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看待現代年輕人的養生態度及方式
當代年輕人和老一輩不同,雖說都愛好與注重養生,但在養生態度和養生方式上大相徑庭。尤其是如今作為年輕人代表的大學生,對於養生這一方面有著自身獨特的理解。
我也是一名大學生「養生黨」,對於這個問題我想我很有發言權。
總而言之,當代年輕人養生佛系又朋克,但是這種態度與方式確實也是不健康和盲目的養生。我們需要自身重視養生的同時,也要在科學方法的指導下健康養生!
②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該如何關注養生重塑健康呢
主要說說退休老年人如何進行健身鍛煉,老年人的養生觀念容易偏錯,比如認為做家務就是在鍛煉身體,不需要額外再進行鍛煉了。所以本文特別根據最新健康觀點作回答。
做家務不能代替健身鍛煉,但是可以作為鍛煉身體的補充項目。
③ 日常生活中,我們要如何養生
適當參加適合自己的運動項目,。也是給自己養生創造了有利條件。有了好的體質,加上平時正常的作息,使身體保持在一個強壯不虛的狀態,病因子就很難侵入到你的身體。才能把健康掌握在自己手中。中醫理論認為:「肝之餘氣,泄於明膽,聚而成精。膽為中正之官,五臟六腑取決於膽。氣以壯膽,邪不能侵。膽氣虛則怯,氣短,謀慮而不能決斷。」
蛋白質,糖類,脂類,膳食纖維,維生素,礦物質,生物類黃酮等8大類營養組成,所以在飲食的時候要多樣化,盡量達到營養充足,均衡,人體利用自身強大的修復能力,使更多的細胞長期處於健康狀態,生命在於運動,通過運動能夠保持肌肉和心血腦的健康,而心態則在於恬靜,避免嫉妒、暴躁等不良情緒,唯有如此才能保持健康。
④ 如何理解養生
進入2018年,我也從事養生8年了。
然而,究竟何為養生?養生,養的是什麼?養生與醫療有何區別?
這8年中,諸如此類的問題常被人問到。自己也曾百思不得其解。想當初,誤打誤撞闖入這一行,又因懶得慌,不想費勁去找工作,誰曾想,這一懶,懶了八年!
如今,日久生情。面對陪伴自己這么久的這份工作,面對提供給自己衣食無憂生活的這份工作,我開始了深思,試圖揭開它的面紗。
養生,說白了就是怡養生命,讓生命有質有量的活到天年。何為天年?兩個甲子。也即120歲!養生,養的是我們的命!
因為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最寶貴的是健康,健康最重要的是養生,養生最重要的是順應自然!
順應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自然規律。順應早睡早起的自然法則。順應早吃好,午吃飽,晚吃少的自然之道。更要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坦然情懷,不讓過度的情緒傷到自己。
看到這里,有人會問:如此這也不行那也不可,那我活著還有什麼勁啊?這樣的問題其實常被問到,尤其脊派好是95後的年輕人。時間是最好的見證,當你知道一個20歲的小姑娘宮寒,痛經,每次來例假有血塊,顏色暗黑,時間只有三天。而另一個40歲的阿姨卻羨念每次例假時雲淡風輕,並且依然保持7天的時間,沒有血塊,顏色正常,工作生活一切正常時,你就知道如此的「佛系」養生,其實是為了讓我們走的更遠,更久!
不要再嘲笑養生,更不要再拒絕和你談養生的人。養生,是一個庄嚴肅穆的話題,是每個人對待生命的正確態度!
我們要學會把生活的性價比計算得清晰准確,與其快准狠,不如慢慢來更沉穩更長久。
那麼, 養生和醫療的區別在哪呢?
一句話,醫療是治病,養生是治未病。
舉個例子,桌子上放個杯子,這個杯子已經滑倒了桌子的邊沿。如果這時能及時把它放回原位,這就是養生。如果不管不顧,任由杯子滑掉摔破,再去想著如何彌補,這就是醫療。
有多少人因為醫院的一句「沒事」而誤終生啊!這里沒有任何詆毀醫療的意思,醫院有醫院的優勢,但在調理亞健康,調理未病上,養生真的比醫院要快狠准。
昨天遇到一個49歲的顧客,眼內角干癢難受,而且皮膚發緊。去看醫生,說是過敏,讓回家吃息斯敏。但吃了兩天,還是癢。仔細詢問才知道,她已經有將近10天時間都是晚上1:00才睡,而且是在玩手機!我說你這不是啥過敏的,不要再吃息斯櫻鉛敏了,這妥妥的是熬夜玩手機造成的好不!晚上10點睡,少看手機,喝點菊花茶,不吃辛辣刺激性東西,三天都好轉。她將信將疑的問:真的?
干嗎不試試呢?反正你的息斯敏也沒幫到你,為什麼不試試我說的呢?而且我說的方法還附贈你氣色越來越好,兩眼越來越有神!
她這才說:好吧。
好氣又好笑。
女人到了七七四十九歲,任脈虛,太沖脈衰少,天癸竭。就是到了更年期了,陰虛火旺。再加上這個顧客連續熬夜加玩手機,火上澆油,導致本來就肝陰不足的身體更加虛少,陰不制陽,肝陽上亢,肝又開竅於目,所以身體開始給你報警信號啦。
啰嗦了這么多,還是希望每個看到此文的朋友能關注養生,注重養生,讓生命有質有量的活到天年。
讓自己時刻都有一個堅強的大後方,為我們生命中的每次沖鋒都能提供足夠的保障!
無戒365極限挑戰訓練營第29天
⑤ 如何正確看待養生
其實,生、老、病、死是人類生存繁衍的自然規律,每個人都希望健康,都希望長壽。在歷史的前進的滾滾大潮中,養生,一個恆久的話題,也是多少年來,人類持之以恆的追求。
但終究,人類都不會被自然規律所收容,一切都會隨著時間的轉盤流逝。我們能夠做到的就是,通過合理膳食、適當運動、調節情緒、規律生活,使自己的身體機能得到有效的保持,促進身體的健康和生命適當延續。
一、合理膳食:營養是維持生命的基礎,營養的均衡是生命健康的基礎,所以生命的延續是通過脾胃的功能,從自然界中汲取蛋白質、糖類、維生素、無機鹽、食物纖維、微量元素、水這七大基本營養素,來供給人體延續所需的基本材料。這些營養都是從我們的一日三餐或基礎飲食中攝取的,要保證種類齊全,又不能任何一種過量,這就是現在經常講的膳食平衡。所謂平衡,就是各項營養素達到均衡,所以要適量合理的進食,飲食要有節制,禁止暴飲暴食,盡量少食用肥甘厚味的食物,同時要注意飲食就餐衛生,切記勉強進食、怒後進食,忌生冷及過鹹的食物。在清代宮廷,尤其是乾隆時期,非常留意飲食養生,除了基本膳食以外,還要有蜂蜜、人參、松仁、枸杞、蜂膠等食葯兼備的養生物品,已達到無病能補,有病能治的功效。點擊查看源網頁二、適當運動:流水不腐,戶樞不蠹,以其運動故也。常流的水不會出現腐臭,常轉動的門軸不會被蟲蛀,人體也一樣,作為自然界的一份子,始終受自然規律的制約,所以,要適當運動,才會促進健康,受益身心。我們的骨骼隨著年齡增長,到23歲就會定型,各種機能也相應完善,但到中年(一般在35歲以後)骨骼就會出現萎縮變化,骨皮質變薄,隨著鈣質的流失,骨質也會出現疏鬆現象。所以,要適當運動,通過運動疏鬆筋脈,使營養通道輸送功能順暢,用臟腑送出的營養物質濡養骨骼,增強骨骼鈣質和活性,達到強身健體的功效。點擊查看源網頁三、調節情緒「病由心生」,是一個不爭的事實,醫學證明,絕大多數人並不是壽終而死,76%的疾病都是情緒病。不良情緒會讓你罹患各種疾病,不良情緒會導致肌肉緊張,緊張情緒可以放大任何一個輕微的痛感,不良情緒導致內分泌失衡,不良情緒給內分泌系統帶來的破壞最嚴重,不良情緒也會阻礙的身體發育……老子雲:上善若水。幾千年前,老子便用水的各種特點來描述聖人謙退不爭的品格,他認為,聖人努力學習水的品格,要做到「七善」,其中之一便是要做到「心善淵」,即心胸要善於保持沉靜,不可大喜大悲,這樣就符合養生之道。諸葛亮在《誡子書》中也曾寫道: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可見古人十分講究保持平靜的心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平常心是一種恬淡灑脫、氣定神閑的心態,它既是「寵辱不驚,閑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雲卷雲舒」的愜意,也是「竹仗芒鞋輕勝馬,一蓑煙雨任平生」的超脫。處變不驚、不隨物悲喜的超脫人生觀,是我們在紛紜變幻的世事中所努力追求的,也是最難得到的。點擊查看源網頁生命的過程就像一次旅程,你攜帶的東西越多,行李越重,旅途便越感吃力。原本輕松的旅途,或許會變成一種難以承受的負擔。保持良好情緒,是健康的根本。
⑥ 我們應該如何養生
日常生活中,養生方法較多,不同人群適合的養生方法可能存在一定差異。多數情況下,保證充足規律的睡眠、適當運動、合理飲食等方式是較為正確的養生方式。
1、充足規律的睡眠:睡眠對人體健康較為重要,充足且規律的睡眠能緩解人體各器官的疲勞,有助於調整精神狀態,對之後的生活、工作、學習都具有一定幫助,是養生保健的重要環節之一;
2、適當運動:運動能幫助人體增強體能,有利於維護健康。常見運動如散步、打太極拳、跳繩、爬山、游泳等,選擇進行適合自身的運動有助於調養身體,進而達到養生保健的目的;
3、合理飲食:規律合理的營養飲食能為人體提供充足的營養物質,有助於人體的新陳代謝,保證健康。如日常生活中可適量吃大棗、山葯、桑葚、銀耳、羊肉、核桃仁、冬瓜、玉米、薏苡仁等食物,通過合理的飲食以達到正確養生的效果;
4、良好的生活習慣:如規律生活、勞逸結合、不吸煙、不喝酒,盡量不出現情緒或身體上的劇烈變化,保持樂觀、積極的生活態度,都是養生正確方法。
⑦ 你是怎麼看待養生這個問題的
看待養生:
1、保養,是指遵循生命法則,通過適度運動,加之外在護理等手段,讓身體機能及外在皮膚得以休養生息,恢復應有機能,這是養生的第一層面;
2、涵養,是指開闊視野、通達心胸、廣聞博見,通過對自身的道德和素質的修煉和提升,讓身心得到一種靜養與修為,從而達到修心修神的目的;
3、滋養,是指通過適時適地適人,遵循天地四時之規律,調配合宜食療,以滋養調理周身,達到治未病而延年的目的。
(7)養生如何觀想擴展閱讀:
養生的意義:
養生就是保健和修身養性,中國醫學認為養生可調理五臟陰陽,保持一天24小時,一年365天,一生的不同年齡階段,都處於生理范圍之內的最佳狀態。
百病起於過用,疾病的產生不是一朝一夕,而是長年累月,好的生活習慣的養成可以將很多疾病扼殺在搖籃之中。
臨床高血脂、高血壓、高血糖與飲食、起居、情志有極為密切的關系。疾如箭矢,來得快,去得也快,如感冒;而病,如江河泥沙之淤積,百十年後,方成巨患。中醫不治已病治未病,如釜底抽薪,杜絕病成,養生是中醫文化的一部分,是前人總結的各種葆養生命的方法,長期堅持,可以將人的精氣神調整到飽滿的狀態。
⑧ 如何看待養生行業
養成還有未來的發展前途是非常國庫的,我們爭取看待
⑨ 中醫養生的養生觀
養生和生活的關系決定了養生觀點的多面性。那麼,什麼是養生?為什麼要養生?如何養生?讓我們從養生文化高峰論壇上各位專家的精彩發言中,領略養生文化的悠久歷史和豐富內涵。
中醫養生主要有預防觀、整體觀、平衡觀、辯證觀。
1. 未病先防、未老先養。
2.天人相應、形神兼具。
3.調整陰陽、補偏救弊。
4. 動靜有常、和諧適度。 其一,天人合一的養生觀。中醫認為,天地是個大宇宙,人身是個小宇宙,天人是相通的,人無時無刻不受天地的影響,就像魚在水中,水就是魚的全部,水的變化,一定會影響到魚,同樣的,天地的所有變化都會影響到人。所以中醫養生強調天人一體,養生的方法隨著四時的氣候變化,寒熱溫涼,做適當的調整。
其二,陰陽平衡的健康觀。陰陽平衡的人就是最健康的人,養生的目標就是求得身心陰陽的平衡。什麼是陰呢?陰就是構成身體的物質基礎。什麼是陽呢?陽就是能量,陰陽是相對的,凡是向上的、往外的、活動的、發熱的、都屬於陽;凡是向下的、往裡的、發冷的、都屬於陰。身體之所以會生病是因為陰陽失去平衡,造成陽過盛或陰過盛,陰虛或陽虛,只要設法使太過的一方減少,太少的一方增加,使陰陽再次恢復原來的平衡,疾病自然就會消失於無形了。所以,中醫養生高度強調陰陽平衡,健康一生。
其三,身心合一的整體觀。中醫養生注重的是身心兩方面,不但注意有形身體的鍛煉保養,更注意心靈的修煉調養,身體會影響心理,心理也會影響身體,兩者是一體的兩面,缺一不可。 《黃帝內經》在開篇《上古天真論》首起問題就是關系功能衰退和壽命的問題:「余聞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歲而動作不衰,今時之人,年半百而動作皆衰者,時世異耶?人將失之耶?」《神農本草經》則不斷提出「不老」的概念。聶文濤在《求索神農智慧》一書中指出:中醫學和中葯學的發展不是依靠偶然的經驗積累,而是大量先哲為追求更高健康水平所進行的探索。
《道德經》上曾經講到,那些善於養生的人們懂得如何避免身心受到傷害。他們知道如何通過正確的飲食和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疾病的侵害,從而獲得健康,也會比一般人的生命更長久。當人們能夠遠離病痛,自然就能延緩衰老,延長壽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