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為什麼父親去世後不過五七祭日不能理發和刮鬍須
1. 家裡去世的老人,兒子在守孝期間不會理發,這是漢民族土葬的風俗。傳統文化中,身體和發膚都是父母賜予的,所以人死後,如果在三年內沒有轉世,那麼子女在陽間理發,父母在陰間就會遭受脫皮的痛苦。因此,古代高官有三年守制的習慣,三年內不理發。現在,百日不剃頭或五七不剃頭也是同樣的傳統。
2. 戴孝期間,子女不能穿紅色衣服,三年內不能貼紅對聯,這些習俗從古代一直延續至今,表達了對逝者的尊敬。隨著時代的發展,理發、洗澡、更衣等已不能滿足需求。古代是三年內不能辦喜事,現在一般是百天內不能辦喜事。將這些傳統內化於心,外化於行,是對親人的愛與思念的體現。
3. 在古代,喪葬祭奠習俗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體系。中國的葬禮儀式有停屍環節,人死後要在家中停留三天、五天或七天不等,且停留時間都是單數。這一習俗一直延續至今。在古代,居喪制度也是孝子們在親人去世後一段時間內,在生活各方面進行節制,以表達對逝者的哀悼和思念。
4. 傳統習俗認為,嬰兒出生後三年不離母親的懷抱,時刻需要父母的照顧,父母去世後,兒子應該還報三年,即居喪三年。在這三年內,孝子不能在家居住,需要為父母守墓,搭個小棚子,穿孝服,睡草席、枕磚頭土塊,以此表達對父母的懷念。
5. 守墓期間有諸多禁忌,如不能外出應酬,不能在家居住,不能飲酒,不能吃肉,夫妻不能同房,不能洗澡,不能剃頭,不能更衣,春節不能貼紅對聯。在漢族和許多少數民族中,喪事時禁忌理發、剃須,這可能是因為發須受之於父母,所以不在先輩亡故時拋棄之,以示孝敬之心,以表哀痛和思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