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獨生子女有哪些利處有哪些弊處
獨生子女家庭經濟相對寬裕,有可能為孩子提供較好的生活、學習條件。但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獨一無二,若教育不得法,容易出現一些心理偏異。
1.父母和祖輩的溺愛嬌寵,容易使孩子變得自私,凡事先考慮自己的利益得失,從不知為別人著想。
2.對「獨苗苗」百般袒護,長者不願約束孩子。孩子在家庭這個最早加入的社會結構中,未能養成尊重長輩、遵守紀律的自覺性,而是任性驕橫,家庭成員關系顛倒,走向外部社會也不懂得尊重別人。
3.獨生子女沒有兄弟姐妹為伴,幼時缺少與小夥伴一起游戲的集體活動,既不易養成與人協同合作精神,又缺少競爭性,所以社會適應能力差,容易形成孤僻、缺少熱情的個性傾向。
4.在家裡,父母代勞獨生子女的許多本應自理的工作,易於形成依賴性,自主精神和自主能力都差,也缺少勞動自覺性。
5.家長望子成龍,請家庭教師,買鋼琴,成天逼孩子認字、作文、彈琴、習畫、學外語,沒完沒了。孩子缺乏應有的游戲時間,會產生厭學情緒。
其實,只要家長能發揮孩子的優勢,獨生子女的體格和心理都會得到很好的發揮
② 獨生子女的壞處
我就是獨生子女,不覺得有啥壞處
子女多有子女多的好處,但壞事也一籮筐;
獨生子女有內獨生子女的容不足地方,但好處也挺多。
至少我的感覺是我比較獨立、獨自承擔一切。獨生子女也許會給人自私、冷淡的感覺。
可是不少有兄弟姐妹的家庭,為了錢、為了贍養父母爭吵、打架的事也多得去了,比起獨生子女對別人的防備之心強,則顯得更自私、更冷漠。
所以,把題目改改,任何事都是兩面,不要說壞處或好處,只能說不足。
畢竟是不是獨生子女不是自己所能控制地。
③ 獨生子女容易患多動症嗎
過去曾經認為,由於家長過度溺愛、嬌慣,有可能導致多動症等行為異常增多,版但據包頭地區城鄉兒童多動症調權查研究表明,獨生子女反而較非獨生子女患病率低。由於城市兒童早期入托兒所或幼兒園,接受社會化的體驗,充分彌補了獨生子女在家庭中孤獨、嬌慣的不足,所以到學齡期多動症的患病率並不高於非獨生子女。
④ 獨生子女家庭通病是什麼
1、「獨我」行為
在孩子的心目中,家裡的一切都理所當然是我的,好像從來沒有感受到別人的需要。我的小床、我的電子琴、我的玩具、我的食品,好像沒有什麼東西不是我的。一個第一次隨爸爸出遠門的孩子看到火車茶桌上別人的食品拿起來就吃,就是一種典型的「獨我」行為。
2、窩囊好哭
整天只與父母打交道,一切都由父母包辦代替,失去了動手能力,也沒有與小同伴競爭玩耍的機會,變得膽小窩囊、害怕困難,一遇到挫折、痛苦就會哭。這是由過度的保護形成的過分懦弱。
3、心理早熟
早熟並不是缺點,許多才華聰穎的人都是早熟的。獨生子女的早熟具有「小大人」的特點。因為他沒有與兄弟姐妹同級心理活動的交往,只得整天與大人打交道。爸爸為什麼背著媽媽抽煙,爸爸媽媽為什麼吵架,這些本不是小小年紀的人需要了解的事,他都了解,還參與意見。一個4歲的小女孩坐在沙發上評判爸爸媽媽爭吵中的是非,讓人聽起來真要笑破肚皮,可孩子講起來卻一本正經。
4、膚淺的知識
獨生子女看上去都比一般孩子懂事、知道得多,為什麼說是膚淺呢?因這些本事、知識都是口頭上的,並沒有真實的體驗,而且這些知識都是些非兒童性的道理、概念。用這些道理、概念作為與父母交際游戲的工具。一旦遇到實際問題就不起作用了。父母聽孩子講「大人話」可能喜得眉開眼笑,孩子的目的就達到了--用模糊的膚淺知識取悅家長。
5、神經質,喜怒無常
一不順心就大哭大叫,發脾氣扔東西,表面上非常主觀執拗,樣樣事情自己說了算,否則就吵鬧不休,而實質上是情緒不穩定,借機發泄。吵起來膽子很大,離開父母又非常怯懦。孩子所以形成脆弱的感情,是因為大人環境帶來了孩子接受不了的刺激,孩子就像玩具一樣的生活,得不到自然發展,加上父母不斷「灌輸」過沉的知識,這都對孩子神經系統的平衡帶來危害。過多的「教育」、過多的刻板刺激造成了多得驚人的神經質孩子。
6、身體和心理的嬌氣
嬌氣往往只被人理解為行為上的撒嬌、耍賴,其實嬌氣意味著軟弱無能。現代家長往往忽視耐寒、吃苦、負重對孩子意志培養的重要性,這是人賴以生存的重要能力,可惜的是獨生子女得不到方面的鍛煉。有人嘆息,「現在的男孩、女孩已經沒有上一輩人剛強了」,這句話並不是聳人聽聞。受了別的孩子的氣就跑到家裡向媽媽發火,老師要他沖洗廁所就哭鼻子,這都是沒志氣的表現。
7、性格孤僻
獨生子女整天關在家裡,與外界和小夥伴很少來往。見到別人家的孩子來了可能開心得不得了,甚至當小夥伴回去時會拉著對方不放手。獨生子女心靈的孤獨是生活天地狹小造成的。獨生子女孤僻的獨特性是好自言自語,好像成人一樣羅嗦,經常反復思考一個問題,過了很久,還會向爸爸媽媽問同一個問題。這種追根問底的特點,可能反映了孩子的好學,也許反映了孩子思維的呆板和不易轉移。
⑤ 獨生子女的煩惱
好吧,看到這里我挺生氣的,那些都是你的家人。先不說撫養父母是必須要做的事,你才13歲就有這種想法,生個小弟弟?我只能呵呵,你不是說經濟狀況不錯嗎?擔心什麼?親人是會一個一個離去的,我想你懂我在說什麼。
⑥ 獨生子女有哪些心理問題5大心理弱點需重視
(一)獨立性差,依賴性強
對父母、家庭的過度依賴,是獨生子女的大多具有的通病,這主要是家長的過度管製造成的。獨生子女的家庭由於只有一個孩子,父母在生活上一切事情都大包大攬,除了學習以外的任何事,都不讓孩子做,生怕孩子出現意外,對孩子所有的活動都給予關心、照顧、保護,這種保護超出了孩子的需要,孩子總是跟在父母的背後,什麼問題都需要父母來解決,什麼事也不會干,即使父母生病了獨生子女也不懂得如何照顧,久而久之,獨生子女就不願意主動的處理問題,對父母就越來越依賴。
(二)孤僻性
獨生子女在家中沒有親兄弟姐妹,所以經常感到孤獨,同齡夥伴的陪伴時間也十分有限,當今的獨生子女同伴交往主要是同班同學和鄰居夥伴,能在一起的時間不多。而且並不能完全彌補獨生子女的孤獨感,這種孤獨一定程度上要通過父母的關愛來補償,可是由於種種原因也得不到足夠滿足。很多獨生子女在家時候大多與電視為伴。有的父母把孩子交給長輩撫養,很多孩子的童年都是跟隨老人們成長起來的,對於父母的陌生感和其他的種種原因共同形成了部分孩子內向、不敢與人交流的性格特點。在這個社會中,社會競爭日益激烈,使得父母們紛紛忙於自己的工作和生意無暇照顧子女,教育和陪伴孩子心有餘而力不足,孩子們時常要通過給父母打電話的方式來排解寂寞和恐懼。這樣就使獨生子女逐漸形成孤僻的性格,缺乏良好的人際溝通技巧。
(三)怯懦脆弱性。當今的大多數獨生子女成長中表現出明顯的怯懦與脆弱性。在順境中長大的他們,習慣於享受在家庭中獨尊地位和非常優待,父母的嬌寵讓他們處在生活的理想世界裡,在經濟上有保證,生活上有安排,一切應該追求奮斗的道路都被父母鋪好了,安逸優裕的環境中,獨生子女沒有自己的堅定的意志品質、信仰和執著的追求,做事缺乏堅強的獨立性和主見,不能為自己的未來作出良好的規劃,常常表現出意志薄弱,遇到困難便畏懼不前,或手足無措,對突如其來困難感到無所適從。感情上十分脆弱,容易遇到打擊和挫折就一蹶不振,或消極墮落。例如,有的獨生子女被老師批評、考試失敗、同學之間鬧矛盾、被他人冤枉等都會使他們產生悲觀、頹廢等消極心態,更甚者會產生退學、自殺等念頭,對社會也將造成不良後果。
(四)逆反與任性
在專制的家庭中成長的獨生子女有著父母對他們過分的「愛」。這部分父母對孩子抱有極高的期望,提出嚴格的要求,孩子不得不在父母的「計劃」中走自己的路,使得獨生子女產生壓抑、憤慨的情緒,從而導致逆反心理。尤其在青春期時期,叛逆情緒表現更加明顯,孩子做事沖動,想法簡單幼稚,對待父母的眼裡管教和長期專制要求逐漸不滿,進而愈演愈烈產生了很多令人遺憾的後果。殺母、殺父的事件時常可聞,令社會震驚。而在寵愛和驕縱的家庭里,獨生子女就較易任性,這可謂是獨生子女的通病。當今人們的生活水平越來越好了,孩子的出生和成長成為了家庭的主要開銷,為了讓孩子順利幸福的成長,也彌補父母過去的缺失,父母們滿足孩子的一切需求,無論是合理的或是不合理的,統統滿足,這讓獨生子女們覺得想要任何東西都是容易的,而太容易得到的就沒有快樂感,所以孩子就變得更加任性。有的孩子如果不能得到他所想的,便哭鬧不止,滿地打滾,令人無奈。
(五)自尊心強,不易接受他人的負面評價。獨生子女的優越感是表現在很多方面的,成長的環境為獨生子女提供的便利不僅表現在物質上,也表現在精神上。父母們認為自己的孩子是最出色的,最優秀的,即使孩子在某件事上做錯了,家長也捨不得批評,百般袒護,千般寵愛,對孩子的表揚要多於批評,常常給孩子戴高帽子,這容易使孩子只喜歡稱贊和表揚,不喜歡批評,虛榮心較強。很多獨生子女只要聽到別人的負面評價,就要暴跳如雷,所以孩子經常受不了別人的批評,在成長的過程中不容易接受來自他人的負面評價。
此外,獨生子女的心理問題如果較重的話,還會突出表現在:情緒異常、思維異常、行為異常、人格異常等。這些心理問題不僅明顯,而且呈復雜性,從外表表現形式看也呈現多樣性。
⑦ 獨生子女的不良心理有哪些
獨生子女的獨特地位易形成惟我獨尊
獨生子女在父母眼裡是獨一無二的,因此成為父母關懷愛護的惟一對象。如果教育不得法,以孩子為家庭中心,一切圍繞孩子轉,孩子在家庭的地位便成為支配者、指揮者,因而有人說現在的獨生子女是家庭中的「小皇帝」。在這樣的環境中,容易使獨生子女養成以我為中心,惟我獨尊的不良心理。
嬌生慣養易形成適應能力差
父母把獨生子女視為掌上明珠,父母特別是母親常常代替孩子去做他力所能及的事情。一個男孩7歲上了小學,每天早晨都是母親給他穿衣服、洗臉,端著飯給他吃。吃完早飯,母親親自給孩子背書包,把他送到學校門口,嬌生慣養的結果使孩子嬌氣十足,自理能力差,適應環境能力差,依賴心強,感情脆弱,猶如一朵嬌艷而脆弱的花朵。
父母的虛榮心易使孩子自高自大
有的父母特別是母親千方百計要使孩子在吃、穿、玩、樂等方面都超過別的孩子。別人的孩子吃一根雪糕,有的母親給自己的孩子一次買兩支雪糕,還對孩子說:「寶貝,媽媽給你買兩支雪糕,比他多一支,吃完媽媽還給你買。」母親的虛榮心容易使孩子形成優越感與自高自大、自以為是的不良心理。
集體活動少易使孩子膽小怕事或放縱
不少獨生子女在祖父母或外祖父母、或阿姨的照顧下,與玩具、圖書等打交道。在這樣的環境下,孩子習慣一個人隨心所欲地活動。以後到了幼兒園就很難適應集體生活。集體活動少,可使孩子膽小怕事,畏畏縮縮,也可使孩子專橫跋扈,恣意放縱。前者如一個小男孩3歲去幼兒園,規規矩矩,連尿尿都不敢,經常憋著尿回家尿。後者如一個小男孩3歲去幼兒園,小朋友誰碰一下他的手,他就拳打腳踢,稍不如意,就無理取鬧。
由於獨生子女所具有的一些特點,如在不利的教育條件下,將會使獨生子女形成不良的心理品質。但這並不是說,獨生子女必然會形成不良的心理品質。關鍵在於父母特別是母親如何正確認識獨生子女的特點,如何正確教育。對獨生子女進行科學的教育,獨生子女就會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質。
⑧ 獨生子女更容易抑鬱嗎
我個人認為,抑鬱症患者主要有以下因素造成,並非獨生子女獨有。一是遺傳基因的原因。二是性格脾氣較孤僻。三是生活丶事業等受到打擊或刺激。
⑨ 為什麼大多獨生子女都有心理問題
孩子的問題其實都來自家庭教育,如果把孩子是花,那麼父母就是根,花出現了問題,必定是父母的問題。在家庭教育中,過度的愛就容易讓孩子出現很多的問題。獨生子女受到的愛比其他家庭更多,傷害更大。孩子需要平等和尊重才會慢慢獨立與長大——度麥學苑心理關愛中心
⑩ 獨生子女的心理特點及成因分析
(一)自負心理。由於父母的過分溺愛和嬌寵,獨生子女成為整個家庭的軸心,父母家人的生活完全圍繞著孩子,怎能不讓孩子自負,產生以自我為中心的觀念?
(二)享樂心理。獨生子女從小嬌生慣養,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事事都由父母包辦代替,極少參加勞動(特別是體力勞動),無從體會勞動的苦與樂,更無從培養正確的勞動觀念。再加上孩子要風得風,要雨得雨,一切都遂心如願,因而,在孩子的意識里,自然就會形成享樂心理。據天津對1500名中小學生的一項調查表明,51.9%的學生長期由家長整理生活用品和學慣用品,74.4%的學生在生活和學習上離開父母就束手無策。有些家長出於對孩子的愛,從不讓孩子插手家務,干一些力所能及的活,甚至還替孩子代做家庭作業。具有享樂心理的孩子,最主要的表現就是,好吃懶做,學習怕累,勞動叫苦,上學逃課,幹活偷懶,拈輕怕重,甚至僱人值日。只知索取,不求貢獻。
(三)孤獨心理。在現代社會,人們競爭激烈,生活節奏快,工作壓力大,家長們為了工作,為了生活,為了掙錢,往往無暇顧及孩子, 「留守孩子」與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即使有些家長有時間陪伴孩子,也因「代溝」問題,親子間共同語言不多,難以有效溝通,成為無話不談的知心朋友。而且,家長對孩子的關心和愛,通常更多地表現在物質生活方面,以為孩子有錢花,吃好喝好玩好了,就什麼也不缺了。很少關注孩子的精神生活需求與心理感受。特別是獨生子女,上無兄姐,下無弟妹,孤身一人,更少與同齡人溝通交流的機會,沒有知心朋友,找不到情感傾訴的對象,常常感到非常苦悶、憂郁、孤獨。孤獨的孩子一般性格內向,不好活動,沉默寡言,容易多愁善感。嚴重的孤獨感甚至使孩子產生離家出走、自殺等極端行為。
(四)冷漠心理。冷漠即漠然、冷酷、無情,對什麼都無所謂,沒興趣,漠不關心。大部分獨生子女一生下來就泡在「糖水」、「蜜罐」里,依偎在父母的懷抱里,沒有衣食之憂,沒有患難的經歷,沒有多子女家庭兄弟姐妹之間互相嬉戲、吵鬧、幫助、照顧的手足親情,缺乏集體生活的親身感受。不懂生活之艱辛,世道之變幻,人間之真情。對來自父母的翔呵護和生活滿足,似乎天經地義,他們得之泰然,受之坦然。還有些獨生子女生活在殘缺的單親家庭、離異家庭,自小失去父愛或母愛,缺乏家庭溫暖,憤世嫉俗,冷眼旁觀,傲視萬物。在這樣的環境下成長起來的孩子,如果父母疏忽了對他的情感教育引導,就很有可能形成冷漠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