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丁玲在延安時期創作的有名作品有哪些
《太陽照在桑乾河上》、《我在霞村的時候》
《太陽照在桑乾河上》所描寫的1946年華北解放區土地改革運動初期的情況,通過暖水屯一個普通村莊的土改運動,從發動到取得初步勝利的描寫,真實生動地反映了農村尖銳復雜的階級斗爭,揭示出各個不同階級不同的精神面狀態,並且展現了中國農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已經踏上的光明大道。
《我在霞村的時候》作品塑造一個在遭受日寇凌辱後又忍受著靈與肉的雙重摺磨而做著地下形態的抗日工作的鄉村青年女子的形象。特殊題材的擇選以及作者對於主人公寄予的深切同情和敬意,表明了作者的思想膽識和藝術創新方面的追求。
《太陽照在桑乾河上》創作背景:
1942年,延安文藝座談會後,丁玲決心到人民群眾的火熱斗爭生活中去自覺地向工農兵學習。1946年夏天,中共中央《關於清算減租及土地問題的指示》(即《「五四指示》)傳達下來時,丁玲立刻請求參加晉察冀中央局組織的土改工作隊,去桑乾河兩岸的懷來、涿鹿一帶進行土改。
在溫泉屯,她走家串戶,訪貧問苦,與廣大群眾同呼吸,共命運,興致勃勃地和農民交融在一起,「那些老年人,那些最苦的婦女們,那些積極分子,那些在斗爭中走到最前邊最勇敢的人們」帶給她「興奮"和「幸福」。
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為推翻封建土地制度而進行的斗爭,由此發生的中國農村的歷史變革,給作家以深刻的影響,特別是使她和農民在思想感情上建立了更緊密的聯系。她在農村火熱的斗爭生活中既轉變了思想,又吸取了創作的源泉,獲得了豐富的素材,同時產生了強烈的創作沖動。
作家就是在這樣的生活、思想、感情的基礎上,於1946年11月初在阜平一個小村莊開始了長篇的創作。1947年10月10日,中共中央又發布了《中國土地法大綱》。這是較《「五四」指示》更為徹底的土地改革綱領。
丁玲在創作過程中,又學習了《土地法大綱》,繼續閱讀一些土地改革的文件、材料,對於前階段土地改革實踐中的問題,得以從更高的理論政策水平上進行再認識。為了豐富小說內容,1947年春、冬,她又去土改尚在進行的冀中農村體驗生活,修改寫作計劃。最後於1948年6月在河北正定聯大完稿,同年9月由東北光華書店初版發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