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與老人帶娃觀念沖突應如何溝通
1、不在現場溝通 當你向老人提出相反意見時,若想老人孩子都接受,時機很重要。 錯誤不必立即指出來。當老人對孩子做了某個你認為不恰當的行為時,不要當即制止,這會讓他們感到非常不舒服。 不要在孩子面前制止。對孩子而言,當兩個大人意見不一致時,他一定會選擇對自己有利的一方。 恰當的做法是:事情過後,找個合適的機會,跟老人平靜地談。 2、不帶情緒溝通 與老人的溝通,最忌諱帶著情緒。 父母要能及時意識到自己的情緒變化,先放下情緒,再去溝通。且溝通時,平靜、客觀、就事論事,不要嚴重化、翻舊賬、以偏概全。 雖然老人的某些做法會給孩子帶來潛在的長遠危害,比如電視看多了影響視力,垃圾食品吃多了有礙健康。但眼前的這幾分鍾時間、這一口東西,還不至於。 以上這兩點,是與老人溝通的核心前提,把握了這兩點,後邊的技巧才能有效運用。 3、找到老人的需求 需求怎麼找?當你對老人不恰當的做法不帶任何情緒,往往就能看出他們真正的需求。 還是拿孩子看電視這個問題來舉例: 動畫片《熊出沒》有些暴力,不適合小孩。但老人還是每晚6點准時讓孩子看。這里老人真正的需求是——讓孩子坐著好好吃飯,不到處跑。 弄明白老人的真正需求,父母就知道,要解決的不是看電視的問題,而是怎麼能讓孩子坐住吃飯的問題。 4、找到讓老人改變的動力 讓老人改變的最好方式,就是讓他們發自內心地認為自己需要改變。 像老人喂飯的問題,如果父母每次只是說「您不能老喂他吃飯,他該學著自己吃了」,這完全沒有說服力。 講明利害關系:孩子如果學不會在一定的時間內自己吃完飯,上幼兒園後就會挨餓,還可能被老師和其他小朋友嘲笑或排擠。這樣一說,在意孩子的老人一定會重視的。 5、適當給空間、不幹預 相信很多父母都有這樣的經歷,孩子一哭鬧,姥姥/奶奶就跑過來哄,順帶責怪父母沒做好。然後場面更加混亂。 我們希望老人不幹涉我們管孩子,老人有時也需要我們的不幹預。 適當的時候,做父母的'也咬咬牙,忍住自己的心疼和著急,給老人空間和機會獨自處理孩子的問題。 不幹預,傳遞的是信任,父母做到了,老人或許也能做到。 6、正向表達需求和請求,少表達不許和限制 如果父母整天跟老人說的都是「這不對」、「那不許」,老人接收到的就是埋怨和指責。這對於他們的經驗者心態和家長心態來說,是萬萬不能接受的。 其實只是話術的問題。 如果把你的需求和期待,都換成可以做什麼、可以吃什麼,那麼就是在傳遞知識、告訴方法,老人接受和執行起來都會更容易。 7、多表達認可和贊美 「她(老人)天天說累,我說那就找個阿姨。她堅決不同意,還生氣了。我還不是為了她好」。 老人有時發發牢騷,抱怨幾句,不一定是想要解決問題,而是想獲得贊美和認可。多說點感激老人、關心老人的話,能讓他們放下防禦,跟父母建立同盟。這時候,想讓老人做一些改變,就會容易些。 但有一點,對老人的贊美必須是發自內心的,你的「虛情假意」他們可是看得真真的,反而會引發更多的敵對情緒。 8、自己做到了,再要求老人做到 有時孩子哭鬧了,父母都沒辦法運用書上的理論化解孩子的情緒,但卻期待老人能夠摒棄老一套觀念,科學地處理。 有點要求過高了不是? 只有自己身體力行做到了,才最有說服力,才能讓老人學會。 9、找到合適的途徑和人去影響老人 大多數年輕父母在老人眼裡是沒有權威感的,想要影響老人改變,需要找對人、找對方法。 愛看新聞的老人,就經常給他們看些電視或網路上關於孩子養育方面的新聞或權威消息。比如哪些食品是不健康的,某某含量是超標的等等。 愛學習的老人,就推薦他們看一些書籍,或鼓勵他們參加一些社會公益講座,既能調節生活,也能豐富知識。 與老人帶娃觀念沖突應如何溝通2 1、互相理解為第一原則 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是相互的,不能真心實意的理解對方,永遠也成不了朋友,跟婆婆相處也是一樣,比如老人經常溺愛孩子,首先我們要知道,老人溺愛孩子是不對的,但是老人初心是好的,他們也是為了孩子好,所以我們不要一上來就開始指責老人,因為他們並不知道自己愛孩子的方式是錯誤的,而你的指責只會讓老人覺得委屈。 所以我們要理解老人,並且耐心告訴他們溺愛孩子會給孩子帶來怎樣的危害,相信老人聽了對孩子的危害後,他們會願意糾正愛孩子的方式,畢竟老人的愛也是為了孩子的未來。 2、給老人「傳授」育兒知識 老人在育兒方面也有自己的一套方法,畢竟他們是過來人,但是老人的育兒方式過於老舊,因此我們要在恰當的時機「傳授」老人科學的育兒方法,千萬不可跟老人「硬碰硬」,這樣只會適得其反。 而如今是網路時代,我們可以給老人分享一些育兒的視頻或者文章,把科學的育兒方法慢慢滲透到老人的心中,這樣也可以避免跟老人起沖突,而老人也可以在視頻或者文章中,慢慢改變自己老舊的育兒方式。 3、不要極力指責老人,要給出合理的方案 當老人做出不恰當的行為時,我們極力指責老人做的不對,只會讓老人覺得自己年紀這么大,還受小輩的指責而反感,因此就算知道自己的行為是錯了,也為了礙於面子而強詞奪理。 因此,我們要給老人一個可代替錯誤行為的方案,比如老人沖奶怕燙著孩子,吸吮奶嘴嘗試溫度的行為,我們可以讓他們把奶滴在手腕處測量溫度,或者使用帶有溫度的水壺來給孩子沖奶,這樣老人也就知道不用嘴試也可以讓孩子喝到溫度適中的奶粉。
⑵ 日常生活中,怎樣讓老人更輕松的帶娃
時下老人帶娃已經成了一種常態,也是每個老人晚年的基本追求了,一是既可以給自己的老年生活注入一些活力,二來也可以給子女減輕一些壓力。不得不說當父母的,永遠是心繫子女,哪怕兒女已經長大成人,可在自己眼裡追究還是個孩子,要不怎麼說可憐天下父母心呢。當然了,作為兒女,父母願意給我們帶孩子也是我們的一種福氣,可以讓我們在這快節奏的生活里,偷的半點喘息的空閑。那我們就需要盡到做兒女的本分,給他們減輕壓力,當然就需要用到各種東西讓他們既可以輕松帶娃,又能安享天倫之樂了!
常說爺爺奶奶帶娃容易把孩子帶偏,但這並不是絕對的,只要我們做好引導,並懂得體諒父母的用心。其實一切都是為了孩子好,所以我們不應該持有偏見,畢竟父母和我們生活的時代不同,所以需要我們去諒解,同時表達出我們的感恩之情,就是對父母最大的回報。
⑶ 如何讓老人輕松帶娃兒女做到哪幾點,老人會更願意接受
父母年齡大了,帶娃環節中,難免會有些力不從心,禁不住小傢伙們的各類瞎折騰。特別是長期抱娃或是有帶孩子出門散散步,全是一項非常考驗精力的事,這個時候就需要我們給父母給予拯救了。寶寶推車知歷搜就是一個不錯的交通工具,能讓父母節約許多精力,讓她們再也不怕長期抱不動孫子了,也不擔心帶孫子到外面自身的步伐無法跟上小寶貝節奏的了。
⑷ 如何讓老人幫忙帶孩子,怎樣才能讓老人高興!
一.充分信任和尊重長輩,接納他們的思想,多換位思考一下。
帶娃本來就不是老人的義務,老人辛苦忙碌了大半輩子,神枝他們自身通常有不同程度的勞損和疾病,本應該安享晚年,他們願意犧牲自己的晚年生活,我們做子女的本來就應該心存感激,不能對他們太苛責了。
老人都是善良的,都期盼著自家的孩子成才,但是他們與社會脫離太久,知識觀念相對陳舊,思想已經固化,所以很難科學的教育第三代。別想著去改變他們,畢竟「江山易改,本性難移」。
我們作為孩子的父母不能完美主義。我們能一手帶娃最好,但是現實的情況通常是「我搬起磚來無法抱你,放下磚來卻養活不了你。」既然這樣,我們就要充分信任和尊重長輩,多表揚,少抱怨。別讓老人覺得自己出力又不討好,涼了老人的心。
任何事情都會有得有失,和諧而溫馨的家庭氛圍對孩子的生長和心理健康才最為重要。我們對老人關愛,善待他們,也給孩子傳遞正能量。
二.多說「我」,少說「你」。說話不要帶情緒。
帶娃這事責任重大,老人心理都知敬會特別敏感。「你」字出口,帶有著指責的口吻。比較容易激起溝通對象對自己的辯解。所以多說「我」,少說「你」,說話千萬不能帶搭瞎慎情緒,語氣委婉,態度誠懇。
可以說「我覺得……」,「我建議……」,「我聽說……」,「專家說……」,或者電視上說。老人特別迷信專家,覺得專家說的准沒錯,專家說話特別有水平,聽話照做,我家的娃也會變成牛娃。
另外,與老人溝通要有技巧,要懂得你要怎麼說,老人才願意聽。
⑸ 讓老人帶娃顧慮眾多,父母該如何與家裡老人溝通
很多年輕爸媽平時忙於孩子,都把孩子交給家裡的老人帶。老人帶娃顧慮比較多,父母應該如何和老人溝通?
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孩子父母要和老人達成共識。我們都知道隔輩親老人會對自己的子孫後代會比較疼愛,事事都比較遷就著孩子。這樣就會容易變成溺愛了,溺愛會讓孩子的性格變得自私、任性,所以父母發現老人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有這樣的傾向,就要和老人講明白溺愛會對孩子的性格養成造成負面的影響。只有讓老人知道溺愛所帶來的危害,才能要老人更容易接受孩子父母的意見,從而才能達到共識,這樣才有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
育兒是一件大事,為了孩子更好地成長,自己要和老人進行溝通,大家達成共識。尋找更好的育兒方法,這樣子可以讓孩子健康快樂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