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健康養生 > 蘇軾寫的小楷養生論有哪些優點

蘇軾寫的小楷養生論有哪些優點

發布時間:2022-02-03 07:47:08

㈠ 名人的養生之道都有哪些

‍‍

名人是人們所關注的,包括一言一行、飲食也是如此。其實,他們所用的材料不一定是山珍海味、人參蟲草,有些甚至是極為普通的果蔬魚肉。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學學名人是如何養生的,絕對值得收藏哦。

蘇軾 一斤生薑 容顏不老

蘇軾任職杭州太守時,有一天,他去凈慈寺遊玩,拜見寺內主持。主持年過八十,鶴發童顏,精神矍爍,面色紅潤,雙目有神。蘇軾感到十分驚奇,問主持用何妙方求得如此長壽。主持微笑著說:「老衲每日用連皮嫩姜切片,溫開水送服,已食四十餘年矣。」蘇軾回去之後,特意記載了這件事,並寫了一首詩:「一斤生薑半斤棗,二兩白鹽三兩草,丁香沉香各半兩,四兩茴香一處搗。煎也好,泡也好,修合此葯勝如寶。每日清晨飲一杯,一生容顏都不老。」這首詩被後人收載編著於《蘇沈良方》中,叫做「駐顏不老方」,許多養生醫籍均有轉錄,足見生薑對於抗衰老的功效。

徐霞客 偶感風寒 姜湯一碗

明代徐霞客是旅行家,孤身上路,長途跋涉,生病是一件很危險的事情。徐霞客的行囊中必備的一樣東西,就是姜。他每天早上都有嚼食生薑的習慣。姜能夠促進陽氣的生發,使人活力旺盛,精力充沛。野外露宿,濕氣侵入,偶感風寒,他就立即「飲姜湯一大碗,重被襲衣覆之;汗大注,久之乃起,覺開爽矣」。

劉邦 生薑蘿卜 葯到病除

姜還救過皇帝的命。民間傳說,楚漢相爭時期,劉邦征戰河南音山,身染瘟疫,久治不愈。當地百姓獻方「生薑蘿卜湯」,劉邦喝後病情大減,再一喝即葯到病除。

可見,姜是我們日常生活中一種常見的調味品,而除此之外,姜還是一味中葯,在民間有俗話:每天三片姜,不用醫生開處方,生薑治百病等等,治病真是離不開生薑啊。

‍‍

㈡ 副小楷,是蘇軾的一句詞:"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什麼意思

蘇軾《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余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此詞作於蘇軾黃州之貶後的第三個春天。它通過野外途中偶遇風雨這一生活中的小事,於簡朴中見深意,於尋常處生奇警,表現出曠達超脫的胸襟,寄寓著超凡超俗的人生理想。
首句「莫聽穿林打葉聲」,一方面渲染出雨驟風狂,另一方面又以「莫聽」二字點明外物不足縈懷之意。「何妨吟嘯且徐行」,是前一句的延伸。在雨中照常舒徐行步,呼應小序「同行皆狼狽,余獨不覺」,又引出下文「誰怕」即不怕來。徐行而又吟嘯,是加倍寫;「何妨」二字透出一點俏皮,更增加挑戰色彩。首兩句是全篇樞紐,以下詞情都是由此生發。
「竹杖芒鞋輕勝馬」,寫詞人竹杖芒鞋,頂風沖雨,從容前行,以「輕勝馬」的自我感受,傳達出一種搏擊風雨、笑傲人生的輕松、喜悅和豪邁之情。「一蓑煙雨任平生」,此句更進一步,由眼前風雨推及整個人生,有力地強化了作者面對人生的風風雨雨而我行我素、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懷。
以上數句,表現出曠達超逸的胸襟,充滿清曠豪放之氣,寄寓著獨到的人生感悟,讀來使人耳目為之一新,心胸為之舒闊。
過片到「山頭斜照卻相迎」三句,是寫雨過天晴的景象。這幾句既與上片所寫風雨對應,又為下文所發人生感慨作鋪墊。
結拍「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這飽含人生哲理意味的點睛之筆,道出了詞人在大自然微妙的一瞬所獲得的頓悟和啟示:自然界的雨晴既屬尋常,毫無差別,社會人生中的政治風雲、榮辱得失又何足掛齒?句中「蕭瑟」二字,意謂風雨之聲,與上片「穿林打葉聲」相應和。「風雨」二字,一語雙關,既指野外途中所遇風雨,又暗指幾乎致他於死地的政治「風雨」和人生險途。
縱觀全詞,一種醒醉全無、無喜無悲、勝敗兩忘的人生哲學和處世態度呈現在讀者面前。讀罷全詞,人生的沉浮、情感的憂樂,在我們的理念中自會有一番全新的體悟。

㈢ 寫小楷需要注意什麼呢

要寫好小楷,執筆與運腕是一個很關鍵的問題。鄭子經說:「夫執筆者,法書之機鍵也」。盡管總的執法上與寫行書及大楷並無很大的出入,但小楷也有其自身的特點,下面我們就來談談書寫小楷時,在執筆和運腕方面需要注意的幾個方面:(一)「指實掌虛,腕平掌豎」是基本大法 所謂「指實」即為擫、壓、鉤、格、抵的五指執筆法。擫以大指第一節指肚緊貼筆管上方,力量朝右上方,要斜一點。壓用食指上節端壓住筆管外方,力量與大指相對。鉤用中指上節靠近橫紋處,彎曲如鉤地鉤住筆管,力量朝右下方。格用無名指爪肉相接處緊貼筆管,力量與中指相對。抵用小指緊貼無名指下端,藉以增加無名指的指力。由於五指的合理分布,力量由四面聚集筆管,一枝筆就堅實穩定地執在手中。書寫小楷,執筆宜淺,當以指端貼管,因為指端處感覺靈敏。執筆淺則掌自然虛,掌虛則運動適意,無窒礙之勢。南唐李後主所提出的「拔鐙法」,歷代書家各有不同的解釋,有的人認為善於騎馬的人,當以足尖踏馬蹬,淺則易出入,有的人認為拔鐙即古人用指尖持小棒挑拔燈心,比喻淺執之法,有的人認為由於淺執筆時,虎口狀如馬蹬(即鳳眼執筆法),這三種解釋盡管不同,但都是指執筆要淺,淺則易於轉動。 書寫小楷,執筆不可太緊,亦不可太松,太緊則用筆易於僵硬,太松則點畫易靡弱,故執管當用軟硬勁,緊而不死,松而不脫,不寬不猛,有中和之道乃佳。趙宧光《寒山帚談》中說:「握管太緊則力止於管而不及毫,且反使管不靈動,又安能指揮如意哉。」這確為心得之語,筆力要透過肩、肘、腕、指貫注到筆尖,各關節部分的肌肉都不宜緊張用力,執得太緊則力止於管,腕部緊張則力止於腕,縱有臂力,亦不能貫注於筆尖,故蘇軾提出把筆雖無定法,但必須欲虛而寬,只有虛而寬,才能運轉自如。書寫小楷時,若執筆太深(即執管在食、中指中節處),則掌勢必不能虛,指深掌實,運筆時就不能迴旋進退,容易導致氣機窒滯,調運不靈的毛病。書寫小楷時,執筆又不宜過高,以離筆頭約一寸左右,低則沉著而堅定,字無飄忽之弊。唐韋榮宗說:「真書小密,執宜近頭。」趙宧光《寒山帚談》也說:「真書宜穩重,故執筆去筆頭一寸或一寸二分。」如寫小楷時執筆太高,則畫勢虛浮,而無實力,況小楷以端重沉著為主,執筆稍低可以更好地控制筆力。書寫小楷,腕宜平,掌宜豎(即肘腕部平桌面,腕能挺起則手掌微微豎起,與紙面保持一個斜直角度)。腕平掌豎則鋒容易正,鋒正則四面勢全。在這里必須說明一點,書寫小楷,在運筆時筆管不是永遠與紙面保持垂直之狀而平行運動著的,當以直為圓心,筆管隨著筆勢的往來,前後左右,翻騰起倒,惟意所使,及其收筆時,端若引繩,終則持之以正,則筆勢自然圓活。特別是書寫以方筆側鋒為主的小楷時,在發筆時,握管不宜正中直下,當使筆管向右後下方微微傾斜,以側取勢,則內無阻遏,自當流暢,往往可以達到得心應手的效果。朱和羹《臨池心解》中說:「吾更謂執筆如槍法,左右前後,偏鋒正鋒,必隨勢轉之,一氣貫注,操縱在心,時亦微帶側意,運掉更靈。」這段話很值得我們回味的,若拘泥以中鋒為定法,一味持之以正,則勢必不能達到圓活自然的變化。總之,執筆之法,但取適意,不可好奇,這樣才能使筆力行到充分的發揮。(二)指死腕活是寫小楷的基本運腕方法 書寫小楷,手腕要松動靈活,不可過於緊張,用力過甚,反使手腕僵死,縱有腕力,亦不能將此力發揮出來,腕的作用主要在於調整筆鋒,通過提按、頓挫等動作,暗換筆心,使之達到中鋒行筆的目的,只有藏鋒畫中,才能沉勁入骨,使筆力充沛,筆勢圓活,故作小楷時,筆頭宜剛勁,而手腕令輕便,方寸以內的字以運腕為主,務求筆力從腕中來,則點畫自然沉勁而不飄浮。 指死腕活謂運筆時,當指隨腕動,心中但知有腕而不知有指,當以腕運,不可但以指頭挑剔。宋曹《書法約言》中說:「手不主運而以腕運,腕雖主運,而以心運。」這是一種十分微妙的運腕方法,只有用筆圓熟,才能達到心手相忘,得心應手的自由境界,指死不是指手指僵死不動,腕活則指隨腕動,指亦能活。姚孟起《字學憶參》中謂:「死指活腕,書家無等等咒也,指死則筆直,腕活則字靈。」相傳清代書家劉墉作小楷時,常捻轉筆桿,此為別法,雖可參考,初學者仍當以運腕為主。 坐作小楷,力在於指腕之間,不必一定要高懸手腕,因為小楷每字亦只有二三分見方,筆勢有限,另一方面,小楷沉著端重,用筆精緻細到,要懸肘作小楷,對於初學者來說,實在很難於控制和駕馭,故初學小楷,不宜高懸手腕,晉以前人作小楷時常席地而坐,無所憑藉,懸腕書之,筆力十分可觀。故前人主張作小楷亦當懸腕。如清蔣衡《拙存堂題跋》中說:「使懸筆中鋒,臂指如鐵石,盡一身之力作蠅頭小楷,所謂芥子納山河大地,非好為神奇,亦欲存竹簡漆書之意於萬一耳。」相傳宋代書家米芾善懸肘作小楷,有一次,他的學友陳伯修父子問他請教提筆法,,米芾說:「以腕著指紙,則筆端有指力無臂力也。」接著伯修又問:「懸 肘提筆亦能作小字嗎?」米芾笑而不答,就命書僮拿出紙筆,端坐懸腕,寫了一通《黼扆贊表》,字如蠅頭,筆畫端嚴,體裁一如大字,十分精到,伯修父子看到,大為傾倒,相顧嘆服,因請教其法,米芾回答說:「這並不難,只要您今後作書時,無一字不提筆,久之自然會熟練地掌握這個方法。」這個故事,對後人起到了一定的影響,如蔣驥《續書法論》謂:「作小楷能懸腕已非下乘,惟能懸臂,則靜氣益靜,非端坐不能為之,此所以更高於懸腕一籌。」又如清代的汪雲在《書法管見》中也譏笑了不能懸腕作小楷的人,他說:「古人懸腕書扇頭,雖小楷不必倚案,細閱《黃庭》楷法,律度最嚴,而神機盡以行草流貫,人忽不察。今人多按定扇骨作小字,不敢作《淳化》《聖教》諸大字,以小者機熟掩過,大者病處盡露。」我認為初學者,沒有必要懸臂作小楷,一般可採用提腕的方法,即肘著桌面,虛提其腕,所謂虛提即腕部不死死的貼著桌面,而與桌面保持一種若即若離的狀態,這樣既能有效地控制和駕馭這枝筆,又能使腕部靈活地轉動,則筆力和筆勢自能得到充分的發揮,如寫稍大一點的小楷(約每字二公分見方)亦可用枕腕的方法,所謂枕腕即徐渭《執筆法》中所說的:「以左手搭桌上,右手勢主筆按在左手背上,則往來亦覺通利,腕亦自覺能圓。」如寫極細小字,(每字半公分見方),則可用著腕之法,即腕部貼著桌面,但也不能貼死,只動指不動腕,反使筆機凝滯。 書寫小楷,還要注意一定的姿勢。一般地說,端坐作小楷時,兩足放平,腳跟著地,公開與肩相平齊,上身微向前傾,胸口與桌子邊緣保持一寸左右距離,不可靠在桌上,眼睛與紙面不可緊逼貼視, 當保持在一尺左右,兩肘宜開,以左手按在紙上,然後靜作小楷,正確的姿勢不但能有助於保持體力和護養眼力,同時亦能更好地發揮書寫時的藝術效果。 以上就是書寫小楷時必須注意到的執筆和運腕的方法,實際上要能真正圓熟地掌握用筆技巧,唯一的辦法就是要多寫多體味,開始時是有意識的,被動的,迨至純熟之極,則氣自和,勢自貫,臂自活,腕自靈,指自凝,筆自端,氣貫十指,集中一點,到得此時,便無事思慮,只憑自己的一種感覺在寫,正如朱履貞《書學捷要》中說:「夫運者,先運其心,次運其身,運一身之力,盡歸臂腕,堅如屈鐵,注全力於指尖,運之既久,俾指尖勁健,運筆如飛,迨乎至精極熟,則折釵、屋漏、壁坼之妙,自然具於筆畫之間,而畫沙、印泥之境,於是乎可得矣。」 總之,正確的指法和腕法,其最終目的不外乎得「勢」、得「力」兩字,寫字的人就是玩這枝筆,這枝筆在您的手中玩得「得心應手」,便會達到一種「心手相忘」的境界。

㈣ 很多人都推崇蘇東坡的養生之道,那麼蘇東坡是如何養生的

在現代社會中有很多人都推崇養生,並且養生的人群越來越趨向於年輕化。那麼你們知道嗎?古代的大文學家以及美食愛好者蘇東坡也熱衷於養生,而且他把認為有助於養生的經驗都記錄在了《東坡志林》中,這些養生經驗非常貼近生活。

最後就是喝茶,蘇東坡對喝茶也有新的認識。在蘇東坡看來,喝茶雖然可以解膩消煩,但是不能泡濃茶,要不然會損傷脾胃。所以說他覺得飯後喝濃茶只是用來漱口,而且漱口茶沒有必要用那些高檔茶。

㈤ 蘇軾這幅小楷,連宋朝人都沒怎麼見過

字徑1。此塔銘曾於宋宣和三年(1121年)復刻,而今已是一塌糊塗,保存竟完好如初。此碑青石質,51歲的蘇軾被召回朝,砌於塔身底層,神完氣足,蘇軾所書《齊州長清真相院舍利塔銘》碑文。寫小楷22行,刻成後置於舍利塔地宮內舍利石函上,厚12.5厘米。有意思的是、行書居多,這一年王安石死,見過的也多是復刻品,但對蘇軾這幅小楷來說.5厘米。1965年,小楷很少。塔銘文章寫於元祐元年(1086年)、王持鐫刻。而在元祐二年(1087年),齊州長清真相院住持釋法泰,舊黨幹掉新黨。轉年他親自書寫此銘,位極人臣,而且多是碑刻,歷經800多年傳拓,這幅小楷就連宋朝人都沒怎麼見過,或拓得面目全非,堪稱蘇軾小楷代表作,極其精到,或乾脆是偽作,做了翰林學士知制誥蘇軾傳世書法,縱橫皆61厘米。寫書法玩收藏的都知宋拓珍貴,以大楷,行25字,塔銘原碑出土於山東濟南長清區真相院遺址

㈥ 蘇軾小楷《般若波羅密多心經》寫於何時

宋代蘇軾蘇東坡書法《般若波羅密多心經》這個是晚年的作品 元豐三年(1080年)以後的作品
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漢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屬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
嘉祐二年(1057年),蘇軾進士及第。宋神宗時曾在鳳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職。元豐三年(1080年),因「烏台詩案」受誣陷被貶黃州任團練副使。宋哲宗即位後,曾任翰林學士、侍讀學士、禮部尚書等職,並出知杭州、潁州、揚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黨執政被貶惠州、儋州。宋徽宗時獲大赦北還,途中於常州病逝。宋高宗時追贈太師,謚號「文忠」。

㈦ 有首詩里有一句「高堂明鏡悲白發」,詩里都講有養生,還有蘇軾的詩詞中的養生之道誰懂、誰有深刻的體會...

中醫認為百病都源於「七情六慾」,即人的健康與精神面貌息息相關。因此中醫養生認為,要根據人特有的生理、心理特點來調整精神狀態,做到樂觀豁達、心安少欲,因此要繼續追求適合自身狀況的志趣,做到有所寄託而使大腦始終處於良好功能狀態,這樣才能心態平衡而增強免疫功能,就不會受到疾病的侵害。
歷代養生家都非常重視七情調攝,歸納起來可分為4法:節製法就是調和、節制情感,防止七情過極,達到心理平衡。《呂氏春秋》說:「欲有情,情有節,聖人修節以止欲,故不過行其情也。」要重視精神修養,節制自我感情才能維護心理的協調平衡;疏泄法則是把積聚、抑鬱在心中的不良情緒,通過適當方式宣達、發泄,以盡快恢復心理平衡;轉移法即通過一定的方法和措施改變人的思想焦點,或改變其周圍環境,使其與不良刺激因素脫離接觸,從而從情感糾葛中解放出來或轉移到另外的事物上去;情志制約法則是根據情志及五臟間存在的陰陽五行生剋原理,用互相制約、互相剋制的情志來轉移和干擾原來對機體有害的情志,以達到協調情志的目的。

性格開朗、精神樂觀是健身、長壽的法寶。情緒穩定對一個人的健康起著重要作用。性格開朗,活潑樂觀,精神健康者,不易患精神病、重病和慢性病,即使患了病也較易治癒,容易康復。

㈧ 有首詩里有一句「高堂明鏡悲白發」,詩里都講有養生,還有蘇軾的詩詞中的養生之道誰懂、誰有深刻的體會...

「高堂明鏡悲白發」是李白《將進酒》裡面的。
蘇軾對養生學很有研究,著《養生論》、《問養生》、《續養生論》和《東坡至林》、《仇池筆記》等。他認養生有三戒:戒急躁;二戒陰險;三戒貪欲。蘇軾有用粗茶漱口的習慣,據說雖然沒有現在刷牙的習慣,但到老牙口都很好。此外蘇軾還是個佛教徒,心境平和,也應該是他養生一道。

閱讀全文

與蘇軾寫的小楷養生論有哪些優點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沒房住的老年人怎麼辦 瀏覽:753
養老保險公司電話 瀏覽:346
養老保險單位繳納部分去哪了 瀏覽:314
連雲港市退休金查詢 瀏覽:604
老年人喝紅酒好嗎 瀏覽:617
武漢退休人員漲工資2014最新消息 瀏覽:426
老年人牙根壞了怎麼治 瀏覽:762
搜2017年重陽節是幾日 瀏覽:106
勞務派遣養老保險交夠20年領多少 瀏覽:813
教師怎麼長壽 瀏覽:72
雙方父母都很淡定是什麼意思 瀏覽:243
養老保險怎麼在沈陽政務上調整 瀏覽:611
重陽節是祭奠誰的 瀏覽:492
老年人做疝氣用的是什麼網 瀏覽:51
4s店上班退休金多少 瀏覽:8
考試體檢內檢是什麼意思 瀏覽:745
如何幫助老人克服快手 瀏覽:970
監獄退休金 瀏覽:746
韓城市養老保險在哪繳納 瀏覽:783
衡陽市養老院電話是多少 瀏覽: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