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老人帶小孩的後果,你認為有哪些
老人帶孩子的時候有利也有弊,一旦處理不好的話就會出現弊大於利的現象。老人容易去溺愛和縱容孩子,而且在溺愛的同時他們還會去給孩子包辦很多事情。很多老人在面對孩子的時候都有一種補償的心理,有些老人年輕的時候沒有給子女好的生活條件,所以他們就會把這份愧疚全部都投射在自己孫子輩的孩子身上。
很多老人在受到了傳統思想的束縛之後,他們希望孩子能夠變得乖巧聽話,所以他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是一種縱容的教育。孩子出現錯誤的做事方法,他們不會去改變孩子,反而會讓孩子繼續這種錯誤的方式。他們覺得孩子在破壞東西的時候能夠幫助孩子冒險以及創新,而且這樣的行為在老人看來是好的。但是這樣會讓孩子無法形成一個好的優良品德,所以老人在帶孩子的時候也會產生很多意外,因此家長也一定要注重這個事件。
❷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你是如何看待家中老人的
俗話說父母養我小,我養父母老。老人年紀大了就會越來越像一個孩子,應該像老人曾經對待我們一樣善待老人。
❸ 為什麼老人會溺愛孩子
1、人老了之後,會更加喜歡孩子,渴望親情
我們常常聽到「老小孩」「老小孩」,就是說人老了之後,隨著生理、心理的自然衰老,在心智和情感上會有「返童」的現象,對於天真無邪又好玩的孩子,老人會比年輕人在心理上更有認同感。
人老了之後,也會更加渴望親情、害怕孤獨,所以他們對於孫輩能在自己跟前嬉笑打鬧是非常高興的,至於孩子不聽話犯點錯,也就無關緊要了。
2、出於補償心理
很多老人在自己年輕的時候,因為忙工作、養家等原因,對孩子不太上心,沒有花太多時間和精力在自己的孩子身上,總覺得有所虧欠。
等自己的孩子也有了孩子之後,老人就會想著在孫輩身上多付出一些,彌補當年沒有給兒女的愛,給兒女減輕一些負擔。因此對於孫輩的要求,他們會盡量去滿足。
對於老人寵溺孩子可以採取一些必要的教育手段:
孩子任性也好,有某些不良行為也好,雖然與老人的溺愛,嬌慣有關,但父母應看到自己未盡教子責任的一面,因此,父親,母親在向老人說理的同時,可通過一些必要的教育手段來糾正孩子的不良習氣,在日常生活中培養孩子自我服務能力和勞動習慣。
家長對孩子的合理要求要堅持下去,不妥協。但切忌沒耐心,態度粗暴,更不可打罵孩子。另外,父母如經常帶孩子出外遠足,野餐,游泳,滑冰等,在各種有益的活動中,便可加深與孩子的感情,使孩子自覺地聽從父母的意見。
❹ 為何爺爺奶奶總是溺愛孫子
爺爺奶奶總是溺愛孫子,其有幾種原因,第一種原因,他們年輕的時候為了生活,忽略了孩子,等老了閑下來的時候,孩子都已經家立業了,這時候就覺得很懷念孩子小時候。第二個原因是我自己為人母以後的感覺,養孩子就是一場又一場的離別,我們看著他們漸漸的離我們遠去,卻又不能勸他們回頭。
養孩子就是一場又一場的分別,孩子慢慢的長大,曾經他們煩孩子在身邊,嫌孩子吵的要命,但是慢慢的孩子長大了,不再需要他們了,曾經熱鬧的家變的安靜無比,他們特別懷念被孩子依賴的感覺,特別想要抱抱孩子,親親孩子,可是孩子已經長大了,此時能抱的能親的只有孫子了。
有一個詞叫含飴弄孫我覺得很能表現老人的晚年生活,年紀大了,什麼爭強好鬥的心也都沒了,就想著在家帶帶孫子,逗逗孫子,平平安安的過完晚年生活了。
❺ 為什麼老人帶孫子只會寵孫子 孫子犯了錯不敢打也不敢罵
這應該算是人之常情吧,爺爺奶奶一般都是比較疼孫子孫女的。
❻ 為什麼中國老人普遍溺愛孩子
現在中國由於很多家庭都是421家庭模式,普遍都是老人帶孩子,還有一些雙方的老人都搶著帶孩子的也不在少數。老人帶孩子就有一點不好,就是慣著,簡直就是含在嘴裡怕化了,捧在手心裡怕掉了。真是說的一點都不誇張。
我周圍有很多老人自己帶小孩的,吃的穿的用的自然不用說,要什麼給什麼。有一次帶孩子去肯德基,碰到一位姥姥帶上幼兒園的外孫女在肯德基寫作業的。姥姥還是挺認真的,孩子的作業一點都不馬虎,寫的不工整的字都一個個擦了重寫。孩子在肯德基寫一會玩一會,姥姥也就由著她,還跟我說,這哪是給孩子的作業啊,就是給家長布置的。
過了一會孩子說想吃肯德基,姥姥說,「行,沒問題,吃啥姥姥都給你買。」完了還回過頭來跟我說,「老人帶孩子就這樣,就是慣著,沒辦法。」其實她也知道她在慣孩子,那不慣著能怎麼著呢。打他們能捨得嗎?就這一個寶貝,喜歡還來不及呢。 所以在我看來,中國人溺愛孩子是個普遍現象,也不光只有老人慣著。嚴是愛,松是害,過分的溺愛只能害了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