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100歲老人怎麼稱呼
1. 100歲老人在古代被稱作「期頤」,這個稱呼源於《禮記·曲禮篇》中對不同年齡段人的稱呼的描述。
2. 「期頤」中的「期」意味著期待,「頤」則指供養,整體寓意為百歲老人已經無法自理生活,需要他人的照料和供養。
3. 漢代的戴聖在《禮記》中整理了這一年齡段的說法,他在書中寫道:「百年曰期,頤。」這表明百歲老人進入了人生的最後一個階段,需要他人頤養。
4. 在古代,不同年齡段的稱呼各有特色。例如,嬰兒指的是初生不滿周歲的孩子,而孩提則是指2至3歲的兒童。女孩7歲稱為髫年,男孩相同年齡則稱為韶年。
5. 10歲以下的兒童被稱為黃口,13至15歲的少年被稱為舞勺之年,而15至20歲的青年則被稱為舞象之年。女孩12歲稱為金釵之年,13歲為豆蔻年華,15歲則是及笄之年。
6. 女子16歲稱為碧玉年華,20歲則被稱作桃李年華。24歲女性則有花信年華之稱,而女子出嫁則稱為票梅之年。
7. 男子20歲稱為弱冠,30歲為而立之年,40歲則為不惑之年,50歲知命之年,60歲花甲或耳順之年,70歲古稀之年。
8. 80歲稱為杖朝之年,80至90歲則是耄耋之年,而100歲則樂期頤,象徵著人生的完整和對長壽的慶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