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班幼兒玩「誰是帶頭人游戲」時會出現哪些問題從而影響游戲的教育意義教師應該怎麼做
《指南》指出:「幼兒園教育應尊重幼兒的人格和權利,尊重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和特點,以游戲為基本活動......」。這就要求教師轉變教育觀念,改善指導方法,發揮教師在幼兒游戲中的特殊作用,讓幼兒在游戲中真正獲得發展,成為游戲的主人。 一、對「游戲中教師介入、指導」的理解 「介入」並不是教師在幼兒游戲時間內的所有行為,它既不是教師對游戲的無意「干預」,也不完全等同於對游戲的有意「指導」。「介入」一詞在字面上沒有一種自上而下的方向性,而是指插入兩者之間進行有效的干預,「介入」既要考慮到教育目標,也要考慮到幼兒自身的願望,教師應明確自身的立足點應是幼兒與幼兒當前游戲。 在幼兒游戲過程中,教師還要合理地對幼兒施加一定的影響或干預,即指導,以保證游戲發展價值和教育作用的切實實現。教師對幼兒游戲的指導,一方面需通過創設體現一定教育意圖的游戲環境間接影響幼兒的行為,激發其對周圍事物的興趣,積極投入游戲;另一方面,還需通過直接參與游戲過程,具體指導幼兒的游戲,引導其深入,不斷提高行為質量和活動水平,通過游戲促進幼兒身心全面和諧發展。 二、在游戲中運用適宜的介入指導方法,發揮中班幼兒的主體性 從中班幼兒游戲行為的生發;游戲內容的形成;到游戲材料的收集製作與投放,都是幼兒自主生成的。尤其是在游戲材料的選擇與投放,完全掘棄了以往由教師引出並安排好的模式,讓幼兒自主選擇並收集製作游戲所需的材料。如:娃娃家游戲,孩子們根據生活經驗,發現燒菜還可以用微波爐;天冷了娃娃洗澡要用暖氣等,教師及時引導和支持孩子在成人的幫助下,按意願去收集製作這些游戲玩具。並按自己的興趣投放和互動。這一游戲過程,幼兒始終處於主體地位,其自主性意識得到了充分地張揚。 1.追隨幼兒的關注熱點,適時確立孩子自主游戲的主題。 老師在整理玩具櫥時,不小心掉出一個沒有穿衣服的布娃娃,明明見狀後,立即做了個打電話的姿勢說:「請馬上過來,這里有一個娃娃躺在地上生病了。」元元等幾位幼兒聽到後,嘴裡邊模仿著救護車的聲音,邊跑了過來。明明帶頭將布娃娃抱起後,放到了娃娃家的小床上。只見他將繩子的一頭貼在耳朵邊,另一頭放在布娃娃的身上。給他看病。身邊正在玩娃娃家的幼兒,也紛紛模仿起明明,給手中的娃娃看起病來。2.細心觀察幼兒游戲,及時介入引導。 經一周的游戲觀察記錄發現,幼兒對娃娃家、小醫院、餐廳、等游戲主題普遍感興趣,可是對游戲洗衣房就顯得無人問津。為什麼同樣是幼兒生成,但參與積極性卻截然不同?經過分析與反思,覺得對於中班幼兒來說,有的對洗衣缺乏生活經驗。因此老師以游戲的口吻和孩子商量,去參觀洗衣店。讓孩子親自去店裡看一看,學一學,體驗一下為娃娃洗衣的樂趣,經過這樣的參觀活動,孩子們果然在游戲中積極爭著要來試一試,學著為娃娃洗洗衣服。這個活動,使我們認識到,老師敏銳的捕捉孩子的游戲信息,給予及時而適當的引導,就會重新點燃孩子的興趣,樹立孩子的自信心並使之獲得成功感。 三、關注中班幼兒游戲中的行為和問題,適當介入促進幼兒的交流與協作 孩子在游戲中是積極主動地玩,還是消極被動地玩;是創造性地、獨立地玩,還是模仿他人,跟著他人玩;和同伴相處的關系如何?動手操作能力怎樣?對待玩具和同伴的態度怎樣、語言交往能力如何等等,這些都是觀察的對象。那麼如何更好進行觀察、指導呢? 1.觀察幼兒的游戲,首先要有耐心,要傾聽孩子的心聲。 教師在游戲指導中,觀察幼兒的行為是很重要的,幼兒游戲的行為有時是無聲的,但從無聲的動作中可以看到幼兒的內在思想、情感的流露,所以更需要老師的耐心觀察,從而發現幼兒游戲的能力。有一次,教師聽到「點心店」的「服務員」之間在抱怨:「今天生意一點都不好,包好的小籠和餛飩都賣不掉……」 討論後,大家想出了不少好辦法:豐富小吃品種、設計新款菜單、增加外送服務,老師鼓勵孩子們的想法,從「物質」上給予支持。游戲比設想的更豐富、更有趣。 2.及時靈活地捕捉游戲中良好的點滴行為,使它得到升華。 在和孩子游戲的時候,經常能發現到幼兒的閃光點,及時地將這些點點滴滴「發揚光大」,能對幼兒的社會性發展、良好的行為習慣培養起到積極的作用。 有一次,「星星舞台」的新節目上演了,觀眾們爭先購票前去觀看。小欣和庄庄兩位好友相約一起看錶演,可輪到她們購票時,還只剩下一張票了。「買還是不買?」兩個好朋友在窗口前糾結,此時,在她們前購票的方寶走了過去,說:「算了,你們是好朋友,我把票讓給你們吧!我明天再看!」小小的一張票,表現出孩子間的情誼,讓我很感動。 當教師介入幼兒游戲時,應融合多種形式,發揮互補優勢。只有靈活選用不同方法,才能有效提升幼兒游戲水平,使幼兒獲得游戲體驗,實現游戲目的。讓我們真正走進幼兒的游戲世界,支持幼兒,讓幼兒真正體驗到自主游戲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