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夏季如何養生
夏季養生,夏季是陽氣最盛的季節,氣候炎熱而生機旺盛。此時是新陳代謝的時期,陽氣外發,伏陰在內,氣血運行亦相應地旺盛起來,活躍於機體表面。夏天的特點是燥熱,「熱」以「涼」克之,「燥」以「清」驅之。因此,清燥解熱是夏季養生的關鍵。
一是健脾除濕。濕邪是夏天的一大邪氣,加上夏日脾胃功能低下,人們經常感覺胃口不好,容易腹瀉,出現舌苔白膩等症狀,所以應常服健脾利濕之物。一般多選擇健脾芳香化濕及淡滲利濕之品,如藿香、佩蘭等。
二是清熱消暑。夏日氣溫高,暑熱邪盛,人體心火較旺,因此常用些具有清熱解毒清心火作用的葯物,如 酸角、薄荷、金銀花、連翹等來祛暑。
三是補養肺腎。中醫認為,按五行規律,夏天心火旺而肺金、腎水虛衰,要注意補養肺腎之陰。可選用枸杞子、生地、百合、桑葚以及酸收肺氣葯,如五味子等,可防出汗太過,耗傷津氣。
四是冬病夏治。所謂冬病夏治,即夏天人體和外界陽氣盛,用內服中葯配合針灸等外治方法來治療一些冬天好發的疾病。如用鮮芝麻花常搓易凍傷處,可預防冬季凍瘡;用葯膏貼在穴位上,可治療冬季哮喘和鼻炎。
五是以清為點。夏天氣溫高,人們出汗多,胃口差,當然,如果「清淡」意味著吃東西更要講究衛生,不吃過多的油膩食物,多吃點水果多飲水,那還是有道理的。人體要適應自然環境、季節氣候的變化,夏天的特點是「熱」,故養生的關鍵在於「清」。
夏天養心安神之品有茯苓、麥冬、小棗、蓮子、百合、竹葉、柏子仁等,這些都能起到養心安神的作用。在飲食方面,應多吃小米、玉米、豆類、魚類、洋蔥、土豆、冬瓜、苦瓜、芹菜、蘆筍、南瓜、香蕉、蘋果等,少吃動物內臟、雞蛋黃、肥肉、魚子、蝦等,少吃過鹹的食物,如咸魚、鹹菜等。
以下四種夏日常見護心瓜果大家可以多多食用。
西瓜:除煩止渴、清熱解暑。適用於熱盛傷津、暑熱煩渴、小便不利、喉痹、口瘡等症。
黃瓜:皮綠汁多脆嫩鮮美,含水量約為97%,是生津解渴的佳品。鮮黃瓜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對除濕、滑腸、鎮痛也有明顯效果,夏季便秘者宜多吃。
桃:生津、潤腸、活血、消積。適用於煩渴、血淤、大便不暢,小便不利,脹滿等症。每日午、晚飯後食用兩個。
苦瓜:苦瓜味甘苦性寒,老瓜逐漸變黃紅色,味甘性平。它能除熱邪、解勞乏、清心明目,工作勞累的人可以多吃些。
多喝骨頭湯
骨頭湯熬的好不好,要害在於食材,骨頭湯能起到延緩朽邁的作用。這是由於人體骨骼中最緊張的是骨髓,血液中的紅、白細胞等便是在骨髓中形成的,隨著年事的增大和機體的老化,骨髓製造紅、白細胞的功效漸漸闌珊,骨髓功效低落,直接影響到人體新陳代謝的功效。而骨頭湯中含有的膠原卵白恰好能增能人體製造紅、白細胞的本領。以是對付中老年人來說,喝些骨頭湯加以調治,可以減緩骨質老化;同樣,骨頭湯也能有利於青少年的骨骼生長。
燉骨頭湯(或魚湯),最好是用冷水。因為一般的肉骨頭上總帶有一點肉,如果一開始就往鍋里倒熱水或開水,肉的表面突然受到高溫,肉的外層蛋白質就會馬上凝固,使得里層的蛋白質不能充分地溶解到湯里,只有一次加足冷水,並慢慢地加溫,蛋白質才能夠充分溶解到湯里,湯的味道才更鮮美。 另外,在水開後加少許醋,使骨頭里的磷鈣溶解在湯內,這樣燉出來的湯既味道鮮美,又便於腸胃吸收。同時,燉湯不要過早放鹽。因為鹽能使得肉里含的水份很快地跑出來,會加快蛋白質的凝固,影響湯的鮮味。
Ⅱ 夏季養生小常識有哪些
夏季養生一定要記住這幾個小常識:1、要多喝水,夏季天氣非常的炎熱,一定要及時的給身體補充水分,每天的飲水量最少要在八杯左右,這樣才可以保持身體的水分,能夠維持生理的機能。水對我們身體來講是非常重要的,由於夏季水分流失的速度是非常快的,如果不及時的補充水分,就會影響到身體的健康,導致皮膚容易出現乾燥,皺紋開始增多,加快了人體的衰老。4、夏季要注意保護陽氣,很多人在夏天的時候都容易出現感冒,這是因為不管是在白天還是在晚上都開著空調,這樣室內外的溫度相差是非常大的,再加上喜歡吃一些冰冷的食物,那麼就會損傷到體內的陽氣,洋氣受到損傷之後,就會讓體內的濕氣過重,寒氣過重,這樣就會引發感冒,所以夏季室內的空調溫度不易過低,最好是在26°左右為宜。
Ⅲ 夏季該如何養生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天氣慢慢熱了,起來有很多人的養生方式也有了一個變化,而今天小編想和大家一起來普及一下日常生活之中,夏天應該如何養生。
這個也是很多人的誤區總感覺天氣熱了,我就可以出去玩了。對於中老年人來說,絕對不是這樣子的中老年人的風濕類的疾病是非常常見,尤其是我國南方本身就是這回事不好的同時,關節也是很大的負擔。很多老年人總感覺出汗出得多,大汗淋漓,這樣很舒服,反而你的氣血很足的時候,對於身體也是有非常大的損耗就好比你突然生了一場大病,把所有的氣血都用在這個上面。所以我們中醫更講究的是溫補循序漸進這裡面的食譜啊,包括你平時的運動都是可以跟著時間來調動的。具體也要根據你當地的氣候,以及你自身的一個情況是否寄出來的疾病又或者是希望能夠達到什麼樣的一個感覺去稍微的改變。
Ⅳ 夏天的養生常識有哪些
夏季養生的原則是健脾除濕、清熱消暑、補養肺腎、冬病夏治,要多吃瓜果、多吃涼性蔬菜、補充充足維生素、運動量不宜過大。
濕邪是夏天的一大邪氣,再加上夏日脾胃功能低下,經常會導致食慾不振,所以要多食用可以改善胃口、祛除濕氣的食物;夏天氣溫高、暑熱邪盛,人體內心火旺盛,具有清熱解毒、清心火功效的葯物便可以很好的改善這一情況。
Ⅳ 在炎熱夏季,注重哪些方面的養生,能維持身體健康呢
Ⅵ 夏季如何養生
首先,要注意保護陽氣。雖然夏天溫度很高,但是現在的製冷設施太多,比如空調,很容易傷了人體的陽氣。炎熱的夏天,最好不要進行劇烈運動,因為劇烈運動必然要大量出汗,而大量出汗,會損傷人體的陽氣。
其次,注意調節好睡眠時間。尤其是老年人,一定要中午休息一個小時左右,這樣可以減少腦血管意外的發生,還可以降低心臟病的發生。中醫理論上講,夏天應該」早卧早起「,順應大自然的規律,生病自然就會少。夏季早晨醒來之後,可以適當晨練一下,有助於機體陰陽的平衡。
最後,要注意飲食。進入盛夏時節,氣溫比較高,而且空氣濕度也大,給人悶熱的感覺,這就是祖國醫學所說的長夏。長夏在五行中屬土,對應五臟的脾,所以長夏最容易患脾胃病,而出現食慾不振、拉肚子等症狀。脾胃比較虛弱的人,要及時調整好飲食,營養充足但是又不過飽,過飽則會加重脾胃的負擔。不要喝大量的冷飲,否則容易傷了脾胃的陽氣。
夏天,人體為了順應自然,人體的陽氣會浮躍到肌表,如果劇烈運動大量汗出,陽氣也會隨之損傷,使衛氣不足,人體的抵抗力下降,就容易感受外來邪氣而發病。因此一定要注意適量運動哦。
Ⅶ 中醫的夏季養生觀
中醫的夏季養生觀2017
在夏季,人體順應自然界氣候變化神氣飽滿,情緒外向,新陳代謝最旺盛。這時候人體抵抗外邪的能力比較強盛,總體上顯現出夏季“萬物華實”的特點。下面是我為大家帶來的關於中醫的夏季養生觀的知識,歡迎閱讀。
一、夏季的氣候特點
夏三月,指農歷四月至六月,陽歷六月至八月。即從立夏之日起,到立秋之日止。包括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等六個節氣。《素問·四氣調神論》曰:“夏三月,此謂蕃秀,天地氣交,萬物華實。”蕃,即茂盛;秀,即華美。意思是說在夏天的這三個月中,陽氣下濟,地熱上蒸,天地之氣充分交合。期間清氣充實,是自然界萬物生長最茂盛、最華美的季節。
夏季是一年當中氣溫最高的時期,這其中既有內陸地區的乾燥酷熱,又有沿海地區潮濕悶熱。但夏季的天氣絕不是用一個熱字可以概括了的`。我國受副熱帶高壓的影響,大部分地區的降雨主要集中在這段時間里,特別是7月下旬和8月上旬,常常是大雨和暴雨的集中期;並且各種災害性天氣,例如雷電、冰雹、雷雨大風、洪澇、乾旱、台風等也都多發生於此時。因此,內地夏季幾乎都有一個以濕熱交蒸為特點的階段,不僅氣溫高而且雨水多、濕度大,最為潮濕悶熱。中醫把這一階段稱為長夏,人們容易感受暑濕之邪而犯病。
二、夏季人體的生理特點
在夏季,人體順應自然界氣候變化神氣飽滿,情緒外向,新陳代謝最旺盛。這時候人體抵抗外邪的能力比較強盛,總體上顯現出夏季“萬物華實”的特點。人體夏季的生理變化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一是氣血運行旺盛。夏季主陽就,乃陽升極之時,陽氣盛、氣溫高,充於表,人體陽氣運行暢達於外,氣血趨向於體表。二是津液外泄。夏季炎熱,易使人體腠理開泄、津液外泄,出汗量增多明顯多於其他三季,同時尿量相對較其他季節減少。三是心通於夏。人體心臟與夏季相應,心臟的生理功能在夏季比較旺盛,具體表現在心主血脈,氣血旺盛,運動暢達,汗液排泄增加,陽氣充,浮於外,功能活動亦加強,精力充沛。
三、夏季養生的含義
夏季養生,夏季是陽氣最盛的季節,氣候炎熱而生機旺盛。此時是新陳代謝的時期,陽氣外發,伏陰在內,氣血運行亦相應地旺盛起來,活躍於機體表面。夏季養生重在精神調攝,保持愉快而穩定的情緒,切忌大悲大喜,以免以熱助熱,火上加油。心靜人自涼,可達到養生的目的。
四、夏養精氣神,養心養血脈
夏季,通於心,而心主血脈,所以夏季養心對於心腦血管病患者十分重要。夏季心腦血管病患者會出現以下三種主要表現:一是血壓相對平穩。夏季天氣炎熱,人體血管擴張,平素血壓高的人此時血壓會相對降低趨於平穩,所以心腦血管病患者的病情在夏季一般較為平穩。二是汗出量大。天氣炎熱易使人體腠理開泄、津液外泄,出汗量(汗液是指津液通過陽氣的蒸騰氣化後,從汗孔排出之液體要遠遠大於其他季節。由於汗液為津液所化,血與津液同出一源(中醫有“血汗同源”之說),而血又為心所主,故又有“汗為心之液”之稱。夏又與心氣相通,夏季多汗則易使心陰耗傷,心氣渙散而不收。三是乏力氣短。夏季乏力有許多原因如長夏為脾所主,脾主四肢,長夏暑濕為患,濕困脾土,易出現睏倦乏力之症狀;亦或是夏季陽盛之極,“壯火食氣”。但是暑熱耗傷心之氣陰,氣之主動功能減退,所以心腦血管病心氣平素不足的患者更易也更明顯的表現出乏力的症狀。因此,心腦血管患者必須把握時令與臟腑的關系,在夏季3個月里做到有目的的補充心臟所消耗的能量,以護心之氣陰。
夏季與心相通,到夏天的時候,人的氣血都到外面來了,這時候外面非常充盈。中醫認為夏氣與心氣相通,為什麼這么說呢?大家可能都有這種體會,夏天天氣特別熱、汗出得特別多的時候,你會感到胸悶氣短,這就是因為在夏天為心臟主令(五行中心臟與夏天同屬火)。因此夏季養生重養心。
首先要明白的是,天地萬物都有“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運動和變化的規律。人們想健康長壽就應該很自然地“應天順時”,遵循這個規律。“春生”和“夏長”既有區別,又緊密關聯。人們在春天裡,體內的生命細胞因天氣的溫和而開始活躍;三個月以後,自然界的陽氣已漸漸達到十分洪盛的地步。一方面是天陽下逼,另一方面是地熱上騰,這樣的天地之氣相交合,大大促進了萬物的“蕃秀”和“華實”。在夏三月中,人體的新陳代謝也顯得非常旺盛。這本是好事,但如忽略了夏季養生要領,就可能變成壞事!夏天裡人的陽氣雖足,卻容易外泄;夏天晝長夜短,容易睡眠不足;夏天人們出汗多,容易脫液;夏天太熱,容易影響人的食慾;人們在夏天也容易因貪涼而染病。
心是一身之主,按中醫之理論,“心”即支配血脈運行,還主持精神活動,“心者,君主之官”,養生必先養心,心強健是整體各個臟腑都能健康正常之基礎,要保養心神,首先要重視七情的調節。所謂七情,就是,喜、怒、憂、思、悲、恐、驚。如果七情過於強烈,就會引起臟腑氣血功能失調而發病。所以凡事要看得開,不要患得患失,要有“退一步海闊天空”的良好心態,頤養浩然之正氣,對養心具有莫大好處,保持良好的心態,心理平衡。每天有一個好心情。其次,德性養心,仁者養心,易性養心,智者養心。注意自己的道德修養。多做善事。“恬淡虛無,精神內守,病安從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