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在我國,通常把多少歲以上的人稱作老人
在我國,通常把多少歲以上的人稱作老人?
1. 老人的定義是大於65歲以上,這包括65歲及以上的年齡段。這個年齡段的人通常被認為是上年紀的或較老的人。
2. 對於60歲的人來說,傳統上稱為「耳順之年」或「花甲之年」,古時候也將這個年齡段的人稱為「耆艾」,意味著已經到了六十歲的年紀。
3. 古人認為六十歲為「下壽」,是人生的一個重要階段。
4. 到了61歲,可以稱之為「還歷壽」。
5. 70歲被稱作「從心之年」或「古稀之年」,也是人們認為的一個重要的壽慶年齡。此外,還有「懸車之年」和「杖圍之年」等稱呼。在古代,七十歲被認為是「中壽」。
6. 對於77歲,有一個特別的稱呼——「喜壽」。
7. 80歲則有「朝枚之年」、「朝枝之年」和「耄耋之年」等不同的稱謂。此外,「傘壽」和「耋」也是指八九十歲的年紀,這個年齡段也被認為是「中壽」。
8. 88歲被稱為「米壽」。
9. 90歲有「掘族上壽」之稱,意味著九十歲被視為上壽。
10. 99歲則被稱作「白壽」,因為「百少一」為99,所以借指99歲。
11. 100歲是指百歲高壽,也稱作「期頤」。
12. 對於108歲,有一個特別的稱呼——「茶壽」,因為「茶」字上面是「廿」,下面是「八十八」,兩者相加得108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