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老年人 > 如何誇贊老人毛筆字寫得好

如何誇贊老人毛筆字寫得好

發布時間:2025-04-11 05:47:38

❶ 送50多歲老人書法,寫什麼內容的字較合適

厚德載物,雲淡風清,靜水流深,龍馬精神

❷ 形容老人毛筆字寫的好的句子

美女簪花:形容書法或詩文風格的娟秀多姿;
鐵畫銀鉤:形容書法剛健和遒媚。
力透紙背 龍飛鳳舞 妙筆生花 顏筋柳骨 筆走龍蛇 筆精墨妙、筆走龍蛇、蠶頭燕尾、藏頭護尾、沉著痛快、沉著痛快、初學塗鴉、跌宕遒麗、丁真楷草、丁真永草、飛龍舞鳳、豐筋多力、鳳泊鸞漂、鳳舞龍飛、鳳翥鸞回、古肥今瘠、鶴膝蜂腰、胡肥鍾瘦、畫沙印泥、畫蚓塗鴉、家雞野鶩、家雞野雉、劍拔弩張、矯若驚龍、矯若游龍、勁骨豐肌、渴驥奔泉、渴驥怒猊、渴鹿奔泉、力透紙背、臨池學書、柳骨顏筋、龍飛鳳舞、龍盤鳳翥、龍蛇飛動、龍蛇飛舞、龍伸蠖屈、龍跳虎卧、龍威虎振、龍威虎震、龍驤豹變、龍翔鳳舞、龍翔鳳躍、鸞回鳳舞、鸞漂鳳泊、鸞飄鳳泊、鸞跂鴻驚、鸞翔鳳翥、落紙煙雲、綿里裹鐵、妙在心手、墨債山積、怒猊抉石,渴驥奔泉、怒猊渴驥、飄飄欲仙、飄如游雲、群鴻戲海、如錐畫沙、入木三分、善書不擇紙筆、唐臨晉帖、鐵畫銀鉤、唾玉鉤銀、汪洋大肆、汪洋閎肆、汪洋恣肆、文采炳煥、下筆風雷、仙露明珠、寫經換鵝、心正筆正、學書不成,學劍不成、嚴家餓隸、顏骨柳筋、顏筋柳骨、顏精柳骨、一字見心、銀鉤蠆尾、銀鉤鐵畫、銀鉤玉唾、游雲驚龍、右軍習氣、虞褚歐顏、臻微入妙
您寫字真是()!【填以上詞語】
望採納

❸ 83歲老人,苦練楷書70年,為什麼被稱為中華第一楷書


張瑞齡一直都非常的謙虛,他一直覺得自己只是一個“書法愛好者”,並沒有人們口中那麼厲害。但是我們還是可以從他的書法歷程和書法作品中感受到他的性格,感受他的大家風范。張瑞齡就像他的楷書作品一樣,治學嚴謹而又謙虛溫潤,他熱愛中國的傳統文化,熱愛我們這個偉大的民族和我們光輝燦爛的歷史。

他不僅僅是一位書法家,也是一位中華傳統文化的宣傳者、領路人。張瑞齡老先生的作品以及為人都是我們文化發展中的重要瑰寶,也是我們學習借鑒的楷模,更為時代發展做出了非常大的貢獻。

❹ 一輩子寫毛筆字的母親

散文伯樂採薇推薦:這是篇感人肺腑的回憶性散文,作者從記事起,母親就愛寫毛筆字,即便每日繁忙精力有限、物質條件艱苦異常,卻幾十年不變堅持練習,她用隸書抄寫的詩詞曲牌、網路知識,字字句句都凝結著對兒女的深深摯愛。

推薦理由:凝重細膩的語言,藝術展現了母親的認真執著、隱忍沉靜,盡管遭遇悲切,但渴望文化知識、嚮往美好生活並為之不懈努力,是母親一生的縮影 。純粹的情懷,豐盈的內心,孜孜的追求,讓人感佩!

        從福建奶奶家回來,我5歲。妹妹還沒出生,母親把我當作小寶貝,每天哄我睡覺前講白話《史記》中的故事。

      她側身躺著,我卧在她的臂彎里。她講到西門豹治鄴,插圖畫了那幾個裝神弄鬼的地方官員縮成一團瑟瑟發抖,西門豹怒目圓睜,直指壞蛋,畫面左角是滔滔大河。因為對故事感興趣,但又不認字,於是我趴起來盯著書中的插圖反復看,至今那些畫面還歷歷在目。漫漫長冬,北風格外有勁兒,日日夜夜在天地間呼呼地嘶吼,門窗被吹得咯吱咯吱響,好像巨獸咬牙切齒要推倒房子吃掉小孩子。聽母親讀白話《史記》,讓我忘記了門外那頭「巨獸」。 

        我和小夥伴每天玩耍就在母親辦公室前後,有時沒有夥伴玩,我就用胳膊肘來來回回蹭著母親的辦公桌,整個身體有節奏地晃悠,扭來扭去,嘴裡發出小聲的哼哼唧唧,俗稱「磨人」。而母親要不在忙著工作,要不在織毛衣,她不像姥姥、大舅和三姨那麼愛講民間故事唱童謠哄小孩。她乾的活兒在小孩子眼裡極其無聊。「媽!媽!我悶!沒有人和我耍。」我的哼哼唧唧終於聲大了起來,一遍遍重復著,生氣地跺著腳。母親無可奈何地看一看我說:「那我教你寫毛筆字吧。」她一寫字,我就不悶了。

        寫毛筆字的整個過程對我都很新鮮,比織毛衣好玩多了。母親把硯台打開,倒入墨汁,從筆筒里抽出一支毛筆,神情變得很專注很寧靜,眼睛一眨不眨地盯著紙,握著毛筆嫻熟地蘸墨後,在墨盒中的一小團絲綿上輕輕擦幾下,提起筆看是不是很尖;如果不尖,她就繼續轉著圈擦筆,直到所有筆毛服服帖帖地歸隊,她滿意地拿筆在紙上揮毫;如果寫到中間毛筆又有刺毛,就再擦幾下直到調皮搗蛋者順服。母親寫的字,筆畫的粗細反差很大,整個字體的架構又非常平而正,因此母親的字很特別。我多次聽到母親的老同事贊母親的字很有看頭,她聽了卻淡然搖頭。

      橫看成嶺側成峰,

      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

      只緣身在此山中。

                    ——題西林壁•蘇軾

母親用毛筆豎著寫完這四句詩,開始用她的晉北方言教我一遍遍背誦,這是她教我背的第一首詩。背詩當然是好玩的,我很快背會後,母親把抄好的詩壓在玻璃板下面,那下面已經壓了很多她用毛筆抄寫的古詩。過幾天她再指著玻璃板考問我,於是我指著詩句來回讀,認熟每個字了。

      母親當時在人工降雨防雹站上班,離家只有10米遠。高大的白楊樹下環繞著紅磚紅瓦房,玻璃窗擦得明明亮亮,金色的陽光透過稠密的樹葉灑在桌子上,布滿了眨眼睛似的斑斑點點。七月的清風吹拂著母親當時穿著的白底帶藍圓點的單衣裳,吹拂著她烏黑柔軟短到齊耳的頭發,她圓潤的臉龐白白凈凈,單眼皮的眼睛特別和善,那年她37歲。看她那時的照片,相當文雅秀氣卻又常有憂愁。

        我記事起,母親就愛寫毛筆字。在整個機關里,毛筆字寫得好的叔叔有兩位,此外就只有母親了。那個貧窮的年代,整個城市只有兩家清冷的新華書店,一家比一家遠。毫無例外,書店四壁的書架到天花板的空白處都例行公事般貼滿領袖人物們的庄嚴大頭像,這些氣吞山河的老前輩們個個正襟危坐,目視遠方。我年幼不識字而跟著母親進新華書店時,曾傻乎乎滴盯著四壁的領袖人物仔細看,他們從始至終都不願意朝我笑一下。上世紀80年代前,書店不賣毛筆字帖,母親的書法資料貧困到零,也就是說她根本沒有機會照書法字帖練習字。

      母親上班時抽空寫毛筆字,但往往就寫一小會兒。她必須把能夠騰出來的空閑時間編織毛衣毛褲毛襪子毛手套、線衣線褲線襪子線手套等等,家裡五口人所穿的保暖衣物全靠母親這雙手辛苦勞作出來;下班了,父親常年在工地,家裡的繁重瑣碎勞動又全歸母親,分散了她的時間,消耗了她的精力。所以可想而知母親的愛毛筆字,只能細水長流,日積月累地堅持,已經寫到一定水平了,卻又絕不能拋開工作和家務全力以赴自己的愛好。這真是太可惜了,如果明確了師承,還有足夠的時間,母親的毛筆字一定會寫得更好。像現在的那些書法家,常常有展覽有比賽有拍賣去獲個獎什麼的。

      母親不光用毛筆寫隸書,還擅長用硬筆寫。再便宜再破的圓珠筆,只要還有一滴油,必定被母親握著寫出好看的字來。她從不寫通俗連筆字,一生都在寫隸書,速度還很快,一點不比連筆字慢,綿柔而有勁。至今為止,母親都是家中寫字最好看的人,只有第一,沒有第二。母親的辦公桌上常年擺著一隻普通竹筆筒,筒身的墨字據說是家裡人刻的,我猜是父親,竹筆筒自然是他從南方老家帶來的,他用刀刻字又塗上黑墨水。筆筒里插著大小粗細不同的毛筆,竹筆筒旁邊端端正正擺著一方黑石硯,彰顯著與整個科室乃至整個局的辦公桌都不同的風格。母親還把好的詩句和可以砥礪自己的名人名言用毛筆字抄寫下來,壓在玻璃板底下。

        我上小學五年級時,母親有一日回家來,兩眼放光很有信心地說道:「今天看報紙,有篇文章里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那咱們以後好好背一背唐詩哇。」母親本來一直遇古詩便抄,抄了就背,但數量不多,也就一百多首。從此以後,她背誦古詩的熱情大漲,她用隸書專門抄錄古詩,從此源源不絕。而母親捨不得用單位獎勵給她的海綿皮筆記本(當時的高級筆記本)抄寫詩詞。她的隸書筆跡在零零散散的紙頁上,在巴掌大的小本子上,在廢報紙的空白處……如今想起來,突然理解母親當時的羞澀願望,如果背詩可以學會吟詩,那她很願意當一個詩人。

      母親尋找詩歌的來路很窄,又很民間。那些年,每每在早晨上班出門前,她總會在門口停留一瞬間,抬手把掛在門口牆上的月份牌翻過一頁,她對於節假日或24節氣或農歷日期總是瞭然於心。「今天陽歷幾號。」但她總不忘記添上一句:「農歷又是幾號。」她翻過的一頁又從不像別人家一樣隨手撕掉,而是用小夾子把這一頁和封面夾住,這樣到年底最後一天,她可以完整取下一個日歷本,再掛上新的。取下來的舊日歷變成她的筆記本,空白頁或背面用來抄詩詞。母親如此勤於寫她的隸書,並不管那時印日歷本的紙很薄,又總是白、紅、藍、綠、黃,從背面能看到半透明的正面。

        月份牌成為母親尋找詩詞曲賦謎語的寶庫之一,每頁日期下端,每天印著詩詞曲賦,還印著她覺得很聰明的知識點,柴米油鹽醬醋茶的小竅門。我在她身邊的那些年裡,成天耳朵里塞滿了母親從書中、報刊、月份牌上抄了又背會,背會又津津有味「念經」一樣說出來的詩詞曲賦。我的的確確對她迷戀古典文學產生過抵觸情緒,因為她不會說普通話,她偏偏用方言念詩詞!她的方言叫托縣話,屬於晉北方言,在當時流行普通話的小學里,母親的土話實在讓我沒面子,老想捂著耳朵。她又不好意思學收音機里播音員說話抑揚頓挫有聲有色富於感情,她念詩詞就像順口溜一樣。我在學校里成為詩歌朗誦課的尖子生,回家來更不樂意聽母親用土話背詩詞,但是她只笑一笑。除了家裡的月份牌,後來還有父親單位發的台歷,母親更捨不得扔,台歷往往紙質好,留言空白處多,她把台歷一側的孔洞穿繩子栓起來,就變成一個厚厚的小本子。她在空白處認認真真用毛筆抄寫詩詞句。

      母親對我們多次說起過,她從小聽姥姥說,娃娃們要好好念書。姥姥名叫韓振唐,活到今年該有113歲了,裹著標準的三寸金蓮,自學語文算術,虔誠信仰天主教,因為有文化,還在解放前的教堂里長期擔任教員。母親的二舅叫韓國良,活到今年該有125歲了。他在土默川一帶是民眾領袖,帶領百姓修炮台,抗糧抗兵抗匪,解放後到中學當語文老師,他是一位鐵骨錚錚敢說真話的英雄好漢。母親自幼深受姥姥和姥舅的影響,她非常渴望文化知識,希望自己成為一個有修養有見識的人,所以母親會那麼願意讀書讀報,願意把毛筆字寫好。

      她有一日談起年輕時練毛筆字。「我是看單位一位同志的隸書寫得那才叫個好,於是我個人也練起來了。」她說的時候,我分明看見她嘴角有淡淡的笑意,聽出她對那位良師濃濃的欽佩。我才恍悟她的書法淵源來自隸書,這很了不起,因為有創造性,沒有跟著前人的老路走。

      母親說的那個擅長書法的同志引得我浮想聯翩,他是誰?我見過嗎?比母親年長還是年幼?或是同年彷彿?他長什麼樣子呢?他是個怎樣的人呢?他還活著嗎?他的命運怎麼樣?母親把這個影響她一輩子的良師用極為模糊的詞語一掃帶過,絕對不再為他多說一個字,絕對不說他姓甚名誰而迅速轉移話題了。母親是真能藏住「情報」!這絕密情報一藏就是很多、很多年。這讓我只能胡思亂想,不了了之。我要感謝這位隱在機關里的才子,給母親美好的影響,讓母親一生都以自己的方式愛著隸書。 

        母親的精神氣質和文化追求對我們姊妹有潛移默化的影響。高中時我練習柳公權字帖三年,後又練習隸書和硬筆楷書、行書。在大學,文字設計這一科目每天需要練字,多虧了少年時代的練習字體,我學這一課頗有基礎和心得,考試拿了好分數。到我家有了第三代,母親還時常關注孫輩寫的字,寫好了總是要及時誇獎孩子。我女兒初三時買了宋徽宗的瘦金體字帖回來,說要好好練字。我打電話告訴母親:「這都是你老人家的遺傳呀,孩子非常願意把字寫好。」母親聽了很高興。

      母親進入70歲後,我連續做大手術,父親的失智症一日重似一日,母親的心情愈加痛苦。我看過她這個時期抄錄的一本詩詞,皆悲歌慷慨,涕淚愴然。我猜,她選擇的一詩一詞皆是她心靈的發泄點,對命運的不公平判決她忍著熬著整整一輩子,唯有到詩詞里去吶喊和訴說,得到共鳴。

        父親病重後獨佔一間裡屋,母親只能屈就在光線昏暗的隔扇里的大床上,趴在床上繼續抄寫詩詞來背。母親一直想有一張書桌,不知道從哪裡搬回來一張小學生的舊課桌放在狹窄陰暗的客廳充當她寫字的地方,那扎眼的斑駁舊黃漆和家裡的東西極不協調。窗檯上擺放著她年輕時候用過的毛筆和墨盒!她不讓我們亂動她的東西。可嘆母親一生都喜歡書法卻沒有給自己真正講究地買過好筆,添置過一張像樣書桌,也從來沒有在宣紙上寫過字,甚至於沒有見過宣紙,更沒有把字堂而皇之地掛起來欣賞過。

        漸漸的,手寫字被電腦和手機打字代替了,連家信也漸漸消失,已經很久、很久沒有給母親寫信而只是用微信視頻說話了。2014年春節回母親家,我和妹妹張羅過年飯菜,時不時打開手機查菜譜。 「哎呀呀!!我寫呀抄呀,好的詩呀生活常識呀,想給你們留下,你們以後說不定能用上。誰想到你們用手機一查都有了!我給你們抄下的那麼多筆記都沒有用了!!」母親的聲音滿滿的失落,充滿了巨大的遺憾,她坐在沙發上,眼睛瞪大,直直地望著我們,頭發都要根根豎起來!她的兩只瘦瘦的手使勁捶打大腿!

      我被震住了,妹妹被震住了。我們倆一起扭頭望向她。那一刻,我忽然懂得了母親辛苦付出半生的隸書抄寫,字字句句都是愛,就像一封封寫給兒女的「愛之書」!一本本「網路全書」!整個世界的人都可以不理解她,她的女兒不能不理解!可她發現女兒們根本沒有興趣讀,她抄寫的筆記根本沒有派上一丁點用處,她覺得對我們的這份深深的愛被荒涼被無視!! 母親發出的那一聲驚呼是痛徹肺腑的,是極為罕見的!她隱忍了整整一生,唯有晚年那一次,她發出了悲憤的吶喊!!!

        怎麼安慰母親呢?!怎麼能讓母親覺得自己的寫字是重要的呢?!妹妹特意買了民國小學課本的系列筆記本,一半是民國語文課,一半是空白頁,筆記本設計古樸而有情味,是母親一輩子都捨不得買的。妹妹請母親每天在空白頁上抄寫詩詞名言,母親推脫再也不想寫了。妹妹深情地說:「媽,你要寫。現在寫字的人越來越少,媽的字又那麼好看,會越來越珍貴!我想你的時候,就看看你寫的字。」妹妹把一套精緻的文房四寶送給母親用,紙墨筆硯齊全地擺放在桌子上,這專業而隆重的待遇反倒讓母親手足無措,摸一摸,看一看,搖搖頭,說什麼也捨不得使用,又存放起來。她又開始寫字了,照舊用自己熟悉的不知道用了多少年的舊硯台和舊筆墨,戴著老花鏡,開始伏案寫字,像從前一樣,一筆一劃,認真嚴肅,彷彿在干一件了不起的大事。

        我掏出13歲時參加自治區作文比賽獲獎的筆記本,小時候捨不得往上寫一個字,總想著過上理想的生活時,再用這個筆記本認認真真地記錄下來。沒想到,蹉跎至中年,我仍然沒有勇氣用那精美筆記本寫字。我鄭重決定請母親在我捨不得寫字的本子上用隸書抄寫唐詩宋詞。母親答應了。她啟動這個抄寫計劃之前,戴著老花鏡,用幾層干凈舊報紙把我的美麗筆記本仔仔細細包好粘牢,好像她中年時在「紅房子」里工作,嚴密包裝一件寄到遠方的貴重貨物!

        一日,我發現母親居然把詩抄在我兒時千百遍欣賞過的最喜歡的攝影作品上了!從前的時代節儉第一,母親還習慣性地節約紙張讓詩歌們都盡可能擠在一起,一頁盡可能多寫幾篇。於是,每一頁擁擠得像一群去菜市場排隊買特價商品的大媽大爺。我大驚失色,母親連聲道歉:「對不起對不起!我下次抄寫一定注意!」現在我真後悔,我怎麼可能填平整整一個時代留給她的生活烙印!

      2015年12月中旬,父親不能行走,母親扶他而摔斷了腰。妹妹辭職回家長期照顧父母。母親不願耽誤妹妹的終身大事和未來前途,越發憂心忡忡。2017春節回去,我把韓國良姥舅的回憶錄帶回去。「這樣珍貴的手稿是多麼有紀念意義的啊!後人恐怕不知道有韓國良這個英雄了!最近網上有一部長篇小說連載,只提到我的姥舅,卻沒有細寫。這都是因為資料沒有公開過。」這才說服母親開始抄寫。

        午後的暖光之下,母親坐在床上,伏在小炕桌上抄寫,她戴著碩大的老花眼鏡,身體那麼清瘦。母親在靜靜地寫著字,我便安心許多。

      母親去世於2019年4月25日。之後父母家拆遷,我去最後收拾,告別曾經生長的家,又遇到兒時讀過的白話《史記》。書皮褪色,四角微微卷頁,書脊破損處,格子紙粘上的補丁還在,布滿了歲月沉澱的味道。我驚訝地發覺,40年前的書,沒有光澤沒有色彩,灰撲撲的,那麼蒼老了,而母親的毛筆字跡卻依然清清楚楚地寫在書中,一點都不褪色。小時候我讀不懂,現在我卻讀懂了。母親的墨跡,有的是對事件的評說,有的是對人物悲劇的嘆息,但又都是極簡短的,只有寥寥數字。

      我一剎那被母親內心的波瀾驚訝住!從前的母親是怎樣一個女子!?她受到政治上的巨大壓力忍氣吞聲,從來不敢也無法大膽表達自己的心志,唯有在書頁的空白處偶然留下一點悲憤心聲。她一生想要安寧幸福,卻受難一生!

      我從童年長到中年才逐漸去懂得母親。可是,一切都來不及了!

2022.1.10

   

閱讀全文

與如何誇贊老人毛筆字寫得好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廣州交社保10年退休工資 瀏覽:363
未辦理退休工資 瀏覽:592
退休金有幾個月 瀏覽:868
如何看待養老保險基金 瀏覽:256
如何看待成年人很少對父母表達愛 瀏覽:733
春季怎麼給孩子養生 瀏覽:963
低保人員退休年齡是多少 瀏覽:685
和父母不能和解怎麼辦 瀏覽:970
將近50歲如何賺錢 瀏覽:198
華匯養老院 瀏覽:169
作為技校生該如何感恩父母 瀏覽:902
養老保險退費怎麼個程序 瀏覽:566
紀檢組長退休年齡 瀏覽:542
30歲被騙60萬 瀏覽:834
12歲體檢多久做一次 瀏覽:56
創辦養老院可以和哪些企業合作 瀏覽:243
張傑孝順的事例 瀏覽:204
老年人眼睛疼干澀流眼淚 瀏覽:466
老年人飲水量應保持每日多少升 瀏覽:136
退休工人工資由哪裡發放 瀏覽: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