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夏季入伏怎麼養生
夏季入伏怎麼養生
馬上就要入伏了,夏季入伏要注意養生,那麼夏季入伏怎麼養生呢?
第一:補鉀
一到天熱,出汗多,這個時候要補鉀,可以多吃點香蕉。也需要及時正確地補水,平時最好手邊常備一瓶水,隨時補充,遵循少量、多次、慢飲的原則。
第二:少怒
對於患有心腦血管疾病的老人來說,燥熱的夏天,特別愛發火。這種情緒的不穩定很危險,可能引起疾病突發。所以夏日養生很關鍵的兩個字就是少怒。
第三:護心
中醫認為,一年之中,夏天是心最累的季節。夏天養心,最關鍵的是要護好心臟。首先避免過熱和過涼,頂著烈日在街上行走,整夜開空調,冷熱環境的交替,很容易在短時間里加速血液流量,增加心臟和血管的.負擔。也很容易引起心臟的不適。
第四:多走
夏天運動對體力消耗比較大,走路、太極、瑜伽等比較緩慢的運動最適合夏天進行,對緩解失眠、平復情緒有一定的幫助。沒有病的人還可以快走和慢跑交替進行。
第五:吃苦
“夏日吃苦,勝似進補。”研究證明,苦味食品含有生物鹼、氨基酸、苦味素、維生素及礦物質等大量人體需要的物質,能解毒、明目、抗菌消炎、解熱祛暑、提神除煩。適當吃點,還可以刺激脾胃的消化能力。
夏天大量出汗後,不要猛喝白開水,應該先喝些淡鹽水。炎熱的天氣里,人本來就容易血鉀偏低,出汗又帶走大量的鈉和鉀。所以夏天可以多吃一些瘦豬肉、魚、海產品、牛肉、小白菜、油菜、土豆、香蕉等都含有豐富的鉀,可以適當多吃一些。
;㈡ 入伏後如何養生及入伏吃什麼養生注意點
入伏後吃絲瓜湯、綠豆湯養生。
適合伏天的食物首選是絲瓜,解暑防燥,絲瓜里含有人參中的成分——皂苷,特別適合伏天食用。入伏之後,天氣炎熱,往往會覺得胃口不好,消化也不好,涼拌絲瓜入口涼爽,嫩脆多汁,滿口清香;做清湯或者與排骨、雞湯一起煲湯都能解除油膩,令人胃口大開。
綠豆湯具有清熱解毒,止渴消暑的作用。湯色碧綠比較清澈的可達到清熱功效,湯色渾濁消暑效果差,但是清熱解毒的作用強。
注意事項
部分地區夏季酷暑潮濕,人們容易出汗,不僅大量水液流失,還有許多微量元素的消耗。出汗時陽氣易隨之外泄,倘若外界環境河流密布,寒濕之氣較重,人們貪食生冷易導致內環境寒濕,脾胃失調,實則現痰濕中阻,虛則虛寒內生,為冬季發病埋下伏筆。
因此應根據自己的體質選擇合適的食物,消暑的同時不要太貪涼。若是脾虛濕盛的人可食用一些健脾祛濕的食物;愛吹空調、喜冷飲冰啤酒的人導致脾胃虛寒,則可選擇溫陽補益的食物,補補陽氣。
以上內容參考:人民網-三伏天來了!請收好這份 實用飲食指南
㈢ 三伏天如何保健養生
三伏天如何保健養生
三伏天如何保健養生,一年之中最熱的時間段就是三伏天,高溫難耐的天氣,讓人們呆空調房裡,喝冷飲,再加上悶熱潮濕的空氣,非常容易引起不適,那麼三伏天如何保健養生?
身體祛濕
悶熱潮濕的三伏天,人體容易被濕邪侵襲。對付暑濕,可以按足三里穴,有助於運化水濕。
睡前用40℃溫水泡腳,可祛濕,還能提高睡眠質量。還可以刻意出些汗,讓濕氣隨著汗水散發出去。
多吃健脾化濕的食物也有幫助,紅豆、綠豆、荷葉煮粥,藿香、佩蘭、蒼術泡茶,生薑切片煮水,都有祛濕之效。
注意:綠豆性寒,體質虛弱者不能過多飲用。
7個禁忌千萬別犯
1. 忌不開窗通風
三伏天不少人怕熱,閉窗室內吹空調。
其實,潮濕悶熱、通風差的室內易引發中暑,而且使用空調不開窗換氣,空氣質量會變差,反而致病。
建議:每天開窗通風兩次以上,每次15分鍾-30分鍾。
2. 忌冷風對著吹
空調冷風對著頸椎吹,使頸背部肌肉受寒,造成頸部持續痙攣、後背酸痛等。
建議:室內空調溫度不要低於26℃,肩背部不要直對著空調,可以搭個披肩。
3. 忌冷飲不離手
冰淇淋、冷飲適當吃解暑,大量吃會傷身。且夏季人體新陳代謝快,血管處在擴張狀態,突然食用冰飲,造成血管迅速收縮,引起血壓波動,易誘發心腦血管意外。
建議:盡量不吃冷飲,越熱越要喝溫水;如果一定要吃冷飲,最好選在飯後1小時;吃冷飲後,生薑是最好的補救食材,可以喝一杯薑茶。
4. 忌整天不出汗
養生要適應大自然的規律,該出汗時就出汗,因為出汗既能排走體內毒素,又能調節體溫。
建議:傍晚出門走一走,微微出汗對身體好。
5. 忌中午不休息
三伏時節應晚睡早起,但晚睡不是熬夜,最好在24點前入睡。因天氣炎熱,睡眠會受到一定影響,建議有條件最好睡個午覺,也能有效預防冠心病、心梗等心臟疾病的發生。
建議:午睡以15分鍾-30分鍾為宜,午睡後可以輕微活動,喝一杯水,以稀釋血液黏稠度。
6. 忌只吃水果
三伏天身體出汗多、消耗大,易疲勞、沒胃口,不少人選擇吃點果蔬了事。吃不好,營養不夠,免疫力降低,就可能導致疾病。
建議:
① 果蔬不能少:多吃點富含鉀的蔬菜水果,如香蕉、香瓜、西紅柿、南瓜、豆類、土豆及芹菜等。
② 來點湯開胃:菜湯、肉湯、魚湯、蛋湯等,餐前少量飲用還能櫻悶增加食慾。
③ 蛋白質一定有:適當吃些瘦肉、魚、豆奶、雞蛋等。
④ 穀物不可少:出汗會丟失b族維生素,而谷類是b族維生素的良好來源。
7. 忌直接沖冷水澡
炎熱的夏季,不能用冷水洗澡。人體經過冷水的刺激,會產生心跳加速、血壓升高、肌肉收縮、精神緊張等一系列刺激反應,對心臟、血壓產生不利影響。
建議:運動完後,最好先休息30分鍾,待身上熱量散發後,或用毛巾擦拭,再洗澡。水溫不要太高,以36℃-39℃為好。
保持水分充足 補水養生是三伏天的重中之重。冬為陰,夏為陽,夏季陽盛陰衰,陽氣欲升欲旺,體內寒氣易解,三伏天稍動就大量出汗,繼而產生強烈的口渴感,按出汗量飲水,不能等到口渴才想到喝水,而要定時喝水,白開水、茶水等就是比較好的選擇。
適度運動 夏季鍛煉容易大量出汗,甚至有人希望藉助脊謹彎高強度運動達到運動健身或者減肥的效果。但世界健康博覽會專家提醒,夏季不能總是貪涼待在空調房,健身值得提倡,但運動過度則會損傷身體機能。人們應該選擇在早晨或傍晚進行適度鍛煉,如練太極拳,鼓舞陽氣的生發、增加汗液的排泄,以帶動體內滯留的寒氣發出體表,增強體質。
三伏灸 三伏灸,祖國醫學的瑰寶。三伏灸是我國傳統醫學中最具特色的伏天保健療法,與現代預防醫學有異曲同工之處。祖國醫學早在千百年前就提倡「晌嘩不治已病治未病」的療法,是世界上最早的預防醫學。
「冬病夏治」的「三伏灸」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方法,這種療法是通過利用全年中陽氣最盛的三伏天,人們體內陽氣也相對充沛的時機,應用具有溫經散寒補虛助陽的`中葯製成葯餅,通過有經驗的針灸醫生辨證分析後,選擇相應的穴位進行貼敷灸治療。
三伏貼 三伏貼是一種膏葯,如銀行卡大小,一般四個為一組使用。在夏天農歷的頭伏日期貼在後背一些特定部位上,據信可以治療預防冬天發作的某些疾病(如鼻炎,氣管炎,咽炎,哮喘等),針對不同的疾病,一般要將四片膏葯一起貼在後背的不同位置,保持八小時即可揭下。
選擇在三伏天貼敷,是根據中醫「冬病夏治」的理論,對支氣管哮喘、過敏性鼻炎等冬天易發作的宿疾,在一年中最熱的三伏天(這3天是人體陽氣最盛的),以辛溫祛寒葯物貼在背部不同穴位治療,可以減輕冬季哮喘發作的症狀。
三伏天吃雞養生 三伏天養生吃雞倒是很有幾分科學根據。民諺雲:「起伏吃只雞,一年好身體。」三伏天里人的體能消耗較多,須適當補充營養。在燒雞時可適量加入生薑,生薑性溫,可以調節人體在夏季內外溫差,使得人體適應外界環境,起去濕強身的作用。
一、養陽避炎熱
夏季人體養生外發,但是卻陰伏在內,稍不注意就會導致疾病的發生。並且在夏季,人體皮膚的毛孔是張開的狀態,人體為了調節體溫,因此出汗較多,如果暑熱過度,就會損耗陽氣,因此,夏季要養陽避炎熱。在三伏天的高溫時節,建議大家少外出,多乘涼,在外工作的朋友,要注意防暑降溫,盡量避開烈日熾熱的陽光,注意防曬。出汗時,也要注意補充水分,如果是大汗淋漓之後,應喝一些淡鹽水,調節身體的電解質平衡。
二、食要清淡少生冷
夏季由於氣候的炎熱,人們的身體能量是消耗較大的,但這時人們的飲食還應該是以清淡為主,因為重口味的食品或導致人們食鹽量過多,導致口渴,並且清淡的飲食有消暑、清火的作用。但也要注意營養的搭配,不能太過寡淡,導致營養不良。三伏時節,人們喜歡吃一些生冷的食品,這對腸胃會有刺激,建議盡量少吃。
三、養心還要重「養神」
中醫認為,人體的五臟,心臟與夏季相對應,臟主血脈,主神,與血液運行和血管以及精神情志密切聯系,並司屬汗液。夏季炎熱,容易心火旺盛,產生急躁、心煩、失眠等症狀,因此夏季要注意心神的調養。因此在夏季,要注意心情的愉悅,做到心靜自然涼,心胸寬闊,精神飽滿,這對夏季養心非常重要。
四、夏季運動要適度
俗話說,夏練三伏,夏季進行適當的活動,可以促進體內陽氣的宣發,有利於身體氣血的運行,保持健康。但是要注意適度,並且選擇合適的運動項目。夏季不可做運動量過大的運動,尤其是中老年朋友,建議可以去游泳,散步。同時在時間的選擇上,也應選擇在清晨或者傍晚。運動之後,飲食單的補充一些肉類:鴨肉、魚肉、雞肉都是很好的選擇。同時,夏季的運動不宜超過3個小時。
三伏天吃什麼最好
1、蓮子
入伏後多吃蓮子可祛火,熱天心臟最脆弱,暑熱B人,易煩躁、傷心。蓮子芯的味道雖苦,但可清心火,還有降血壓作用,適宜體質虛弱、心慌、失眠多夢的人食用。但大便干結、腹脹者,最好少吃。
2、綠豆
綠豆新涼、味甘,有清熱解毒、消暑除煩、止渴健胃的功效。對於因三伏日曬導致的皮膚瘙癢皮膚瘙癢或出現紅疹的人,吃綠豆可緩解症狀。但需注意的是,有四肢乏力、腹瀉等症狀的老人、兒童則不宜食用。
3、生薑
俗話說:「冬吃蘿卜夏吃薑。」姜具有溫補的作用,三伏天可以多吃點姜,補補陽氣。生薑新辛溫,有散寒發汗,化痰止咳,和胃,止嘔等各種功效。三伏天喝薑茶的最佳時機也來到了。生薑4片,大棗4枚,紅糖適量,同放入杯中沸水沖泡,一杯溫胃散寒的姜棗茶就沏好了。喝薑茶是一種簡便易行的保健方法,現在也似乎越來越流行。薑茶一年四季都可以喝,但是夏天是最適宜喝薑茶的季節。
4、西瓜
我國民間早有一句諺語:「熱天吃西瓜,不用把葯抓。」西瓜新寒,味甘,歸心、胃、膀胱經,具有清熱解暑、生津止渴、利尿除煩的功效,常吃西瓜能清火解熱。西瓜不但能清熱解毒、除煩止渴,而且能利尿,幫助消化,因此,人們一定要吃些西瓜,特別是從事露天工作或在室內高溫環境下工作的人。
5、綠茶
三伏天午後,喝杯綠茶,不僅清熱消暑,還能解毒、止渴。喝綠茶具有堅固牙齒、保護毛細血管及提神作用。另外,大量出汗後喝綠茶可以幫助身體補充流失的鉀元素,提高耐熱能力。需注意,綠茶新偏寒,胃不好的人喝容易脹氣。
6、梨
三伏天天熱,易缺水,因鮮嫩多汁、酸甜適口,所以又有「天然礦泉水」之稱,最佳的補水護膚品。《本草綱目》記載,梨者,利也,其新下行流利。它葯用能治風熱、潤肺、涼心、消痰、降火、解毒。現代醫學研究證明,梨確有潤肺清燥、止咳化痰、養血生肌的作用。因此對急新氣管炎和上呼吸道感染的患者出現咽喉干、癢、痛、音啞、痰稠、便秘、尿赤均有良效。
㈣ 夏至以後多久入伏入伏後該如何養生
正常情況下,入伏時間可能在7月11到7月21日之間。那麼,入伏後該如何養生?我們一起去了解一下。
一、清淡飲食
入伏之後,天氣比較炎熱,人們消耗的能量比較大。但是,建議一定要以清淡飲食為主,如果經常吃一些辛辣油膩刺激性的食物就會導致口渴,上火,腹瀉等不良情況,影響身體健康。清淡飲食也要注意營養的搭配,飲食盡量多樣化,不要太單一,否則會出現營養不良的情況。然後,因為天氣比較熱,所以很多人喜歡吃冷飲。口渴之後不宜一次性喝太多,否則會給心臟和胃腸道帶來負擔。另外,天氣炎熱,出汗比較多,體內滲透壓失衡,所以容易出現中暑的情況。那麼,喝水的時候可以在白開水裡面加入一點鹽,這就是我們所說的鹽水,那麼就可以使體內滲透壓平衡,有利於養生。以上只是我的個人看法,大家又有什麼看法呢。
㈤ 入伏後應該怎麼養生
隨著進入三伏天,各地都開始了蒸烤模式,三伏天難熬,不僅因為溫度高,也是各種疾病容易扎堆的日子。夏天 容易中暑、心源性猝死的病例也比春秋季節高出20%,那入伏以後應該怎麼養生呢?
1.以熱制熱:中醫認為養生應該順應時節,該出汗就出汗。因此應該多喝溫水,冷飲只能使口腔涼爽,但會使血管受冷收縮,還會降低身體散熱的速度,喝溫水才更能解暑。空調也不要往身上吹,要保護好頸背、膝蓋等部位,防止受涼。
2.吃苦開胃:進入三伏天容易食慾不振,可以多吃點苦味食物,如苦瓜、苦菊等,中醫認為苦入心,能清心火,有利於夏季養生。
3.心靜自然涼:高溫天人們易出現心煩意亂、無精打采等「情緒中暑」跡象,靜坐、澆花、聽音樂都有助於緩解煩躁心情。
㈥ 「入伏」後該注意的一些養生小方法
1、減少運動
盡量減少在溫度高的時候出門或是大量的運動,尤其中午下午。這樣身體水分的流失太快了,如果不能及時的補充水分很容易出現脫水中暑的情況,就非常危險了。
2、少喝飲料,適量飲茶
我們提倡限制食鹽、限糖飲食,但是,不一定能做到。許多人在夏季稍出汗就會貪飲甜飲料,因為感覺很解渴。其實是錯誤的,很多飲料含有大量糖,會導致體內電解質紊亂,不但不解渴,反而會更渴。如果再不注意補充電解質,出汗量大時便可能會缺鈉,缺鉀。並且飲料中很多添加劑本身就經過肝腎代謝,更是增加了肝腎負擔,如果過量,很有可能導致肝腎損害。盡量少喝甜飲料,多喝白開水或者礦物質水補充卻是的水分與礦物質。
3、防止感冒和消化道疾病
三伏天是感冒高發期,尤其是長時間吹空調或者電風扇,毛孔打開一冷一熱,很快會出現咳嗽、打噴嚏、流鼻涕等感冒症狀。建議不要長時間在低溫下滯留,尤其不要突然改變冷熱環境,出汗時千萬不要對著空調或風扇吹。
4、注重飲食衛生
三伏天因為瓜果都成熟了,很便宜,也很甜爽,所以很多時候都有大量食用瓜果的習慣,但是如果不注意衛生,腸胃疾病就會找上門,如果自己又是虛寒體質的人,就更容易受到病毒的侵襲,虛寒體質就盡量的不要食用生冷食物了,尤其冰鎮瓜果、冰淇淋、雪糕等冷飲,很容易導致腹瀉加重。而且這些東西本身含有大量糖類以及膽固醇,也就是中醫講的易生痰濕之品,再加上本身虛寒體質,寒與濕互結,寒濕內侵,後面基本很難調整過來了。
那我們在伏天應該多吃些什麼呢?
1、生薑
俗話說:冬吃蘿卜夏吃薑。姜具有溫補的作用,三伏天可以多吃點姜,補補陽氣。生薑辛溫,有散寒發汗,化痰止咳,和胃,止嘔等各種功效。三伏天喝點薑茶,生薑,大棗,紅糖或冰糖適量,泡水就行。薑茶一年四季都可以喝,但是夏天是最適宜喝薑茶的季節。有人可能要問,夏天本來那麼熱,再喝姜差豈不更熱,有個小技巧給大家分享一下:姜不要去皮,就不會過熱了。因為中醫講生薑為寒包火,姜皮寒,姜本身溫熱,如果不去皮,本身不會出現燥熱的情況的。
2、冬瓜
冬瓜排濕效果非常好,冬瓜皮更甚,冬瓜皮本身就是一味排濕利尿的中葯。冬瓜中含有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膳食纖維、微量元素、維生素等成分,營養價值非常豐富,能夠極好的補充身體需要。伏天也是冬瓜成熟的季節。此時冬瓜中的碳水化合物既能補充身體水分,又可以有效清熱解暑,健體消腫。而在排除身體濕氣方面,冬瓜中富含的鉀離子能夠不斷的幫助身體進行排濕,利水消腫、清熱解毒。
3、帶心蓮子
蓮子中含大量蛋白質、多鍾維生素和礦物質以及微量元素並且還有天門冬素和蜜三糖。而蓮子心含有蓮心鹼、異蓮心鹼等多種生物鹼,味道極苦,有清熱瀉火之功能,還有顯著的強心作用,能擴張外周血管,降低血壓。入伏後多吃蓮子可清暑祛火,化濕祛痰。蓮子芯的味道雖苦,但可清心火,降壓,對心慌、失眠多夢的人食用效果非常好。
4、紅豆
實際上就是中葯赤小豆。紅豆中含大量的蛋白質、氨基酸、微量元素、維生素等。中醫講,赤小豆性平、味甘、無毒,有滋補強壯,除濕健脾的功效。將紅豆煮成粥之後,紅豆的營養更容易被人體吸收,對人體的滋補也更加有效。紅豆薏米粥現在炒作的很火,確實祛濕健脾養胃和胃效果很不錯,但是注意,最好還是用炒薏米,因為生薏米本事祛濕化濁作用弱於炒薏米太多。
#入伏# #快問中醫超能團# # 健康 科普排位賽# @快問中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