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為什麼老人摔傷後,大多活不了多久就會離世
「 摔倒是老人去世的最後一根稻草,摔倒不是去世的主要原因,但是絕對是所有去世原因的誘因! 」還記得 袁隆平爺爺嗎 ?就是因為摔倒入院,過了幾個月後就因為其它疾病去世了,摔倒對於老年人來說,是極度危險的,很多老人就是因為摔倒,導致卧床,最後因為各種疾病去世!
老人摔倒後,為何過不了多久就會去世?老農民有以下看法
還有就是,有些有暈厥病史的,也需要這么做。父母養我們小,我們要護父母老,各位且行且珍惜!
老人摔傷後,大多活不了多久就會離世,確實有這種情況。
老人發生這個事,主要是好多年不強身健體,也不經常出門散步或一大清早不在江邊晨練,皮膚一旦松馳、變薄,人就會無精打采,失去力氣,在家做一點工就承受不住而汗如雨下。這都是長期不緞練的結果。
老人一生都沒病,以為老天在眷顧他長命百歲,不會輕舉把他收了去。老人因此就在家享清福,吃了睡、睡了吃,結果把自己惹出大病來了。一不小心,自個兒摔下來,就卧床不起、病入膏肓了。人必須要服老,干粗活重活由兒女去做,不要總倚老賣老說年輕時力氣大,可以挑兩百斤的稻穀。人一旦老了,力氣也變小了。
我父親有好幾個同事僅活得六、七十多歲就撒手人寰了。他們主要是患上小病不去醫治,染上大病了才去檢查,癌症晚期才去南寧動手術,出院撐兩、三個月就去世了,有的頭發全掉光。還有一個是我小學同學的母親,一生從未生病,有一次在外撿垃圾去賣,突然摔倒在地,雖未過世,卻也是大小失禁,癱瘓在床,生不如死!還有一個老人,領了退休金不捨得去買豬骨頭煲湯喝,身體每況一年不如一年,直至有一天不小心在家摔一跤,送到醫院昏迷不醒,剛住院三天就回天乏術,救不活了。
聽老人們講,人到晚年不能摔跤,摔在地上會中風,身上骨頭扭到或者斷掉都不像年輕人易恢復。所以有一個謎信的說法男的摔跤要女的扶,女的摔跤要男的扶。說容易好起來。
老人摔倒(除非硬性的,如滑倒撞倒)一般而言,是內在的機能衰頹病變所導致的,外表只看到摔倒,實質是機能體系性衰亡前兆,一般外科骨科意義的摔倒能康復,內因導致的摔倒只能……。
我父親就是摔倒了兩個多月就去世了。
在我們哪裡有一個迷信的說法,如果老人跌跤摔倒後活不是多長時間。有一句老話就是這么說的:跌跤沒命。
我記得我父親身體特別 健康 ,在他去世的那年夏天他連著一個月內摔倒了三次,當時身體也沒什麼反應,就是有點不舒服。父親就對我說,他可能活不了多久了。我以為他開玩笑說著玩兒呢,就笑著說那些老話都是迷信的。
我父親就給我講了好幾個因為跌倒不久就去世的例子。也許老人的話說到了點子上,不久,我父親就得病去世了。
老人所以能 健康 地活著,一是飯量,二是活動量,三是心情。而一旦摔倒,這三者幾乎馬上驟減,活動量少了,飯量就減少,血脈通常能力也變差,再加上器官老化,使本就衰老的身體雪上加霜,並且惡性循環,所以,摔傷老人,多半活不了多久。為人子者,當多伴看護。
不是老人摔傷後活不了多久就會離世。而是老人肌能不行了,才導致摔傷,就離世了。
我有一個深切的感受,年輕時,根子很穩,輕易不會摔跤,就是站在行駛的車上,急剎車時也不會摔倒。六十多歲還行,一過七十就沒有根了,前不久坐公交車,我剛上車,手沒抓扶手,車起步較急,稍微點了一下剎車,就把我撂倒了。還好,沒有大礙,肋骨疼了一個多月。
人老了體能差了,就要多注意。當你千注意萬注意還是摔傷了的話,就與離世不遠了。
老人摔傷死亡率極高!
老年人大多都有一些基礎病,各器官功能變差,如果再摔傷,其身體抵抗力,器官功能會變的更差,往往會出現許多並發症,繼而導致器官功能衰竭,最終危極生命,奪走生命,例如著名科學家袁隆平就是在摔傷約兩個月後去世的。
對老年人來說,防摔倒措施十分必要,隨著我國老齡化加重,一些適老產品相繼問世,比如防摔倒安全氣囊,其原理是在老年人將要摔倒離地面一定距離時突然打開,有效保護老年人的安全。
全 社會 應重視老年人的 健康 安全和生命安全,尊老愛老的良好風氣,最終會惠極我們每一個人,因為人人都會變老的。
去年年初我88歲的外婆沖涼時不小心摔了一腳跤,雖然去醫院檢查沒什麼問題,但沒過多長時間老人家就卧床不能走動,後來因為一直卧床活動少肌肉也進一步萎縮,再加上年齡又大,導致免疫力進一步下降,最終因為感染肺炎去世。
為什麼老人摔傷後,大多活不了多久就會離世?哪些情況下老人最容易摔傷?為什麼老人容易摔傷?老人意外摔倒摔傷後怎麼做?怎樣才能預防和避免老年人摔傷?在摔倒不可避免時,如何「正確的摔倒」才把傷害降到最低?跌倒摔傷是全球老人意外傷害的頭號殺手。據統計,全球每年有30多萬人死於跌倒摔傷,其中60歲以上的人佔一半以上,並且隨著年齡的增加呈急劇上升趨勢。
摔傷除了老年人死亡外,還導致大量殘疾,給老年人心理帶來極大創傷。據統計,我國65歲以上的社區老年居民中,21%-23%的男性和43%-44%的女性曾摔傷過。約20%-30%的摔傷會造成老人中度以上損傷。摔傷所導致的傷害包括腕部、臂部和腳踝骨折以及腦外傷等,降低了老人的自理能力,增加了早亡風險。還會造成心理障礙,也許很多老人跌倒時並未受傷,但之後會產生恐懼心理,因此特意限制自己的行動,反而讓他們的肌肉力量越發虛弱,免疫力低下更容易生病。還可以導致社交能力下降,出現抑鬱情緒,嚴重了影響生活質量。
哪些情況下最容易引起老人摔傷?
年齡大於65歲、曾有跌倒史、意識障礙、平衡感失調、肢體功能障礙、身體虛弱、貧血、營養不良、頭暈、睡眠障礙、大小便功能異常、視力聽力較差、缺少照顧、服用影響意識或活動的葯物。 一般走路和上洗手間時容易摔傷,在床邊、洗手間、樓梯、走廊等地方也容易發生摔傷。
老人容易引起跌倒摔傷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
1、生理方面因素
包括老人自身生理或病理變化所導致的身體機能下降。
1)衰老導致感覺遲鈍、反應變慢以及視力減退。 當環境突然改變時,不能正確判斷環境結構及障礙物,身體失去平衡時不能及時做出適宜的動作,容易摔傷。研究表明: 在動態平衡儀測試中老年人反應時延長, 有明顯的不穩,表明隨年齡的增加傳導神經和中樞整合能力明顯失效。65 歲以上的老人 多數人的跌倒與感覺降低、搖擺較大、軀體感覺較差以及反應時延長和平衡功能被損害等有關。
2)易患中樞神經系統疾病 ,如腦卒中,從而引起平衡能力下降,容易摔傷。
3)衰老導致骨骼肌肉系統退化 ,肌肉力量和關節靈活性下降,或由於腰背、脊柱的勞損退變使脊柱對下肢的調節能力下降,容易誘發摔傷。
2、環境的影響
老年人發生摔傷與環境也有重要關系,老年人的生活安全由其生活方式和生活環境因素所決定,周圍環境較差和個體對環境的適應能力下降,可以引起老年人跌倒摔傷次數增加。最常見的環境因素包括 被物品絆倒、照明不足,地面不平、台階傾斜、樓梯過高,浴池內地面過濕,松脫的毛毯,地毯的滑動、不適宜的傢具、穿不適的鞋和衣服,物品擺放不當(放置過高或過低),防護設施不到位(坐便器、浴池邊、樓梯無扶手、高危者病床未加用護攔、床鋪過高等)等因素。 室外摔傷以發生在人行道最多見。
3、 社會 心理方面因素
獨居、獨處 是摔傷的 社會 因素。平衡信心和摔傷時的情緒也是影響跌倒的重要心理因素,害怕摔傷的心理可限制老年人的活動,降低活動能力並導致功能缺陷,摔傷的危險性隨之升高; 沮喪和焦慮心理可削減老年人對自己、環境和其他人的注意力,不易發現危險情況,從而增加摔傷的機會。個性好強不服老、比較固執的老年人, 怕麻煩別人,喜歡獨立完成日常生活起居。有時會因過高估計自己的能力而導致摔傷。
4、疾病與葯物影響
心腦血管疾病是老年人摔傷的主要原因。如 心律失常、高血壓、腦卒中、血管意外恢復期或後遺症、癲癇、糖尿病、低血壓、低血糖等 ,均可導致短暫的腦供血不足,致大腦缺血缺氧,使患者突然發生腦功能失調,出現意識喪失而昏倒。或者伴有 骨骼肌肉系統疾病, 如 關節病變、骨質增生或疏鬆、頸椎病、帕金森病等 ;另外 老年人視力減退、視力敏感度減弱或夜間視力下降, 易被行走中的障礙物絆倒摔傷。 癌痛晚期、頸椎病等慢性病急性發作 也常引起摔傷。 老年人患慢性病越多摔傷的危險越大。
老年人對葯物的耐受性和敏感性與成年人不同, 容易發生不良反應。用葯後可能產生眩暈、低血壓等副作用, 也是發生顯著危險因素。這類葯物包括 鎮鎮靜、催眠、抗焦慮、抗抑鬱葯、利尿降壓葯、血管擴張葯、治療非類固醇鎮痛消炎葯、抗心律失常葯、抗痙攣葯、鐵劑 等均可影響患者的意識、視覺、步態、平衡、血壓等,使反應減退或削弱認知能力, 增加老年人摔傷的危險性。
凌晨1 9點之間是心血管病患者發生摔傷的高發時段,且集中在床旁:凌晨1 6點人處於睡眠狀態,迷走神經興奮,冠狀動脈痙攣,心率較覺醒時慢,血壓下降,造成全身血管供血不足引起暈闕、跌倒摔傷。有些老年人可能因為醒後內急,匆匆起床上廁所,引起心血管疾病發生或跌撞倒摔傷,造成意外。
老人意外摔倒摔傷怎麼做?
1、首先要觀察老年人的表情和神態 。如過老人神志清醒,可詢問其摔倒的原因及摔傷處,然後給予幫助。如是心絞痛發作,可協助其服下隨身攜帶的急救葯品。
2、老年人突然摔傷時,切不可急於攙扶,否則可能會幫倒忙。 如因腦出血或蛛網膜下腔出血而跌倒的老年人,如果立即將其扶起,會加重其出血的症狀,使其病情急速惡化。
3、要判斷跌倒是不是因猝死導致的。 猝死是平素 健康 或病情穩定的老年人,若突然出現意識喪失、大動脈搏動消失。對發生猝死的患者應立即使其平卧在地面上,嚴禁搬動。同時,要馬上對其實施心肺復甦術,並迅速撥打120急救電話。
4、老年人摔傷易發生骨折 ,某些骨折如股骨頸相嵌性骨折、脊椎骨折等除疼痛外其餘骨折表現不明顯,如果勉強扶持站立,搬動時姿勢不當,可使病情加重。特別是脊椎骨折,可以損傷脊髓導致截癱。所以 老年人摔跌後,應先讓他慢慢滾轉到硬木板上,仰卧位。
1、增強 健康 教育,增加老年人安全意識
進行 健康 教育宣傳,使老人了解自身狀況,易摔倒的危險因素、對機體造成的傷害和防護措施等。
2、積極治療老年人的基礎疾病
如高血壓、糖尿病、腦血栓、冠心病、頸椎病等,幫助老年人分析發病的前驅症狀和存在的危險因素,掌握發病前的主要症狀,做到早發現、早預防、早治療。同時加強老年人用葯方面的指導,包括用葯劑量、用法、間隔時間、葯物的不良反應及副作用,嚴格劑量,禁止漏服多服,提高老年人的服葯依從性,並認真觀察服葯後反應,積極對症處理。
3、保證老年人周圍環境安全
老年人的家居環境應堅持無障礙觀念,合理安排室內傢具的高度和位置;居室內地面設計應防滑,保持地面平整、乾燥、過道應安裝扶手;衛生間也要安裝扶手,地板上應放置防滑橡膠墊,廁所也最好使用坐廁;老年人對於照明度的要求比年輕人要搞2—3倍,因此室內光線要充足;此外,要為老人挑選適宜的衣物和合適的防滑用具。
4、 建議老年人保持樂觀向上的情緒,多參加社交活動,適當參加 體育 鍛煉,保持骨關節的靈活性,防止骨質疏鬆( 補鈣:蝦皮,牛奶,紫菜、海帶湯、豆漿、骨頭湯;補充維生素D:曬太陽 ),適量進食高蛋白飲食(如豆製品、牛奶、瘦肉),避免下肢肌肉萎縮。
5、摔傷後要積極救治,生活中關心體貼老人,樹立老人戰勝疾病的信心。
在摔倒不可避免時,怎樣做才把傷害降到最低?
屁股向後坐 是老年人跌倒時最常見的摔倒姿勢 ,也是最要命的摔傷姿勢 ,因為如果跌倒時坐到地上,支撐點落在臀部,容易導致的是腰椎壓縮性骨折、腰椎粉碎性骨折和骶尾骨骨折。由於縱向的超負荷引起的脊柱損傷,骨折後需要卧床3個月,癒合非常慢。如果椎體壓縮超過1/2,情況就比較嚴重了,需要手術治療。
一邊屁股著地摔倒,這種姿勢容易導致髖部骨折 ,包括股骨頸骨骨折及股骨粗隆間骨折。老年人,一旦發生骨折,需要長期卧床,將會嚴重影響生活質量。
如果能在摔倒時,能迅速作出正確反應,可大大減少骨折發生。在摔倒不可避免的情況下怎樣做才好? 雙手撐地,緩沖摔倒影響 ,是正確的做法。 相對於臀部著地或一側身體著地,用手撐地給老人造成的傷害以及治療的難度要小得多。如果摔倒的時候,用手撐地,往往損傷的是腕關節,頂多導致尺骨遠端或橈骨遠端骨折。這種手臂骨折在護理上不需要卧床,而且康復訓練也容易做,更不會發生致命的並發症。
關愛老人是我們的責任和義務!
老人摔傷大多會出現胳膊或腿粉碎性骨折,活動受限,生活不能自理,飯量會不斷減少,各器官迅速衰老,不久就會去世。我的父母都是這樣的
B. 為什麼老人摔倒了不要馬上扶起來呢
老人摔倒了,到底要不要扶?
這也是一個醫學問題。
在醫生眼裡,答案是:別急著馬上扶!
為什麼不能著急扶?
1如果是腦血管病患者,摔倒後馬上扶,可能加重出血或缺氧。
對於有腦血管病後遺症的人來說,立馬去扶他們,可能有危險。
當腦血管病後遺症患者突然跌倒時,可能是以下情況:
一是出血性腦血管病,這時活動患者的話可能加重出血;
二是缺血性腦血管病,這時腦部處於缺氧狀態,扶起來有可能進一步加重缺氧;
三是短暫性腦缺血發作,患者同樣處於缺氧狀態①。
2摔倒後骨折,馬上扶,可能造成關節脫位。
有的老人摔倒後,會感覺疼痛難忍,這種情況不排除骨折的可能。切不可亂揉亂動,如果腰疼,千萬不要隨意亂動,因為腰椎骨折後如果隨意活動,很可能造成關節脫位,嚴重時下肢可能癱瘓。
3如果摔到頭部,意識不清,盲目扶可能危及生命。
如果老人意識已經不清楚,那麼老人很可能暈厥。這種情況很可能是心臟病發作,如心臟驟停、急性心肌梗死,或腦血管病發作,如腦梗死、腦出血等。盲目扶起來,甚至有可能誘發呼吸障礙,危及生命②。
4摔倒如果有脊柱損傷,扶起來可能造成二次傷害。
同樣,在面對滑跌、摔傷時,最好的處理辦法依舊是「不動患者」。
摔倒可能會產生脊柱的損傷,但是擅自扶起來或者搬動,處理不善可能會造成脊髓的損傷,這樣造成的二次傷害甚至比一次傷害程度更為嚴重③。
看到老人摔倒,怎麼辦?
1盡量讓他保持平卧,打120
除非周邊環境有明顯的安全隱患,比如車輛急速經過或者高空可能有墜落物等等,否則,最好不要立即扶起來,而是盡量讓他平卧,及時撥打120,第一時間去醫院就診。
2覺得沒事,也要去醫院骨科查一下
有的時候,摔倒後好像覺得並無大礙,但是還是建議去醫院骨科復查一下。
很多骨折一開始是自己感覺不出來的,摔倒後最好於24小時內,最遲不超一周左右到骨科做個檢查,尤其是70歲以上的老年朋友,由於骨質相對疏鬆,摔倒後骨折的概率接近80%,必須引起重視④。
C. 人摔倒死亡的真正原因
人摔倒死亡的真正原因 人摔倒後死亡的原因可能有很多,生命是脆弱的,在我們的生活中經常有看到一些因摔倒而失去生命的案例,這讓人感到惋惜。死亡原因有很多種,以下了解人摔倒死亡的真正原因。 一、突然倒地死亡老則李的原因 1、很大概率是心肌梗塞盯陵,腦溢血有關,注意體檢。 2、心源性猝死的可能性比較大。可能患者原來有潛在心臟疾病,在當天勞累或激動後突然發生了致命性的心律失常,最後導致猝死的發生。心源性猝死很少有明顯預兆,患者之前多不會引起注意,如果周邊目擊者沒有及侍遲時正確搶救那就很難被搶救回來。 3、猝死原因很多,心腦血管病變是最常見的原因,惡性心律失常等。 4、由於中風而導致的猝死在一般情況下,從發病到死亡的相隔時間可達到數小時至1天。大多數時候中風性猝死是一種止血量多、出血速度快,牽扯著重要生命中樞部位的出血性中風。 二、突然倒地死亡能預防嗎 1、預防猝死,我們應該重視自己的身體健康狀況,就算自身沒有任何不適也要定時體檢,心電圖檢查可以發現各種心律失常,是最簡便的手段,患者應該按照醫生要求積極配合治療。 2、也要注意避免情緒處於應激狀態、持續過勞等誘因;出現徵兆的不適或症狀時,應盡快到醫院檢查、必要時還需反復進行24小時動態心電圖檢查。 三、老年人為什麼容易摔倒? 第一,老年人容易摔倒,最主要的原因是年紀大了,走路不穩了,神經肌肉的功能退化,導致身體協調性變差,一旦有外來干擾比如欄桿、木樁等障礙物、突然出現的行人、台階或路面不平整或路面濕滑等,身體容易失去平衡,而老年人沒有辦法在如此短暫的時間內調整保護,自然就容易跌倒。 第二個原因是老年人的視力退化造成的。老年人的視力下降,尤其是遠視野和近視野之間無法迅速轉換,所以不能很好地避讓那些誘發危險的因素。 第三個原因是老年人的下肢膝踝關節逐步退化。關節穩定性逐步丟失了,腳踩在不平整的地面,沒辦法依靠骨膜上的反射裝置調整腳的動作,就像房子的根基不牢自然就會跌到了。 四、老人摔倒後有什麼後果? 1、骨折 老年人由於骨質疏鬆,摔倒後易出現股骨頸下旋的骨折、股骨頸其它各種類型的骨折。如果沿著脊柱縱軸方向摔傷,會導致胸椎、腰椎的壓縮性骨折。還有部分老年人由於做出保護性動作,可能產生腕部和肩部骨折。 髖關節、脊椎骨、手腕等是老年人摔倒骨折的高發部位,而髖關節骨折被稱為「死亡骨折」——再也站不起來的骨折。國內外醫學文獻顯示,老年人髖關節一旦骨折,一年後的生存率只有50%左右,期望壽命會減少10%-15%。 2、頭部問題 部分老年人摔傷意識或動作未到位,容易摔到頭部,導致顱骨的骨折、硬膜下出血、硬膜外出血、蛛網膜下腔出血等,表現為頭痛、頭暈,嚴重的還會出現惡心和嘔吐,必要時需要手術治療。 3、軟組織損傷 尤其是年齡比較大的老人容易出現實質性臟器的損傷,包括肝臟、脾臟或者腎臟的挫傷,病人也會出現腹痛。 4、各部並發症 不同部位、器官出現骨折損傷後,會帶來不同的並發症,如粗隆間的骨折或骨頸骨折可導致未來行走障礙,顱骨骨折、顱內出血會導致神經症狀或者加重神經症狀。 老人骨折後需要長時間卧床休養,而長時間的卧床容易導致呼吸系統感染、泌尿系統感染、血栓、褥瘡等並發症,嚴重者還可能引起休克、癱瘓,甚至危及生命。 五、摔倒後應如何處理? 老人摔倒是大事,並不是扶起來就沒事了,如果隨意地扶起老人反而會造成不好的'情況發生,比如造成老人骨折加重等。因此,在扶摔倒老人時,在不同情況下處理的方法也會不一樣。 1、洗澡的時候 當老人在洗澡摔倒時,應先觀察老人摔倒的情況,如果老人軀體、四肢有劇痛或腫脹變形,很可能是骨折,這時候不要輕易搬運老人,待專業人員處理。 2、馬路邊摔倒 當發現老人在馬路上摔倒且意識不清時,應當立刻撥打120。如果摔倒老人有嘔吐流鼻血的情況,應將頭偏向一側,並清理口鼻中的分泌物。 3、半夜上廁所摔倒 當老人在半夜上廁所摔倒時,同樣要觀察摔倒老人的情況,如果出現心跳停止的情況,應當立即進行胸外按壓並撥打120。另外,如果老人四肢麻木無力,這很有可能是脊髓損傷,此時千萬不能搬動老人,待專業人員處理。 六、怎麼樣預防老人摔倒 ? 1、補鈣 鈣是骨骼系統生長代謝的重要元素,對老年人的骨骼能起到一定的保護作用。老年人可以從日常飲食中獲得身體所需的鈣量,比如多吃乳製品、豆製品、魚類、蝦皮、綠葉蔬菜等含鈣量比較豐富的食物,也可以通過食用鈣片來補充體內的鈣元素。 2、戒煙戒酒 煙酒不僅與多種癌症的發生有關,還會增加骨折的風險。研究表明,長期吸煙的人有體重丟失現象,在摔倒時缺少脂肪的緩沖保護,更容易發生骨折。飲酒干擾骨代謝,每天超兩小杯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