮城內外已熟聞其事。及楊妃貴寵,而嗜此果,漢代既有南海貢獻之舊例,玄宗為博貴妃之歡心,曾詔嶺南飛驛貢獻,殆無可疑,故杜翁詩句非必僅指漢代故實。惟楊妃高祖為金州刺史,父為蜀州司戶,妃又早孤,紀年當在蜀,《國史補》謂其「生於蜀,好食荔枝。」則其自幼所嗜者為蜀產。涪州為蜀中所產荔枝之最近長安者,楊妃寵貴多年,先詔涪州驛貢,再詔南海驛貢,事極合理,固不必限於一處。
《國史補》雲「經宿則敗」,考白居易《荔枝圖序》(《全唐文》六七五)雲:
「荔枝生巴峽間,……夏熟,……殼如紅繒,膜如紫綃,瓤肉瑩白如冰雪,漿液甘酸如醴酪,大略如彼,其實過之。如離本枝,一日而色變,二日而香變,三日而味變,四五日外色香味盡去矣。」
荔枝雖美果,但須及時新鮮享嘗。唐宋志書,嶺南去長安逾四千里,多或五千餘里,唐代驛傳,「詔書日行五百里」,此為最高速度,縱為楊妃所嘗,特更加速,亦絕不能超過六七百里,則嶺南荔枝斷不能新鮮驛致長安!故審度情事,南海驛貢荔枝既有漢代之舊例,又經張九齡之宣揚,玄宗欲博貴妃歡心,必曾詔嶺南入貢。然以當時交通條件,嶺南荔枝抵達長安,斷不能保持新鮮;涪州去長安不過二千里,飛驛三日可到,新鮮程度遠比嶺南驛致者為高,故每年真正能驛到之新鮮荔枝,必來自涪州,非來自嶺南。今傳唐人史料,惟言嶺南者,特以其遠而重罪楊妃耳。惟北宋時代當保存史料較多,故仍多言自涪州驛貢者。
至於荔枝品種,蔡襄《荔枝譜》雲,閩中第一,蜀川次之,嶺南為下。又范成大《妃子園詩》小序(《范石湖詩集》一九)雲:「涪陵荔子,天寶所貢,去州里所有此園。然峽中荔子不及閩中遠甚。」范氏《吳船錄》卷下涪州條又詳之雲:「自眉嘉至此,皆產荔枝。唐以涪州任貢,楊太真所嗜,去州數里,有妃子園,然其品實不高。今天下之荔枝,當以閩中為第一,閩中又以莆家紫為最。川廣荔枝子,生時固有厚味多液者;干之,肉皆瘠,閩產則否。」又《輿地紀勝》一七四涪州古跡目,「妃子園在州之西,去城十五里,荔枝百餘味,顆肥肉肥,唐楊妃所喜。」又雲:「蜀中荔枝,瀘、敘之品為上,涪州次之,合州又次之。涪州徒以妃子得名,其實不如瀘、敘。」《方輿勝覽》六一涪州目引《圖經》,同。按此諸條為北宋中葉以後乃至南宋時代之優劣,然亦只雲閩中優於蜀產,未言嶺南亦優。況在唐世,更未必然。考《寰宇記》一二○涪州,樂溫縣,「縣地頗產荔枝,其味尤勝諸嶺。」此為宋代開國時之紀錄,去唐最近,則天寶中,涪州荔枝可能優於閩中,更當優於嶺南。且閩嶺遙遠,縱已知其特優,然不能新鮮致之,亦惟有取給於最近之涪州耳。
涪州既為天寶貢荔枝之主要產地,其由涪州驛運荔枝至長安之路線,宋人尚有記載,雲自涪陵縣(今縣)經達州(唐通州,今達縣)取西鄉縣(今縣)入子午谷至長安,才三日。
《輿地紀勝》一九○洋州景物目下雲:
「子午道,去州東一百六十里。《元和志》雲,舊子午道在金州安康縣界。梁將軍王神念以舊子午道緣山避水,橋梁百數,多有毀壞,乃別開幹路,更名子午道,即此路也。《洋川志》雲,楊妃所嗜生荔枝,詔驛自涪陵,由達州,取西鄉,入子午谷,至長安才三日,色香俱未變。《涪州志》雲七日到長安,不同。」
同書一八三「輿元府」景物目下雲:
「子午谷,生荔枝自涪陵入達州,由子午谷路至長安凡三日。杜甫詩,百馬死山谷,至今耆舊悲。」
按《洋川志》不知何時所作,要為北宋之傳述無疑。《紀勝》此兩條所引,記驛致之日程已有三日七日之異。同書一七四「涪州」古跡目「妃子園」條謂「當時以馬遞馳載,七日七夜至京,人馬斃於路者甚眾,百姓苦之。」《方輿勝覽》六一涪州目引《圖經》與此同。殆皆取於《涪州志》者。然觀前引白居易《荔枝圖序》,「四五日外,色香味盡去矣。」則當以三日為正。下文考證,涪州至長安,陸路不過二千二百數十里,少或不逾二千里,唐代急驛日行五百里,為楊貴妃特嗜,可能更增加速度,故「人馬斃於路者甚眾,百姓苦之。」若需要七日夜,則一日夜只行三百里,何致人馬倒斃耶?或雲七日者,正為由嶺南驛貢之日數歟?然七日驛到,荔枝已敗壞矣。
然由何路至達州?經達州治所抑或只經州境?此可作進一步之論證。按《元和志》、《寰宇記》記涪州至長安之路線,有三峽水路(取荊襄入武關路)與萬、開、洋州陸路兩線。三峽水路太迂遠,必非荔枝道,而萬開洋州路則較逕捷。其行程由涪州治所涪陵縣取蜀江水路三百五十里至忠州治所臨江縣(今忠縣),又二百六十里至萬州治所南浦縣(今萬縣),又直北取陸路小道一百六十里至開州治所盛山縣(今開縣),又直北經通州之宣漢縣(今萬源西南至宣漢間),越巴山山脈,至天寶間之洋州治所西鄉縣(今縣南),蓋凡八百四十里。又東北取子午谷路越大秦嶺,三交驛,入子午關,約六百三十里至長安。共凡二千二百四十里。此為荔枝道之一可能路線,則經達州東北境之宣漢縣,不經州治也。
《元和志》三○涪州目記至上都路線雲:
「東取江陵路至上都,水陸相兼三千三百二十五里。從萬州北開州通(州)宣(漢)縣及洋州路至上都二千三百四十里。」
《寰宇記》一二○溪州目記至長安路線雲:
「東取江陵府路至長安,水陸路相兼三千三百二十五里。東至萬州水裡六百一十里,自萬州取開州、通州宣漢縣及洋州路至長安二千二百四十里。」
是兩書載涪州至長安皆有兩路。其一由水路下三峽至江陵轉荊襄道入武關。其一由水路至萬州改取陸路北經開州由洋州越秦嶺也。此陸路,《寰宇記》雲「自萬州取開州、通州宣漢縣。」而《元和志》作「從萬州北開州通宣縣。」,「通宣」為「通州宣漢之脫訛無疑。是此道由萬州北行經開州及通州之宣漢縣,至洋州越秦嶺也。又兩書於涪州以南諸州目,記其至長安之路線,除取江陵府一路(水路)外,往往亦記萬開一道,茲累錄如次:
《元和志》,黔州(今彭水)北取萬、開州路至上都二千五百七十里。《寰宇記》,同;惟少「開」字。
《元和志》,夷州(約今眉潭地區)北取當[萬]州路至上都三千七百里。《記》作北取萬州路三千七十里。《志》文「當」必「萬」之訛,又「百」「十」互異。
《元和志》,播州(今遵義西)北取萬、開州路至上都三千二百七十里。《記》同,惟少「萬」字。
《寰宇記》,思州(約今沿河)取萬州路至長安二千八百五十里。
涪州以北各州,《元和志》已闕。檢《寰宇記》忠、萬、開、達(即通)諸州目,或記水陸兩道,或記開、通、洋州陸道。其陸道雲:
萬州「取開、過[通]、洋三郡路至長安一千六百里。
開州「北取通、洋兩州路至長安一千四百三十里。」
達州(即唐通州)「東北取洋州駱谷路至長安一千五百七十里。」
按涪州及其以南各州去長安之兩道,《寰宇記》實承《元和志》書之,此萬、開、達三州行程,除達州乃據《通典》書之之外,萬、開兩州當亦據《元和志》書之。兩書於各州並書水陸兩程,頗為例外,而詳記去長安路程所經之州縣尤為少見之例外,知此諸條所見之由萬州北經開、通、洋抵長安之陸路,必為一重要常行之道路無疑。而據兩書涪州目所記,經通州者,實經通州之宣漢縣,非經州之治所。按隋、唐時代,通州有宣漢縣、見《隋志》、《通典》及兩《唐志》,惜《元和志》已闕,而宋已省,故《寰宇記》無此縣,而於達州東鄉縣下述廢宣漢縣沿革,惜頗混淆不清,然在今宣漢縣東北甚遠則甚明。其首句雲:「廢宣漢縣在州北一百七十里。」蓋承《元和志》歟?《一統志》太平廳卷沿革目、古跡目,皆以為在清代太平廳,即今萬源縣。楊圖從之,或失之太遠。《地典》以為在今萬源縣西,或最得其正。要在今宣漢、萬源縣間,蓋亦在後江河谷中。然按《一統志》太平廳卷古跡目引《寰宇記》廢宣漢縣條,以為在東鄉縣北一百七十里,與今本《寰宇記》作「州北」者不同。若作「縣北」不誤,則固當在今萬源縣治歟?
又《元和志》,涪州北取此路至長安二千三百四十里,而《寰宇記》雲二千二百四十里。「三百」「二百」必有一訛。檢兩書黔州北取此道至長安皆為二千五百七十里。按《志》雲,黔州西北至涪州三百三十里,《記》雲涪州南至黔州水路三百四十里,則涪州至長安當以二千二百四十里為正。又《記》雲萬州取開、洋路至長安一千六百里,又雲忠州西至涪州水路三百五十里,東至萬州水裡二百六十里,其和即涪州至萬州路六百一十里,合計涪州至長安亦當為二千二百餘里,此見「二百」為正之又一證,故《志》文「三百」為「二百」之形訛。
萬州至開州里程,《通典》兩州目皆作二百三十二里,《寰宇記》兩州目,同(開州目脫三十二)。又皆雲小路一百六十里。按此兩州方位為正南北向,而《通典》雲開州東南到萬州二百三十里,知此大路系循今小江而行,至雙江鎮,乃循蜀江而西至萬州也。小路當即兩州間之南北捷道,今已建汽車道,疑唐代已多行小路,故《寰宇記》雲萬州至長安一千六百里,開州至長安一千四百三十里,只差一百七十里也。
《通典》一七五,洋州「東南到通川郡宣漢縣三百三十一里」,「北至京兆府六百三十一里。」按此時洋州治西鄉縣,所述正即此道,則西鄉經宣漢至開州當約八百四十里也。
子午谷、子午關路,詳子午道篇。
然涪州荔枝之最佳者產於州治西北一百一十里之樂溫縣。縣在樂溫山北三、四十里溶溪水(今龍溪河)西岸,約今萬順場、葛蘭場地區,奉貢所資蓋出於此,宋世所傳州治涪陵縣城西之妃子園,蓋好事者為之,非真其地。
前引《寰宇記》雲樂溫縣荔枝,「其味尤勝諸嶺。」以證宋初以前涪州荔枝品質不在閩嶺之下。按《元和志》三○涪州樂溫縣「東南至州一百一十里,……因樂溫山為名,在縣南三十里。此縣出荔枝。」而於涪州治所之涪陵縣不記產荔枝事。《寰宇記》承之,又明其為佳種。檢《一統志》重慶府卷山川目樂溫山條引《舊志》,山在長壽縣西南五十里,「地氣常溫,禾稼早熟。」荔枝佳品,或與地氣有關。天寶驛貢當由此進,前引宋世各書,雲涪陵城西之妃子園,蓋好事者為之耳。
關於樂溫縣之地望:《元和志》雲在涪州治所涪陵縣西北一百一十里,樂溫山之北三十里。《寰宇記》所記,去州之方向里距同,但雲在山北四十八里。《記》又雲,「溶溪水源出縣理北,南流縣東,又南至廢永安縣東北二里注大江。」同書一四九忠州墊江縣,「溶溪水在縣南十里西流。」檢《一統志》重慶府卷古跡目,樂溫廢縣在長壽縣西北五十里,永安廢縣與樂溫山皆在長壽縣西南,山南樂溫灘瀕臨大江。則溶溪水明即今圖之龍溪河,音仍相近。檢《一統志》重慶府卷山川目,亦雲龍溪古名容溪,是矣。則唐之樂溫縣即在今龍溪河(高灘河)之西,約今萬順場、葛蘭場地區。
樂溫荔枝若東南運經涪州治所之涪陵縣再由上述路線東北行經忠、萬、開三州,又經通州之宣漢縣,向北行,陸路固已迂遠,水路尤非人力所能控制。以今論之,當由樂溫產地飛驛循溶溪水(今龍溪河)河谷北上,經墊江縣(今縣)、梁山縣(今縣)至通州東境之新寧縣(今縣又名開江)、東鄉縣(今宣漢東),再北經宣漢(今縣東北頗遠),與上述涪州東北行經忠、萬、開北上之大道合,再北越巴山山脈至西鄉入子午谷路,入子午關(長安正南百里)至京師。宋世所傳梁山有高都驛路,為貴妃荔枝道所經;蓋真得其實矣。今圖有汽車道自長壽北經墊江至梁山,又北經新寧(又名開江)及達縣(唐通州治)東北之宣漢縣,又北至西鄉,又東北至子午鎮,蓋即略循唐代荔枝故道而行耳。
《輿地紀勝》一七九梁山軍景物目下雲:
「高都山距軍北一十五里。……高都驛路,乃天寶貢荔枝之路也。」
按宋梁山軍,唐為梁山縣,在樂溫縣之東北,驛經梁山境,是必由產地直向東北行,中間必經墊江縣(即今縣)。前條引《寰宇記》一二○及一四九,墊江與樂溫兩縣同在溶溪水(今龍溪河)河谷,其道蓋循河谷而上歟?梁山縣北即新寧縣(今縣,又名開江)。據《寰宇記》一三七達州新寧縣,貞觀中置,在州東一百七十五里,欲名賨城,西魏曾置開州於此。固為一較大地方。又北則為東鄉縣,《寰宇記》雲在達州東北一百七十里,在今宣漢縣東北。馳驛蓋由梁山直北經新寧、東鄉,北至宣漢,與萬、開北行之大道合。檢《民國地圖集》四川人文圖,由蜀江北岸之長壽縣,有汽車道東北經墊江、梁山、開江(即新寧)、宣漢,北越巴山至子午鎮,此正樂溫經梁山之天寶荔枝驛路線。
此道全程約二千里。按唐代規制,急驛日行五百里;為貴妃嘗新,飛騎日行近七百里,三日而達長安,超乎規制最大之速度。而此一路多行山險間,人馬必多倒斃者,故杜翁雲「百馬死山谷,至今耆舊悲!」王象之雲「人馬死於路者甚眾,百姓苦之」也。
此程全程雖不可確知。然前考涪州經忠、萬、開至長安之大道二千二百四十里,比而觀之,此道約二千里,絕不逾二千一百里。前引《輿地紀勝》錄《洋川志》,荔枝三日而至京師,則日行約近七百里。按唐代大赦文,常雲「赦書日行五百里。」又考《元和志》四新宥州目雲:
「李吉甫……請自夏州至天德軍復置廢館一十一所,以通急驛。……從天德取夏州乘傳奏事,四日余便至京師。」
按同卷天德軍目,「西(南)取寧遠鎮,故落鹽池,經夏州至上都一千八百里。」是急驛蓋日行四百里,赦書五百里,蓋最高之速度。驛送荔枝更加速至日行六百里以上至七百里也。
《唐國史補》載:「楊貴妃生於蜀,好食荔枝。南海所生,尤勝蜀者,故每歲飛馳以進。」《新唐書·楊貴妃傳》記載:「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騎傳送,走數千里,味未變,已至京師」,因此,許多差官累死、驛馬倒斃於四川至長安的路上。《過華清宮絕句》截取了這一歷史事實,抨擊了封建統治者的驕奢淫逸和昏庸無道,以史諷今,警戒世君。張岱《夜航船》載:「唐天寶中,貴妃嗜鮮荔枝。涪州歲命驛遞,七日夜至長安,人馬俱斃。」
這里雖然未說驛傳所送荔枝產自何地,但漢代史書早有記載:東漢元興元年,「舊南海獻龍眼荔枝,十里一置,五里一候,奔騰阻險,死者繼路」(《後漢書·和帝》)。還有唐代中書宰相張九齡,寫了膾炙人口的《荔枝賦序》稱頌南海荔枝:「南海郡出荔枝焉,每至夏季,其實乃熟,狀甚瓊詭,味特甘滋,百果之中,無一可比……」南海荔枝既然如此美味,楊妃又如此貴寵好嗜,唐玄宗不惜民力,詔嶺南特供,令驛馬飛馳傳遞京師,遂成定論。北宋史學大家司馬光所編《資治通鑒》也取了荔枝出自嶺南一說:「妃欲得生荔支,歲命嶺南馳驛致之,比至長安,色味不變」(《唐紀三十一·玄宗天寶五載》)。
但若細查此事,卻發現其中實有紕漏,就是運輸中的荔枝如何保鮮。唐代大詩人白居易,曾經任忠州(今重慶忠縣)刺史,白氏《荔枝圖序》中說:「荔枝生巴峽間……夏熟……殼如紅繒,膜如紫綃,瓤肉瑩白如冰雪,漿液甘甜如醴酪……若離本枝,一日而色變,二日而香變,三日而味變,四五日外色香味盡去矣。」當時在蜀地做官的白居易,說有荔枝生長在當地巴峽間,想必事非虛構;又說此果盛夏成熟,極難保存,三日之內竟可致色、香、味俱變。而荔枝本名,據說也是取諧音「離枝」,喻意不能離其本枝。嚴先生據此認為,如果楊妃嗜食的荔枝產自嶺南(約指今廣東、廣西),則距長安有四五千里之遙,唐代驛傳固然發達,但「詔書日行五百里」,已經接近馬匹速度的極限(這里並非指一匹馬的日行里程,而是指多匹驛馬輪換奔跑之總程),即使因為楊妃所好,特更加速,日行也絕超不過六七百里。所以「嶺南荔枝抵達長安,斷不能仍保持新鮮」。
檢諸史料,發現其實古來為朝廷進貢荔枝的產地,向有嶺南和涪州(位今重慶之東北)兩說。有意思的是,漢唐時人多指自嶺南,而北宋中葉以後人則多說自涪州。嚴先生推測,這也許是楊妃恃寵日久,惹得當時人怨恨,所以故意指說遠地,以惡其名。
北宋的蘇東坡有《荔枝嘆》雲:「永元荔枝來交州,天寶歲貢取之涪。」北宋蔡襄《荔枝譜》直言「唐天寶,妃子尤愛嗜涪州,歲命驛致」。先生分析說,從史料的原始性而言,當然應從唐人所說,而且漢代也有嶺南貢獻的記載。但從荔枝保鮮的角度看,這又絕不可能。反之如果從近鄰長安的蜀地涪州飛驛到京,則比較合理可行。特別是因為楊貴妃幼年生活於蜀地,《國史補》稱其「生於蜀,好食荔枝」。則她幼時就喜愛的水果更可能是本地所產。考證蜀地物產,原來涪州荔枝早因楊妃而有盛名,宋人范成大《妃子園》小序說:「涪陵荔子(枝),天寶所貢,去州數里所有此園。」范氏《吳船錄》卷下「涪州」條又詳細解說道:「自眉嘉至此,皆產荔枝,唐以涪州任貢,楊太真所嗜,去州數里,有妃子園。」《輿地紀勝》之「涪州古跡目」則記:「妃子園在州之西,去城十五里,荔枝百餘株,顆肥肉肥,唐楊妃所喜。」
宋人還進一步考證出,涪州荔枝的確切產地,應該在距州治西北一百多里的樂溫縣。從此地北上唐京,經嚴先生逐段考證,距離約二千里左右,僅是嶺南至長安路途的一半。當地方誌記載,「楊妃嗜生荔枝,詔驛自涪陵,由達州,取西鄉,入子午谷,至長安才三日,色香俱未變。」即從涪陵到達縣,驛馬取西鄉縣,入子午谷至長安,三日之內就能到達,荔枝完全能夠保鮮。所以這是一條最為可能而合理的運送荔枝路線。至此,給楊妃進貢的新鮮荔枝產在四川,終於大白於天下。
《過華清宮》其一:長安回望綉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與以上兩首不同的是,這首詩另翻新意地選取「荔枝」這一特殊物象將貴妃的恃寵而驕,皇帝為討寵妃歡心無所不為的荒唐和驛騎會汗淋漓,苦不堪言銜接成一幅畫面。全詩通過以小見大的獨特視角,選擇「一騎紅塵」與「妃子笑」之間的戲劇性沖突烘托全詩的中心主題,構思、布局之妙,令人嘆服。當然還有很多其他寫法特別之處需要我們慢慢品味。如果只是讀前三句「長安回望綉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一騎紅塵妃子笑」,不讀最後一句,恐怕我們讀者會產生很多懸念。其一,我們壓根兒不知道為什麼要從長安回望驪山;,再者,我們不明白「山頂千門」為什麼要一重接一重地打開;還有,我們恐怕更不知道「一騎紅塵」是干什麼的、「妃子」又為什麼要 「笑」……詩歌有卒章顯志的寫法,所以當我們讀完最後一句「無人知是荔枝來」,便會恍然領悟:原來,卷風揚土,「一騎」急馳,華清宮千門,從山下到山頂一重重為他敞開,只是為了把新鮮的荔枝盡快送到楊貴妃嘴裡。但是這確實是我們「無人知」的,一個否定句,既解了懸念,又畫龍點睛,蘊含深廣。
讀完首句,皇帝在當時的京城—長安,日理萬機,而妃子自應留在京城,因而飛送荔枝者直奔長安,而皇帝、貴妃卻在驪山行樂!這就出現了「長安回望綉成堆」的鏡頭。次句承 「綉成堆」 寫驪山華清宮的建築群。這時候,「一騎」已近驪山,望見「山頂千門次第開」;山上人也早已望見「紅塵」飛揚,「一騎」將到,因而聽到皇帝諭令將「山頂千門」次第打開。緊接著,便出現了「一騎紅塵妃子笑」的戲劇性場景。一方面,是以捲起「紅塵」的沒日沒夜賓士,送來荔枝的「一騎」,揮汗如雨,苦不堪言;另一方面,則是得到新鮮荔枝的貴妃,嫣然一笑,樂不可支。兩相對比映襯,蘊含著對驕奢淫逸生活的無言譴責,雖是無言的譴責恐怕勝過千言萬語。前三句詩並未提到荔枝,如果象前面分析的那樣句句講荔枝,就會太平淡很多。這正如吳喬《圍爐詩話》說:「詩貴有含蓄不盡之意,尤以不著意見聲色故事議論者為最上。」
杜牧這首詩的藝術魅力就在於含蓄、精深,詩不明白說出玄宗的荒淫好色,貴妃的恃寵而驕,而形象地用「一騎紅塵」與「妃子笑」構成鮮明的對比,就收到了比直抒己見強烈得多的藝術效果。「妃子笑」三字頗有深意。不由使人想到春秋時周幽王為博褒姒一笑「烽火戲諸侯」 而最終導致國破身亡典故。「無人知」三字也發人深思。其實「荔枝來」並非絕無人知,至少「妃子」知,「一騎」知,還有一個詩中沒有點出的皇帝更是知道的。這樣寫,意在說明此事重大緊急,外人無由也沒有機會得知,這就不僅揭露了皇帝為討寵妃歡心無所不為的荒唐,也與前面渲染的不尋常的氣氛相呼應。全詩不用難字,不使典故,不事雕琢,樸素自然,寓意精深,含蓄蘊藉。

❹ 現在山海關長壽山門票多少錢

長壽山好像60
秦皇島景區娛樂一覽表.
休閑、娛樂型
☆南戴河國際娛樂中心 100元
南戴河國際娛樂中心:位於南戴河開發區省級森林公園內,佔地5平方公里。這里灘寬水清,沙軟潮平,空氣清新,林木蔥郁, 具有回歸大自然的優美環境和開發旅遊項目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參與項目:滑沙、滑草、滑圈、滑艇、金龍山索道、銀龍山索道、四龍戲水、懸掛式過山車、往復式過山車、極速風車 、豪華碰碰車、勇敢者轉盤、UFO飛碟車、超級波浪翻滾、豪華轉馬、超級鞦韆、天旋地轉、、幸福快車、白象戲水、星空之門、旋風飛椅、激情跳躍、空中飛舞、遨遊太空、三星飛旋、綵球飄飛、觀光纜車、音樂噴泉、瘋狂列車、森林火車、鳥藝表演、橄欖球、海盜船、魔術飛碟、美人魚、滑行龍、碰碰船、飛毯、飛龜、木星、六順園、腳踏車、水上泛舟、電瓶船、烏篷船、海水浴
觀賞項目:觀海長廊、觀海平台、高空懸索橋、仿古鍾樓、金龍山隧洞、九龍壁、牡丹園、廣場噴泉、風車、廣場鴿、槐花湖、馨香榭、釣魚台、荷風廊、蓮雨亭、愛蓮亭、乾坤廣場、望海大道、健身棋盤、羅馬廣場、槐花皇後、芙蓉茶舫、蓮之韻廣場、鳥類自然保護區、槐花湖大劇院、望海船舫、觀海棧橋、雄獅觀海、雄獅觀海廣場、中華荷園等。
☆樂島 103元
樂島:世界一站式的海洋娛樂廳天堂,在園內您可以觀賞到海獅、海豚、白鯨的精彩表演:在各種頂級娛樂設備中您將體驗到超炫刺激的加速度、失重感:在大型的潛水區里您可以與海洋動物親密接觸,探索大自然的無窮奧秘;同時還有更多的動感時尚的異域風情表演和充滿少數民族氣息的邊疆歌舞待您欣賞。愛琴海音樂廣場、海洋劇場、海底時光隧道、海龜灣、海狗灣、海豹灣、海洋館、海獅灣、加勒比海盜船、極地館、未來水上樂園等項目,還可觀看烏克蘭、巴西、菲律賓、雲南佤族、彩車巡遊、等文藝節目。
☆沙雕大世界 55元
沙雕大世界:位於河北昌黎縣黃金海岸西側2公里處、國家海洋自然保護區內,佔地面積1000餘畝。景區內設有專業的海濱浴場,有舉世罕見的濱海大沙漠奇觀和良好的自然環境,沙雕大世界充分利用了2000多年以來由於海潮季風的作用形成30-40米高的岸邊沙丘。在沙丘,密林,海洋中休閑,娛樂,健身,享受自然,擁抱自然。在這里可以滑沙,滑草,射箭,飛盤,走沙灘迷宮,觀賞沙雕,體驗高爾夫,沙灘足球,排球的樂趣。
☆碧螺塔公園 35元
碧螺塔公園:位於海濱小東山,主建築碧螺塔為海濱東山地區的最高點。它是世界獨一無二的海螺形螺旋觀光塔。公園內可舉行各類主題篝火晚會、酒吧沙龍、沙灘排球、足球、對抗賽。獨具特色的海上迪廳、沙灘篝火等休閑娛樂活動,一定會給您留下美好的回憶。
☆野生動物園 80元
野生動物園:秦皇島海濱的國家森林公園是全國最大的森林綠地,總面積為1154公頃,秦皇島野生動物園位於森林公園之內。野生動物園一期工程為1995年7月竣工。 其工程包括:熊貓、金絲猴館、孔雀園草食動物區、休閑區、猛獸區、象苑、表演場等八大景區。其中有大熊貓,東北虎等瀕危動物80餘種,1400餘頭。從前人看籠中獸,如今獸看車中人。只有您親臨此地,才能體會到動物散養在園中的那種返樸歸真的感覺。
科學科普型
☆新澳海底世界 80元
新澳海底世界:座落在秦皇島市海港區西浴場,是由中國、新加坡、澳大利亞三方投資興建,總投資1.2億元人民幣,建築面積1.3萬平方米,總儲水量4000多噸。集科普教育、觀賞娛樂、餐飲購物於一體,以展示海洋生物為主的現代化大型博覽館,是國家命名的AAAA景區和科普教育基地。在這里,您將欣賞到各種美麗的海洋生物,領略到東方夏威夷的風彩。漫步在100米長,270度亞克力玻璃環繞而成的海底隧道中,五光十色的珊瑚環繞在您的周圍,迷人的海底動植物盡收眼底,海底世界讓您漫遊海底的夢想成真。
南戴河仙螺島35元
南戴河西遊記宮鱷魚園70元
人文歷史型
☆天下第一關 40元
天下第一關:是萬里長城東部的第一座重要關隘,始建於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依山襟海,一關雄距,故得名「天下第一關」箭樓懸掛「天下第一關」巨匾,與形勢相稱。
☆老龍頭50元
老龍頭:是舉世聞名的長城入海處,萬里長城的東部起點,陸海防禦要塞,老龍頭氣勢恢宏,天開海岳,澄海樓居高臨下,雄襟萬里。清朝康熙,乾隆,嘉慶,道光等皇帝曾先後11次來此憑樓觀海賦詩。
☆姜女廟 25元
姜女廟又名貞女祠,是根據「孟姜女哭長城」的故事修建的,是中國民間四大愛情題材故事之首,現在現存的孟姜女廟即為明萬曆年間的建築。孟姜女廟座北朝南,佔地面積72公頃,整個廟宇由長階,山門,鍾亭,前殿,後殿,望夫石,梳妝台,振衣亭,海眼,孟姜女苑,布局合理,景物錯落有致,更有一副情趣盎然的對聯名滿天下:「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浮雲長長長長長長長消。
☆角山長城30元
角山長城:位於山海關城北3公里,系燕山余脈,「因雙峰峰向,宛若角立」而得名。其主峰大平頂海拔519米。角山位於山海關城北3公里,為燕山余脈,因為雙峰對峙恰似龍首戴角,故名角山。角山是萬里長城翻越的第一座山峰,所以又有萬里長城第一山之稱。
☆求仙入海處 35元
秦皇求仙入海處:濃縮了戰國時代中重大歷史事件和傳說,突出了秦始皇拜海求仙的壯觀場面,秦皇東巡群雕,體現出秦始皇華夏一統、千古一帝的風采,求仙殿內秦帝國軍事藝術陳列館,以展示帝國的先進軍事思想,科學工藝等,表現光輝燦爛的古老文明,求仙路祭壇上,高6米,重80噸的始皇立體雕像堪稱全國之最,北方之最得孔雀園,珍禽徜於林木間, 給人回歸大自然的享受。新增添小魚溫泉,魚泉,鹽泉
生態、觀光型
☆集發農業觀光園: 30元
北戴河集發農業示範觀光園成立於1995年,佔地850畝,以綠的世界、花的海洋國主題,將現代農業和休閑旅遊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建有百花園、百菜園、戲水摸魚、戴河第一漂等30多個景點,具有較強的觀賞性、參與性、娛樂性、趣味性,為城鄉居民營造加歸自然、返璞歸真的休閑娛樂環境。
☆「長城號」遊船:40元
長城」號雙體旅遊船總噸位347.8噸,總體長42.56米,行寬12.6米,船上衛生及生活服務設施齊全。在每小時11海里(約等於20公里)的航速中,您可以領略到大海的神韻。
自然、康體型
☆聯峰山公園 20元
聯峰山公園:由東西蓮蓬山組成,一團綠色錦綉東西橫列,十里峰巒屏障傍海延伸主峰海拔152.1,米組成蓮蓬山山體的主要岩石為太古界變質花崗岩,形成於25億年前,是地球上比較古老的岩石,在地殼發展演化過程中,歷經多次地質構造運動和長期風化剝蝕作用,形成構造剝蝕殘丘地貌。山中可見多級海蝕階地及海蝕崖、海蝕洞穴、海蝕溝。
☆鴿子窩 20元
鴿子窩公園又稱鷹角公園,佔地三百餘畝,面積20多萬平方米。由於地層斷裂所形成的臨海懸崖上,有一巨石,形似雄鷹屹立,故名「鷹角石」。該石上常有成群鴿子朝暮相了聚,故名「鴿子窩」。毛澤東主席曾在鴿子窩公園極目遠眺,感概萬千,欣然命筆,留下「浪淘沙•北戴河」這一不朽的詩篇。園內建立50米長的仿古建築望海長廊,廊內彩繪100多幅傳統壁畫,使遊客步步為景,處處見奇
☆燕塞湖 90元
燕塞湖:位於山海關城西北7華里的峽谷間,是萬里長城的第一座湖,亦稱石河水庫,使1974年築壩斷流蓄水而成。15公里的湖區,宛如畫境,兩岸蔥郁的懸崖,映得湖心蒼翠晶瑩,泛舟往來,時而狹無路,時而豁然開朗,給人以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詩一般的韻味。
☆祖山 68元
祖山:位於秦皇島西北25公里處, 位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地質公園,稀有植物及瀕危野生動物保護區,祖山群峰林立,陡峻奇拔,十大高峰均在1200米以上,較著名的一山四頂,有響山、天舞女、香瓜山和八仙頂,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分享給你的朋友吧:i貼吧 新浪微博騰訊微博QQ空間人人網豆瓣MSN
對我有幫助
134回答時間:2009-5-26 14:06 | 我來評論 | 檢舉

向TA求助 回答者: 恣意的孤單 | 五級

擅長領域: 暫未定製

參加的活動: 暫時沒有參加的活動
提問者對於答案的評價:

謝謝,不好意思啊,我都忘記回復了...
相關內容
2010-7-25 秦皇島旅遊景點門票都多少錢 12
2007-5-17 請問五一去秦皇島旅遊景點門票憑學生證是不是半價!!!!!急 14
2009-7-20 秦皇島燕塞湖旅遊景點門票 5
2010-5-26 秦皇島本地人買旅遊景點門票能便宜嗎 2
2010-3-24 求,秦皇島旅遊景點及價格 48
更多關於秦皇島旅遊門票價格的問題>>
查看同主題問題: 秦皇島 旅遊景點 旅遊景點 門票
等待您來回答del0回答鳳凰古城最便宜的旅館在七月底要多少錢?.del0回答翡翠手鐲如何鑒別才不會看走眼?.del0回答緬甸翡翠手把件有沒有蟠龍戲珠的?.del0回答緬甸翡翠翡翠掛件怎麼樣?.del0回答墨翠緬甸翡翠觀音怎麼樣?.del0回答請問大家·煤炭價格行情在什麼地方可以查詢到?.del2回答邢台 邯鄲 秦皇島 衡水 張家口 承德連鎖銷售合法嗎—四川樂山連鎖銷售....del2回答給我們的兔寶寶取名字吧?預產期是2011年12月12號左右 爸爸姓曾屬虎 ....更多等待您來回答的問題>>沒有感興趣的問題?試試換一批其他回答 共2條
額 過了時間了 回答者: 凍殺 | 四級 | 2009-5-29 19:09 | 檢舉

秦皇島的門票相比較還可以,南戴河國際娛樂中心門票100,天下第一關和老龍頭50左右,連峰山20,其他的都比較便宜,老虎石公園10塊,

閱讀全文

與唐朝時長壽山是現在什麼地方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老人胃脹大便不通怎麼辦 瀏覽:445
粵語版老電影 瀏覽:998
9070 瀏覽:264
現代女星露點電影 瀏覽:839
日本污電影 瀏覽:683
崇明重陽節國旗下講話稿幼兒園 瀏覽:788
保險公司發退休金 瀏覽:560
山東事業幹部退休年齡 瀏覽:778
韓劇吃小孩子的一部劇叫什麼 瀏覽:667
退休工資到期不發 瀏覽:145
吉林市的養老院多少錢一個月 瀏覽:818
最長壽的獅子 瀏覽:924
哈爾濱職業技術學院離退休人員 瀏覽:768
北京市退休工資調整2020 瀏覽:930
老人過世安葬後如何告知親友 瀏覽:802
蜘蛛俠123是哪個公司拍的 瀏覽:739
和兄弟妻子偷情韓劇 瀏覽:113
中醫養生保健專業學校有哪些 瀏覽:738
老了退休金給多少錢 瀏覽:947
視頻右上角水印ippa 瀏覽: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