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脈搏多少在正常范圍內
正常人的脈搏和心跳是一致的。正常成人為60到100次/分,常為每分鍾70-80次,平均約72次/分。老年人較慢,為55到60次/分。脈搏的頻率受年齡和性別的影響,嬰兒每分鍾120-140次,幼兒每分鍾90-100次,學齡期兒童每分鍾80-90次。
脈搏指的是人體體表可以觸摸到的動脈搏動,一般人體的循環系統由多個部分組成,例如人的血液,血管,心臟等,這樣可以完成各種營養物質的運輸。而在運輸營養物質的過程中,如果有大量血液進入動脈,在動脈血液充足的情況下,此時血管的壓力增大,管徑擴張,因此在體表較淺部位的動脈可以感受到擴張的情況,這就是常說的脈搏。脈搏每分鍾的跳動次數會根據人體的健康情況以及年齡,性別等出現一定的差別。
人體的脈搏會受到哪些因素影響?
1、運動
人體的脈搏會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例如人在運動的過程中,機體的血液循環速度會根據運動的快慢發生加快,此時流經動脈的血液量增多,就會在一定程度上導致動脈搏動次數的增加。如果發現自己的脈搏頻率有升高的跡象,需要看看是否和運動有關,一般在運動過後人體的脈搏頻率會出現一定程度的增高。
2、情緒
人體的脈搏還會受到情緒方面的影響,如果總是有情緒亢進,情緒激動的情況,此時脈搏的次數也會有所增多。相反如果人處於休息,睡眠的狀態下,此時脈搏跳動速度就會相對減緩,這些都和情緒方面影響有著一定的關系。
3、心臟疾病
當出現了心臟方面的疾病後,人體的脈搏也會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因為在心臟疾病的發展過程中,患者通常會有心動過速,心動過緩或者心律失常等情況的出現。正常人的脈搏和心跳是一致的,此時人體的脈搏次數也會相應發生變化。
脈搏的形成有賴於兩個基本條件
1、心臟的舒縮
2、動脈管壁的擴張性和彈性。
因心臟有縮有舒,動脈內壓才有升有降;又因動脈管壁具有豐富的彈性纖維,動脈內壓的升降,才能以脈搏波的形式從主動脈開始,沿著管壁而迅速傳播到各分支動脈,直到微動脈末梢。
脈搏波的傳播速度與血流速度是兩種性質完全不同的生理現象,當心室收縮射血到主動脈時,長長的血柱以每秒0.2~0.5米的速度沿著動脈系統各分枝流動,流動速度以主動脈最快,到微動脈毛細血管網流速最慢,可以減速到停滯狀態,而脈搏波的傳播速度則因各段動脈的管壁彈性不同而異。
主動脈管壁的彈性纖維最豐富,因而其擴張性和彈性最大,脈搏波的傳播速度最慢,一般為3~5米每秒。中等大的動脈如橈動脈和股動脈,其管壁的彈性纖維較少,擴張性和彈性較小,脈搏波傳播速度較快,約為7~10米每秒。
小動脈彈性更小,傳播速度顯著加快,約為15~35米每秒。動脈硬化時,脈搏波的傳播就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