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健康養生 > 古人中葯養生有哪些

古人中葯養生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3-12-25 13:02:19

① 養生長壽中葯50味大全

現在的人生活條件好了,許多人都想健康長壽,但長壽的 方法 許多人不知道,下面是我為大家收集整理的養生長壽中葯50味,歡迎大家閱讀。

養生長壽中葯50味

1. 人參:29種皂甙,具有調節細胞延衰老,抗癢化,興奮神經,改善免疫,促進性激素、剌激造血,加強心臟收縮、調節膽固醇8種作用。常用量1-2克。口於,內熱熾盛、咯血性功能亢進勿服。忌蘿卜,茶葉。

2. 大黃:延衰老:欲得長生,腸中常清,若要不死,腸中無屎:

三友補丸、通補丸為大黃一味;

大補糕:秘而不傳:焦三仙(焦神曲、焦麥芽、焦谷芽)加小劑量大黃;

名醫趙金鳳:每日用大黃制劑,活九十餘。

用法:優質大黃,切成一寸見方小塊,用黃酒拌勻,放蒸籠內或罐內密封,放入水鍋內,蒸熟透後取出曬干,如此反復2-3次後,切成葯片,沸水泡茶或研成粉吞服,先小劑量,後確定最佳劑量(1-3克)。肥胖、三高人大便乾燥人宜用;體虛、經期、懷孕發燒人不宜。

3. 山葯:入肺脾腎三經,一定量銅離子,幸離子,

施今治糖尿病,必用山葯和黃芪。二、八月採收,服量10-15克。

4. 山茱萸:葯棗

草還丹—益元陽、補元氣、固元精、壯元神。主要成份山茱萸。

補腎氣,興陽道、堅陰。常用3-5克。

5. 女貞子——水瑞香,用5-10克

單用力微,常與熟地、枸杞、南燭子、麥冬、何首烏、旱蓮草、害芝麻、山葯、桑椹、茄花、杜仲、白術同用——變白發為黑發神丹。二至丸也可。

6. 天麻——時珍日補益上葯。防老年痴呆。3-5克。

7. 天門冬——萬歲藤,常服活140-300歲,齒落更生;配熟地最妙。自由基清除率73%。含鋅、硒等。8-9月挖根,曬干為末,日三服,1-2克。性寒,腹瀉不可服,反鯉魚,誤可用浮萍汁解之!

8. 五加皮——治風濕痛,堅筋骨耐老,治小兒4-5歲不能行遲病:加牛膝、木瓜。

9. 五味子:補肺腎兩經,有咳神之稱。

六月(補肺金之氣)常服五味子八兩,水浸半日,煮爛濾去渣,再煮似飴,加蜂蜜收膏。

李培生五味安神湯:五味子50g伏神50g合歡花50g法半夏15g—治頑固性失眠健忘症,收效甚奇。川老中醫劉楨吉—用量100-150治疲勞綜全症,每獲良效。

南五味——風寒咳嗽;北五味——虛損勞傷。

10. 巴戟天:用根,日稱“丹田霖雨”,入肝腎兩經,補血海。興陽益精治男陽道不舉(浸酒服食),腰膝酸軟,小便不禁。每日用3-5克,為末,入膠*,秋冬服食為穩妥。

11. 玉竹——根莖,入肺腎兩經,去面黑,潤澤,輕身不老。與人參同用,消肥丸——玉竹和黨參。玉竹能清血脂,增抗病能力。

12. 石菖蒲-通九竅。道藏經—風干為末,每酒下30丸,一月消食,二月痰除,服五年,白發黑,落齒更生。七月為末酒服不醉;《證治准繩》讀書丸有菖蒲,改善 記憶力 ;

其用在於活血、化痰、開竅對心腦血管疾病極為有益。常用3-5克,浸酒服,茶飲、裝入膠*。

13. 仙茅——根莖,補三焦命門,功專補火,助陽暖精。療腎陽不足,手腳發涼。

與香醋服必效;十蒸九曬,用砂糖藏好,早晨茶送,壯精神,烏發。

男性性功能減退方—仙茅配金櫻子根、金櫻子,共燉肉食用;

女工性性功能減退方—仙茅,仙靈脾、巴戟天,何首烏,陽起石、急性子(少)各適量,共煎服。強腎暖宮。對老年人健康大有補益。火旺盛,出血、性慾亢進,切勿服用。

常用3克為妥,不可同食牛奶及牛肉。

14. 白術——根莖,山精。入脾胃經。脾臟補氣第一葯,無出右者。肺肝腎心均有所補益。白術膏單以其熬成。

15. 白茯苓——入心脾肺三經。健脾利用濕寧神。

茯苓餅—白茯苓,芡實,蓮子肉,山葯共碾成粉,加水適量,拌勻做餅,蒸熟即可。當作養生棗點食用。

茯苓酥——用茯苓削小方塊,安新瓮中,好酒浸之,紙封三重,百日乃開,其色如餳糖,日食一塊,至百日,面若 兒童 。

白茯苓糕——名家周潛川方:選2500克以上,九蒸九曬,透,把黑皮剝下,切很薄方片,收瓷缸或石灰缸備用,後蘸蜂蜜同食。常用5-10克。

岳美中——味茯苓飲治斑禿:茯苓500-1000克,為細末,每服6克,白開水沖服,也可裝入膠*,一日兩次,服用2-3個月,以發根據生出為度。禿發多為水氣上泛頂,侵蝕發根,而枯落,茯苓上行滲水濕而導引下降,濕去發生,故是岳一手絕活。

16. 冬蟲夏草—入肺腎兩經,補身強體,延年,療怯弱,常用蟲草鴨——將老雄鴨子頭劈開,納入冬蟲夏草,去肚雜,線紮好,加醬油,酒如常,蒸爛食之,一鴨可抵人參一兩。

17. 西洋參——性涼,味甘微苦,補氣養陰,潤養育五臟,無溫燥上火之弊。入心肺腎三經,益肺清虛熱生津作用。對氣陰兩虛的老年人來說是妙品。可每日含1-2克,或水煎代茶飲。胃寒之人不宜,忌蘿卜,茶。

18. 肉桂——性熱味甘辛,入腎脾膀胱三經,溫補元(腎)陽,通絡,暖脾胃,常用於命門火衰。輕身丸—同茯苓為末,煉密為丸用。陽虛火衰——1-2克。春夏不宜用。

19. 肉蓯蓉——條長肥大肉質帶油性棕褐色為佳。性溫,味甘咸,入腎、大腸二經。主要是益腎壯陽,溫補下元治男性絕陽不興,女絕孫不產。“溫而不熱,補而不峻,暖而不燥,滑而不泄。治陽痿棗泄、夜小便頻多,陽虛便秘。勞傷面黑精敗——同精羊肉米煮粥空心食—老人習慣性便秘最為有益。董建華方:肉蓯蓉、當歸、麻仁、蜂蜜四者合用,滋腎養血,體肉精血自生,治老年性便秘,每獲良效。陽虛怕冷,日用3-5克,確有強身延年之功。性功能亢進勿食。

五月五日采,陰干。陶隱居雲:代郡雁門屬並州,多馬處便有,言是野馬精落地所生。生時似肉,以作羊肉羹,補虛乏極佳,亦可生啖。稟天春升之木氣,入足厥陰肝經,味甘無毒。得地中正之土味,入足太陰脾經。土性柔和,故有蓯蓉之名。色黑而潤,制過味咸,兼入足少陰腎經。氣味俱濁,降多於升,陰也。感馬精而生,填精益髓,又名黑司命。治男子絕陽不興,泄精尿血遺瀝;療女人絕陰不產,血崩帶下陰疼。助相火補益勞傷,暖腰膝堅強筋骨。得白膠、杜仲、地黃、當歸、麥門冬,主婦人不孕。同人參、鹿茸、牡狗陽物、白膠、杜仲、補骨脂,主男子陽痿,老人陽衰,一切腎虛腰痛,兼令人有子。同地黃、枸杞、牛膝、鱉甲、天門冬、麥門冬、當歸、白膠、杜仲、青蒿、五味子、黃柏、山茱萸,治五勞七傷,莖中寒熱痛,婦人症瘕。獨用數兩,浸去鹹味,並去鱗甲及中心膜,淡白酒煮爛,頓食,治老人便燥閉結,有神。

20. 麥門冬——養陰潤肺延衰老。令人肥健,煮粥食佳。改善心肌代謝,降血糖,日量5-10克,受風寒,痰濕勿服。

21. 杜仲——別名思仙。補益肝腎,無毒,入肝腎兩經,下焦之虛,非杜仲不補;腰膝之痛,非杜仲不除。青丸—與核桃肉、破故紙加工成丸,壯精骨,益容貌,烏須。常用5-10克,有興奮腦先生垂體作用。與豬腰同食良。

22. 芡實——名水中丹。

蘇軾方:芡實煮熟後,一枚枚細嚼,每天10-20粒,持之以恆,使華液流通,滋潤臟腑,補益腦髓。嬰兒食之不長(脾弱難化),老人食之延年。脾腎不足與山葯、蓮子同食受益良多。

23. 蒼術——又名山精。古人辟穀延年,抗老衰。

劉松石保壽堂方:蒼術500克為末,熟桑椹10千克,壓汁和末如糊,密丸如赤小豆大,每服20丸,日三服。一年白發返黑,三年面如童子。

《醫壘元》不老丹:蒼術、何首烏、黑豆、紅棗、桑椹汁、煉蜜為丸,益腎壯精、明目,鳥須,延衰老。3-5克為宜,脾胃弱宜;陰虛火旺人不宜。

24. 何首烏——地精,性溫微甘,補肝腎,益精血,堅陽道,固元氣,烏須發,抗衰老,入肝腎二經。功在天門冬、地黃之上。對老年便秘十分有益。不可犯鐵。

25.龜板——龜斷食不死,可得500年長壽。又名神屋。有滋陰、潛陽、補腎、健骨之功。專補陰衰,善滋腎損。治腰膝酸軟。服孔聖枕中丹,對老年痴呆症十分有益。龜板膠(下甲)3-5克黃酒沖服良。

26.沙苑子——黃芪種子,又稱沙苑蒺藜、潼蒺藜。性甘溫,入肝腎二經。功專強腎益精,強陽明目。中醫治三種老年病:⑴老年腎虛腰痛,小便頻數;⑵老年肝腎不足,頭暈眼花,視力減退;⑶未老先衰,精關不固,早泄陽痿。久服長肌肉,明目輕身。為泄精虛勞要葯,最能固精—大有殊功!七八月熟時收取,杵為末,每服6克,新汲水調下,日三次,不中斷,一年後,夏不熱,冬不寒;二年後,老者復少,發白變黑,齒落更加生;三年後,身輕長生。

27.補骨脂——又名破故紙。性溫味辛,入腎經,補腎助陽之專葯。興陽事,固精氣,壯火益土之 葯。配核桃—青蛾丸;配白茯苓——養血返精丸,定心補腎,養血返精,至老不衰。現代葯理分析:能提高免疫功能,溫脾止瀉。最適合老年人:⑴手腳欠溫,腰膝冷痛小便頻數、陽痿棗泄;⑵脾腎陽虛,五更泄瀉,腸鳴腹冷。⑶腎虛腰痛腰肌勞損。3-5克,煎水代茶飲。陰虛火旺盛,糖尿病、紅斑性狼瘡,性功能亢進,出血性疾病勿服。

28.阿膠—性平,入肺肝腎三經,有滋補陰血之功。補血、止血、滋陰。貧血陰虛之體,民間常用15克烊化,黃芪30克,紅棗15枚,煎汁服用,連服3-5天可見效,為婦科聖葯。含27種微量元素。常用3-5克。老中醫 經驗 ,放置三年以上去掉火毒的阿膠為好!新阿膠服易生熱瘡等。

29.靈芝有紫、赤、青、黃、白、黑芝六種。性平,入脾腎二經,有補中氣,益肝氣,養肺氣,補腎氣,益精氣。抗衰老,強身。何時希不間斷服有健腦功效-每次取5-6克,用沙鍋水浸一宿,第二天加水2碗,水蒸,空腹代茶飲,服後睡眠明顯改善。粉劑亦可。

常用5-10克。

30三七—止血、散瘀、消腫,定痛,補血第一。

心絞痛:人參、三七,等份散劑3克,長期服用,不再發作。

血虛貧血:三七搗爛,置雞腹中,手線縫好,隔湯蒸熟,去三七食雞。

福建中醫學家趙萁:參三七浸泡清水中,一二日後取出切成薄片,風干或曬干。後用雞肥油(熟)將三七片煎炸,以微黃為度,待冷研成碎末,儲於密封瓶子中,備用。服用時,取童子雞一隻,去內臟,用葯粉15-20克,入腹內,加適量清水加黃酒少許,喝湯吃肉,分二三次食完。也可將雞蛋一隻,打成蛋花,入熟三七粉3-5克或10克。攪勻,燉熟食用,日服一次。治血虛之症,每獲良效。

常用量3-5克。

31.柏子仁——養心安神,通便。入心肝脾三經。配蜜、棗肉、地黃、白術為丸,為道家辟穀常食之物。年邁之人潤腸佳。便溏勿服。

32枸杞子:春采葉——天精草;夏採花——長生草;秋采子——枸杞子;冬采根——地骨皮。服之齒落更生,陽事強健,行走如飛,白發返黑。古稱卻老,益精明目之上品。

老人服北京醫科大《枸杞子合劑》性功能改善達35%。,對肝腎不足眼病有很大好處。日5-10克,腹瀉勿服。

33.枸杞葉——延齡妙品。性涼,味甘微苦,入心腎脾肺四經。日本人入浴必帶枸杞葉,春夏食其子,秋冬食其根莖泡酒而飲。97之人,容貌似壯年。平時取莖葉,切碎陰干,用時炮烙加工,代茶而飲。日人年消耗達120T之多。

34.核桃仁—味甘入肺腎二經。功補腎固精,溫肺定喘,潤腸通便。

治尿路結石:取核桃仁200克,食油菜炸酥,加糖適量,研磨,成乳劑或膏狀,於1-2天服完,連續服用至結石排完。一般在服用數天即能一次或多次排石。

養生家:開始每日一顆,然後每五日加一顆,至20顆止,周而復始。常用量10-15克。

35.蓮子性平,入脾腎心三經。蓮子八寶粥:蓮子、芡實、山葯、茯苓、桂園、大棗等。對體虛疲倦少力之人大有好處。

36.海馬:溫補腎陽,壯陽道。補命門真火。改善記憶力,最適合命門火衰腎陽不足的老年人服用。日用量1-2克。對男婦性軾能減退障礙宮冷不孕者,最為有益。

37海松子。性溫,入肝肺大腸三經。輕身延年,略。

38.桑椹: 小滿 前熟透色黑者良,性寒,味甘,入心肝腎三經。滋陰補血,生津止渴,潤腸通便,補益肝腎,安神益智,明耳目,烏須發,變白不老。

桑椹膏:加冰糖煎O而成。王孟英法:熟桑椹,以布濾其汁,瓷器O成膏收之,每日白湯或醇酒調服一勺(10-15克),老年人服之長精神,清虛火,防止動脈硬化。糖尿病、腹瀉人勿服。兒童缺錳,服之宜,聰明。

桑椹最惡鐵,不可用鐵鍋。采紫者第一,紅者次之,青則不用。

39.桑寄生:充肌膚,堅發齒,長眉。性平,微苦,入肝腎二經。延年除風濕。功同續斷,治老年筋骨腰腿痛,常用10-15克。

40黃芪名王孫。性策溫,味甘,入肺脾二經。補氣之最,故稱耆。延長肝腎細胞生長壽命,有豐富微量硒,補益強壯,延衰老,日可用5-10克,煎水代茶飲。獲益良多。

41.黃精,得坤土之精華,故名已芝。根春秋采之。秋采為上。性平味甘,入肺脾二經,補五勞七傷,補脾胃,潤心肺。久服不飢,蒲輔周有《九轉黃精丹》,實乃黃精、當歸為丸,返老為少,輕身益壽。平補方。

明太祖十七子朱權服法:黃精切細,用水煮極爛,以布袋擰汁,煎濃縮,渣曬干為末,入釜中O成丸如雞蛋黃大。每服一丸,日三服。或根細銼,陰干為末,水調,多少任服。久服多益。痰濕多勿食為妥。確為防衰祛病之珍品。

42.菟絲子,又名玉女,性平味甘辛,功補脾肝腎三經,益精髓,明眼目。治腰腿酸痛,尿後余瀝,視物昏花不清,男子遺精,治多有驗。久服陰液足,而目自明;陽氣長而身輕。菟絲子丸(加杜仲),酒送壯陽道。

常用量5-10克酒浸或研末服。

43.菊花,清肝火,明目,“菊花2朵一撮茶,清心明目壽有加”。然功緩,宜久服才有效。

44.鹿角膠,古稱白膠,壯元陽,補血氣,生精髓,暖筋骨。鹿角屑十兩與生附子三兩,為末,每服二錢,空心溫酒下。

古人有“鎮山威,九女春”之雅號,孟銑食療本草載:鹿角蜜炙為末,酒服,壯陽道。可鹿茸研末入小米稀飯中餐餐服用,春宮陽葯用。補腎陽佳品。

鹿茸,每日0。5-1克酒服;膠,3-5克。開水溶化服。

長期服,可借鑒南北朝雪敦之法:用黃精自然汁浸2晝夜,濾出切焙為末,溫而不燥,滋陰又壯陽。

45.紫河車:又名混元丹,性溫,甘咸,入肺肝腎三經。補氣養血益精。大補氣血。有河車大造丸。返本還元,對睾丸有興奮作用,對一切虛弱之人,功效卓著。

46.酸棗仁—性平味甘,含大量維C,蛋白質。入心脾肝膽四經,有養肝,寧心,安神,斂汗四大功效。安五臟,輕身延年,令人肥健。長期失眠健忘,神經衰弱為首選取葯。

古人服法:取酸棗仁30-50克,搗碎後煎取濃汁,用米50-100克煮成粥,對失眠心煩的神經衰弱的人,頗有效驗。民間也有用棗仁10-15克,同百合30-50克煎水喝,適用於婦女更年期心煩不眠盜汗者,很有效。有調睡參軍之名。

棗仁有生熟之分,焦樹德用新炒的,馬有度用新炒棗仁粉6克,睡前吞服,安神效果較生品為好。

47.熟地黃,別名地髓,性微溫,味甘甜,入肝腎二經,為補腎家之要葯,益陰血之上品。大補血虛不足,服百日,面如桃花,配人參、茯苓為皇家所用驚玉膏。常用5-6克,忌蘿卜,蔥白,韭白,薤白。

48.薏苡仁,又名菩提珠。含維B,營養在禾本科第一位。治冷氣,煮粥飯均可。

經常煮粥食用有兩大好處:一是抗癌防癌;二是去疣美容。

岳美中治瘊子:薏仁軋面,每天沖服10克或煎服30克,一般月余可脫落。

倉元周方:薏仁6克,甘草3克,水一杯半,煎成一杯,溫服,四五日,疣脫如掃。

《中華皮膚科雜志》:薏米100克,與大米煮粥或飯,日一次,11人於6-7天全部消失。

中葯治女尖銳濕疣(HPV),快的30天消失,慢的40天症狀消失。目前世界上無特效葯。性緩效慢,長期服用,無任何副作用。

孕婦勿食墜胎。

49.白酒——味甘草辛,性熱,入心肝二經。通血脈散寒,引葯上行,助葯力之功效。

50.茶葉,老茶20克泡水,飯後漱口,健齒。

養生長壽中葯50味大全相關 文章 :

1. 養生中葯湯有哪些

2. 冬季養生飲食知識大全

3. 春節中葯護肝食譜

4. 女性特殊時期的養生方法

5. 養生煮粥大全

② 中醫養生有哪些

中醫養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瑰寶,養生是以培養生機、預防疾病、爭取健康長壽為目的。

中醫養生主要包括:經絡養生、體質養生、氣功養生、運動養生、房事養生、情志養生、睡眠養生、環境養生、起居養生、食療養生、順時養生、四季養生、樂娛養生、部位養生、葯物養生、沐浴養生、減毒養生、靜神養生、瑜伽養生等內容。


中醫養生中特色療法分為:


針灸:針法是把毫針按一定穴位刺入患者體內,運用捻轉與提插等針刺手法來治療疾病。灸法是把燃燒著的艾絨按一定穴位熏灼皮膚,利用熱的刺激來治療疾病。如今人們生活中也經常用到。


拔罐法:古稱「角法」。這是一種以杯罐作工具,借熱力排去其中的空氣產生負壓,使吸著於皮膚,造成鬱血現象的一種療法。古代醫家在治療瘡瘍膿腫時用它來吸血排膿,後來又擴大應用於肺癆、風濕等內科疾病。


按摩:是以中醫的臟腑、經絡學說為理論基礎,從性質上來說,它是一種物理的治療方法。從按摩的治療上,可分為保健按摩、運動按摩和醫療按摩。


刮痧:它是以中醫皮部理論為基礎,用牛角、玉石等工具在皮膚相關部位刮拭,以達到疏通經絡、活血化瘀之目的。刮痧可以擴張毛細血管,增加汗腺分泌,促進血液循環,對於高血壓、中暑、肌肉酸疼等所致的風寒痹症都有立竿見影之效。經常刮痧,可起到調整經氣,解除疲勞,增加免疫功能的作用。


氣功:是一種以呼吸的調整、身體活動的調整和意識的調整(調息,調形,調心)為手段,以強身健體、防病治病、健身延年、開發潛能為目的的一種身心鍛煉方法。


葯膳食療:發源於我國傳統的飲食和中醫食療文化,葯膳是在中醫學、烹飪學和營養學理論指導下,嚴格按葯膳配方,將中葯與某些具有葯用價值的食物相配伍,採用我國獨特的飲食烹調技術和現代科學方法製作而成的具有一定色、香、味、形的美味食品。

③ 常見的養生中葯材有哪些

常見的養生中葯材有哪些

常見的養生中葯材有哪些,重要是我們國家特有的一種獨特的醫療方式,葯草就是中葯的主要用葯,很多葯材平時也可以吃,對身體有好處,下面分享常見的養生中葯材有哪些。

常見的養生中葯材有哪些1

三七粉抗炎、保肝

三七粉,常用於預防和治療美容、祛斑、高血壓、高血脂、心臟病、心絞痛、冠心病、膽固醇等心腦血管疾病方面。

三七粉雖然屬於名貴中葯材,但是沒有具體的使用期限,並且它本身沒有毒性,非常適合日常保健。三七粉確實功效顯著,好的三七粉,吃4個月左右,身體機能會有一定的變化。

服用方法:可以直接泡水喝下去,也可以合著牛奶一起喝。每天早晨吃早餐後服用一次,中午吃一次,晚上睡覺前吃一次。早晚吃的兩次尤為重要,是人體吸收最好的兩個時段。

保健用量:三七粉每次服用2~3克,每天服用2~3次。保健用量,一次不能超過3克。

決明子降血壓、降血脂、清肝明目

決明子味甘、苦,性微寒,具有降血壓、降血脂、清肝明目等功效。但決明子可引起腹瀉。女性長期服用,輕則引發月經不規律;重則可使子宮內膜不正常;有腹瀉、低血壓者及懷孕女性也應慎用。另外,決明子是一種瀉葯,長期服用對身體不好,會損傷身體的正氣。

安全用量:每日用量為10~15克。

枸杞子滋補肝腎、益精明目、抗衰老

枸杞子味甘,性平,滋補肝腎,益精明目,抗衰老。

外邪實熱,脾虛有濕及泄瀉者忌服;枸杞子溫熱身體的效果相當強,患有高血壓、性情太過急躁的人,或平時大量攝取肉類食物面泛紅光的人,不宜服用;正在感冒發燒、身體有炎症、腹瀉的人最好別吃。

服用方法:最適合吃枸杞的是體質虛弱、抵抗力差的人。而且,一定要長期堅持,每天吃一點,才能見效,泡水喝茶、手抓干嚼最好。

安全用量:每日用量為5~20克。

甘草潤肺、祛痰、止咳

甘草味甘,性平,有補益心脾、潤肺祛痰止咳,緩急止痛,清熱解毒,調和諸葯之功效。但長期服用能引起水腫和血壓升高,還易引起低鉀血症,導致心律失常、肌肉無力等。濕盛脹滿者,不宜服用。

服用方法:含化之後干嚼吞下、泡水。

安全用量:每日用量為3~10克。

人參大補元氣、提高免疫力

人參大補元氣、生津安神、補脾益肺,能興奮神經系統,提高免疫力、抗衰老。身強體壯者長期服用,或過量服用人參,易口乾舌燥,甚至流鼻血。有些人認為:人參是一種補品,吃了對身體總有好處,這是錯誤的想法。無論是紅參還是生曬參,在服用過程中一定要循序漸進,不可操之過急、過量服食。

另外,一定要注意季節變化。一般來說,秋冬季節天氣涼爽,進食比較好;而夏季天氣炎熱,則不宜食用。

在服用人參後忌吃蘿卜、忌飲茶。人參忌與葡萄同食,葡萄中含有鞣酸,極易與人參中的蛋白質結合生成沉澱,影響吸收而降低葯效。

安全用量:每日用量為5~10克。

胖大海清肺利咽

胖大海味甘,性寒,有小毒。有清肺利咽、潤腸通便之功效,適用於風熱邪毒侵犯咽喉所致的喑啞。其他原因引起的喑啞,用胖大海無效。特別是老年人突然失音及脾虛者,應該慎用。

安全用量:代茶飲每次不得超過3粒,以防中毒。

菊花平肝明目、解毒

菊花味辛、甘、苦,性微寒,有疏風清熱、平肝明目、解毒的作用。但陽虛體質者不適合服用;氣虛胃寒、食少泄瀉者應慎服;陰陽兩虛型、痰濕型、血淤型高血壓病患者,也不宜服用菊花。

服用方法:以蘇杭一帶所長的大白菊或小白菊最佳,每次用3克左右泡茶飲用,每日3次。

安全用量:每日用量為6~10克。

金銀花清熱解毒

金銀花味甘、性寒,既能清里熱,又能散表熱。因金銀花葯性偏寒,不適宜長期飲用,尤其是脾胃虛寒、陰證瘡瘍或氣虛體弱的人,以及月經期女性不能服用。

服用方法:一茶匙乾燥的金銀花茶,用一杯滾燙開水沖泡,燜約10分鍾後即可飲用,可酌加冰糖或蜂蜜。

安全用量:每日用量為9~30克。

常見的養生中葯材有哪些2

每個中國家庭必備的十味中葯

靈芝:固本祛邪,神仙上葯;

人參:每天吃一點,健康延年好福;

山楂:消食化瘀的好手;

黃芪:首屈一指的補氣要葯;

生薑:御百邪,助陽氣,散一身寒濕;

白茅根:涼血止血的草根太醫;

菊花:現代人最佳保肝茶飲;

薏苡仁:不是珍珠勝似珍珠;

甘草:養人又養顏,平民百姓的補益葯;

花椒:麻辣醫生.中葯驅寒很有性格;

好草葯讓女人美麗一生

當歸:養血聖物,保女人一生平安;

紅花:活血養顏的女人花;

益母草:女皇武則天的駐顏美容師;

雪蓮花:冰山來客養出花樣年華;

艾草:天然養生「舒膚佳」;

蘆薈:埃及艷後靠它征服世界;

白芨:草葯里的美白仙子;

葛根:解熱生津的「女人參」;

白芍:養陰補血的女性知音

杏仁:潤養肌膚,容顏不老白嫩嫩;

玉簪花:養血祛斑,像花一樣美麗無瑕;

保佑我們的先天之本

何首烏:溫補腎陽,再活500年還是黑發飄飄;

枸杞子:古人的四季養生不老丹;

冬蟲夏草:世間有、天上無的陰陽雙補葯;

三七:起死回生「金不換」;

芡實:對脾腎忠心耿耿的水中仙子;

女貞子:補肝益腎,完美的天人合一;

杜仲:雙向調節血壓第一葯;

菟絲子:溫和補養,在媽媽的肚子里就可以開始;

後天之本的健康源泉

白茯苓:健脾補中,連慈禧都能「返老還童」;

山葯:神仙葯食,養足我們的後天之本;

番木瓜:「萬壽果」保你腸胃平安;

陳皮:身邊最常見的健脾良葯;

藿香:助脾胃正氣,讓你想怎麼吃就怎麼吃;

丁香花:香噴噴的暖胃好手;

輕輕鬆鬆草本排毒

金銀花:有了它,炎炎夏日也清涼;

蒲公英:身上長了無名腫毒就用它;

魚腥草:消炎解毒,小草葯有大作用;

決明子:歷史上使用最早的眼科葯;

枇杷葉:清肺熱的常用葯;

梔子:擅長解全身熱毒;

夏枯草:清熱瀉火,治淋巴結核第一葯;

紫花地丁:解毒消癰要葯;

牡丹:涼血妙品,花中神葯;

鳳仙花:外用可以清熱解毒的「女兒花」;

黃連:清五臟濕熱,世間第一苦;

麻黃:發汗、止汗、看明白再用;

常見的養生中葯材有哪些3

10、冬蟲夏草

冬蟲夏草就是我們常說的蟲草,它是一種昆蟲和菌株的結合體。由於冬蟲夏草具有很好的保健功能,所以近年來備受人們的推崇。

中醫裡面認為冬蟲夏草可以補腎益精治療腎虛諸症,可以補肺氣治療虛勞咳喘等等,所以冬蟲夏草被人們認為是一種養生補益的佳品。但由於它對生長環境的苛刻要求,人工暫時無法培育,所以價格居高不下。雖然它的補益功效很好,但由於價格不夠親民,也只好排在末尾了。

9、石斛

石斛近年來也逐漸走進人們的視野。石斛味甘微寒,可以益胃生津、滋陰清熱,是一種很好的養胃的中葯材,近年來用石斛泡茶成為一種養生界的時尚,很受人們歡迎。

石斛主要作用是養胃陰,清胃熱,適合胃陰虛有熱的人使用,可以養陰清熱,生津除煩。石斛不管是新鮮的或者曬乾的都可以使用,最常見的方法就是泡茶喝,簡單快捷。

8、人參

人參自古以來就是人們眼中的養生佳品,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社會,人參一直穩居名貴葯材的寶座。人參主要的作用是大補元氣,補益臟腑之氣,所以特別適合氣虛體弱的人使用。

人參的使用方法也很多,入葯、泡酒、煮茶、煲湯,皆可加入人參。由於人參的補益之功過強,一般人吃了很容易上火,所以就日常養生來講,最好使用人參的炮製品紅參。像體虛多病的人,每天用杯子泡幾片紅參,可以起到很好的補氣強身的作用。

7、三七

三七是一種很好的活血化瘀葯。近年來中老年慢性疾病高發,心腦血管疾病成為人們的健康隱患,而三七對於心腦血管疾病、高血壓等病症有很好的治療效果,所以現在很受人們的歡迎。

三七活血不留瘀,化瘀不傷血,古人常用來製作金瘡葯。現在主要是用來預防和治療中老年的心腦血管方面的疾病,有很好的效果。其實三七和人參同屬於五加科植物,三七也有很好的補益效果,可以燉湯治療人們的虛勞損傷等症。

6、黃芪

黃芪的益氣作用很好,而且相比於人參價格上占據很大的優勢,顯得更加親民一點。現在很多人都喜歡用黃芪泡水喝,對身體健康確實是大有裨益。

黃芪是很好的補氣升陽、益衛固表的中葯材,對於各種氣虛證都有很好的補益作用。同時黃芪還有一定的提高免疫力、保肝、抗氧化、降三高等作用,現在也是很受人歡迎的一種養生葯材。

5、菊花

菊花是很常見的一種葯材。菊花口感辛香濃郁、甘涼可口,是很多人喜歡喝的一種茶,加之菊花簡單易得,很多地方都有出產,所以在民間菊花是一種很普遍的葯材。

菊花主要的作用是清熱去火,它可以清肝火、解熱毒、明目退翳,像有一部分人經常熬夜或者脾氣大,就容易肝火旺盛,目腫眼赤,喝菊花茶可以明顯的去火解毒,平抑肝陽,去除眼翳。常見的菊花茶有黃色和白色,中醫裡面認為去火解毒來講黃色的菊花較好,清肝明目來講白色的菊花最宜。

4、蜂蜜

蜂蜜現在是很多人喜歡喝的一種補益之品,特別是現在的女性,更是對蜂蜜情有獨鍾。這不僅是因為蜂蜜口感極佳,更是因為蜂蜜具有很好的養生價值。

中醫認為蜂蜜有補脾氣、潤肺止咳、潤腸通便的作用,所以在小兒的用葯中會常加入蜂蜜。現代研究發現蜂蜜還有很好的養顏美容作用,可以加速創傷組織的生長,促進傷口癒合,祛斑祛痕,所以受到廣大愛美女性的`歡迎,如今用蜂蜜調制的各種飲品已經成為女性的最愛。

3、山葯

山葯是一種很好的「葯食同源」的中葯兼食物。現在很多人煮粥的時間都會加入一點山葯,吃起來香甜軟糯,口感很好,而且山葯還能做菜,炒山葯片、藍莓山葯等菜餚受到很多人的青睞。

山葯是一種平補的葯材,作用緩和,而且富含大量的澱粉和微量元素,所以也可以當做食物來吃。山葯主要是補益脾肺腎氣,像脾虛導致的泄瀉、肺虛導致的咳喘、腎虛導致的各種病症都有很好的治療作用。但由於山葯的作用緩和,一般是作為輔助葯材使用,就日常的養生來講,山葯是很好的一味葯材兼食材。

2、枸杞

人到中年不得已,保溫杯中泡枸杞。如今枸杞已經成為養生界的時尚,上至花甲老人,下至耄耋少年,都有杯子中泡枸杞的習慣。特別是現在的年輕人愛熬夜,經常看手機玩電腦,喝枸杞茶確實有很好的養生作用。

枸杞甘甜可口,性平補益,經常吃也不會出現副作用,它主要的功效是補益肝腎,充益精血,明目。對於現代人的生活節奏來講,枸杞可以起到很好的抗疲勞、抗衰老、增強免疫力的作用。枸杞使用也很簡單,泡水、煮粥、做湯等都可以加一點,口感也很好,可謂是老少咸宜。

1、山楂

沒有錯,排在第一的竟是山楂。相信很多人都吃過山楂,在很多人的印象中都認為山楂是一種水果,其實山楂也是中葯裡面的一種常用葯材。

山楂的主要作用是消食導滯,對於小兒的消化不良等有很好的緩解作用,可以治療各種食物積滯引起的脘腹脹滿、腹痛便溏等。加之山楂的口感酸甜,也很受小兒和大人們的歡迎。山楂還可以做成很多食品,常見的冰糖葫蘆、山楂糕、山楂丸、山楂片、山楂飲料等等都很受歡迎,相信人們對山楂都不陌生,假若你說沒吃過,我一定是不相信的。

近年來研究發現,山楂對於冠心病、高血壓、高血脂等病症也有很好預防和治療作用,這些都是中老年常見的疾病,所以對於養生來講,山楂自然就受到了更多人的青睞。

中葯養生一定要根據自身的情況選擇葯材,在買葯材是也要通過正規渠道,避免買到假葯。想要合理養生,最好還是去咨詢醫生意見,根據症狀食用葯材。

④ 古代中醫養生方法有哪些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健康的關注,養生越來越成為熱門話題,中國是最講養生之道的國家。古代中醫養生方法有哪些?下面是我整理的古代中醫養生方法,歡迎閱讀。

古代中醫養生方法

1. 靜神養生 靜神養生在傳統養生學中佔有重要地位。古人認為,神是生命活動的主宰,保持神氣清靜,心理平衡,可以保養天真元氣,使五臟安和,有助於預防疾病、增進健康和延年益壽。反之則怒傷肝、喜傷心、思傷脾、憂傷肺、恐傷腎,以至誘發種種身心疾患。

2. 動形養生 古人認為“人慾勞於形,百病不能成”;詩人陸游說“形要小勞之”,都說明古人認識到適度運動對健康的積極作用。古人在實踐中摸索形成了如按摩、氣功、太極拳、八卦掌、五禽戲等動形方式,以強身延年。人若貪圖安逸,運動不足,或是勞累過度,則容易引起“勞傷”,也稱“五勞所傷”,即久視傷血、久卧傷氣、久坐傷肉、久立傷骨、久行傷筋。

3. 飲食養生 合理飲食可以調養精氣,糾正臟腑陰陽之偏,防治疾病,延年益壽。飲食要以“五穀為養,五果為助,無蓄為益,五菜為充”,還要重視五味調和,否則,會因營養失衡、體質偏頗、五臟六俯功能失調而致病。

4. 進補養生 傳統醫學十分推崇用滋補葯物調理陰陽、補益臟腑、滋養精血。合理進補可以強身防病、祛病延年。進補既要辨證,又要適量,還應考慮順應四時。服用補益葯時,如系入肺葯,在秋季比較適宜;如系溫補葯,則在冬季比較適宜。

5. 經絡養生 經絡是遍布人體全身的一個“網路”系統,它控制血和氣的運行流動,以保證各組織系統的正常功能。《皇帝內經》經脈篇中說,經絡可以控制人體一切功能,具有決生死、處百病、調虛實的作用。古代養生家認為,疏通經絡可作為攝生的重要措施,最簡便的方法是經常刺激、按摩、針灸人體的三個重要穴位,即合谷穴、內關穴和足三里穴。合谷穴可以防治顏面及五官方面的疾病,內關穴有助於防治心臟病,足三里穴則對五臟六腑特別是消化系統疾病有效。 固精養生 古人認為,精血是人體營養物質中的精華部分,是生命的物質基礎,五臟六腑得精血濡養,才能保持正常功能。如果性慾無節制,精血虧損過多,會造成身體虛弱,減損壽命。如果婦女性慾無度,也會導致腎氣衰竭。晚婚、節育等保養陰精措施,可防陰精妄耗,延緩衰老。

6. 順時養生 天有四時氣候的不同變化,地上萬物有生、長、收、藏的規律,人體亦不例外。人的五臟六腑、陰陽氣血的運行應與四時相適應,不可反其道而行之。因此,古人從衣食住行等方面提出了順時養生法則。因時制宜調節自己的生活行為,有助於健體防病,否則,逆春氣易傷肝,逆夏氣易傷心,逆秋氣易傷肺,逆冬氣易傷腎。

7. 修身養生 凡追求健康長壽者首先應從修身養性做起。平日應排除各種妄念,多說好話、多行善事。唐代醫學家孟詵雲:“若能保身養情者,常須善言莫離口。”“口有善言,又當身行善事。”孫思邈則說:“心誠意正思慮除,順理修身去煩惱。”故常做利於他人的事,可使自己心胸開闊、情緒安定。

8. 調氣養生 人體元氣有化生、推動與固攝血液、溫養全身組織、抗拒病邪、增強臟腑機能的作用。營養失衡、勞逸失當、情志失調、病邪夾擊等諸多因素,可致元氣虛、陷、滯、逆,進而使機體發生病理變化。調氣養生法主張通過慎起居、順四時、戒過勞、防過逸、調飲食、和五味、調七情、省言語、習吐納等一系列措施來調養元氣、祛病延年。

9. 減毒養生 人若喜怒無常會致體內陰陽、氣血失調,勞累過度會損傷脾氣,傷於飲食則生濕、熱、痰濁,冒犯六淫、疫癘(傳染病),傷之外邪則百病叢生。這種致病因素對人體健康均可視為“毒”,因此提出以“減毒”來保全真氣的養生之道。通過飲食調理、服用葯物及其他措施,減體內積聚之毒,可免生疾患,防早衰,延年益壽。

古代養生秘訣

足浴養生法

“足浴”即用熱水泡腳。祖國醫學的經絡理論認為,五臟六腑自足三陰經(脾、肝、腎)始,踝部以下有66個穴位。在中醫看來,熱水泡腳如同用艾條灸這些穴位一樣,有推動血運、溫煦臟腑、健身防病的功效。現代醫學測定,人腳的溫度保持在28~33℃時感到最舒服。老年人動脈硬化,供給腳的血量減少,比年輕人怕冷,腳底受寒發涼,會使機體抵抗力下降,罹患疾病。因此,經常保持又足溫暖,每天晚上用熱水泡腳,可使全身血脈流通,有利於身心健康。其具體做法是;“足浴”要求熱水泡腳時間長些,必須感到全身熱乎乎,額頭有汗感。水溫最她保持在60~70℃之間,開始時水溫可在40~50℃左右,連泡連加些熱水。熱水漫過踝關節為宜,“足浴”一年四季均可進行,但以冬季為最好。 護胸養生法

古代養生家十分重視胸腔的保養,認為保養得當,可抗邪防病,強身健體。胸背部的保護以保暖避寒為主,此外還要加強胸部的鍛煉。我國古代醫學家在實踐中創造了一套以按摩和擊打並重的護胸養生法。經驗證明,此法能寬胸順氣,活血提神,延緩衰老。現代醫學研究表明,如經常按摩或拍打胸部,能提高機體抗病能力,預防冠心病、肺氣腫、肌肉發育不良,並能治療胸悶、心慌、氣急、肋痛等症。其具體做法是:

①捶胸:站立,全身自然放鬆,冬天宜脫掉棉衣,雙手握拳,先用左拳捶右胸,由上至下,再由下至上。然後再用右拳捶左胸。左右各200次。捶胸後,接著捶幾下背,深呼一口氣或長嘯一聲,更有助於呼吸吐納。老年人可由別人同時捶背部,效果更佳。捶胸時動作要先慢後快,快慢適中,不要過猛。

②拍胸:五指並攏,手掌微屈,用掌拍擊胸部。既可單手交叉拍胸,亦可雙手同時拍擊兩側胸部。自上而下,反復數遍。

③擦胸:兩手搓熱,先右手、後左手自上而下平擦胸部,使胸部微熱。再兩手呈梳子狀,分別從上而下在兩側胸部梳理,反復10次。

靜坐養生法

早在戰國時期,莊子就主張要摒棄私慾,在靜中養生。明朝的王陽明繼承、發揚了這一學說,創建了靜坐術。文學巨匠郭沫若年輕時疾病纏身,痛苦不堪,後來練習靜坐,頑疾消除,一直活到86歲。現代醫學研究表明,靜坐時人的耗氧量顯著下降,心臟負荷減輕,腦血流量增加,人的身心得到充分休息,大腦功能得到積極調整,從而大大提高了人的身體素質,使人耳聰目明健康起來。靜坐養生的具體做法是:

①姿勢:頭自然正直,忌僵硬,鼻正對肚臍,眼微閉,唇略合,牙不咬,舌舐上齶,寬衣松帶,腰背放鬆,肩肘下沉,但不用力;身宜平直,脊椎要正,背勿靠它物,胸部可略前傾;手心向下,自然地輕放在靠近小腹的大腿根部;兩腳平行著地與肩同寬,座位以屈膝九十度為宜。

②呼吸:吸長而緩,呼短而促,行之不經意之間,靜坐特別講究運氣,要求自然、不用力、摒雜念、意在丹田。

③時間:清晨和臨睡前較好。地點不論,每次靜坐30分鍾。

叩齒養生法

古人認為齒健則身健,身健則長壽。唐代名醫孫思邈主張“清晨叩齒三百下”。明代百歲壽星冷謙在談長壽秘訣時,也強調“齒宜常叩”。扣齒的具體做法是:晨起先叩臼(後)齒36下,次叩門(前)齒36下,再錯牙叩犬齒各36下,最後用舌舔齒周3~5圈。早、中、晚各叩齒一次,多做更佳。早晨叩齒最重要,因為人經過一夜休息,牙齒會有些松動,此時叩齒,既鞏固牙齦和牙周組織,又興奮了牙神經、血管和牙髓細胞,對牙齒健康大有好處。

摩腹養生法

唐代名醫孫思邈“常以手摩腹”作為養生之道。宋代詩人陸游也常作“摩腹功”。他們都成了古代聞名的長壽者。現代醫學證明,摩腹不僅可以調節胃腸道的蠕動功能,而且還能加強胃腸道的血液循環,防止胃腸消化功能失調。摩腹可按照下面的順序進行:

①以兩手的食指、中指、無名指按劍突下(即心窩部),先左後右順摩圓各轉21圈。

②三指由劍突下再向下順摩,邊摩邊移,摩至恥骨聯合處為止,往復21次。 ③由恥骨聯合處向兩邊分摩而上,邊摩邊移,摩至劍突下為止。

④以臍為中心,用右手掌向左繞摩21圈,再以左手掌向右繞摩21圈。這里要注意的是,摩腹宜在飯前或睡前進行。手法以柔軟舒緩為宜,體位可採取坐式或仰卧式,應凝神靜心,排除雜念。另外,消化道疾病出血或炎症期間,不宜摩腹。

摩灸足三里養生法

中醫針灸歌訣雲:“若要安,三里常不幹”。意思是說,若要使身體安康強健,就得經常灸足三里穴。足三里穴位在膝蓋骨外側下三寸,脛骨外側一橫指處。在人身360個穴位中,具有保健養生作用的首推足三里,此穴有健脾和胃、扶正培寓祛病延年之功效。國外醫學界也將此穴稱偉保健穴”、“長壽穴”。因此經常按壓足三里穴能調節胃液分泌,增強消化系統的功能,並能提高人體的免疫功能,延緩衰老。練習此功的具體做法是:

①拇指與食、中指相對,右手拇指按於右側足三里穴,先順、逆時針各揉按32次,然後換手,同樣揉按。

②臨睡前取仰卧姿勢,或先將左足的外踝,壓在右小腿的足三里穴上,進行按摩。每次約按壓10多分鍾,穴位處往往會產生酸脹、重麻等感。個別有經絡敏感的人還會產生酸麻向上或向下傳導的感覺。如果胃部、腹部不舒服,胃腔部發脹或疼痛,經按壓足三里穴後,即能緩解。

③捶足三里,用兩手小指的指關節頭(拳心向上)捶足三里,捶時脛骨前肌有明顯的酸脹感,對防治腸胃病和傷風感冒有良好的作用。以上三法,可任擇一法,或交替?進行。?

摩腰養生法

中醫認為,腰為腎之府。腰部又有帶脈通過,按摩腰部能補腎益氣,強腰健骨,聰耳明目,不僅能治療泌尿生殖系統疾病,而且可以預防腰痛、疏通血氣,延年益壽。按摩腰部方法很多,這里介紹三種:

①兩手拇指按於肋弓下緣,其餘四指放於後腰處,先順時針揉按32次,再逆時針揉按32次;然後兩手掌自後腰部至尾骨端,上下反復斜擦32次。 ②兩手握拳,以拳眼對兩側腰部,上下搓動約40次,動作要快速有力。 ③自然站立,全身放鬆,雙手半握拳或手指平伸均可,然後腰部自然而然地左右轉動,隨著轉腰動作,上肢也跟著甩動。當腰向右轉動時,帶動左上肢的手掌向右腹部拍打。同時右上肢及手背向左腰部拍打,如此反復轉動,手掌或拳有意識地拍打腰部、腹部,每側拍打200次。

摩足養生法

摩足是我國流傳已久的自我按摩法,能滋陰降火,強腰健腎,益精填髓。宋朝大文學家蘇東坡數十年如一日,早晚摩足,從不間斷,直到晚年仍精神抖擻,老而不衰。據現代醫學研究證明,搓摩足心,可促進血液循環,刺激該處的神經末梢,促進尿酸排出,祛病延年。摩足還可治療失眠多夢、頭暈目眩、咽喉腫痛、高血壓、心悸等多種疾病。其具體做法是:

①搓足心:可早晚兩次在床上進行,兩腳心相向,先把雙手掌搓擦發熱後,左手摩右腳心,右手摩左腳心,至腳心發熱。

②按壓湧泉穴:此穴在腳底心凹陷中,在足底前?1/3與後2/3交界處,方法是中指或食指端由腳心向腳趾方向作按摩,每次按一二百下,每隔幾天,加按10次,最後可加至500次,甚至千次,日久自然會起到補腎健腦、強身健步的作用。

暖腎養生法

南宋大詩人陸游詩曰:“人生若要常無事,兩顆梨須手自煨。”這里的“兩顆梨”即睾丸。睾丸古稱“腎囊”,故古人稱此功偉兜腎囊功”,又名“鐵襠功”。現代醫學認為,對睾丸的按摩可增加局部血液循環,促進睾丸內分泌功能。雄性激素除了增強雄性功能之外,還有增強蛋白質合成的作用,可使人體魄健康,精力充沛。具體做法是:

①兩手搓熱,左手兜腎囊,右手小指側放在小腹陰毛處,兩手齊用力向上擦兜睾丸、陰莖等100次左右;易手同樣再擦兜100次左右。初練時,用力要輕。次數可達幾百次,視個人情況而定。

②兩手搓熱,然後來回適當用力搓揉睾丸、陰莖等100餘次。

③兩手掌夾持睾丸和陰莖用力向上、下各拉3~5次。

④用手指揉搓睾丸,兩手交替進行,然後揉小腹數十次。練習此功必須注意以下幾點:

①循序漸進,練後以無痛感和無不適為度。

②練功時最好同時堅持長跑、打拳或游泳等體育活動。

③陰部要常洗,兩手要保持潔凈,以免引起炎症。

④如有不適,停練並延醫診治。

⑤此功宜早、晚在床上被窩內進行。

⑥要節制性生活。

⑦陽痿、早泄者和年老體弱者適於練此功。未婚青年禁練。

揉耳養生法

祖國醫學認為,耳為腎之外竅。腎通過經絡系統直接影響全身各個臟器的功能,從而對人的整體健康起促進作用。因此,歷代醫學家創造了多種形式的耳朵

保健功:

①用左手向上牽拉左側耳朵,右手向上牽拉右側耳朵,各十數下,或雙手相交各牽拉對側耳朵,即能使耳朵氣血暢通。

②以兩手掌掩住雙耳,並用手指叩擊頭部24下,以聽到耳內有隆隆之聲即可。此法又叫“擊天鼓”。

③用雙手分別按、揉、摩兩耳廓,然後分別牽拉引動兩耳廓,直到耳廓微紅發熱為止。

提肛養生法

人進入中年以後,身體各種機能開始下降,肛門鬆弛,易患痔疾、脫肛、便秘等症。這是人體衰老的一個重要信號。若此時不採取積極的防止措施,發展下去定會影響人的健康。“提肛”可固精益腎、延緩衰老。一般若能堅持提肛一年以上,即可見效。其具體做法是:兩腿分立與同寬,兩手並貼大腿外側,兩眼正視前方,全身放鬆,以鼻吸氣,緩慢勻和,吸氣的同時,用意提起肛門,包括會陰部,肛門緊閉,小肚及腹部稍用力同時向上收縮;稍停,放鬆,緩緩呼氣。呼氣時,腹部和肛門要慢慢放鬆。這樣一緊一松,做10餘次。每日早晚各一遍。 咽津養生法

咽津亦稱“赤龍攪海”、“胎食”,是古代的一種強身健體方法。古代養生家認為,咽津可以灌溉五臟六腑,滋潤肢體肌膚;流通血脈神氣,增強消化功能,延緩機體衰老。其具體做法是:上身自然挺直,安然坐於凳上,兩腿分開如肩寬,兩手輕放於大腿上,嘴唇微合,全身放鬆,摒除雜念。自然呼吸,輕閉雙目,思想集中在口腔處。先用舌攪動口齒,一般是圍繞上下牙齒運轉,先左後右,先上後下,依次輕輕攪動各36次,用力要柔和自然,然後用舌尖頂住上齶部1~2分鍾,促使腮腺、舌下腺分泌唾液,待口中唾液滿時,鼓腮含漱36次。漱津後,將口中津液分3小口咽下,咽時意識由口腔轉移到“丹田”。初練此功時津液不多,久練自增。此功清晨、午休、睡時都可做,多做效果更佳。

浴面養生法

歷代養生家十分強調“面宜多擦”。《孫真人衛生歌》說:“飛欲不能修昆侖,雙手揩摩常在面。”現代醫學認為,擦面能改善血液循環,增強面膚彈性,減少皺紋,滋潤臉色,延緩衰老,可防治感冒,頭痛腦脹,迎風流淚,牙痛鼻塞,面癱淌涎。具體做法是:兩手搓熱,掌心緊貼前額,稍用力從上往下擦到下頜,往返約20次;再用兩手大拇指指背,輕輕由上往下擦鼻兩側20次左右,以擦至面部紅潤微熱為度。同時,配合揉點印堂、迎香穴。每日至少做兩遍,方能生效。面部患有瘡癤未愈時忌用。

抓頭養生法

⑤ 老祖宗留下的養生秘方,有哪些流傳至今

眾所周知,中華文化博大精深,這其中所蘊含的天文、地理、人文、醫學等知識涉獵非常之廣,最重要的是經過了上千年的流傳,它們沒有被時代所埋汰,反而是經受住了時間和實踐的檢驗。好比我們的中醫葯,很多人應該第一反應就想起了李時珍的《本草綱目》或者是“醫聖”張仲景,但其實最早奠定中醫葯學基礎的是兩千多年前的《黃帝內經》。而老祖宗們留下的養生秘方可謂是實用又簡單,比如專治失眠的酸棗仁湯、生津潤肺的秋梨膏。

除了上述介紹的兩種養生秘方,還有用以驅寒補血的當歸生薑羊肉湯、被稱“婦科第一方”的四物湯、治療腎虛滋陰的六味地黃湯等。老祖宗研製和留下的養生秘方數量之大,直至今日依然被中醫葯界奉為良方並且被不斷沿用,哪怕是普通人家,在日常生活中也經常會食用這其中的一兩道良方。但是遺憾的是,在對我國古代流傳下來的中醫葯秘方理論的發揚和繼承方面,我國的作為卻還遠不及日韓等國,希望今後能更好地重視並將這些珍貴的秘方繼承發揚下去。

⑥ 常用養生中葯材

下面7種中葯都是最常見的葯材,在治療婦科病方面有很好的治病養生療效。有些中葯可以用來泡水喝。女性朋友選擇中葯時,一定根據自身體質及症狀等因素而定。下面是我為大家收集整理的女性常用的養生中葯材,歡迎大家閱讀。

女性常用的養生中葯材一、當歸:

李時珍認為,當歸是女人調血的要葯。從我國南北朝開始,當歸就被視為補血活血珍品。補血調經、活血止痛、澤顏潤膚、生肌強體、延年益壽。在保護女性健康方面極其重要。

當歸的功效

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用於血虛萎黃、眩暈心悸、月經不調、經閉痛經、虛寒腹痛、腸燥便秘、風濕痹痛、跌撲損傷、癰疽瘡瘍。

女性常用的養生中葯材二、枸杞子:

是我國最早記載的一味婦科用葯,可滋陰養血,益肝補腎,能明目潤膚,烏發養顏。《重慶堂 隨筆 》評價它:“專補心血,非他葯所能及。”《中葯大辭典》認為它滋腎、潤肺,補肝,明目。

枸杞子的功效

枸杞 補腎益精,養肝明目,補血安神,生津止渴,潤肺止咳。治肝腎陰虧,腰膝酸軟,頭暈,目眩,目昏多淚,虛勞咳嗽,消渴,遺精。

女性常用的養生中葯材三、黃芪:

能夠增強皮膚營養和皮膚的抗菌能力,防止皮膚老化,促進毛發生長,防止脫發。它含有多種氨基酸及人體必需微量元素和葉酸等,具有全面營養作用。中醫認為,它能夠補中益氣,對氣虛血脫、崩帶及一切氣衰血虛之症有療效。

黃芪的功效

黃芪,又名黃耆,為植物和中葯材的統稱。植物黃芪產於內蒙古、山西、甘肅、黑龍江等地,為國家三級保護植物。中葯材黃芪為豆科草本植物蒙古黃芪、膜莢黃芪的根,具有補氣固表、利水退腫、托毒排膿、生肌等功效。

女性常用的養生中葯材四、白芍:

它能夠養血柔肝、緩中止痛,對月經不調,崩漏,帶下有效果。

白芍的功效

養血斂陰,柔肝止痛,平肝陽。平肝止痛,養血調經,斂陰止汗。用於頭痛眩暈、脅痛、腹痛、四肢攣痛、血虛萎黃、月經不調、自汗、盜汗。

女性常用的養生中葯材五、珍珠:

珍珠歷來是名貴的中葯材,對皮膚有特殊的滋養保健作用,能保持顏面細膩白嫩,並可促進人體細胞再生,防止衰老,延緩皺紋產生。中醫認為,它具有養陰安神、鎮心熄風清熱、解毒生肌等功效,可治眩暈、耳鳴、煩躁、頭痛、失眠、驚悸等病症。

珍珠的功效

鎮心安神,養陰熄風,清熱墜痰,去翳明目,解毒生肌。治驚悸,怔忡,癲癇,驚風搐搦,煩熱消渴,喉痹口疳,目生翳障,瘡瘍久不收口。

六、蘆薈:

對女性來說,蘆薈是最熟悉不過的美容佳品。中醫看來,蘆薈能治療清熱、通便、熱結便秘、婦女閉經等症。

女性常用的養生中葯材蘆薈的功效

1、蘆薈可全面調節人體的免疫力,可使一些病不治自愈。

2、蘆薈可促進細胞的再生,使受傷和硬化的人體組織恢復健康。

3、蘆薈可促進人體內的血壓循環,排出體內毒素。

4、蘆薈被稱之為維生素、氨基酸和礦物質的寶庫,可補充人體所需的這些物質元素。

女性常用的養生中葯材七、川芎:

川芎在唐朝《日華子本草》中有著很高的評價:“治一切風,一切氣,一切勞損,一切血,補五勞,行氣開郁,活血止痛,對經閉、難產、產後瘀阻塊痛等有效。壯筋骨,調眾脈,養新血……”《醫學啟源》:“補血,治血虛頭痛。”

川芎的功效及主治

1、活血行氣:用 於冠心病心絞痛,症見胸悶憋氣、心前區壓痛頻繁發作者,可與紅花、丹參、降香、赤芍同用,冠心2號方。用於氣血瘀滯所致的疾病,如月經先期、量多色紅者, 為血熱,可與生地、牡丹皮、當歸等同用;月經後期,1-2個月1次,經行時腰腹痛、白帶多色白,與當歸、炮姜、杜仲、肉桂等同用。用於痛經,若經前腰腹痛 甚、痛後1天見經,與當歸、桃仁、紅花同用;若是閉經不行、身無不適者,可與當歸、桃仁、乾薑、肉桂同用;若為產後腹痛,與當歸、炮姜等同用。用於跌打損 傷、局部腫痛,可與梔子、桃仁、紅花同用。

2、祛風止痛:用於感冒頭痛,屬於風寒者,可與荊芥、防風、白芷同用;屬於風熱者,可與菊花、薄荷同用。用於風濕痹痛,可與羌活、獨活、防風等同用。

3、行氣開郁:用於膽囊炎之上腹脅肋脹痛,可與柴胡、黃芩等同用。用於胃炎之上腹脹痛、吐酸燒心等證,可與蒲公英、木香等同用。

女性美容養生之氣血的作用

青春是沒有回程的小船,我們在不知不覺中就要面臨衰老的問題。雖然自然的規律無法扭轉,但合理的 方法 卻可以幫助我們調節身體的機能,將一部分問題成功消除,讓我們的青春走得慢一點。下面就讓我們看看這方面的內容,學習如何利用按摩來緩解衰老的問題。

要想延緩衰老,首先離不開氣血運行的正常和穩定。

氣血對於身體的一般作用

氣血運行的狀況往往使身體健康與否的第一表現,也往往會引起全身的健康問題。氣在中醫的概念中,有調節以及推動的作用,此外各種臟腑的功能也離不開。而血的功能有三:一是濡養,二是化神,三是涵氣。血液含有人體所必需的豐富的營養物質,它通過血脈布達周身,內至五臟六腑,外達皮肉筋骨以及各個官竅,不斷地 發揮其滋潤濡養的作用。而中醫對於氣血之間的作用也有很深刻的認識,所謂“氣為血之帥,血為氣之母”就是認識到兩者之間相互推動的作用,對於我們的健康有很重要的意義。

氣血不足易致女性早衰

女人要想青春常駐,就不能忽視氣血的作用。人體的氣和血流行於全身,是臟腑、經絡等一切組織器官進行生理活動的物質基礎。歷代養生學家十分重視氣血與人體健康的關系,認為充盛調和,方司百病不生,延年益壽。一旦氣血失常,必然會影響及機體的各種生理功能,而導致疾病的發生。女人體內氣血不足,氣血失調,會嚴重影響身體健康,還會讓容顏早衰。血氣不足、失調的女人會出現失眠多夢、面黃長斑、頭發乾枯等問題,久之會導致身體機能的減退,提早衰老。

常用養生中葯材_女性常用的養生中葯材相關 文章 :

1. 常見中葯材養生大全

2. 5大常用中草葯的養生功效

3. 養生中葯材有哪些

4. 女性養生中葯

5. 中葯滋補養生

⑦ 古代有「神農嘗百草」,有哪些植物葯材適宜養生它們都有什麼功效

1.龍骨:別名陸虎遺生、那伽骨、五花龍骨、青化龍骨、花龍骨、白龍骨,為古代哺乳動物象類、犀類、三趾馬、牛類、鹿類等的骨骼化石。由磷灰石、方解石以及少量黏土礦物組成。呈圓錐形或圓柱形,多煅後敲碎用。該品味澀性涼,能鎮驚安神、除煩清熱,治心悸、失眠等。2.地龍:為環節動物門蚯蚓科動物參環毛蚓,俗稱環毛蚯蚓的乾燥體。主產於廣西、廣東、福建。性寒,味咸。可清熱、定驚、通絡、平喘、利尿;用於高熱神昏、驚癇抽搐、關節麻痹、肢體麻木、半身不遂,肺熱喘咳,尿少水腫等。

7.龍齒:為古代哺乳動物如象類、犀牛類、三趾馬等牙齒的化石。龍齒性涼,味甘澀,功能鎮驚安神,清熱除煩。主治驚癇,癲狂,心悸怔忡,失眠多夢,身熱心煩。8.龍血竭;為百合科劍葉龍血樹的樹脂,主要分布在我國雲南及東南亞國家。主要成分為龍血素B,微有清香,味淡微澀。功能活血散瘀,定痛止血,斂瘡生肌。用於跌打損傷,瘀血作痛,婦女氣血凝滯,外傷出血,膿瘡久不收口。

與古人中葯養生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農村60歲退伍軍人補貼 瀏覽:958
開設養老院資質 瀏覽:873
軍人退伍後養老金怎麼交 瀏覽:893
慈銘體檢濱江和江干哪個好 瀏覽:81
十年沒體檢怎麼辦 瀏覽:168
2017年延長退休年齡 瀏覽:234
老人家半夜醒來 瀏覽:174
為什麼人老了要退休金 瀏覽:613
60歲爬四樓 瀏覽:548
遼寧省勞模敬老院 瀏覽:443
360能量養生艙怎麼樣 瀏覽:856
老年人視力不好用什麼葯 瀏覽:289
保定老年大學攝影 瀏覽:168
退休的算國家公職人員嗎 瀏覽:280
怎樣算退休後每月領多少養老金 瀏覽:280
父母不懂如何付出愛該怎麼辦呢 瀏覽:569
濟寧如意老年大學民族舞 瀏覽:575
老年大學教師評優方案 瀏覽:86
下崗人員退休延遲嗎 瀏覽:617
參公人員二等功退休後待遇 瀏覽: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