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子女父母 > 獨生子女家庭的現狀

獨生子女家庭的現狀

發布時間:2020-11-27 16:47:17

㈠ 你覺得獨生子女的生活,家庭應該是什麼樣子的

獨生子女一般會覺得孤獨,特別是住在商品樓里的城市人.因為缺少玩伴,很專多人選擇看電視或玩電腦.又因屬為集萬千寵愛於一身,他們通常在情感方面比較容易受傷.基本上他們的生活是無憂無慮的,如果父母像老師又像朋友,他們的生活就會是非常幸福的,他們可以不受打擾地思考,學習,工作.

㈡ 中國獨生子女家庭大約為多少

盡管已成社會熱點,但中國到底有多少失獨家庭目前仍沒有確切數據。據人口學專家、《大國空巢》作者易富賢根據人口普查數據推斷:中國現有的2.18億獨生子女,會有1009萬人在或將在25歲之前離世。這意味著不用太久之後的中國,將有1000萬家庭成為失獨家庭。
>>數量
1009萬家庭可能面臨失獨
易富賢的數量推斷來自於兩組數據:一個是中國從1975年到2010年共產生了2.18億個獨生子女家庭;另一個是2000年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每出生1萬人,就有360人在10歲之前夭折,有463人在25歲之前死亡,760人在44歲之前死亡。
結合這兩組數字不難算出,現有的2.18億獨生子女中有1009萬人會在25歲之前死亡。
按照醫學上49歲生育極限年齡來看,這些失去孩子的母親很少再生育自己的第二個孩子。
>>現狀
生活無助「抱團取暖」
哈爾濱的一對夫婦幾年前失去了他們的獨生女兒。女兒當時在北京讀大四,實習期間在外租房,因為長得漂亮,一天晚上回家路上遭到相識者奸殺並被殘忍分屍拋到小湯山。女兒去世後的四年間,這對父母一直在尋找兇手、打官司。四年間,他們自虐般地住地下室,吃最差的飯菜,因為他們覺得女兒慘死,自己不能有任何享受。官司四年後結束,兇手繩之以法,媽媽爬上小湯山垃圾山頂放聲大哭。
「墳墓里如果是我,該多麼幸福。」這位媽媽說。
在唯一的孩子離去後,養老成了首要問題,入住政府養老院需要兒女簽字,這讓沒有兒女的他們無處可去。「我不怕死,我怕老。」一位失獨父親說。此外,歧視、健康等種種問題也接踵而至。
絕大多數失獨家庭最終都開始遠離正常社會,以「抱團取暖」的方式聚集在一起面對未來的生活。
>>政策
經濟補助難解根本問題
據2001年12月份出台的《中國計劃生育條例》第27條規定:獨生子女發生意外傷殘、死亡,其父母不再生育和收養子女的,地方人民政府應當給予必要的幫助。但對於這個「必要的幫助」究竟是什麼樣的標准且如何實施並沒有明確說明。
從失獨家庭的現狀來看,政府雖然在持續推進對這個群體的關注,卻一直停留在對具體的經濟政策做一些細枝末節的修改,始終難以徹底解決失獨群體目前面臨的多重生活問題。
國家計生委原巡視員、中國人口福利基金會原理事長苗霞表示,更大的挑戰還是這些父母的生活空白問題,比如未來養老怎麼辦?
>>建議
經濟、精神共慰藉
如何解決失獨家庭目前面臨的問題?
中國青年政治學院教授、中國社會工作教育協會秘書長史柏年日前提出了經濟支持、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三管齊下」的辦法。
「從經濟來講,要把對失獨家庭這樣的風險補償標准提高。」
在生活照料方面,史柏年稱:「要發展社會性的養老,包括機構養老以及社區養老。」
「第三個層面就是精神慰藉。」史柏年說,「社會公眾的理解很重要。大家應該有這樣一種意識,失獨家庭並不是問題家庭,媒體報道也不要把他們標簽化。」
苗霞認為,「幫助失獨群體走出陰影政府有義不容辭的責任,社會也有這個責任。例如像病人在醫院搶救需要家屬簽字的規定應該考慮修改,例如社會組織可以做一些有針對性的工作,大家一起努力讓失獨者走出陰影。」

㈢ 獨生子成家之後,和他的父母應該不再屬於一個家庭了吧

當然,成家以後就是一個獨立的小家庭了,最好不再和父母一起同住,因為這樣會比較多矛盾。經濟上也要獨立。

㈣ 我是獨生子家庭,今年69歲對獨子女父母有何獎勵

你可以去社保所領取獨生子女費,這是國家給予的,在60歲後帶著獨生子女證就可以領取。

㈤ 獨生子女的家庭問題,我是女孩

我是個活不起了的獨生女,想問一下哪個社會機構能管一下獨生子女的家庭問題,我想有一天我真死了的話,能叫社會關注一下獨生子女遇到家庭問題孤獨的現象。因為獨生子女家庭里遇到有問題的父母,獨生子女沒地方說去,你出去說了人家都認為你是不孝敬老人,是兒女有問題……

㈥ 中國式獨生家庭的哀痛都有哪些,你是獨生子女嗎

8090這一代為了響應國家的計劃生育,很多人都是獨生子女,獨生子女在享受父母全部愛的同時,也要承擔自己應盡的責任和義務,中國式獨生家庭的哀痛都有哪些呢?

而對於獨生子女的家庭來說,無法承受生活當中的任何變故,孩子是每一個家庭的希望,對獨生子女的家庭來說,孩子就是自己唯一的希望,一旦人生當中發生了什麼意外或者變故,對獨生子女的父母來說,也是難以承受的打擊,現在我國有很多失獨家庭,難以想像這些失去獨生子女的父母怎樣過完自己的後半輩子。作為一個90後,因為生活在農村,所以我並不是獨生子女,現在父母尚且年輕,家裡還有兄弟,所以我的生活也沒有太多的壓力,

㈦ 作為獨生子女家庭,孩子因病故去了,像這樣的失獨家庭今後該如何生活

領養一個吧,如果雙方年齡都不算大,可以考慮再生一個,重新開始新生活,小孩子才可以慢慢撫平父母心理的創傷,要不然父母很容易被困在那個悲傷的角落出不來

㈧ 獨生子女家庭情況摸底調查什麼事

獨生子女的家庭教育問題,在我國當代的家庭教育工作中已成為一個十分突出的問題。總體來看,我國獨生子女的家庭教育的基本狀況是好的,但是也存在著許多令人擔憂的問題:一是期望值偏高;二是教育方法不當;三是相當一部分獨生子女家庭陷入溺愛與過分管理相交織的誤區。造成我國獨生子女家庭教育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
一、不能正確對待獨生而導致過分溺愛
我國的社會生產力水平還較低,社會養老問題還沒能得到很好的解決,以及受多子多福等傳統文化觀念的影響,我國人的生育願望仍是強烈的。因此,不論生男生女,只生育一胎,對多數獨生子女家庭來說,並非出於自願。這是我國在人口生育問題上絕大多數家庭的心理狀況和社會現實。但由於我國的國情,若不控制人口數量的大幅度增長,就會造成更嚴重的人口等社會問題,因此提倡一胎化,是我國不得不實行的國策。一胎化政策的執行遇到了多種阻力,特別是在生產力水平低及文化水平低的農村遇到的阻力更大。十多年來,這一政策雖然在我國城市中特別是在幹部、職工隊伍中得到了較認真的執行,但是,由於多數獨生子女家庭中人們的心理狀態不平衡及我國傳統文化的作用,這些獨生子女家庭便把對眾多孩子的愛和希望都集中在獨生子女這株獨苗上。這便是多數獨生子女家庭自覺不自覺地被陷入溺愛中的社會原因和家庭原因。 由於多數獨生子女自覺不自覺地被陷入了兩代六位長輩的溺愛之中,自幼嬌生慣養,孩子知道自己在家庭中的中心地位,在抗拒家庭教育方面也就往往有恃無恐。因此一些家庭對其也就任其所為,使其為所欲為。再加之對其期望值普遍較高,也就導致了不少獨生子女家庭的家庭教育失常,形成對孩子的過度保護。比如,不讓孩子離開自己,或者由於怕不衛生,或者怕孩子學壞,或者怕孩子受欺侮,不讓孩子獨立活動而包辦一切。結果就出現了《中國的「小皇帝」》里所描繪的,兒子在夏令營時住在學校里,父親半夜爬到兒子床底下守著,怕兒子掉下床來。這種過度保護極不利於孩子的正常發展。
一些獨生子女的家長對獨生和獨生政策的心理反差,往往導致情感的扭曲,使對孩子的愛缺少理智過度偏愛,致使不少獨生子女家庭出現低收入高消費現象,把大部分錢花在孩子身上,盡力滿足孩子的要求,甚至許多是不合理的要求。
明明家境並不富裕,卻對孩子的要求百依百順;明明孩子藝術能力一般,缺乏「音樂細胞」,卻買了電子琴,甚至鋼琴,還花高價請家庭教師輔導孩子;明明是孩子的錯誤,卻百般庇護,百般說好;明明孩子智商一般,卻當成神童來要求等等。這種情感上的扭曲,使孩子在一種扭曲的氛圍中成長,無疑也會扭曲孩子的心理,出現心理障礙。
二、因是獨生,家庭環境有不利於孩子成長的因素
孩子的健康成長,特別是其幼年期的心理發育,需要一定的條件。失去了一定的客觀環境條件,孩子的健康成長特別是幼年期的心理發育便會受到一定的影響。比如說,孩子在其幼年期的心理正常發育,需要有與其年齡相仿的孩子一起生活、玩耍的生活體驗和情感交流,這樣才有利於孩子產生童心的共鳴,相互促進,保證身心的健全、健康發育。對此,國內外兒童心理學家都是共同肯定和強調的。而獨生子女由於無兄弟姐妹,在家庭中就缺少小夥伴,整天與成年人特別是年長的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生活在一起。在城市裡,鄰里關系一般又不親密,來往較少或很少,特別是在高層樓房中生活的孩子更是如此,各家自立門戶,基本上是「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因此,就使得相當數量的城市獨生子女自幼缺少小夥伴,而整天被成年人包圍和保護著,這樣的生活環境是不利於孩子的身心發育和健康成長的.再則,兒童的獨立性和獨立生活能力等需要在平常的生活中得到訓練和養成。而獨生子女由於自幼就被陷入在多位老人的過度保護之中,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衣擇其佳、飯擇其精的生活,樣樣都能順利的得到滿足,整日與各種高檔玩具相伴,因而容易養成獨立性差、倚賴性強、自幼好逸惡勞、追求享受、不識五穀春秋等弱點和缺陷。
三、家庭教育水平普遍不高
從總的情況看,近些年來,我國雖然已著手對家庭教育問題的科學研究和指導,已有不少部門和教育學家、社會學家、心理學家在越來越關心這一問題。但是,有關研究的深度和廣度還有限,普及的力度和廣度還不能適應我國這個多人口、多獨生子女國家的需要,這種狀況,從總體上決定著我國的家庭教育水平還不高。再則,不少家長不愛學習或不善於學習,更是缺乏對家庭教育知識的學習和研究,不願在子女教育方面動腦筋、下功夫。
因此,要提高我國獨生子女綜合素質,最根本的在於提高獨生子女家長的家庭教育水平。
一是要創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
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主要包括:家長要掌握必備的文化知識和科學育兒知識,並能根據獨生子女的特點進行合理的教育;獨生子女的家長必須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質,並成為孩子的楷模;要形成民主和睦的家庭氣氛,使孩子從小就學會尊重、關心、團結、體諒他人;盡力促使其多方面良好個性的形成,為成人、成才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是要遵循家庭教育原則
根據獨生子女家庭教育的特殊性,在施教過程中應遵循適度原則、全面原則、一致原則、民主原則和嚴格原則。所謂適度原則,是指獨生子女的教育必須依據其身心發展的基本規律,不要因為是獨生子女而寄予過高的期望,提出過高的要求,給予過分的愛和照顧。在智力開發上不搞過度教育;在生活中,要使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不能事事都由家長代勞;在物質供應上,不給過度滿足等。全面原則,是指要注意德、智、體、勞、美的全面發展,尤其要處理好智力教育和非智力教育的關系。一致原則,是父母對子女教育的態度,祖父母、外祖父母對其的教育態度要取得一致,要注意教育的整體效應,要配合默契,協調行動,在孩子面前不出現意見分歧和沖突。民主原則,是指在家庭中要形成民主氣氛,不搞「家長制",家長要尊重孩子的意見,不搞一言堂,逐步培養孩子的獨立人格。嚴格原則,是指對孩子的不良行為不能放縱,要使孩子逐步樹立起是非觀念,養成知錯必改的好的道德品質,只要不斷克服自身弱點,才能健康成長,才能成為有益於社會的人。
三是要加強對獨生子女社會化教育
由於獨生子女沒有兄弟姐妹,自幼缺少小夥伴,多數時間生活在成人之間,所以,多數獨生子女在許多方面的性格都不能很好地融合於社會之中。因此幾乎所有的有關研究和專家都認為獨生子女最明顯的缺點就是缺乏社會性。主要表現就是缺乏與周圍人交往的能力;缺乏參與社會的能力;缺乏在社會環境中應變的能力。因此強化獨生子女的社會化教育,是改善獨生子女家庭教育的重要內容和方法之一,也是克服其在獨生的環境中容易形成的弱點的重要途徑和根本措施。要多給獨生子女提供社會生活,孩子到二、三歲時就希望有兒童夥伴,獨生子女這方面的要求就更強烈,希望進入他(她)們的「兒童社會」、「兒童世界」。如果得不到滿足,孩子的性格就會變得孤僻、不合群。因此當孩子長到一定年齡的時候,就必須向孩子提供年齡接近的小朋友,給孩子提供他(她)們的社會生活。為此,可帶孩子去串門,找其他小朋友玩耍;可帶孩子到兒童樂園去游戲:也可盡早將孩子送進托兒所、幼兒園,讓孩子去廣交小朋友,擴大其社會交往。切不可把孩子一直關在家中,使其離群索居。
四是要培養獨生子女的獨立能力
家長應有意識地克服過度照顧和過度保護,凡是其能自己獨立或在指導下完成的事,讓孩子自己來干,不要包辦代替。獨立自主能力是在實踐中鍛煉出來的。應給獨生子女多創造鍛煉其獨立能力的機會,應盡早鼓勵其自我照顧,稍大一些,可交給孩子一些能獨立完成的任務,完成得好,要鼓勵、表揚,促使其增強自立、獨立的積極性。從小注重培養獨生子女的自主活動能力。所謂自主活動,就是按照他們自己的意志去活動。這種活動有利於培養獨生子女的勇敢精神和創造性。凡是不違背社會規范的孩子們的自主活動,家長們都應該盡力給以鼓勵、支持。即使失敗了,也不一定是壞事,仍可磨練孩子們的意志力,培養克服困難的精神,並且還會促使孩子多動腦筋,知道在世界上辦成一件事並不是容易的事,激發其刻苦學習和勇於探索的精神。
五是要進行適度逆境教育
為了克服獨生子女的弱點,應對獨生子女進行適度的逆境教育,進行居安思危、憂患意識、勇於實踐、經受挫折、克服困難、擺脫依賴和培養自主自立精神的教育和鍛煉,使孩子逐步形成對困難的承受能力和對復雜環境的適應能力,培養孩子不畏困難的堅強意志和毅力。
獨生子女對於千千萬萬個獨生子女家庭來說只是父母的心肝寶貝,對國家和民族來說,卻意味著整個未來,因此誰懂得怎樣更好的教育獨生子女,誰就贏得了未來,誰就能擁有美好的明天。
獨生子女的家庭教育問題,在我國當代的家庭教育工作中已成為一個十分突出的問題。總體來看,我國獨生子女的家庭教育的基本狀況是好的,但是也存在著許多令人擔憂的問題:一是期望值偏高;二是教育方法不當;三是相當一部分獨生子女家庭陷入溺愛與過分管理相交織的誤區。造成我國獨生子女家庭教育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
一、不能正確對待獨生而導致過分溺愛
我國的社會生產力水平還較低,社會養老問題還沒能得到很好的解決,以及受多子多福等傳統文化觀念的影響,我國人的生育願望仍是強烈的。因此,不論生男生女,只生育一胎,對多數獨生子女家庭來說,並非出於自願。這是我國在人口生育問題上絕大多數家庭的心理狀況和社會現實。但由於我國的國情,若不控制人口數量的大幅度增長,就會造成更嚴重的人口等社會問題,因此提倡一胎化,是我國不得不實行的國策。一胎化政策的執行遇到了多種阻力,特別是在生產力水平低及文化水平低的農村遇到的阻力更大。十多年來,這一政策雖然在我國城市中特別是在幹部、職工隊伍中得到了較認真的執行,但是,由於多數獨生子女家庭中人們的心理狀態不平衡及我國傳統文化的作用,這些獨生子女家庭便把對眾多孩子的愛和希望都集中在獨生子女這株獨苗上。這便是多數獨生子女家庭自覺不自覺地被陷入溺愛中的社會原因和家庭原因。 由於多數獨生子女自覺不自覺地被陷入了兩代六位長輩的溺愛之中,自幼嬌生慣養,孩子知道自己在家庭中的中心地位,在抗拒家庭教育方面也就往往有恃無恐。因此一些家庭對其也就任其所為,使其為所欲為。再加之對其期望值普遍較高,也就導致了不少獨生子女家庭的家庭教育失常,形成對孩子的過度保護。比如,不讓孩子離開自己,或者由於怕不衛生,或者怕孩子學壞,或者怕孩子受欺侮,不讓孩子獨立活動而包辦一切。結果就出現了《中國的「小皇帝」》里所描繪的,兒子在夏令營時住在學校里,父親半夜爬到兒子床底下守著,怕兒子掉下床來。這種過度保護極不利於孩子的正常發展。
一些獨生子女的家長對獨生和獨生政策的心理反差,往往導致情感的扭曲,使對孩子的愛缺少理智過度偏愛,致使不少獨生子女家庭出現低收入高消費現象,把大部分錢花在孩子身上,盡力滿足孩子的要求,甚至許多是不合理的要求。
明明家境並不富裕,卻對孩子的要求百依百順;明明孩子藝術能力一般,缺乏「音樂細胞」,卻買了電子琴,甚至鋼琴,還花高價請家庭教師輔導孩子;明明是孩子的錯誤,卻百般庇護,百般說好;明明孩子智商一般,卻當成神童來要求等等。這種情感上的扭曲,使孩子在一種扭曲的氛圍中成長,無疑也會扭曲孩子的心理,出現心理障礙。
二、因是獨生,家庭環境有不利於孩子成長的因素
孩子的健康成長,特別是其幼年期的心理發育,需要一定的條件。失去了一定的客觀環境條件,孩子的健康成長特別是幼年期的心理發育便會受到一定的影響。比如說,孩子在其幼年期的心理正常發育,需要有與其年齡相仿的孩子一起生活、玩耍的生活體驗和情感交流,這樣才有利於孩子產生童心的共鳴,相互促進,保證身心的健全、健康發育。對此,國內外兒童心理學家都是共同肯定和強調的。而獨生子女由於無兄弟姐妹,在家庭中就缺少小夥伴,整天與成年人特別是年長的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生活在一起。在城市裡,鄰里關系一般又不親密,來往較少或很少,特別是在高層樓房中生活的孩子更是如此,各家自立門戶,基本上是「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因此,就使得相當數量的城市獨生子女自幼缺少小夥伴,而整天被成年人包圍和保護著,這樣的生活環境是不利於孩子的身心發育和健康成長的.再則,兒童的獨立性和獨立生活能力等需要在平常的生活中得到訓練和養成。而獨生子女由於自幼就被陷入在多位老人的過度保護之中,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衣擇其佳、飯擇其精的生活,樣樣都能順利的得到滿足,整日與各種高檔玩具相伴,因而容易養成獨立性差、倚賴性強、自幼好逸惡勞、追求享受、不識五穀春秋等弱點和缺陷。
三、家庭教育水平普遍不高
從總的情況看,近些年來,我國雖然已著手對家庭教育問題的科學研究和指導,已有不少部門和教育學家、社會學家、心理學家在越來越關心這一問題。但是,有關研究的深度和廣度還有限,普及的力度和廣度還不能適應我國這個多人口、多獨生子女國家的需要,這種狀況,從總體上決定著我國的家庭教育水平還不高。再則,不少家長不愛學習或不善於學習,更是缺乏對家庭教育知識的學習和研究,不願在子女教育方面動腦筋、下功夫。
因此,要提高我國獨生子女綜合素質,最根本的在於提高獨生子女家長的家庭教育水平。
一是要創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
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主要包括:家長要掌握必備的文化知識和科學育兒知識,並能根據獨生子女的特點進行合理的教育;獨生子女的家長必須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質,並成為孩子的楷模;要形成民主和睦的家庭氣氛,使孩子從小就學會尊重、關心、團結、體諒他人;盡力促使其多方面良好個性的形成,為成人、成才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是要遵循家庭教育原則
根據獨生子女家庭教育的特殊性,在施教過程中應遵循適度原則、全面原則、一致原則、民主原則和嚴格原則。所謂適度原則,是指獨生子女的教育必須依據其身心發展的基本規律,不要因為是獨生子女而寄予過高的期望,提出過高的要求,給予過分的愛和照顧。在智力開發上不搞過度教育;在生活中,要使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不能事事都由家長代勞;在物質供應上,不給過度滿足等。全面原則,是指要注意德、智、體、勞、美的全面發展,尤其要處理好智力教育和非智力教育的關系。一致原則,是父母對子女教育的態度,祖父母、外祖父母對其的教育態度要取得一致,要注意教育的整體效應,要配合默契,協調行動,在孩子面前不出現意見分歧和沖突。民主原則,是指在家庭中要形成民主氣氛,不搞「家長制",家長要尊重孩子的意見,不搞一言堂,逐步培養孩子的獨立人格。嚴格原則,是指對孩子的不良行為不能放縱,要使孩子逐步樹立起是非觀念,養成知錯必改的好的道德品質,只要不斷克服自身弱點,才能健康成長,才能成為有益於社會的人。
三是要加強對獨生子女社會化教育
由於獨生子女沒有兄弟姐妹,自幼缺少小夥伴,多數時間生活在成人之間,所以,多數獨生子女在許多方面的性格都不能很好地融合於社會之中。因此幾乎所有的有關研究和專家都認為獨生子女最明顯的缺點就是缺乏社會性。主要表現就是缺乏與周圍人交往的能力;缺乏參與社會的能力;缺乏在社會環境中應變的能力。因此強化獨生子女的社會化教育,是改善獨生子女家庭教育的重要內容和方法之一,也是克服其在獨生的環境中容易形成的弱點的重要途徑和根本措施。要多給獨生子女提供社會生活,孩子到二、三歲時就希望有兒童夥伴,獨生子女這方面的要求就更強烈,希望進入他(她)們的「兒童社會」、「兒童世界」。如果得不到滿足,孩子的性格就會變得孤僻、不合群。因此當孩子長到一定年齡的時候,就必須向孩子提供年齡接近的小朋友,給孩子提供他(她)們的社會生活。為此,可帶孩子去串門,找其他小朋友玩耍;可帶孩子到兒童樂園去游戲:也可盡早將孩子送進托兒所、幼兒園,讓孩子去廣交小朋友,擴大其社會交往。切不可把孩子一直關在家中,使其離群索居。
四是要培養獨生子女的獨立能力
家長應有意識地克服過度照顧和過度保護,凡是其能自己獨立或在指導下完成的事,讓孩子自己來干,不要包辦代替。獨立自主能力是在實踐中鍛煉出來的。應給獨生子女多創造鍛煉其獨立能力的機會,應盡早鼓勵其自我照顧,稍大一些,可交給孩子一些能獨立完成的任務,完成得好,要鼓勵、表揚,促使其增強自立、獨立的積極性。從小注重培養獨生子女的自主活動能力。所謂自主活動,就是按照他們自己的意志去活動。這種活動有利於培養獨生子女的勇敢精神和創造性。凡是不違背社會規范的孩子們的自主活動,家長們都應該盡力給以鼓勵、支持。即使失敗了,也不一定是壞事,仍可磨練孩子們的意志力,培養克服困難的精神,並且還會促使孩子多動腦筋,知道在世界上辦成一件事並不是容易的事,激發其刻苦學習和勇於探索的精神。
五是要進行適度逆境教育
為了克服獨生子女的弱點,應對獨生子女進行適度的逆境教育,進行居安思危、憂患意識、勇於實踐、經受挫折、克服困難、擺脫依賴和培養自主自立精神的教育和鍛煉,使孩子逐步形成對困難的承受能力和對復雜環境的適應能力,培養孩子不畏困難的堅強意志和毅力。
獨生子女對於千千萬萬個獨生子女家庭來說只是父母的心肝寶貝,對國家和民族來說,卻意味著整個未來,因此誰懂得怎樣更好的教育獨生子女,誰就贏得了未來,誰就能擁有美好的明天。
獨生子女的家庭教育問題,在我國當代的家庭教育工作中已成為一個十分突出的問題。總體來看,我國獨生子女的家庭教育的基本狀況是好的,但是也存在著許多令人擔憂的問題:一是期望值偏高;二是教育方法不當;三是相當一部分獨生子女家庭陷入溺愛與過分管理相交織的誤區。造成我國獨生子女家庭教育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
一、不能正確對待獨生而導致過分溺愛
我國的社會生產力水平還較低,社會養老問題還沒能得到很好的解決,以及受多子多福等傳統文化觀念的影響,我國人的生育願望仍是強烈的。因此,不論生男生女,只生育一胎,對多數獨生子女家庭來說,並非出於自願。這是我國在人口生育問題上絕大多數家庭的心理狀況和社會現實。但由於我國的國情,若不控制人口數量的大幅度增長,就會造成更嚴重的人口等社會問題,因此提倡一胎化,是我國不得不實行的國策。一胎化政策的執行遇到了多種阻力,特別是在生產力水平低及文化水平低的農村遇到的阻力更大。十多年來,這一政策雖然在我國城市中特別是在幹部、職工隊伍中得到了較認真的執行,但是,由於多數獨生子女家庭中人們的心理狀態不平衡及我國傳統文化的作用,這些獨生子女家庭便把對眾多孩子的愛和希望都集中在獨生子女這株獨苗上。這便是多數獨生子女家庭自覺不自覺地被陷入溺愛中的社會原因和家庭原因。 由於多數獨生子女自覺不自覺地被陷入了兩代六位長輩的溺愛之中,自幼嬌生慣養,孩子知道自己在家庭中的中心地位,在抗拒家庭教育方面也就往往有恃無恐。因此一些家庭對其也就任其所為,使其為所欲為。再加之對其期望值普遍較高,也就導致了不少獨生子女家庭的家庭教育失常,形成對孩子的過度保護。比如,不讓孩子離開自己,或者由於怕不衛生,或者怕孩子學壞,或者怕孩子受欺侮,不讓孩子獨立活動而包辦一切。結果就出現了《中國的「小皇帝」》里所描繪的,兒子在夏令營時住在學校里,父親半夜爬到兒子床底下守著,怕兒子掉下床來。這種過度保護極不利於孩子的正常發展。
一些獨生子女的家長對獨生和獨生政策的心理反差,往往導致情感的扭曲,使對孩子的愛缺少理智過度偏愛,致使不少獨生子女家庭出現低收入高消費現象,把大部分錢花在孩子身上,盡力滿足孩子的要求,甚至許多是不合理的要求。
明明家境並不富裕,卻對孩子的要求百依百順;明明孩子藝術能力一般,缺乏「音樂細胞」,卻買了電子琴,甚至鋼琴,還花高價請家庭教師輔導孩子;明明是孩子的錯誤,卻百般庇護,百般說好;明明孩子智商一般,卻當成神童來要求等等。這種情感上的扭曲,使孩子在一種扭曲的氛圍中成長,無疑也會扭曲孩子的心理,出現心理障礙。
二、因是獨生,家庭環境有不利於孩子成長的因素
孩子的健康成長,特別是其幼年期的心理發育,需要一定的條件。失去了一定的客觀環境條件,孩子的健康成長特別是幼年期的心理發育便會受到一定的影響。比如說,孩子在其幼年期的心理正常發育,需要有與其年齡相仿的孩子一起生活、玩耍的生活體驗和情感交流,這樣才有利於孩子產生童心的共鳴,相互促進,保證身心的健全、健康發育。對此,國內外兒童心理學家都是共同肯定和強調的。而獨生子女由於無兄弟姐妹,在家庭中就缺少小夥伴,整天與成年人特別是年長的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生活在一起。在城市裡,鄰里關系一般又不親密,來往較少或很少,特別是在高層樓房中生活的孩子更是如此,各家自立門戶,基本上是「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因此,就使得相當數量的城市獨生子女自幼缺少小夥伴,而整天被成年人包圍和保護著,這樣的生活環境是不利於孩子的身心發育和健康成長的.再則,兒童的獨立性和獨立生活能力等需要在平常的生活中得到訓練和養成。而獨生子女由於自幼就被陷入在多位老人的過度保護之中,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衣擇其佳、飯擇其精的生活,樣樣都能順利的得到滿足,整日與各種高檔玩具相伴,因而容易養成獨立性差、倚賴性強、自幼好逸惡勞、追求享受、不識五穀春秋等弱點和缺陷。
三、家庭教育水平普遍不高
從總的情況看,近些年來,我國雖然已著手對家庭教育問題的科學研究和指導,已有不少部門和教育學家、社會學家、心理學家在越來越關心這一問題。但是,有關研究的深度和廣度還有限,普及的力度和廣度還不能適應我國這個多人口、多獨生子女國家的需要,這種狀況,從總體上決定著我國的家庭教育水平還不高。再則,不少家長不愛學習或不善於學習,更是缺乏對家庭教育知識的學習和研究,不願在子女教育方面動腦筋、下功夫。
因此,要提高我國獨生子女綜合素質,最根本的在於提高獨生子女家長的家庭教育水平。
一是要創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
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主要包括:家長要掌握必備的文化知識和科學育兒知識,並能根據獨生子女的特點進行合理的教育;獨生子女的家長必須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質,並成為孩子的楷模;要形成民主和睦的家庭氣氛,使孩子從小就學會尊重、關心、團結、體諒他人;盡力促使其多方面良好個性的形成,為成人、成才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是要遵循家庭教育原則
根據獨生子女家庭教育的特殊性,在施教過程中應遵循適度原則、全面原則、一致原則、民主原則和嚴格原則。所謂適度原則,是指獨生子女的教育必須依據其身心發展的基本規律,不要因為是獨生子女而寄予過高的期望,提出過高的要求,給予過分的愛和照顧。在智力開發上不搞過度教育;在生活中,要使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不能事事都由家長代勞;在物質供應上,不給過度滿足等。全面原則,是指要注意德、智、體、勞、美的全面發展,尤其要處理好智力教育和非智力教育的關系。一致原則,是父母對子女教育的態度,祖父母、外祖父母對其的教育態度要取得一致,要注意教育的整體效應,要配合默契,協調行動,在孩子面前不出現意見分歧和沖突。民主原則,是指在家庭中要形成民主氣氛,不搞「家長制",家長要尊重孩子的意見,不搞一言堂,逐步培養孩子的獨立人格。嚴格原則,是指對孩子的不良行為不能放縱,要使孩子逐步樹立起是非觀念,養成知錯必改的好的道德品質,只要不斷克服自身弱點,才能健康成長,才能成為有益於社會的人。

㈨ 中國現在有多少獨生子女

盡管已成社會熱點,但中國到底有多少失獨家庭目前仍沒有確切數據。據人口首核斗學專家回、《大國空巢》作答者易富賢根氏胡據人口普查數據推斷:中國現者磨有的2.18億獨生子女,會有1009萬人在或將在25歲之前離世。這意味著不用太久之後的中國

㈩ 獨生子女家庭經濟狀況比非獨好嗎

未必。獨生子女同樣負擔大。在同等條件下,工薪階層獨生子女可能比較幸福

閱讀全文

與獨生子女家庭的現狀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父母愛情中演姨父的叫什麼名字 瀏覽:233
老年人發困沒精神 瀏覽:672
男生體檢抽血會暈是怎麼回事 瀏覽:999
同居後如何向女方父母表明 瀏覽:549
60歲以上做飛機證明 瀏覽:472
武漢首家ppp養老機構 瀏覽:939
孝敬友善節儉誠信中華經典 瀏覽:718
老年人一般買什麼保險 瀏覽:829
為什麼老年人上廁所要用紙杯 瀏覽:182
副科級基本養老金是多少 瀏覽:303
養老保險省內調轉 瀏覽:831
為什麼長壽花有一個分莖底部乾枯 瀏覽:719
企業聘用60歲以上未辦理退休人員怎麼處理 瀏覽:16
兩歲寶寶70cm 瀏覽:561
事業單位工齡與退休金的關系 瀏覽:840
雙流哪裡的駕駛員體檢周末上班 瀏覽:207
派出所退休人員生存證明 瀏覽:345
帶女朋友第一次見父母包多少紅包 瀏覽:316
下崗職工退休辦理人事檔案去哪找 瀏覽:477
如何不讓女兒照顧老人 瀏覽: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