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父母對子女不好 父母年老了子女是不是有權拒絕贍養父母
除非你能證明父母沒有撫養你,否則你必須贍養父母
❷ 只有父母是真心愛自己的,子女或其他人未必是真心對自己好。
你說的特別對!因為我們的父母給予了我們生命,又含辛茹苦把我們拉扯大,這種付內出是其他任何人都容做不到的,這個世界上,只有你的父母永遠不會拋棄你,其他人都不能和自己的父母比!
任何人都有可能背叛你,自己的父母不會,永遠不會,他們只會時時刻刻,傾盡所有的為你付出,不管你遭受到任何挫折與打擊,父母永遠都是在你身後用他們寬厚的臂膀,默默安撫你的那個人,父母對你的愛絕對不會因為任何因素減少一絲一毫,他們對你永遠都只求付出,而不求任何回報,只有你自己最能有刻骨銘心的感受。
好好愛他們!他們真的為我們付出了太多太多,祝福你的父母親,健康快樂,一生平安!
❸ 父母對子女好是應該的嗎
是應該的。但不能溺愛。
父母要把對子女的愛,擴展到愛天下人。
尤其要嚴格要求自己的子女。
要約束子女與生俱來的各種錯,
因為外人沒法替父母做這種事情。
❹ 有很自私還以為自己對子女很好的父母是什麼感受
有很自私還自以為對子女很好的父母是一種很痛苦的感受
1、他們會強迫你做很多事情
有很多父母會逼我們去上很多輔導班,如果這完全不考慮子女的興趣愛好的話,就是一種典型的很自私還說是為了子女好的行為。他們只是想和別人攀比,想滿足自己的虛榮心,於是看到別的孩子上舞蹈班,也要讓自己的孩子上,別的孩子上鋼琴課,也非得給自己的孩子報名,即使他們的孩子真得學的很痛苦很吃力。
他們甚至會為了你的吵吵鬧鬧而哭泣,而委屈,這樣一來,所有的錯誤都是我們的了。自以為對我們很好但卻很自私的父母是不會認為自己有錯的。
❺ 什麼是父母對子女真正的愛
父母對孩子的感情肯定都是愛的,但是在新聞上也會有很多那種虎媽狼爸的新聞,讓人懷疑是不是連父母的愛都是不純潔的了。但是對於我自己而言,我一直覺得我父母很愛我,是真的愛我,把我當成他們的命的感覺。
其實我每天和父母相處,我都覺得父母是很愛我的。以下這一些事例,讓我更加覺得我父母是真正愛我的。
之前,他們非常不願意讓我自己一個人去陌生的城市去開始陌生的,沒有他們的生活。但是我一再堅持我要鍛煉自己,不讓他們跟著一起去。去火車站的路上,我爸爸一直幫我提著很重的行李,路上一直在囑咐我一些生活的小事,就連多吃水果,不要跟同學吵架這樣的小事都要囑咐我,完全忘記了我已經是個成年人了,還是把我當成他們的小寶貝女兒的樣子。
在火車站即將要分別的時候,我爸一個五大三粗的大老們竟然哭了。我本來想很堅強我不哭的看到他哭,我也忍不住落下淚來。我爸是真的不捨得她的寶貝女兒。
就是這兩件小事,就可以充分體現父母的愛,父母永遠是可以委屈自己,只要自己的孩子過得好就行。父母也永遠替孩子著想,希望孩子永遠待在自己身邊的。
❻ 子女對父母好怎麼說
說什麼呢?是說子女對父母好該怎樣表達嗎?其實咱們中國人都挺含蓄的,一般不會再口頭上對父母表達感情,不想外國人天天說I LOVE YOU 幾乎無時無刻在說。我們幾乎很少天天擁抱父母,而他們就會。其實uiju小小的問候一個淺淺的擁抱父母都會感動的幾乎流淚。現在的人工作壓力大,結婚以後就會有自己的家庭,有自己的生活,回家看望父母的次數越來越少,溝通越來越少。甚至電話都打不了幾個,誰是工作忙 ,其實都是在給自己找理由,不是給父母錢就是孝順他們了,他們呢需要的是你常回家看看,常陪他們呢說說話,讓他們感受到你心裡時刻牽掛著他們。常回家看看。。。。。
❼ 佛法中子女對父母不好不孝順會有報應,那父母對子女不好又會有什麼
佛的廣大教義應是眾生平等,所以同樣有報;父母和子女好比是雞和蛋的關系,你說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
❽ 人為什麼對孩子比對父母好
先說一個有點武斷的觀點:大體上講,每個人對自己的小孩要比對自己的父母好。這件事,從道理上是費解的。如果從知恩圖報的角度想,父母的恩是每個人都知道的,孩子特別是剛出生不久的孩子還只給父母帶來麻煩,不曾有什麼貢獻。那應該是每個人對父母要更好一些才對。因為父母予己的貢獻已經存在,孩子予己的貢獻還是一個未知數。難道說人們對一個已經存在的東西會比一個將來可能存在的東西更在意嗎?如果說對小孩好是因為小孩更可憐,生命太脆弱,也很難講得通。一方面,人們對自己的孩子好不只是表現在小孩的孩提時代,是一至延續到自己的生命結束的。另一方面,老人到生活不能自理的階段,其實比嬰兒更可憐。嬰兒不能自理,只有生理上的痛苦,而老人除了有生理上的痛苦外,還有心理上的痛苦。從道理上很難講得通,而事實又是不容置疑。那應該有它的理由(不是道理,因為道理中有「道」,理由不需要「道」)。下面我試著講二點理由,可能這理由講出來讓人有點害怕,但是這理由可能就是真的存在的。
對父母差一些是「過河拆橋」,對孩子好一些是希望「放春風收夜雨」。父母對自己的好處大家心知肚明,但是等到自己有能力回報父母的時候,似乎不太怎麼需要父母的照顧了。父母以前對自己的照顧他們又不可能收回去,於是對父母自然就不怎麼上心了。但小孩不一樣。人知道自己總是要老的,老了是希望孩子照顧自己的。所以人們為自己的將來著想,就對自己的小孩格外的好。這一點好多人是不會承認的。因為每個人在為孩子做每一件事的時候是不曾這樣想過的。但是不曾想過不代表我說的這種現象是不存在的。我們經常能聽到一個老人在子女不孝時會指責他們:你小時候我是怎麼對你的,沒想到你現在對我會這樣。這句話已經清楚的暴露了父母在為孩子付出時是存在現在「放春風」期望將來「收夜雨」的想法的。盡管這種想法多半會落空。這樣講來,牽涉到一個復雜的心理學的問題:人們對待有可能得到但還未得到的利益的關切度要遠大於對已經得到的利益的關切度的。一個人控制另一個人的最好方法就是許諾給他一個在他看來是可以得到的利益而又不急於兌現。小孩天然地具有這種控制父母的能力。所以對小孩好「慈」,不需要太多的教育與引導,那是老母雞都會做的事。可以對父母好「孝」,那可是需要提倡的。我國古代的思想家們是認識到這一點,一部《論語》有多少處講到孝?二十四孝的故事不惜以關於孝的極端的故事來引起人們的關注。關於這一點,可以下一個基本的結論:慈是本能,是不自覺的,孝非本能,需要自覺。
對成長的欣喜和對衰亡的沮喪。
人大概都會有這樣的心理,對於成長的東西總是興趣盎然,對衰亡的東西則提不精神來。人們喜歡養花養魚大致都是出自這樣一種心理。你可曾見過人們把一棵樹連根拔起後放至家中欣賞它慢慢枯萎的。人們對小孩好,是因為它從為小孩的付出中隨時能看到成長,從而收獲到一種喜悅。比如說為嬰兒洗尿布(現在有尿不濕用不著洗了),你會發現慢慢地尿布越來越少了,因為他會在你端著他吹一下口哨的時候把尿撒在尿盆里。可是對垂暮的老人,在他大小便失禁後,你要為他洗的尿布只會越來越多,直到他生命的終結。你在這里看不到任何的希望,只有無奈的沮喪與無盡的悲痛。有句俗語說「久病床前無孝子」。當一個老人剛生重病時,還是有一些兒女們抱定要孝順的念頭來服侍老人的。但是當天長日久,老人的病一天比一天重,麻煩一天比一天多的時候,還指望兒女們有越來越好的耐心去對待老人,難了。說到這里,有人可能會提出一個反駁:為什麼父母對重病的孩子能夠一直有耐心呢?其實這不難回答。因為老人由重病走向死亡,是鐵的規律,是明擺著沒有希望的事。可生重病的孩子不一樣,他的父母總是抱著希望的,因為他有起死回生的可能。
前面已提到兩點分析是很可怕的。其可怕有二:一是上兩條理由都說明了人的自私。因為這兩條都是從人自身的利益的角度去考慮的。如對已得到的利益的漠視,對將要得到尚未得到的利益的重視,以及對欣欣向榮的喜愛和對衰敗的厭惡。其二,雖然找到了病根,但是無葯可治。
讓人驚慌的親情計算
周末參加朋友聚會,發現少了兩個愛鬧的傢伙,問起,有人答曰,回家陪父母去了。
一個搞財會的姐們忽然有感而發,當即迅速地給我們算了一筆「親情賬」:假如我們的父母還能再活30年,而我們一年回老家兩次,那麼還能再聚60次;假如再活20年,還能聚40次;只活10年,就只剩下20次了。這還不包括天災、人禍、疾病等「中斷」時間的因素。如此說來,我們和父母在一起的日子真是屈指可數了……
一群沒心沒肺顧自狂歡的傢伙們聽了這筆數字賬,像是全被高人瞬間點了穴,頓時變成沉默的、甚至淚光瑩瑩的木頭樁子。
有些事情只要擺上桌面認真地盤點一回,去掉繁文縟節、枝枝葉葉,運用簡單的加減乘除,令人不勝驚慌的核心數字便清晰顯現在生活的屏幕上。
我們漸漸長大、漸漸離開父母的視線,並越走越遠。學校、社會、朋友、戀人、異鄉、漂泊……都在一點點拉開我們與父母的距離,一年之中留給父母的時間總是縮了又縮。對誰說忙,都不如對父母說忙那麼的理直氣壯。於是那原本就有限的親情數據,在我們的賬本上不停遞減,有朝一日為零時,一切便永遠地來不及了。
聚會到了最後,大家一掃平日的瀟灑勁兒,分手時竟然依依惜別了。數字告訴我們,聚一次少一次呵。何況每個人都打算日後擠出時間,常回家看看父母,有條件的更要接父母一起住,絕不讓「子欲孝而親不待」的遺憾充斥我們的後半生。
❾ 世界上的父母對子女好嗎
通常父母對子女的情感是無可比擬的,即使子女有一些錯誤父母也仍然會愛自己的孩子的。俗話說得好,可憐天下父母心,可以獻出自己的身軀,甚至是生命。當然,只有那些用心險惡,不講仁義道德,甚至是喪盡天良的父母,才對子女不好的。
❿ 子女對父母最好的孝順是什麼
既然已離世,做好自己不給已故父母丟臉就是最好的孝順。其實,父母在世時,多多倍伴同時不要色難,自己做好本分不讓父母操心是最大的孝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