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健康養生 > 怎麼用中醫學養生

怎麼用中醫學養生

發布時間:2023-11-15 06:11:09

A. 中醫養生有哪些方面

「故智者之養生也,必須四時而適寒暑,和喜怒而安居處,節陰陽而調剛柔」。智者養生必須做到:一要飲食均衡,起居正常,身體陰陽平衡,病邪就不會傷害身體,健康長壽;二要懂得自然規律,順應氣候變化,把控自我行為;三要懂得調節情緒,不被情志所傷,保持平和心態,氣血充足,百病不生。
要素一:
中醫養生中十分注重飲食均衡。《黃帝內經》中提及「飲食有節,飲食有時,飢飽得中」強調飲食要分清主次,合理全面,營養均衡,同時飲食也需要有節制,過飢導致營養不良,氣血衰少,引發各種疾病;過飽,超過脾胃的運化吸收能力,食物停滯,損傷脾胃。過多食用生冷辛辣食物影響脾胃運化功能,危害身體健康。
要素二:
養生與自然規律也是息息相關的,掌握了自然變化,順應自然規律,保持身體與自然環境的平衡,就能達到保健的目的。卧起有早晚四時之分,順應自然規律,人就可以健康長壽,達到疾病預防的作用。
要素三:
中醫養生特別注重精神調養,七情與人類臟腑功能相關聯,過喜、過怒、過悲、過憂、過思,超過人體承受限度,就使臟腑氣血陰陽失調,導致疾病發生。現在學習、工作、生活壓力過大,要學會調節自己的情緒,保持心境平和,五臟協調,疾病自然不會找來。

B. 中醫養生保健的常用方法

中醫養生保健的常用方法

中醫養生保健的常用方法,人們常說身體是革命的本錢,現在人們工作壓力大,有時候不注意身體就會出現一些問題,人生的`路還很長,我們需要愛惜自己的身體,下面我就來分享中醫養生保健的常用方法。

中醫養生保健的常用方法1

飲食養生

合理飲食可以調養精氣,糾正臟腑陰陽之偏,防治疾病,延年益壽。中醫養生理論認為,飲食要以「五穀為養,五果為助,無蓄為益,五菜為充」,還要重視五味調和,否則,會因營養失衡、體質偏頗、五臟六俯功能失調而致病。

動形養生

中醫認為,「人慾勞於形,百病不能成」。因此,古人在醫療及生活實踐中摸索形成了諸如按摩、氣功、太極拳、八卦掌、五禽戲等動形方式,以強身延年。當然,人若勞累過度,則容易引起「勞傷」,也稱「五勞所傷」,即久視傷血、久卧傷氣、久坐傷肉、久立傷骨、久行傷筋。

靜神養生

靜神養生在傳統中醫養生學中佔有重要地位。古人認為,神是生命活動的主宰,保持神氣清靜,心理平衡,可以保養天真元氣,使五臟安和,有助於預防疾病、增進健康和延年益壽。反之,則會導致情志內傷,如怒傷肝、喜傷心、思傷脾、憂傷肺、恐傷腎,以至誘發種種身心疾患。

修身養生

中醫養生理論認為,凡追求健康長壽者首先應從修身養性做起,如平日應排除各種妄念,多說好話、多行善事,可使自己心胸開闊、情緒安定,從而維持身心健康。

中醫養生保健的常用方法2

宜常搽:每天清晨,搓熱雙手,以中指沿鼻部兩側自下而上,搽到額部兩手向兩側分開,經兩頰而下,可反復10餘次,至面部輕輕發熱為度;可以使面部紅潤光澤,消除疲勞。

發宜常梳:用雙手十指伸入發間,用手指梳頭;從前到後按搓頭部,每次梳頭50—100次,可流通氣血,清醒頭腦。

目宜常運:將眼球自左至右轉動10餘次,再自右至左轉動10餘次,然後閉目休息片刻。每日可做4—5次,可以清肝明目。

耳宜常凝:兩手掩耳,低頭、仰頭5—7次,頭腦清凈,驅除雜念;常做這種動作,可去頭眩之疾。

齒宜常叩:每天清晨睡醒之時,把牙齒上下叩合,先叩臼齒30次,再叩前齒30次;可令人牙齒堅固不痛。

口宜常閉:每日經常閉口調息,舌抵上顎,呼吸均勻和緩。

津宜常咽:每日清晨,以舌抵上顎,或用舌尖舔動上顎,漱津滿口時,分數次咽下,有助於消化功能。

氣宜常提:在吸氣時,稍用意用力,提肛門連同會陰上升,稍後,在緩緩呼氣放下,每日可做5—7次;有利於氣機升降。

心宜常靜:每天抽出一定時間,排除各種雜念的干擾,靜心安神,從而使氣血平和,思維敏捷。

C. 中醫養生技巧

中醫養生技巧

中醫養生技巧,隨著時代日益發展和進步,中醫開始越來越令人信服,很多人開始追求中醫的養生技巧,試圖用中醫養生技巧來保持或者恢復健康,下面就來學習一下,一些普遍的中醫養生技巧。

中醫養生技巧1

一、捏脊

(1)位置: 背脊正中,督脈兩側的大椎至尾骨末端處。

(2)操作: 操作者用雙手的中指、環指和小指握成空拳狀,示指半屈,拇指伸直並對准示指的前半段。施術從長強穴開始,操作用雙手示指與拇指合作,在示指向前輕推患兒皮膚的基礎上與拇指一起將長強穴的皮膚捏拿起來,然後沿督脈兩側,自下而上,左右兩手交替合作,按照推、捏、捻、放、提的前後順序,自長強穴向前捏拿至脊背上端的大椎穴捏一遍。如此循環,根據病情及體質可捏拿4~6遍。從第2遍開始的任何一遍中,操作者可根據不同臟腑出現的症狀,採用「重提」的手法,有針對性的刺激背部的臟腑俞穴,以便加強療效。在第5遍捏拿兒童脊背時,在兒童督脈兩旁的臟腑俞穴處,用雙手的拇指與示指合作分別將臟腑俞穴的皮膚,用較重的力量在捏拿的基礎上,提拉一下。捏拿第6遍結束後,用雙手拇指指腹在兒童腰部的腎俞穴處,在原處揉動的動作中,用拇指適當地向下施以一定的壓力,揉按結合。

(3)功效: 消食積、健脾胃、通經絡。

二、穴位按揉

(1)足三里穴

1位置:在小腿前外側,當犢鼻下3寸,距脛骨前緣一橫指處。

2操作:操作者用拇指端按揉,每次1~3分鍾。

3功效:具有健脾益胃、強壯體質的作用。

(2)迎香穴

1位置:鼻翼外緣中點旁,當鼻唇溝中。

2操作:雙手拇指分別按於同側下頜部,中指分別按於同側迎香穴,其餘3指則向手心方向彎曲,然後使中指在迎香穴處做順時針方向按揉,每次1~3分鍾。

3功效:具有宣通鼻竅的作用。

(3)四神聰穴

1位置:在頭頂部,百會前後左右各旁開1寸處,共4穴。

2操作:用手指逐一按揉,先按左右神聰穴,再按前後神聰穴,每次1~3分鍾。

3功效:具有醒神益智的作用。

中醫養生技巧2

一、中醫養生粥

1、草芪龍苓粥

材料:炙甘草、黃芪、龍眼肉各10克,茯苓粉、大米各50克,白糖少許。

製作方法:將炙甘草、黃芪擇凈,放入鍋中,加清游念蔽水適量,水煎取汁,加茯苓粉、大米、龍眼肉煮粥,待熟時調入白糖,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1劑,7天為1療程,連續2~3療程。

療效:可補氣安神,適用於慢性心功能不全心悸怔忡、胸悶氣短、活動後加劇、面色淡白或有自汗、舌淡苔白、脈結代等。

2、生脈粥

材料:黨參、神州麥冬、五味子各10克,大米50克,冰糖適量。

製作方法:將諸葯擇凈,水煎取汁,與大米加清水嬲旖亍茫適量煮粥,待熟時調入冰糖,再煮一二沸即成,或將生脈口服液1支,調入稀粥中服食,每日2劑,7天為1療程,連續2~3療程。

療效:可補氣養陰,適用於慢性心功能不全心悸怔忡、疲乏無力、失眠多夢、五心煩熱、潮熱盜汗、面色淡白無華、舌紅苔薄、脈結代而細等。

3、參粉歸芪粥

材料:高麗參粉5克,當歸、黃芪、大棗各10克,大米100克,白糖適量。

製作方法:將諸葯擇凈,放入靳陂偃蟛鍋中,加清水適量,浸泡5~10分鍾後,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粥,待粥熟時調入高麗參粉、白糖,再煮一二沸服食,每日1劑,7天為1療程,連續2~3療程。

療效:可益氣養血,適用於慢性心功能不全心悸健忘、面色無華、頭暈目眩、食慾不振、浮腫尿少、腹脹惡心、舌淡苔薄白、脈高畢結代或細而無力等。

4、三七三子粥

材料:三七5克,蘇子、白芥子、萊菔子各10克,大米100克,白糖適量。

製作方法:將諸葯擇凈,放入鍋中,加清水適量,浸泡5~10分鍾後,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粥,待粥熟時調入白糖,再煮一二沸服食,每日1劑,7天為1療程,連續2~3療程。

療效:可除痰化瘀,適用於慢性心功能不全心悸怔忡、胸悶心痛、頭暈氣短、唇甲青紫、苔白膩或有瘀點、脈弦結等。

5、參附桂枝粥

材料:紅參粉5克,附片、桂枝各10克,大米30克,冰糖適量。

製作方法:將諸葯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為稀粥服食,待熟時調入紅參粉、冰糖,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1劑,7天為1療程,連續2~3療程。

療效:可溫腎通陽,適用於慢性心功能不全心悸胸悶、頭暈頭痛、面色蒼白、畏寒肢冷、神疲乏力、舌質淡胖、脈沉遲等。

二、中醫養生的方法

1、補氣

我們常常會聽說過人參是大補。電影上,碰到快斷氣的病人,中醫大夫會用人參湯進行補氣。你可能想不到的'是,日常中我們吃的紅棗,也具有和人參一樣的補氣的作用,所以,在平時可以用紅棗泡茶、熬粥等,不僅美味,同時達到保健的作用。

在平時可以用紅棗泡茶、熬粥等,不僅美味,同時達到保健的作用

2、補血

補血的食物有很多,其中枸杞子更是其中之最,鮮紅的枸杞子,似乎在人們的印象里,是滋陰壯陽的補品,其實,在中醫里,是用來補血的良葯,在過節,很多人會送枸杞子當做禮品,可見枸杞子的重要性。

3、補津液

補津液,很多人會對此有些陌生,其實如果每日飲用石斛茶,石斛能生津潤嗓,對於那些學播音等相關專業的人來說至關重要,因為他們經常要說話,聲帶很容易受損,所以,生活處處有知識,要在平時多加註意。

D. 中醫養生方法有哪幾種

人們常常把養生分為生理、心理、哲理養生三個層次。對於一般人,注重身體的健康,接觸最多的就是生理養生。那麼,其他的兩種養生方式能帶給我們什麼樣的益處呢?今天就帶大家來了解下三大中醫養生法。

三、心理養生

一是調攝情志,二要修養德行。因為人的情志活動和道德修養,對人的身心健康關系極大。

所謂“情志”,就是中醫所說的“七情”,即“喜、怒、憂、思、悲、恐、驚”。這七種精神因素,是人受外在環境各種刺激所引起的反映。既是生理反映,也是心理反映。通常情況下,不會引起疾病,但過於激烈或持久,或自身過於敏感,都會導致疾病。如喜傷心、思傷脾,怒傷肝,悲憂傷肺,驚恐傷腎,所以要重視調攝情志。

E. 中醫常用的養生方法有哪些

中醫迅旅橋常用的養生方法有哪些

中醫常用的養生方法有哪些,中醫養生是我們中國歷史悠久的養生方法。中醫養生的'辦法特別的多,是我們中國獨有的養生之道,下面,為大家介紹幾種中醫常用的養生方法有哪些,可以供大家參考。

中醫常用的養生方法有哪些1

動形養生

中醫認為,「人慾勞於形,百病不能成」。因此,古人在醫療及生活實踐中摸索形成了諸如按摩、氣功、太極拳、八卦掌、五禽戲等動形方式,以強身延年。當然,人若勞累過度,則容易引起「勞傷」,也稱「五勞所傷」,即久視傷血、久卧傷氣、久坐傷肉、久立傷骨、久行傷筋。

飲食養生

合理飲食可以調養精氣,糾正臟腑陰陽之偏,防治疾病,延年益壽。中醫養生理論認為,飲食要以「五穀為養,五果為助,無蓄為益,五菜為充」,還要重視五味調和,否則,會因營養失衡、體質偏頗、五臟六俯功能失調而致病。

修身養生

中醫養生理論認為,凡追求健康長壽者首先應從修身養性做起,如平日應排除各種妄念,多說好話、多行善事,可使自己心胸開闊、情緒安定,從而維持身心健康。

靜神養生

靜神養生在傳統中醫養生學中佔有重要地位。古人認為,神是生命活動的主宰,保持神氣清靜,心理平衡,可以保養天真元氣,使五臟安和,有助於預防疾病、增進健康和延年益壽。反之,則會導致情志內傷,如怒傷肝、喜傷心、思傷脾、憂傷肺、恐傷腎,以至誘發種種身心疾患。

調氣養生

人體元氣有化生、推動與固攝血液、溫養全身組織、抗拒病邪、增強臟腑機能的作用。營養失衡、勞逸失當、情志失調、病邪夾擊等諸多因素,可致元氣虛、陷、滯、逆,進而使機體發生鎮搏病理變化。中醫調氣養生法主張通過慎起居、順四時、戒過勞、防過逸、調飲食、和五味、調七情、省言語、習吐納等一系列措施來調養元氣、祛病延年。

中醫常用的養生方法有哪些2

1、推腹30秒

揉腹可增加腹肌和腸平滑肌的血流畝猛量,促進腸胃蠕動,消除便秘,有助於入睡,防止失眠。

每天早上起床時推一次,晚上臨睡推一次

2、推腹方法

從肋骨兩側向前下方推,仔細按揉,過程要放鬆。

3、跪膝30秒

跪膝對腰部有很多好處,能治療腰痛,如果您經常腰痛,那就試試跪坐30秒,就可以有效改善。

4、跪坐方法

將力量用在臀部後身體微微撐起,脊椎挺直,而且要使整個身體微微浮起來,這樣才不會傷害到自己的膝蓋。

5、30秒金雞獨立

這個動作能調和平衡,中醫一直認為身體有疾病就是陰陽失調,這個動作可以幫助我們找回平衡。

F. 中醫養生的方法有哪些

中醫養生
1、食物養生:
老中醫的順口溜, 可做參照與踐行。
生梨潤肺化痰好, 蘋果止瀉營養高。
黃瓜減肥有成效, 抑制癌症獼猴桃。
番茄補血助容顏, 蓮藕除煩解酒妙。
橘子理氣好化痰, 韭菜補腎暖膝腰。
蘿卜消食除脹氣, 芹菜能治血壓高。
白菜利尿排毒素, 菜花常吃癌症少。
冬瓜消腫有利尿, 綠豆解毒療效高。
木耳搞癌散血淤, 山葯益腎浮腫消。
海帶含碘散淤結, 蘑菇抑制癌細胞。
胡椒驅寒兼除濕, 蔥辣姜湯治感冒。
魚蝦豬蹄補乳汁, 豬肝羊肝明目好。
益腎強腰吃核桃, 健腎補脾吃紅棗。
2、中醫養生源遠流長養生境界是「治未病」
中醫學從《黃帝內經》開始就把養生防病作為主導思想,講「上醫治未病」。「養生」最早見於《莊子•內篇》,所謂「生」,生命、生存、生長之意;所謂「養」,保養、調養、補養、護養之意。「養生」的內涵,一是如何延長生命的時限,二是如何提高生活的質量。
3、中醫養生講究四時陰陽,春生、夏長、秋收、冬藏,這是自然界的規律。人應該順應大自然的規律,比如,春天的時候,要有一種生發之氣,被發緩形,夜卧早起。冬天不能太張揚、太發散,萬物處於秘藏。中醫養生主張因時、因地、因人而異。中醫養生包括形神共養、協調陰陽、順應自然、飲食調養、謹慎起居、和調臟腑、通暢經絡、節欲保精、益氣調息、動靜適宜等一系列養生原則,而協調平衡是其核心思想。
4、房中養生:男女居室,人之大倫。孤陰不生。獨陽不長,人道不可廢者。成年之男女,若長期沒有性生活,對身體也是不利的。但是也要防止另一個極端,這就是縱欲。《黃庭經》曰:「長生至慎房中急,何為死作令神泣?」這方面歷代養生家論述極多,毋用贅言。至於有的人淫樂成性,嗜欲無度,說什麼「寧可花下死,作鬼也風流」,那是咎由自取。漢代枚乘《七發》雲「明眸皓齒,命曰伐性之斧,如戲猛獸之爪牙」。呂純陽詩雲:「二八佳人體如酥,腰間代劍斬愚夫,雖然不見人頭落,暗裡教君髓骨枯。」這些決非聳人聽聞之語,而應永為警戒的。
5、氣功養生:學會吐納法:陶弘景在《養性延命錄》里提出:「納氣有一,吐氣有六。納氣一者,謂吸也;吐氣六者,謂吹、呼、唏、呵、噓、呬,皆出氣也。」吐氣的時候,不能把嘴張得太大,要無聲,長氣,吐完為止。吐氣的時候,根據每個字發音的不同,口型有輕微的變化,吐氣的部位也不同,要把氣出到最長。練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可以達到胎吸。胎兒在母親身體里,雖然沒有呼吸,但也有生命,這就是胎吸。練氣功之前,首先把心定下來,去除一切雜念,進入狀態。按照方法做完氣之後,會發現滿口生津,古書稱「上池之水」,然後把津液咽下去。津液是一種重要的生命物質,不能隨便吐掉,應做到「津常咽」。
還有現在很火的拔罐、針灸、個人推薦拔罐!!如果下班之後去拔一下能減輕壓力和疼痛。可以看一下我的簽名檔裡面。裡面有個網站從網上搜集的

閱讀全文

與怎麼用中醫學養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重陽節插茱萸的史載 瀏覽:627
私營企業為員工交養老保險 瀏覽:840
腦部腫瘤壓迫眼神經和壓迫老年痴呆有關系么 瀏覽:438
如何暗示父母自己一定得配眼鏡了 瀏覽:474
老年人興趣小組活動照片 瀏覽:226
物業公司用退休人員做保安 瀏覽:424
濟南兒童醫保如何掛在父母名下 瀏覽:330
工作多少歲可以領養老金 瀏覽:21
標準的老人床多少錢 瀏覽:970
60歲的男人還會愛上女人嗎 瀏覽:130
60歲能買平安什麼保險 瀏覽:54
老年人安全帶怎麼系 瀏覽:219
70歲老人海上婚紗照 瀏覽:253
中國官員級別退休年齡 瀏覽:589
老年節主題黨日活動計劃 瀏覽:522
農村養老保險交多少錢農村 瀏覽:632
父母不喜歡玩游戲怎麼辦 瀏覽:425
養生葯如何做兩用產品 瀏覽:608
老年人奇葩創業 瀏覽:568
治療老年人的葯酒方 瀏覽: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