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國歷史上養老制度最先進的朝代是
是唐朝。首先,唐朝提倡自己子女照顧好自家的老人,對於不孝順的子女朝廷會嚴厲的處罰,不僅不予許參加科舉擔任官職,還會對其判刑。在唐朝的律法《唐律疏議》中記載了,不贍養父母,忤逆父母的人犯了「不孝罪」。如果他們虐待老人不履行贍養的義務,老人可以主動上報官府,官府會根據情節嚴重對子女判處刑罰,最嚴重的甚至還有死刑。
與之相反,如果孝順父母的人則會獲得好名聲,甚至會被舉薦當官。像唐玄宗時期著名的名臣劉易從就以孝悌聞名,而他也因為如此官運亨通。在唐朝人們認為,孝順是一個人必須要有的品格,這其中關聯這感恩之心,和忠君報國之心,如果連自家的父母都不孝順,那麼對待國家估計不是那麼忠心耿耿。
除了對子女的要求之外,對待老人唐朝還有實質性的物資發送。每戶人家如果有老人,官府不只會贈送布匹糧食,還會在戶籍和法律方面給予方便。甚至對於超過七十歲的老人,朝廷會專門派遣「保姆」照顧他們的生活,超過九十歲就是兩個「保姆」,而達到一百歲的就會有五個「保姆」貼身照料。對於這些「古來稀」的老人,唐朝都是當作寶貝來供養,真可謂是家有一老,如有一寶。
這些都是對待普通人家的養老制度,對待官員的養老制度更加優越。凡是致仕的官員,在退休後依舊可以享受一半的俸祿,而且他的地位也不會因為退休而降低,反而更會受到人們的尊敬。
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到唐朝已經有著比較前衛的養老制度,他們不是單獨的為老人提供物資,而是首先從思想上提倡「孝順」和「養老」的思想,讓子女都贍養父母。其次在基於老人們生活必須的物資,解決他們的基本生活問題。著名的詩人白居易就概況唐朝的養老制度,「養老在於使之壽、富、貴」,指出了唐代養老制度的特點和部分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