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唐詩宋詞
唐朝
張九齡(673-740),字子壽,韶州(今韶關市)人,唐中宗景龍初年進士。玄宗時歷官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中書令,唐代有名的賢相。
李白(701-762),字太白,晚年自號青蓮居士。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秦安),先世於隋末流徙西域,出生於當時唐安西大都護府所在的碎葉城(今吉爾斯坦境內)。天才橫溢,被譽為謫仙人。其詩想像豐富,構思奇特,氣勢雄渾瑰麗,風格豪邁瀟灑,是盛唐浪漫主義詩歌的代表人物。
杜甫(712-770),字子美,其先代由原籍襄陽(今屬湖北)遷居鞏縣(今屬河南),為初唐詩人杜審言之孫。因詩中常自稱少陵野老,又做過檢校工部員外郎,故世稱杜少陵、杜工部,其詩善於選擇具有普遍意義的社會題材,反映出當時政治的腐敗,在一定程度上表達了人民的願望,他的許多優秀作品,顯示了唐代由開元盛世轉向分裂衰微的歷史過程,因被稱為「詩史」。詩風沉鬱頓挫,語言精煉傳神,對後世詩人影響極大。
王維(701-761),字摩詰,原籍祁(今山西祁縣),其父遷居於蒲州(今山西永濟西),遂為河東人。開元進士。任過大樂丞、右拾遺等官,安祿山叛亂時,曾被迫出任偽職。其詩、畫成就都很高,蘇東坡贊他「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尤以山水詩成就為最,與孟浩然合稱「王孟」,晚年無心仕途,專誠奉佛,故後世人稱其為「詩佛」。
孟浩然(689-740),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陽(今湖北襄樊)人。除了四十歲時到長安應過一次科考外,一直在家鄉鹿門隱居讀書、寫詩自娛。詩多以山水田園為題材,是盛唐主要的山水田園詩人,與王維齊名,合稱「王孟」。
王昌齡(約690-756?),字少伯,今陝西西安人,一說為南京人或山西太原人。開元十五年進士,一生只做過中下級官吏,安史之亂時,於還江寧途中被亳州刺史閭丘曉殺害。詩以寫宮怨、邊塞、送別為佳,尤長於七絕,有「七絕聖手」之稱,時人推為「詩家天子」。
丘為(694-789?),蘇州嘉興(今屬浙江)人,天寶年間進士,歷官太子右庶子,與王維、劉長卿等友善,活到95歲,相傳是唐代享壽最高的一位詩人。
綦毋潛(692-749?),字孝通,今湖北江陵人,一說江西南康人。開元十四年進士,由宜壽尉入為集賢院待制,遷左拾遺,終著作郎,後歸隱江東。詩多寫山林隱逸生活和方外之情,清秀俊麗。
常建(708-765?),籍貫不詳,開元十五年與王昌齡同榜進士,只做過盱眙尉的小官。詩以寫山水田園為主,選語精妙,境界超遠。
岑參(715-770),南陽人,一說湖北江陵人,少時隱居河南嵩陽。天寶三年進士,初為小官,後做過嘉州刺史等官,世稱「岑嘉州」。詩以寫邊塞生活著稱,與高適齊名,合稱「高岑」。
元結(719-772),字次山,號漫郎、聱叟,曾避難入猗於洞,因號猗於子,河南人。天寶十二年進士,因招募義軍抗擊史思明有功,廣德二年授道州刺史,後遷容管經略史。詩多諷喻時政,反映人民疾苦。
韋應物(737-791?),京兆長安(今陝西西安)人,天寶末年曾在宮廷擔任過玄宗的侍衛官,早年為人任俠,狂放不羈,後來發奮讀書考中進士。因做過蘇州刺史。世稱「韋蘇州」。詩風恬淡高遠,以善於寫景和描寫隱逸生活著稱。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東解(今山西運城縣解州鎮)人,世稱柳河東。德宗貞元年九年進士,又舉博學鴻詞科。官禮部員外郎,因參與變革的王叔文集團,被貶為永州司馬,後遷柳州刺史,人稱柳柳州。詩文在當時都很有名,和韓愈共同領導了唐代古文運動,並稱韓柳,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孟郊(751-814),字東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早年隱居河南嵩山,四十多歲才中進士,只做過縣尉一類的小官。一生困頓,性情耿介,詩多描寫民間疾苦和炎涼世態。語言力戒平庸,追求瘦硬奇僻的風格。與賈島齊名,人稱「郊寒島瘦」。
陳子昂(661-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屬四川)人。年輕時使年任俠,睿宗文明元年進士,武則天執政時,任時麟台正字、右拾遺等小官。他對自六朝以來浮華綺麗的詩風深感不滿,力求改革,在詩歌創作與理論上都作出過重要貢獻。
李頎(690-751),東川(今四川三台)人,少年時曾寓居河南登封。開元十三年進士,做過新鄉縣尉的小官,詩以寫邊塞題材為主,風格豪放,慷慨悲涼,七言歌行尤具特色。
韓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陽(今河南孟縣)人,自稱郡望昌黎,世稱韓昌黎。幼孤貧刻苦好學,德宗貞元八年進士。曾任監察御史,因上疏請免關中賦役,貶為陽山縣令。後隨宰相裴度平定淮西遷刑部侍郎,又因上表諫迎佛骨,貶潮州刺史。做過吏部侍郎,死謚文公,故世稱韓吏部、韓文公。是唐代古文運動領袖,與柳宗兒合稱韓柳。詩力求險怪新奇,雄渾重氣勢。
白居易(772-846),字樂天,晚年號香山號士。其先世為太原人,後遷居下圭(今陝西渭南),出生於河南新鄭。貞元十五年進士。元和時曾任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因得權貴,貶為江州司馬,晚年好佛,又自號樂居士。他一生作詩很多,以諷喻詩為最有名,語言通俗易懂,被稱為「老嫗能解」。敘事詩哪《琵琶行》、《長恨歌》等也極有名。
李商隱(813-858),字義山,號玉溪生。懷州河內(今河南沁陽)人。開成進士。因處於牛李常爭的夾縫之中,一生很不得志。其詩構思新奇,風格農麗,尤其是一些愛情詩寫得纏綿悱惻,為人傳誦。但過於隱晦迷離,難於索解,至有「詩家都愛西昆好,只恨無人作鄭箋」之誚。
高適(702-765),字達夫,德州莜(今河北景縣)人,少潦倒落拓,四十歲後舉有道科中第,授封丘縣尉,不久即辭去,後來在河西節度使歌舒翰幕中掌書記,接觸了大漠神奇風光和戍邊士卒的艱苦生活。其詩直抒胸臆,不尚雕飾,以七言歌行最富特色,大多寫邊塞生活,與岑參齊名,也稱「高岑」。
唐玄宗(685-762),一稱唐明皇,姓李隆基,睿宗李旦之子,公元712年受禪即位,次年十二月改元開元,初期任用姚崇、宋景等賢相,政治清明,史稱開元之治。後來相繼任用奸臣李林甫、楊國忠,寵幸楊貴妃姐妹和邊將安祿山,釀成安史之亂,逃往蜀中,其子李亨即位後,尊之為在上皇。能詩,通曉音律。
王勃(649-676),字子安,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十四歲應幽素科及第,曾任虢州參軍,後往交趾探望父親,不幸溺溺水死,年僅二十七歲。其詩力求擺脫齊梁的綺靡詩風,文也有名,著名的《滕王閣序》就出自他之手。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合稱初唐四傑。
駱賓王(640-?),婺州義烏(今屬浙江)人,早年落魄無行,但詩文早有名,平生只做過主簿一類的小官,參加過徐敬業討伐武則天的義兵,為徐起草了《討武氏檄》,後來兵敗亡命,不知所終。也是初唐四傑之一。
杜審言(約646-708),字必簡,祖籍襄陽(今屬湖北),遷居河南鞏縣,是大詩人杜甫的祖父。高宗咸亨進士,曾任隰城尉、洛陽丞等小官,累官修文館直學士,與李嶠、崔融、蘇味道齊名,稱「文章四友」,是唐代「近體詩」的奠基人之一,作品多樸素自然。
沈亻全期(約656-714),字雲卿,相州內黃(今屬河南)人,上元進士,官至太子少詹事。詩與宋之問齊名,合稱「沈宋」,所作多應制之作,意義不大,但對律詩的定型所起作用較大。
宋之問(約656-712),一名少連,字延清,汾州(今山西汾陽)人,一說虢州弘農(今河南靈寶)人,上元進士,武則天時官尚方監丞,中宗時入選為修文館學士,因謅事武則天男寵張易之、張昌宗兄弟,為士林所不齒,玄宗先天年間賜死。詩與沈亻全期齊名,合稱「沈宋」,所作多粉飾現實,歌頌昇平,價值不大,但律詩在初唐時有一定地位。
宋朝:
文天祥 文彥博 方 鳳 方 澤 方惟深 王 令 王 邁
王 炎 王 質 王 奕 王 琮 王十朋 王安石 王安國
鄧 肅 樂雷法 馮 山 馮去飛 馮取洽 葉 適 葉紹翁
葉夢得 司馬光 司馬池 左 緯 石 介 劉 過 劉次庄
劉克庄 華 岳 危 稹 呂 頂 呂本中 呂南公 孫 覿
宇 紹 安如山 朱 弁 朱 松 朱 熹 朱淑真 江端友
米 芾 許月卿 嚴 宇 何應龍 何夢桂 余 靖 利 登
吳 濤 吳 儆 吳錫疇 宋 祈 宋 庠 張 先 張 耒
張 泳 張 俞 張 琰 張舜民 張道洽 李 鋼 李 唐
李 彭 李之儀 李彭老 李清照 杜 常 楊 億 楊 朴
楊 蟠 楊萬里 楊徽之 汪 莘 汪 藻 汪元量 沈與求
蘇 庠 蘇 洵 蘇 軾 蘇 轍 蘇舜欽 辛棄疾 連文鳳
邵 定 紹 雍 鄒 浩 陸 游 陸 壑 陳 均 陳 亮
陳 起 陳 造 陳 煥 陳與義 陳允平 陳文龍 陳師道
陳傅良 周 莘 周 密 周 弼 周必大 周邦彥 周敦熙
周紫芝 宗 澤 宗 珂 林 升 林 逋 林希逸 林景怡
歐陽修 武 衍 羅與之 羅公升 范仲淹 范成大 鄭 協
鄭 震 鄭 獬 鄭文寶 鄭思肖 俞 桂 俞紫芝 俞德鄰
寇 准 寇國寶 姚 鏞 姜 夔 柯茂謙 柳 開 柳 永
洪 炎 洪咨夔 魏了翁 胡直孺 賀 鑄 魏 野 趙 蕃
趙師秀 趙汝燧 饒 節 菁 桃 唐 庚 家鉉翁 徐 璣
徐 俯 徐 積 徐 鉉 徐 照 敖陶孫 柴 望 真山民
秦 觀 翁 卷 郭祥正 錢惟演 陶 弼 高 荷 曹 勛
梁 棟 潘大林 章 甫 蕭立之 蕭德藻 黃公度 黃庭堅
龔 開 彭秋宇 惠 洪 惠 崇 曾 幾 曾公亮 程 俱
葛天民 葛起耕 董 穎 謝 逸 謝 翱 謝枋得 道 潛
道 璨 韓 駒 韓元吉 韓希孟 樓 鑰 裘萬頃 潘 閬
穆 修 薛季宣 戴復古 魏 泰 皇甫明子 曾 鞏 朱 槔
編輯本段宋詞選讀
念奴嬌 赤壁懷古蘇軾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 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 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 定風波蘇軾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余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 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 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蝶戀花蘇軾 花褪殘紅青杏小。 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 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牆里鞦韆牆外道。 牆外行人,牆里佳人笑。 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 江城子 密州出獵蘇軾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 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 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 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 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江城子 乙卯年正月二十日夜記夢蘇軾 十年生死兩茫茫。 不思量,自難忘。 宋詞欣賞
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 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 小軒窗,正梳妝。 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 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水龍吟 次韻章質夫楊花詞蘇軾 似花還似非花,也無人惜從教墜。 拋家傍路,思量卻是,無情有思。 縈損柔腸,困酣嬌眼,欲開還閉。 夢隨風萬里,尋郎去處,又還被、鶯呼起。 不恨此花飛盡,恨西園、落紅難綴。 曉來雨過,遺蹤何在,一池萍碎。 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 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 水調歌頭蘇軾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訴衷情陸游 當年萬里覓封候,匹馬戍梁州。 關河夢斷何處?塵暗舊貂裘。 胡未滅,鬢先秋,淚空流。 此生誰料,心在天山,身老滄洲! 釵頭鳳陸游 紅酥手,黃縢酒,滿城春色宮牆柳。 東風惡,歡情薄。 一懷愁緒,幾年離索。 錯!錯!錯! 春如舊,人空瘦,淚痕紅浥鮫綃透。 桃花落。閑池閣。 山盟雖在,錦書難托。 莫!莫!莫! 釵頭鳳 唐婉 世情薄,人情惡,雨送黃昏花易落; 曉風干,淚痕殘, 欲箋心事,獨語斜闌。 難!難!難!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鞦韆索; 角聲寒,夜闌珊, 怕人尋問,咽淚裝歡。 瞞,瞞,瞞! 踏莎行秦觀 霧失樓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斷無尋處。 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 驛寄梅花,魚傳尺素,砌成此恨無重數。 郴江幸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 鵲橋仙秦觀 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 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 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浪淘沙李煜 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 羅衾不耐五更寒。 夢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 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 別時容易見時難。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 虞美人李煜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 小樓昨夜又東風, 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 問君能有幾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相見歡(一)李煜 林花謝了春紅, 太匆匆, 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 胭脂淚, 相留醉(留人醉), 幾時重, 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 相見歡(二)李煜 無言獨上西樓, 月如鉤, 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剪不斷, 理還亂, 是離愁, 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 雨霖鈴柳永 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是,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蝶戀花柳永 佇倚危樓風細細。望極春愁,黯黯生天際。草色煙光殘照里。無言誰會憑闌意。 擬把疏狂圖一醉。對酒當歌,強樂還無味。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憶帝京(南呂調)柳永 薄衾小枕天氣。乍覺別離滋味。展轉數寒更。起了還重睡。畢竟不成眠,一夜長如歲。 也擬待、卻回征轡。又爭奈、已成行計。萬種思量,多方開解,只恁寂寞厭厭地。系我一生心,負你千行淚。 木蘭花慢(三之二·南呂調)柳永 拆桐花爛漫,乍疏雨、洗清明。正艷杏澆林,緗桃綉野,芳景如屏。傾城。盡尋勝去,驟雕鞍紺(巾憲)出郊坰。風暖繁弦脆管,萬家競奏新聲。 盈盈。鬥草踏青。人艷冶、遞逢迎。向路傍往往,遺簪墮珥,珠翠縱橫。歡情。對佳麗地,信金罍罄竭玉山傾。拚卻明朝永日,畫堂一枕春酲。 玉蝴蝶(五之一·仙呂調)柳永 望處雨收雲斷,憑闌悄悄,目送秋光。晚景蕭疏,堪動宋玉悲涼。水風輕,蘋花漸老,月露冷、梧葉飄黃。遣情傷。故人何在,煙水茫茫。 難忘,文期酒會,幾孤風月,屢變星霜。海闊山遙,未知何處是瀟湘。念雙燕、難憑遠信,指暮天、空識歸航。黯相望。斷鴻聲里,立盡斜陽。 定風波(林鍾商)柳永 自春來、慘綠愁紅,芳心是事可可。日上花梢,鶯穿柳帶,猶壓香衾卧。暖酥消,膩雲嚲。終日厭厭倦梳裹。無那。恨薄清一去,音書無個。 早知恁么。悔當初、不把雕鞍鎖。向雞窗、只與蠻箋象管,拘束教吟課。鎮相隨,莫拋躲。針線閑拈伴伊坐。和我。免使年少,光陰虛過。 傾杯樂(仙呂宮)柳永 禁漏花深,綉工日永,蕙風布暖。變韶景、都門十二,元宵三五,銀蟾光滿。連雲復道凌飛觀。聳皇居麗,嘉氣瑞煙蔥茜。翠華宵幸,是處層城閬苑。 龍鳳燭、交光星漢。對咫尺鰲山開羽扇。會樂府兩籍神仙,梨園四部弦管。向曉色、都人未散。盈萬井、山呼熬抃。顧歲歲,天仗里、常瞻鳳輦. 望海潮(仙呂調)柳永 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雲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 重湖疊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千騎擁高牙。乘醉聽簫鼓,吟賞煙霞。異日圖將好景,歸去鳳池誇。 八聲甘州(仙呂調)柳永 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漸霜風凄慘,關河冷落,殘照當樓。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華休。惟有長江水,無語東流。 不忍登高臨遠,望故鄉渺邈,歸思難收。嘆年來蹤跡,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妝樓顒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爭知我、倚闌於處,正恁凝愁。 鶴沖天(黃鍾宮)柳永 黃金榜上。偶失龍頭望。明代暫遺賢,如何向。未遂風雲便,爭不恣狂盪。何須論得喪。才子詞人,自是白衣卿相。 煙花巷陌,依約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尋訪。且恁偎紅翠,風流事、平生暢。青春都一餉。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 滿江紅岳飛 怒發沖冠,憑闌處、瀟瀟雨歇。 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 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 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憾,何時滅。 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 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 待從頭、收拾舊河山,朝天闕。 滿江紅·登黃鶴樓有感岳飛 遙望中原,荒煙外、許多城郭。 想當年、花遮柳護,鳳樓龍閣。 萬歲山前珠翠繞,蓬壺殿里笙歌作。 到而今、鐵蹄滿郊畿,風塵鍔。 兵安在,膏鋒鍔。民安在,填溝壑。 嘆江山如故,千村寥落。 何日請纓提銳旅,一鞭直渡清河洛。 卻歸來、再續漢陽游,騎黃鶴! 小重山嶽飛 昨夜寒蛩不住鳴。 驚回千里夢,已三更。 起來獨自繞階行。 人悄悄,簾外月朧明。 白首為功名,舊山松竹老,阻歸程。 欲將心事付瑤琴。 知音少,弦斷有誰聽。 寶刀歌岳飛 我有一寶刀, 深藏未出鞘。 今朝持贈南征使, 紫蜺萬丈干青霄。 指海海騰沸, 指山山動搖。 蛟鱷潛形百怪伏, 虎豹戰服萬鬼號。 時作龍吟似懷恨, 咻得盡剿諸天驕。 蠢爾蠻蜑弄竿梃, 倏聚忽散如群猱。 使君拜命仗此往, 紅爐熾炭燎氄毛。 奏凱歸來報天子, 雲台麟閣高瞧嶢。 噫嘻! 平蠻易,自治勞, 卒犯市肆,馬躪禾苗。 將躭驕侈,士狃貪饕。 虛張囚馘,妄邀金貂。 使君一一試此刀, 能令四海烽塵消, 萬姓鼓舞歌唐堯
㈡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鞦韆索; 角聲寒,夜闌珊, 怕人詢問,咽淚裝歡是什麼意思
意思是:我們咫尺天涯,今時不同往日,我身染重病,就像鞦韆索。聽著遠方的角聲,心中再生一層寒意,夜色甚深。?怕人詢問,我忍住淚水,在別人面前強顏歡笑。
出處:《釵頭鳳·世情薄》是南宋詞人唐婉(也作唐琬,一說為唐氏)的詞作品。
全詞哀婉動人,情感復雜。唐婉與陸游被迫分開後,在沈園偶然相遇,陸游寫下《釵頭鳳·紅酥手》,唐婉回到家中,愁怨難解,於是和了這首《釵頭鳳·世情薄》。
詞中描寫了唐婉與陸游被迫分開後的種種心事,直抒胸臆,美輪美奐。俞平伯著《唐宋詞選釋》認為此詞「當是後人依斷句補擬」,可備一說。
(2)夜闌珊養生保健館是在運城哪裡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唐婉是我國歷史上常被人們提起的才女之一。她與大詩人陸游喜結良緣,夫婦之間伉儷相得,琴瑟甚和。後陸母對這位兒媳甚是不滿,恐陸游因此而疏遠功名,荒廢學業,逼著陸游休妻。陸游對母親的干預採取了敷衍的態度;把唐置於別館,時時暗暗相會。
不幸的是,陸母發現了這個秘密,並採取了斷然措施,娶王氏為妻,終於把這對有情人拆散了。唐後來改嫁同郡宗人趙士程,但內心仍思念陸游不已。
在一次春遊之中,恰巧與陸游相遇於沈園。唐徵得趙同意後,派人給陸送去了酒餚。陸感念舊情,悵恨不已,寫了著名的《釵頭鳳》詞以致意。唐婉則以此詞相答。據說在此後不久,唐婉就在悲傷中死去。
㈢ 古代上陽城在哪裡,下陽城在哪裡,懂得請進
問對人了,剛好都去過
前者在三門峽上村(現虢國車馬坑)
已經建了博物館
下陽在運城夏縣,當時也是虢國的地盤
村子名記不清了,但還能找到。
這題給的分實在太少,回答就是想讓同道中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