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老人家的腳底發熱。一直熱上到心腦。怎麼回事啊。
病情分析:
你好!這樣的情況考慮是腎陰虛導致的情況,所以治療以滋補腎陰為治療。
指導意見:
中葯治療可以選擇用六味地黃湯適當加減來治療,中成葯可以選擇用六味地黃丸來治療,食療可以用山葯,芡實,蓮子,知母,梔子,枸杞,菟絲子等煲湯服用。注意飲食清淡一些,少吃辛辣油膩食物。
根據你的情況,很可能是灼熱足綜合征。
灼熱足綜合征是一種血管神經功能紊亂性疾病,以末稍動脈擴張為特點。
臨床表現為兩足灼熱,兼有不同程度的疼痛。病人因兩足灼熱非常,赤足在室內行走,或將兩足伸出被外,或蹬在牆上,遇涼則有舒服感。嚴重時將兩足浸泡在涼水中,灼熱痛方能緩解。部分患者亦有兩手灼熱感,或有雙足輕度腫脹,或有足心發紅,或有皮膚乾燥。患此病女性多於男性,發病多為青少年和中年人,多數病人的身體比較瘦弱,或患有慢性消耗性疾玻此病發病時間為半月到半年不等。祖國醫學文獻中早有關於此病的記載,如清代陳士鐸《石室秘錄》中有「腳板紅」、「手足痛」和「人腳中色紅如火……」等論述。
現代醫學對灼熱足綜合征的發病原因和病理機制尚不清楚。目前,此綜合征發病率呈增高趨勢,大都與原發病有關,而原發病多為慢性消耗性疾病,如結核並慢性肝並貧血、神經衰弱等慢性病患。西醫對灼熱足綜合征尚無可靠的治療手段,而中醫辨證施治卻有較明顯的療效。中醫治則以滋陰、清熱、涼血為主,基本方劑如下:生地15克,玄參12克,麥冬12克,龜板15克,赤芍12克,知母10克,丹參20克,銀花12克,甘草6克,防風8克。足燒灼較重者可加丹皮10克,黃芩10克,梔子10克;口乾加天花粉10克,蘆根12克;尿黃加白茅根15克;失眠加酸棗仁15克。
將上葯加清水煎煮兩次,濾過後混勻,分早、晚各溫服一次。每日一劑,連服5∽10天即可改善病症。一般服葯持續15∽30天左右,兩足灼熱明顯減退。
若將每次煎葯後的葯渣加水煎熬成湯水,用以泡洗兩足,一日數次,療效更佳,不妨一試。
⑵ 腳底板疼是怎麼回事
1. 腳底板疼痛在老年人中較為常見,由於隨著年齡增長,骨骼和關節功能逐漸退化,可能會出現骨質疏鬆和關節老化的現象,從而引起疼痛。
2. 在年輕人或兒童中,腳底板疼痛通常與勞損有關。這可能是在跑步、跳躍或進行其他持續性足部運動時,缺乏適當的熱身或局部放鬆導致的運動損傷。
3. 腳底板疼痛還可能與神經和血管問題有關。例如,足部踝關節的損傷不僅會導致局部筋膜炎,還可能影響神經和血管,進而引發疼痛。
4. 另外,小腿靜脈或動脈向腳底供血的血管出現問題時,也可能導致腳底疼痛。
5. 慢性疾病,如糖尿病,長時間的高血糖水平可能對足底神經造成損傷,引發炎症,並最終導致腳底疼痛。
6. 腰椎問題也可能是腳底疼痛的原因。腰椎的疾病會影響支配腳底的神經,包括坐骨神經和交感神經,從而導致疼痛。
7. 因此,腳底疼痛的發生並不總是僅限於腳底本身,還可能與下肢血管和腰椎神經問題有關,這一點應引起重視。
8. 治療腳底疼痛,首先應考慮最常見的病因,如骨質疏鬆和足底筋膜炎,這些疾病通常與勞損有關。在補充足夠鈣質的基礎上,進行足底按摩和加強足部肌肉力量訓練,減少穿高跟鞋或薄底鞋,以減輕局部勞損和按壓,有助於腳底疼痛的治癒。
⑶ 腳板脫皮是怎麼回事
腳底脫皮是很常見的,有時候不止是脫皮還會伴隨著瘙癢,讓人無法忍受。很多人覺得這就是腳氣引起的,是這樣嗎?
腳底脫皮是怎麼回事
>1、腳氣導致腳底脫皮
>腳氣是一種極常見真菌性皮膚病,一般常見於男性朋友,當然女性朋友中也較常見,腳氣的病因主要是皮膚癬菌引起的,腳氣有嚴重程序,腳底容易出汗的人比較嚴重,皮膚癬菌容易滋生並且擴散,因此這類朋友容易出現腳底脫皮。有腳氣的朋友一定要注意腳步衛生,勤洗腳,勤換鞋。
2、皮膚乾燥導致腳底脫皮
>皮膚乾燥的人容易導致手腳脫皮,主要原因是腳部乾燥導致腳表皮細胞供氧不足或供水不足,造成腳表皮細胞壞死,主要高發季節在秋冬季節。此類朋友需要多飲水,多吃蔬菜,能夠有效緩解症狀。
3、體內缺乏維生素E導致腳底脫皮
>缺乏維生素E的朋友容易出現腳底脫皮的症狀,主要原因是人體所需要的一些微量維生素缺少,導致皮膚容易壞死脫皮。這類朋友建議平時多吃蔬菜水果,也可以適當吃些維生素E。
4、剝脫性角質鬆懈症
>剝脫性角質鬆懈症不但會引起腳底脫皮,嚴重的朋友還會造成腳掌部位的疼痛,行走困難等。
如何預防腳脫皮
>第一,平時要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保持皮膚干凈,盡量少沾水,洗手最好用溫熱水,每次洗完手、腳之後,不要對著空調或者干手器直吹;
第二,對於手腳多汗的人來說,可以用中葯水泡一下手腳;
第三,肥皂會迅速除去皮膚的保護油脂,皮膚乾燥的人最好別用肥皂洗手、洗澡,盡量多用潤膚霜或手霜;第四,平時注意放鬆心情睡好覺。
腳底脫皮的治療方法
>一、驗方自療法
>1、風油精塗於患處,每日1次。
2、將雙足用溫水洗凈後擦乾,塗藿香正氣水於患處,每日2次。
3、冰硼散3支、六一散30克、拌勻,取適量睡前塗於患處。
4、樟樹葉子適量,擦患處,每日2次。
5、將患足用(1:5000)高錳酸鉀溶液洗凈,後用消毒棉球蘸醋精塗於患處,每日2次,連用1周可見奇效。
二、飲食自療法
>1、花生大蒜頭20瓣、生花生仁250克、雞腳爪3對。蒜瓣去皮,與另2味合煮服之,腫消便愈,花生仁含有腦磷脂,可治腸塞等病,亦能疏導腳氣。
2、大蒜頭5隻、龜1隻。龜洗凈切塊,蒜頭微搗爛,放入鍋中,清燉烏龜,每天服1次。本方對腳氣病引起的腫脹有消退作用,對老年人更為適宜。
3、花生仁、赤小豆、大蒜頭去皮及紅糖各200克。上葯煮爛食之,每天服1次,不可加鹽,否則無效。本方可治療腳氣病之足背浮腫,延至腳踝,甚則小腿也微感不適者。如腫過膝至股部,則生命垂危,應及時到醫院治療。
4、乾薑、木香、陳酒各4克、李子2克。上葯加水400毫升,煎至半量,此煮汁為1日份,3次服飲。本方可預防腳氣沖心症。此外,宜攝取稍多的的維生素B1,對於治療腳氣病有益。
5、大蒜60克、老薑30克、陳皮30克、小豆60克、鯽魚1尾。鯽魚洗凈,和上葯共入鍋中,加適量的水煮熟後食用。腳氣病與脾、胃有密切關系,恢復脾胃的功能即能消除水腫。小豆和鯽魚都有消除水腫的功能,陳皮起輔助作用。
6、蔥頭100克、蘿卜籽50克。加水煮1小時,取原湯1碗,頓服。本方用治腳氣腫痛,具有消腫止痛之功效。
7、蔥頭(搗爛)1根、生薑(搗爛)45克、艾葉60克。上葯用布共為1包,蘸熱燒酒擦患處,以痛止為度。本方主治因濕氣而兩腳兩腿作痛。
8、取大蒜若干,搗爛成糊狀敷於患處,約10分鍾左右將其擦去,再塗上一些金黴素眼膏,2天1次,連用3次可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