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子女父母 > 獨生子女心理分析

獨生子女心理分析

發布時間:2020-11-27 01:23:47

獨生子女有哪些常見的心理問題

獨立性差,依賴心理強
對父母、家庭的過度依賴,是獨生子女的大多具有的通病,這主要是家長的過度管製造成的。獨生子女的家庭由於只有一個孩子,父母在生活上一切事情都大包大攬,除了學習以外的任何事,都不讓孩子做,這種保護超出了孩子的需要,久而久之,獨生子女就不願意主動的處理問題,對父母就越來越依賴。
「獨我」心理
「獨我」行為在孩子的心目中,家裡的一切都理所當然是我的,好像從來沒有感受到別人的需要。我的小床、我的電子琴、我的玩具、我的食品,好像沒有什麼東西不是我的。一個第一次隨爸爸出遠門的孩子看到火車茶桌上別人的食品拿起來就吃,就是一種典型的「獨我」行為。
更顯嬌氣
身體和心理的嬌氣嬌氣往往只被人理解為行為上的撒嬌、耍賴,其實嬌氣意味著軟弱無能。現代家長往往忽視耐寒、吃苦、負重對孩子意志培養的重要性,這是人賴以生存的重要能力,可惜的是獨生子女得不到方面的鍛煉。有人嘆息,「現在的男孩、女孩已經沒有上一輩人剛強了」,這句話並不是聳人聽聞。受了別的孩子的氣就跑到家裡向媽媽發火,老師要他沖洗廁所就哭鼻子,這都是沒志氣的表現

② 獨生子女的不良心理有哪些

獨生子女的獨特地位易形成惟我獨尊

獨生子女在父母眼裡是獨一無二的,因此成為父母關懷愛護的惟一對象。如果教育不得法,以孩子為家庭中心,一切圍繞孩子轉,孩子在家庭的地位便成為支配者、指揮者,因而有人說現在的獨生子女是家庭中的「小皇帝」。在這樣的環境中,容易使獨生子女養成以我為中心,惟我獨尊的不良心理。

嬌生慣養易形成適應能力差

父母把獨生子女視為掌上明珠,父母特別是母親常常代替孩子去做他力所能及的事情。一個男孩7歲上了小學,每天早晨都是母親給他穿衣服、洗臉,端著飯給他吃。吃完早飯,母親親自給孩子背書包,把他送到學校門口,嬌生慣養的結果使孩子嬌氣十足,自理能力差,適應環境能力差,依賴心強,感情脆弱,猶如一朵嬌艷而脆弱的花朵。

父母的虛榮心易使孩子自高自大

有的父母特別是母親千方百計要使孩子在吃、穿、玩、樂等方面都超過別的孩子。別人的孩子吃一根雪糕,有的母親給自己的孩子一次買兩支雪糕,還對孩子說:「寶貝,媽媽給你買兩支雪糕,比他多一支,吃完媽媽還給你買。」母親的虛榮心容易使孩子形成優越感與自高自大、自以為是的不良心理。

集體活動少易使孩子膽小怕事或放縱

不少獨生子女在祖父母或外祖父母、或阿姨的照顧下,與玩具、圖書等打交道。在這樣的環境下,孩子習慣一個人隨心所欲地活動。以後到了幼兒園就很難適應集體生活。集體活動少,可使孩子膽小怕事,畏畏縮縮,也可使孩子專橫跋扈,恣意放縱。前者如一個小男孩3歲去幼兒園,規規矩矩,連尿尿都不敢,經常憋著尿回家尿。後者如一個小男孩3歲去幼兒園,小朋友誰碰一下他的手,他就拳打腳踢,稍不如意,就無理取鬧。

由於獨生子女所具有的一些特點,如在不利的教育條件下,將會使獨生子女形成不良的心理品質。但這並不是說,獨生子女必然會形成不良的心理品質。關鍵在於父母特別是母親如何正確認識獨生子女的特點,如何正確教育。對獨生子女進行科學的教育,獨生子女就會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質。

③ 為什麼獨生子女依賴心理特別強

因為父母太寵愛了

④ 獨生子女的心理特點及成因分析

(一)自負心理。由於父母的過分溺愛和嬌寵,獨生子女成為整個家庭的軸心,父母家人的生活完全圍繞著孩子,怎能不讓孩子自負,產生以自我為中心的觀念?
(二)享樂心理。獨生子女從小嬌生慣養,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事事都由父母包辦代替,極少參加勞動(特別是體力勞動),無從體會勞動的苦與樂,更無從培養正確的勞動觀念。再加上孩子要風得風,要雨得雨,一切都遂心如願,因而,在孩子的意識里,自然就會形成享樂心理。據天津對1500名中小學生的一項調查表明,51.9%的學生長期由家長整理生活用品和學慣用品,74.4%的學生在生活和學習上離開父母就束手無策。有些家長出於對孩子的愛,從不讓孩子插手家務,干一些力所能及的活,甚至還替孩子代做家庭作業。具有享樂心理的孩子,最主要的表現就是,好吃懶做,學習怕累,勞動叫苦,上學逃課,幹活偷懶,拈輕怕重,甚至僱人值日。只知索取,不求貢獻。
(三)孤獨心理。在現代社會,人們競爭激烈,生活節奏快,工作壓力大,家長們為了工作,為了生活,為了掙錢,往往無暇顧及孩子, 「留守孩子」與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即使有些家長有時間陪伴孩子,也因「代溝」問題,親子間共同語言不多,難以有效溝通,成為無話不談的知心朋友。而且,家長對孩子的關心和愛,通常更多地表現在物質生活方面,以為孩子有錢花,吃好喝好玩好了,就什麼也不缺了。很少關注孩子的精神生活需求與心理感受。特別是獨生子女,上無兄姐,下無弟妹,孤身一人,更少與同齡人溝通交流的機會,沒有知心朋友,找不到情感傾訴的對象,常常感到非常苦悶、憂郁、孤獨。孤獨的孩子一般性格內向,不好活動,沉默寡言,容易多愁善感。嚴重的孤獨感甚至使孩子產生離家出走、自殺等極端行為。
(四)冷漠心理。冷漠即漠然、冷酷、無情,對什麼都無所謂,沒興趣,漠不關心。大部分獨生子女一生下來就泡在「糖水」、「蜜罐」里,依偎在父母的懷抱里,沒有衣食之憂,沒有患難的經歷,沒有多子女家庭兄弟姐妹之間互相嬉戲、吵鬧、幫助、照顧的手足親情,缺乏集體生活的親身感受。不懂生活之艱辛,世道之變幻,人間之真情。對來自父母的翔呵護和生活滿足,似乎天經地義,他們得之泰然,受之坦然。還有些獨生子女生活在殘缺的單親家庭、離異家庭,自小失去父愛或母愛,缺乏家庭溫暖,憤世嫉俗,冷眼旁觀,傲視萬物。在這樣的環境下成長起來的孩子,如果父母疏忽了對他的情感教育引導,就很有可能形成冷漠心理。

⑤ 教育獨生子女的心理學依據有哪些

(1)特異性問題:從教師和家長的評價及雙方評價的關系看,未見3~4歲獨生子女性格發展的特異性和兩端性(特好與特差)。
(2)年齡特徵與兒童行為、性格的關系。小年齡組(3~3.5歲)在上述各項目中被評為「差」的多,中年齡組(3.5~4歲)少些,大年齡組(4~4.5歲)更少。被評為「好」的則相反。差異分析發現,3~3.5歲年齡組差異較大,而3.5~4歲年齡組差別較小。因此可以認為,性格的培養在3歲開始較為合適。
(3)行為的有意性。3~4歲的兒童,行為的有意性已有相當的發展,他們在不同的場合表現出不同甚至相反的行為來,這種行為的有意性與環境的反饋有密切關系。比如「任性」,不論是否獨生子女,同一兒童在不同環境(如學校與家庭)可能有完全不同的表現。3~4歲兒童已經「學會」了不同環境的反饋而表現出不同甚至相反的行為。

⑥ 分析獨生子女的心理特點及教育對策

獨生子女心理特點分析及對策

作者:謝芳芳 文章來源:邵家渡中學 點擊數:3550 更新時間:2007/10/9
我校的獨生子女數約占學生總人數的35%。相對於非獨生子女來說,獨生子女智力較好,思維活躍,觀察力強,記憶力好,精力旺盛,活潑開朗,興趣廣泛。通過調查,我認為形成以上良好心理品質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第一、獨生子女生理條件比較優越。「集父母氣血之精華」,從遺傳因素方面保證獨生子女在腦力、體力、智力方面的優越地位。第二、獨生子女能獲得較優越的經濟物質條件。獨生子女家庭經濟條件相對優越。盡量滿足他們身體、心理發展的需要,保證了獨生子女的充足的營養和智力開發用品。這樣他們能得到豐富的營養,大腦發達,身體健康。家庭中有各種電器設備,有許多新穎的玩具,有各種圖書刊物等,他們能從中獲取大量的信息,拓寬知識面,使思維活躍。第三、獨生子女享有充分的愛。「獨生」不存在偏愛的問題。獨生子女享有父母充分的愛,在充分愛的陽光中成長的幼兒個性發展是健全的。正如一位心理、衛生專家提出的那樣「愛比維生素還重要」。因此,多數獨生子女容易形成活潑、開朗、大方、敢說、敢想的性格特點,有利於他們智力和才能的發展。第四、獨生子女教育條件好。目前,年輕的父母文化程度高,能較好地接受優生優育的知識。由於只有一個孩子,父母能有較多的時間和精力對孩子進行早期教育和最佳期教育,故獨生子女智力早熟、興趣廣泛、知識面寬。當然,不可否認的是,獨生子女較非獨生子女也有某些缺點:一、佔有欲強。由於是獨生,一切東西都是他或是她一個人的,從不想和別人分享,一切要「獨霸」。二、獨立生活能力差 。因為是獨生,捨不得孩子苦,事事都包辦代替。讓孩子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結果養成孩子四肢不勤、不愛勞動、懶惰、無能、吃不得苦、意志薄弱、處處依賴家長,缺乏獨立性的不良習慣。三、嬌慣,自私。由於是獨子往往會給予過分的疼愛,使孩子成為家庭中的「支配者」大人處處圍著孩子轉,什麼事情都依順孩子,甚至孩子提出無理要求,也採取遷就縱容的態度,逐漸養成孩子「一切以我為中心」的任性、專橫、執拗的壞脾氣和不良習慣。四、不合群,不團結,紀律差。家中除了大人,只有他一個孩子,總是一個人玩,容易使孩子形成任性,放縱等特點,不會適應集體生活,更不會尊重別人的意見.而且家長怕孩子不安全,受委屈,將其封閉在家中加以控制和保護。由於家庭環境的寂寞、活動單調,容易形成孩子的孤僻、膽小、不合群性格特點、缺乏待人處事的勇氣和智慧,社會適應能力差。五、受不了挫折,心理承受力差。生活中遇到小困難,便受不了,不是逃避就是倚賴大人,承受不起磨難,做錯事別人批評他,非但不接受反而找理由為自己辯護.為什麼獨生子女相對非獨生子女來說會有這些缺點?這就有必要分析一下形成這些心理特點的原因:一、重視智力培養,忽視自我能力的培養。隨著現代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家長對自己的獨苗捨得智力投資,鋼琴、電腦陸續進入家庭,然而,家長們在孩子的非智力教育上投入甚少,相對來說,總是輕視了自理能力的培養,甚至忽視了這方面的培養。有的父母出於「愛心」,片面強調年齡小、不懂事,對孩子過分照顧,不讓孩子進行勞動鍛煉,這就不自覺地壓抑了孩子勞動活動的能力的發展。二、父母對子女期望值過高、過強。許多家長「望子成龍」心切,又錯誤的認為孩子掌握知識越多越聰明,又不懂得早期教育的方法,給孩子灌進許多「食而不化」的知識,當孩子會認幾個字、會背幾首詩歌時,又在人前人後,盲目誇孩子。長此以往,養成孩子高傲、盛氣凌人、自以為是的個性來。或者,家長都想把孩子當成實現自己理想的胚胎。今天媽媽這樣要求,明天爸爸又那樣要求,造成孩子無所適從。孩子誰也得罪不起,從小承受過重的精神壓力。三、父母忽視自身素質的提高。俗話說「有其父必有其子」,家長的一言一行對孩子產生著極為重要的影響。現實生活中,不少家長恰恰忽略這一點,對孩子要求很嚴,對自己卻放任自流,有時不知不覺將自身的惡習缺點傳授給了孩子。四、獨生子女生活環境的影響。因獨生子女沒有同胞兄弟姐妹共同生活的經驗,容易形成感情的「自我中心」,容易養成不善於團結,不善於同情,不善於競爭,不善解人意,缺少協作,不尊重人,缺少助人為樂的品質和行為。那麼,如何才能使獨生子女有良好的心理品質,更好的適應社會,展示自己的風采呢?我們應該做到以下幾點:一、|父母既要改變觀念,又要提高文化素養。作為獨生子女的家長應該認識到孩子是自然人和社會人的結合體,是社會的。克服把孩子看作私有財產的舊觀念,要從對國家負責,對子女的未來負責的高度來認識。克服孩子太小,捨不得教育或沒法教育,等長大了再教育等錯誤思想。教育子女不僅是一件大事,也是一門學問。父母要認真學習和咨詢這方面的知識經驗,講究科學的方法,力爭掌握適合自己家庭特點的教育方式。二、改變子女在家庭中的特殊地位作為父母,要培養他們和別人平等生活的習慣。做到這一點,關鍵在於從日常小事抓起。例如:家裡吃飯,要使孩子懂得讓大人先坐;吃東西時,要讓孩子養成分份的習慣;看電視時,不要讓孩子一人獨佔座位;家裡來了小朋友,應教育孩子把玩具給大家一起玩……、長期堅持,就會使孩子養成與別人相處的習慣,使孩子不會感到自己在家中的特殊地位了。三、尊重孩子,平等對待在生活和學習中,孩子們應當是民主、和睦的團結互助的關系,我們應尊重孩子的意見,興趣和自尊心,要改變以長者自居的傳統觀念。克服專橫的作風,不能因孩子年幼而隨意輕視、嘲諷、侮辱、體罰他們。同時我們應放手讓他們逐漸具有對自己負責的能力,不再包辦代替。有困難要幫助、有了進步要鼓勵,才能增長孩子的自信、自控、自尊的性格。四、加強勞動教育,捨得孩子吃苦,培養獨立性要大膽地讓孩子在學習,勞動和生活中獨立活動,讓他們獨立自主地克服並解決自己能解決的困難。在孩子的生活,物質方面,我們不要提供太好的條件。五、對孩子教育堅持一致性和連貫性原則 如果家長和老師對孩子的教育堅持一致性,孩子感到教育的合理性、堅決性,就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們對孩子的要求、前後要一致。不能高興時就無原則,一味寬容,不高興時就一概禁止,斥責。不能說話不算數,前後矛盾。為孩子樹立知錯就改的榜樣,家長和老師的威信會更高,教育的效果也就強了。總之,對獨生子女,只要我們能充分重視,對不良品質能追根溯源從源頭予以解決,再發揮有其天然的優勢,祖國的花朵定會開得更絢爛多姿。

⑦ 獨生子女的優越心理有哪些

計劃生育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國家號召一對夫婦只生一個孩子。從80年代起組成的新家庭,絕大多數家庭里都是獨生子女。因此獨生子女的心理與教育問題,日益受到人們特別是婦女的重視。母親掌握獨生子女的心理特點與教育方法,對獨生子女心理的健康發展與提高獨生子女的教育效果有著重要意義。

母親要掌握獨生子女的心理發展條件,為獨生子女創造條件,促進健康成長。

兒童身體素質條件好

獨生子女都是在父母年輕力壯時降臨人間的。母親在懷孕時得到現代醫學的檢查與保護,獲得充分的營養。因此,近幾年來生下的獨生子女的身體大都比較健壯,生長發育良好。獨生子女的身體素質,為他們心理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物質條件,為他們智力的良好發展提供了可能性。

兒童後天身心發展的物質條件好

大多數獨生子女的家庭經濟條件比非獨生子女的要好。因此,獨生子女能在穿著、營養、保健、玩具、書籍等方面獲得較充分的滿足。較優越的生活、營養、保健與教育等條件都有助於促進兒童神經系統、身體各部分的正常發育,有助於培養兒童的各種能力。

兒童發展的良好家庭心理氣氛

獨生子女在家庭中能夠得到父母充分的愛撫,心理上得到愛的滿足感,為他們心理的正常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兒童是否得到父母充分的愛撫(當然不是溺愛)對兒童的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的發展都有很大影響。得到父母特別是母親充分愛撫的兒童,智力發展比較快,性情比較活潑、開朗。得不到母親充分愛撫的兒童,智力發展不如得到母親充分愛撫的兒童,性情往往孤僻、膽怯。

兒童發展的良好教育條件

一對夫婦只生一個孩子。父母會把更多業余時間與精力集中用在獨生子女的教育上。如果教育得法,既會促進兒童智力的發展,也會培養兒童良好的情緒、意志與性格。國內外學者的研究都認為,獨生子女的智力發展水平比同齡的非獨生子女智力發展水平要高,這主要是與父母的家庭教育有關。

⑧ 為什麼大多獨生子女都有心理問題

孩子的問題其實都來自家庭教育,如果把孩子是花,那麼父母就是根,花出現了問題,必定是父母的問題。在家庭教育中,過度的愛就容易讓孩子出現很多的問題。獨生子女受到的愛比其他家庭更多,傷害更大。孩子需要平等和尊重才會慢慢獨立與長大——度麥學苑心理關愛中心

⑨ 獨生子女都是拿怎樣的心理跟人相處的

1.教孩子一些基本的人際交往禮儀
可以在孩子剛學說話的時候就教他說-一些與人交往所需的話語,例如「你好」,「謝謝」等。在他開始與別的小朋友一起玩耍的時候,就可鼓勵他練習說這些話。
2.家長應改變對孩子嬌寵溺愛的教育方式
引導他思考「為什麼小朋友不喜歡我』、「為什麼他們不願意理我」,「當我做了什麼,別人會顯得很高興-等問題,父母通過講故事、和孩子共演情景劇的游戲方式,也能讓孩子學會換位思考,寬容他人、自己想辦法處理與朋友的關系等,讓孩子在這些活動中得到鼓勵,就能逐漸把新的經驗運用到實際生活中。讓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學會替別人著想,是提高孩子受歡迎程度的另外一種重要的社交技巧——總是能夠考慮到朋友的心情,在朋友傷心難過的時候能夠表示關懷,並且能夠讓同齡人更信賴他。
3.讓孩子獨自作客或招待客人
如果想訓練孩子的交際能力,可以讓孩子獨自到鄰居或親戚家去玩耍,這樣,就可以讓孩子用平時學會的一些交際語言進行練習。之所以讓孩子獨自去,是因為這樣孩子不會有—種依附心理,他必須親自與人打交道,這時的他是作為主要人物上場的,他自己不得不面對這些問題,這會促使他去思考,促使他學會與人交往,與他人和睦相處。如果是朋友到自己家來作客,可以讓孩子進行接待,從而讓孩子學會如何待人接物。特別是與孩子年齡差不多的小朋友到家采玩耍時,更要讓孩子親自做一回小主人。
4.家長可以鼓勵孩子多參加群體活動
諸如課外興趣小組,課外活動,除學校之外的少年宮,社區舉辦的敬老活動等,這些活動有利於孩子的身心健康。此外,和同齡人一起參加群體活動還有利於孩子形成平等觀念,逐漸脫離對家長的依賴,孩子的發展能力和創造能力也可以得到更好的發展。
和同伴的交往必須要在實踐中才能發展起采,與其他硅子之間的「矛盾-是不可避免的,要慢慢讓破子學會自己處理。事事包辦代勞,為孩子出頭,是不可能讓孩子學到交往技能的。

⑩ 獨生子女的特點

獨生子女由於生活環境和地位的特殊,其心理狀態和行為必然有其獨特性,了解獨生子女的心理行為特點有利於家教。那麼,獨生子女的心理行為有哪些特點呢?具體分析有如下一些特點:
1、嬌氣和任性。由於家裡只有一個孩子,家長也有精力去疼愛孩子,怕孩子不高興,怕孩子受委屈。結果,對孩子百依百順,什麼事都由著孩子性子去做,時間一久,孩子就變得嬌氣和任性了。
2、獨尊心態。由於獨生子女受眾人的疼愛和服務,易產生惟我獨尊的心理狀態。
3、自私行為。多數獨生子女缺少和同齡人共同生活的經歷,也就缺少友愛廉讓的精神,其多數有自私自利的行為。
4、忌妒心理。獨尊和自私的心理狀態的延伸,就是獨生子女的忌妒心理表現特別突出。
5、依賴心強。由於獨生子女受到過度的呵護,必然產生很強的依賴心理。
6、逆反心理。嬌寵慣了的孩子難以接受家長說「不」,會很容易形成有意違反家長意願的逆反心理。家長應根據自己孩子心理行為特點,給予正確的調適,使孩子身心都得到健康發展。
兒童的健康應該包括兩個方面: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現在不少獨生子女存在心理問題,這就是家長忽視孩子心理健康的後果。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同是孩子成材的基礎,缺一不可。

閱讀全文

與獨生子女心理分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退休人員是否還繳工會費 瀏覽:280
重陽節運動會頒獎主持詞開場白 瀏覽:38
孩子三月體檢要錢嗎多少錢 瀏覽:78
長壽花的主幹怎麼紅了 瀏覽:244
長壽野馬汽車哪裡賣的便宜 瀏覽:450
企業退休後的養老金有多少 瀏覽:857
老年人打免疫球蛋白 瀏覽:946
九江市濂溪區老年大學中標單位排序 瀏覽:23
老年人感冒了流鼻血怎麼回事 瀏覽:901
怎麼讓長壽花葉子長得粗壯 瀏覽:817
孝順父母主要事跡 瀏覽:11
孫淳的父母是做什麼的 瀏覽:411
大連中山區老年大學招生簡章 瀏覽:882
濟南退休職工醫保查詢系統 瀏覽:472
2015年黑龍江省養老金最新政策 瀏覽:116
長春一汽集團退休職工采訪6 瀏覽:619
有關英語的九九重陽節 瀏覽:544
體檢耳朵聽力怎麼過關用不用花錢 瀏覽:135
今年七十歲養老金什麼時候補發 瀏覽:258
陝西省社辦企業退休 瀏覽:7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