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談談你對人口老齡化的認識,以及我們如何看待人口老齡人群,如何看待衰老,死亡
決人口老齡化問題,根本在於加快經濟發展,壯大國家經濟實力。但是老齡化問題又有其自身的特殊性,處理的好,會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積極因素;處理不好,則可能成為制約因素。根據我國確定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戰略目標,結合老齡工作的實際,特提出21世紀前十五年的國家老齡工作宏觀政策措施建議。 1、 將實施健康老齡化戰略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長期規劃。我們提出 健康老齡化戰略內涵,主要包括"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為、老有所學、老有所教、老有所樂"內容,這是對中國老齡工作的綜合概括,是促使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內容,是解決好我國人口老齡化問題的主體思路。具體建議是: 第一,提高對老齡化問題的認識。要加強輿論宣傳和引導,強調我國人口 老齡化趨勢加快的嚴峻性,對社會經濟發展影響的緊迫性,以及實施健康老齡化戰略的重要性,提高各級政府和領導的思想認識,增強全社會的老齡意識。 第二,明確國家老齡工作的方向。將實施健康老齡化戰略納入國家"十五" 計劃和中長期發展規劃中,結合經濟發展進程和城鄉不同情況,精心設計和構築我國老齡的工作體系,明確提出目標要求、工作重點、投入力度、檢查標准。 第三,落實到各地的發展計劃中。要求各級政府高度重視,把本地區老齡工作列入議事日程,根據國家的要求,結合自己的實際,納入當地的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中,採取分工負責和齊抓共管方式,對老齡工作有管理、有服務、有措施、有檢查。 2、 走家庭養老和社會養老相結合的養老道路。建立以家庭養老為基礎,社 區養老服務網路為輔助,公共福利設施養老手段為補充,社會保險制度為保障的居家養老體系,把老年人自身、家庭、社會和國家作用有機的組合起來,使之發揮出最佳效用。具體建議是: 第一,居家養老環境。為了使老年人起居方便,住宅設計要充分考慮方便老年人和滿足老少戶可分可合的需求,公共設施要安排方便老年人活動的場所,使得絕大多數老年人生活在自己的家庭里,繼續發揮家庭養老功能,倡導健康的生活方式,完善具有尊老敬老傳統的家庭養老體系。 第二,加快社區老年服務建設。在城鎮建設規劃中,要充分考慮人口老齡化趨勢,合理規劃社區藍圖,使老年人能就近得到咨詢、購物、清掃、陪伴、護理、緊急救護等各種服務,並為老年人學習、文體、康樂、交往等社會活動的需求提供條件,逐步建成適合城鄉不同特點、多層次、多功能、多項目的社區老年人服務體系。 第三,適度發展公共養老的福利設施。對政府設立的敬老院等養老、安老機構和設施,要根據當地經濟發展水平和需要公共福利機構撫養的老人情況,政府要繼續增加投入,努力改善設施條件,逐步提高居養水平。鼓勵和扶持社會民辦公共養老設施,制定優惠政策積極發展福利性公共養老設施,形成對家庭養護困難老人的救助保障體系。 第四,健全老年人社會保障制度。要採取各種措施,完善城鎮離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的正常增長機制,完善相對獨立的養老金經辦機構,負責養老金的徵收、給付、營運和管理,用發國債形式探索建立養老保險基金,保證全額按期予以支付。農村要逐步推行自我儲蓄和家庭保障為主、集體補助為輔、國家予以政策扶持的農村養老保障制度,並積極推進城鄉養老、醫療方面的社會保險和商業保險,逐步建立起城鄉老年人的社會保障體系。 3、 積極發展老齡產業。老齡產業是為了滿足老年人物質和精神生活需求而 形成的產業,既包括生產性產業,也包括服務性產業,是解決人口老齡化問題的重要手段。發展老齡產業,一是要從我國實際出發,以滿足老人物質和精神生活的需要為目的;二是要以市場為導向,按經濟規律辦事,三是要保證養老費用的合理使用,提高老年人的消費能力。具體建議是: 第一,市場機制帶動老齡產業發展。國家要根據人口老齡化發展趨勢,圍繞老年人物質需求和精神需求,對一些產業進行結構調整,開發生產適用對路的各種老年用品,鼓勵和引導老年產品市場的發展。經濟管理部門應運用市場機制,制定一些必要的優惠政策,扶持具有福利性質的為老服務產業發展。 第二,以老齡產業發展社會福利事業。城鄉養老社會化服務要逐步走產業化發展路子,在財政給予必要資助的同時,鼓勵社會團體和個人參與,啟動老齡產業機制來興辦社會福利設施,實行誰投資誰管理,依法進行經營,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 第三,努力降低為老服務產業發展成本。要充分利用現有社會資源發展老齡產業,多層次、多渠道籌集發展老齡產業的資金,努力提高資金利用率。充分利用金融杠桿作用,在稅費徵收政策上,考慮扶持為老服務產業的發展。 4、加快完善老年法律法規體系。依法治國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基本方略,依法治理人口老齡化帶來的社會經濟問題,應是下個世紀老齡工作重要內容。具體建議是: 第一,加大有關老年法律法規的執法力度。法律部門要堅決制裁侵害老年人合法權益的不法行為,依法合理調整老年群體與其他群體、老年人之間的關系,加強民事調解工作,促進家庭和睦與社會穩定。 第二,加快完善老年立法步伐。在2005年左右時間,國家要盡快出台養老保險、醫療保險、社會救濟、老年人福利等有關社會保障方面的法律法規,使老年人的生活獲得切實保障;在2010年左右時間,制定出老年人參與社會發展法、新的老齡事業發展綱要等大部分老年法律法規,形成以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為基本法的老年法律體系。 第三,進一步弘揚中華民族敬老養老的傳統美德。加大宣傳普及老年法的力度,將老年人法規列入國家普法教育計劃,加強執法檢查監督,積極開展老年人的守法教育和政治思想教育工作,表彰敬老養老先進典型,依法懲處殘害和虐待老人行為,營造出健康老齡化的良好社會環境。 5、進一步加強對老齡工作的領導。面對我國人口老齡化趨勢,老齡工作只能加強,不能削弱。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充分認識做好老齡工作的重要性,進一步加強和改善對老齡工作的領導。具體建議是: 第一,加強黨中央對老齡工作的領導。在2000年前,以黨中央名義發布公開信或文件,要求各級黨組織、各級政府和廣大黨團員從戰略高度和政治高度做好老齡工作。將老齡工作納入到每年三月全國人代會中央政治局召開的人口、資源、環境座談會內容,及時對我國老齡工作進行重大部署。 第二,健全政府的老齡事務管理機構。國家應盡快成立高層次的老齡事務議事協調機構,通盤制定我國老齡事業發展的方針政策,對一些重大問題進行協調。將中國老齡協會改組為國務院直屬的老齡事務管理局,作為國家老齡事務議事協調機構的辦事機構,授權行使必要的行政職能,理順老齡工作管理系統的體制,充實老齡專職工作人員,加強對老年人工作的管理、教育和服務。 第三,擴大老齡工作社會化服務隊伍。安排部分下崗職工和社會各方面的志願力量,承擔起社區為老年人服務的有關工作,發動居委會、村委會組織低齡老年人開展自助服務。在一些大學對老齡專業管理人才進行培養,加強老齡科研機構建設,組合各方面專家學者,深入開展老齡問題的科學研究。健全立法監督管理機構,加強老齡事務的立法工作和法律監督,推動老齡事業步入法制化管理的軌道。 戰 略 對 策 1、發展經濟,增強經濟承受能力 實現老年人與其他人共同享受經濟社會發展成果 2、 建立和完善老年社會福利保障體系 養老保險、醫療保險、老年社會福利、老年社會救濟 3、 建立以社區為中心的老年服務體系 老年福利服務、生活照料、醫療保健、體育健身、文化教育和法律服 務的硬體和軟體建設 4、 建立和完善老年法規體系 老年人權益保障法 6章50條 5、建立有中國特色的安老、養老安全網 家庭保障安全網 社區養老服務安全網 社會養老保障制度和政策安全網 居家養老為基礎、社區服務為依託、社會機構養老為補充養老機制 6、提高老年人生活質量,營造健康老齡化的環境
B. 為什麼很多老人選擇抱團養老
老年人的退休生活普遍比較枯燥,老兩口單獨住常常會覺得孤單寂寞。抱團養老,往往是親朋好友,一群有共同興趣愛好的老人居住在一起,大家沒事可以聊聊天、下下棋,生活樂趣會增加不少。
不想和不熟悉的人一起住在養老院。老了,找一處喜歡的地方,和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住在一起,平日里在一起喝茶、下棋,偶爾出去旅行,日常也能互相照應,既減輕了子女的負擔,又消除了失落感和孤獨感。這不挺好的事嗎?
老人需要的不僅僅是吃得好、住得好,更重要的是關懷、親情與友情。
老年人單獨生活,一日三餐既耗費時間和精力,還往往剩菜剩飯,浪費了不少糧食。多人一起生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這些問題。大家可以分擔生活費用,降低人均生活成本。花少的錢卻可以多的人一起吃飯,感覺吃飯都香了幾倍,何樂而不為呢?
抱團養老的弊端
一千個人可能有一千種生活習慣,雖然大家平日里關系很要好,但從來沒有真正生活在一起過,這種緊密的抱團養老,時間一長便會因生活方式不一樣引發矛盾。
這種養老模式確實讓很多人羨慕,但是,局限性也很大:一、老人的身體狀況要良好;二、大家興趣愛好相投,且都有一定的經濟基礎;三、每個人都要性格開朗豁達,大家交往多年,相互了解,出現問題能互相包容,不斤斤計較。這樣才能「抱」得緊、堅持得久。
都說距離產生美,「知己」偶爾相逢,會有「酒逢知己千杯少」之感,假如天天在一起,就可能事與願違;都說「君子之交淡如水」,人和人之間,最好還是保持一定的距離,哪怕是「知己」。所以我認為,還是居家養老為好。
抱團養老在各地境遇不一。據我分析,那些散了的群體,都存在一些心態問題,主要有兩種因素:一是錢。收入少的嫌生活標准高,不願多交錢;私心重的遇到公益開銷,不想去分擔;疑心多的懷疑替大家管錢的人不廉潔,錢拿出來不放心。二是攀比。面對收入高的人,眼紅;見到人脈廣的人,來氣;遇著本領大的人,嫉妒。這些因素,會讓人漸漸產生離群心理,這種心理還會影響到身邊的人,最終導致大家不歡而散。實踐證明,缺乏平和心,難以抱成團;只有三觀正,方能抱成團。
新抱團養老方式
正在探索中
傳統的緊密型抱團養老方式存在著一些不足,有時候理想很豐滿,現實卻很骨感。如今,抱團養老又出現了一些新方式,既保有家庭氛圍,又能避免其中不足,讓心儀抱團養老的老年人有了更多的選擇。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三種新的抱團養老方式——
01 / 候鳥式抱團(旅居養老)
有一種「候鳥式」的抱團養老方式近年來很流行,比如一群老年人根據氣候的變化,到海南、山東、貴州等地旅居,具有養老與旅遊相結合的特點。因為大家背井離鄉去一個陌生的地方,需要互相照應,又因為多數人採取候鳥式居住模式,「抱團」時間短,相對來說問題較少。
旅居式「抱團養老」的關鍵是選好組織者,有兩種方法。其一,是委託有資質的旅行社或公司。工作人員要經驗豐富,熟悉目的地的風土人情,方便安排吃住;還要有隨行醫生,各項設施配備齊全,這樣比較安全。其二,就是在參與「抱團養老」的人員中推選負責人。負責人要有公正之心,甘願為大家服務,並且身體健康,具備良好的溝通能力。
除了選好組織者,團體內部還要制定共同遵守的規章制度,既要考慮到大的方向,又要考慮到吃喝拉撒等小細節。俗話說,智者千慮,必有一失,實行起來難免遇到新問題。所以,全體成員要保持互相謙讓的心態,遇到新問題時能求同存異。
02 / 和年輕人抱團(多代同樓)
杭州曾推出名為「多代同樓」的養老服務。參與項目的年輕人只要付每個月300元的租金,就能住進養老院里的套房,要求則是每個月都要參加助老志願服務。
有關負責人介紹,這是一種新型的抱團養老服務模式改革。主要是通過豐富年輕人和老年人共同體驗的社交場景,讓老人重燃生活熱情,主動參與生活、融入社交圈,建立新的鄰里關系。目前來看,效果還不錯。
03 /「老老人」和「小老人」抱團( 時間銀行)
去年,一種名為「時間銀行」的抱團養老模式逐漸在我國興起。
這種新模式簡單來說,就是不同年齡段的老年人互相抱團,相對年輕、體健的「小老人」,花時間幫「老老人」做做家務等服務,累計「時間幣」,等自己年紀大了之後,就可以用這些累計的時間幣,來獲取晚年時的照顧,實現「以老幫老、以老扶老」,讓互助養老得到良性循環。
這種模式無疑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尤其是當大家手腳還利索的時候,既不花錢,又鍛煉了身體,還有了一定的晚年護理保障。
C. 全身老年斑,是體內毒素過多,免疫力低下造成的,你認為呢
人若老去,歲月總會給身上留下些印記,帶給你閱歷,帶給你平靜,帶給你聰慧,當然也會帶給你皺紋和斑點。老年斑也是歲月的留贈之一。
在上了年紀的老年人身上,臉上,手上都會長出深淺不一的大大小小的褐色或是黑色斑塊,大多數會出現在60歲以上的人群中,隨著年齡的增長,斑點會越來越多,面積也會逐漸擴大,所以我們稱之為老年斑.
女性要比男性更多見,這就令人疑惑了,為什麼老了會長出老年斑來,難道是身體內毒素過多造成的嗎?還是因為身體的免疫力低下發出的信號呢?
老年斑在民間有種好聽的叫法,叫做“壽斑”,其實這種斑和壽命沒有直接關系,也不是長壽的標志。
因為老年斑一旦形成就很難消失,所以提早預防是關鍵,如果發現短期內老年斑增多,增大,色素異常還是應該及早去做檢查。
D. 微信里有中老年聊天群嗎
有啊
你可以加一些中老年人的好友啊
然後把他們拉倒群裡面
然後再讓他們把他們自己的中老年好友拉進來
這樣就有很多人了
E. 全國老年病患者有多少
全國老年病患者數量接近1.9億。
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的加劇,老年人群的健康問題日益凸顯。根據國家衛健委的數據,全國60歲及以上人口數量龐大,且這一群體中患慢性病的比例極高。具體來說,截至2021年底,全國60歲及以上人口已達2.9億,其中患慢性病人數超過1.9億。這一數字不僅反映了我國老年人群健康狀況的嚴峻性,也揭示了我國醫療體系在應對老齡化挑戰時所面臨的巨大壓力。
老年病患數量的增加與多種因素有關。一方面,隨著年齡的增長,人體的生理功能逐漸衰退,免疫力下降,容易受到各種疾病的侵襲。另一方面,老年人群往往存在多種基礎疾病,如高血壓、糖尿病等,這些疾病相互關聯、相互影響,增加了治療難度和醫療成本。此外,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醫療技術的進步,老年人群的壽命不斷延長,但這也意味著他們需要在更長的時間內與疾病作斗爭。
面對老年病患數量的激增,我國醫療體系正在積極尋求解決方案。一方面,加強老年醫學研究和人才培養,提高老年疾病的診治水平;另一方面,推動醫療資源向基層傾斜,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建設和服務能力,讓老年人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便捷、優質的醫療服務。同時,加強健康教育宣傳,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意識和自我保健能力,也是預防和控制老年疾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綜上所述,全國老年病患者數量接近1.9億,這一數字提醒我們必須高度重視老年人群的健康問題,採取有效措施應對老齡化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