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老年人 > 60歲老人如何預防心律失常

60歲老人如何預防心律失常

發布時間:2024-12-03 09:19:28

老年人常見心理問題及防治對策

老年人常見心理問題及防治對策

老年人常見心理問題及防治對策,老年人離開工作崗位以後,因為社交活動和人際交往的減少,會出現各種心理問題,如果不解決會影響身體健康,下面是老年人常見心理問題及防治對策!

老年人常見心理問題及防治對策1

退休後,老人容易出現4種不良情緒。心理上首先會出現較重的失落感,從而干擾情緒,影響心理平衡。有的人總認為自己老了,不中用了,單位和家庭不再需要自己了,心中更容易感到失落,沉默寡言,足不出戶。

其次是孤獨感

老年人離開工作崗位以後,隨著社交活動和人際交往的減少,容易產生孤獨、壓抑的心理,若子女遠走高飛或另立門戶,老年人獨居「空巢」,極易產生孤獨、被遺 棄的心理。有些老人即使與子女生活在一起,若子女不孝順,不關心,不注重與老人交往,也會使老人感到孤獨。此外,若老伴病逝,時間一長則容易產生「與世隔 絕」、「孤立無援」的心境,會出現悲觀失望,甚至產生抑鬱、絕望的情緒。

有些老人還會出現「懷舊心理」,喜歡留戀過去

他們往往沉湎於對往事的回憶,常常追憶過去美好的時光,繼而產生「無可奈何花落去」的感嘆,日久便容易產生抑鬱情緒。

最後,老年人還容易產生衰老感。一方面來自身體狀態的變化,主要是生理機能的衰退,另一方面來自思維能力和智力的變化,還有社會環境的變化,如退休、與子女分居等。但有些老年人主觀上不接受「自己已成為老人了」的心理狀態,也不願周圍的人處處將自己奉為老人。

心理問題有跡可循

如果一般的心理問題得不到疏泄,就會導致焦慮和抑鬱症。其實,老年人的心理問題是有跡可循的,一些小細節可以幫助我們發現老人心理疾病的苗頭。

首先是情緒改變。有些老年人容易激動,可為小事而大發脾氣,對周圍事物總感到看不慣、不稱心;有的老人會變得鬱郁寡歡,苦悶壓抑,情緒低落,或是顯得淡漠無情,凡事無動於衷。

其次是記憶力減退,出現疑病症狀。老年人面對身體素質的每況愈下,對衰老與健康狀況的自然下降認識不夠,老是擔心自己年老多病,顧慮中風癱瘓無人侍候等,以致經常胡思亂想,惴惴不安,常常感嘆自己已「風燭殘年」。有的老年人看到昔日好友患重病或去世,更是緊張、恐懼,總覺得別人的今天就是自己的明天,如若身體稍有不適,便會更加焦慮、恐懼。

最後,還可能出現精神病性症狀,變得多疑敏感,常擔心錢財被偷等。

環境是重要誘因

居住環境、家庭環境、人際關系等,都有可能成為導致老年人心理問題的罪魁禍首。

首先是空巢現象。中國的獨生子女家庭日漸增多,當孩子由於工作、學習、結婚等原因離家後,獨守「空巢」的老人會因此產生心理失調症狀。

其次是家庭矛盾。與空巢現象相對的是,很多老人與子女同住在一起,兩代人的生活習慣、觀念存在巨大差異,婆婆與媳婦的性格不合都是家庭矛盾的根源。對於多子女家庭來說,父母財產分配是否公平也會引起子女間的矛盾,所有的這些問題都可能對老人的心理造成極大影響。

最後是經濟拮據。老人退休後,經濟收入較之前銳減,部分老人過著十分拮據的生活,這會讓老人感到自卑、無用,沉浸在對過去的回憶里。

勤學好問,防治心理疾病

身體無病並且心靈健康才是真正健康。若心理不健康,就會嚴重影響生活質量,最終必然影響甚至損害軀體健康。所以,學習心理保健,學會身心愉快地生活,樹立起心理健康的新觀念,是每個老年人安度晚年、健康長壽的重要條件。

要想獲得良好的心理,老年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第一,轉變角色,重新適應社會和家庭環境

退休、離休雖然是一種正常的角色變遷,但不同職業的人,對離退休的心理感受是大不一樣的。據對北京市離退休幹部和退休工人的對比調查,工人退休前後的心理感受變化不大,他們退休後擺脫了沉重的體力勞動,有更充裕的時間料理家務、消遣娛樂和結交朋友,並且有足夠的退休金和醫療保障,所以內心比較滿足,情緒較 為穩定;但離退休幹部的情況就大不相同了,這些老幹部在離退休之前,有較高的社會地位和廣泛的社會聯系,其生活的重心是事業,退休或離休以後,生活的重心變成了家庭瑣事,社會聯系驟然減少,這使他們感到不適應。所以,高學歷的老年人在退休前就需要思考退休後的安排問題,培養一些有益健康的嗜好。適宜老年人 興趣愛好的活動有很多,如練習書法、釣魚、養花、打太極拳等。退休後也要堅持參加社會活動,重新建立人際關系,互相幫助。美國心理學家研究表明,理解與幫助他人,也有利於自身的心理健康。

第二,保持樂觀情緒、好奇心和積極向上的心理狀態

有些老人感到晚年生活並不愉快,不得不默默地承受著孤獨、苦悶、壓抑的折磨。出現這樣的情況,除了與社會、環境等因素有關,也有老人自身的原因。譬如隨著年齡增大,適應外界的能力也會逐漸減弱,老年人心理通常也會發生一些微妙的變化,遇上環境變故或其他事情的刺激,比如家庭關系的緊張或淡漠,親情的減少或 缺乏,老人就容易出現孤獨感、恐懼感以及不安、抑鬱、暴躁等不良情緒,誘發心理疾病,嚴重的甚至出現絕望的念頭。所以要「正視現實,接受挑戰;樂觀豁達, 安享晚年;適應今天,迎接明天」。對老年期的自然心理變化和環境變化,採取正視和接受的態度,因為現實已經存在,也不能隨我們的意願而改變,即使我們情緒不好,壞事依舊會不可避免地發生,時間也不會因為我們不希望變老而倒退。因此,要學會積極地接受,比如空巢老人,會因為無法依賴子女而傷心難過,可以試著 接受和面對這種事實,轉而依賴自己和老伴,或其他可以依賴的人。並且堅信擁有一個美好的心情,比十副良葯更能解決心理的痛苦。

第三,勤於學習,科學用腦。「樹老怕空,人老怕松

」老年人步入第二人生,最主要的心理准備就是重新學習,豐富精神生活,延緩大腦衰老,要「活到老,學到老」。老年人需要學習的東西有很多,如老年自我保 健、老年心理學、家政學等。同時還要了解國內外大事,了解社會變更,學習新知識,更新觀念,緊跟時代的步伐。另外,還應該更新自己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學兩手具有新時代特徵的技術,如打電腦、上網等。

第四,發現問題,及時就診,尋求醫學幫助。

如果老人出現嚴重的情緒、記憶或精神症狀,則可能已經罹患嚴重的精神障礙,應該及早到專科醫院就診,尋求專業醫生幫助。

老年人常見心理問題及防治對策2

一、長者心理的一般特點

認知功能變化

長者神經系統尤其是大腦的退化和機能障礙,首先引起感覺和知覺能力逐漸衰退。人到老年期,概念學習、解決問題等思維能力有所衰退,但思維的廣闊性、深刻性等等卻由於長者的知識經驗比較豐富,而往往比青少年強,因此,長者思維的成分和特性十分復雜。

智力變化

因為老年化過程中智力減退並不是全面性的,他們在實際生活中解決各種復雜問題的效果仍處於很高的水平,甚至在不少方面超過中青年人。這是由於現實生活中解決問題所需要的往往不是單一的智力成分,而是包含社會經驗等非智力因素的綜合分析及敏銳判斷。

動機與需要

老年期各種層次的需要又有其獨特的內涵。長者的安全需要表現為主要對生活保障與安寧的要求,另外,長者希望從家庭和社會獲得更多精神上的關懷,並且仍有很強的參與社會活動、融入各種團體的要求,以滿足其愛與歸屬的需要。盡管長者的社會角色與社會地位有所改變,但他們對於尊重的需要並未減退,要求社會能承認他們的價值,維護他們的尊嚴,尊重他們的人格,在家庭生活中也要具有一定的自主權,過自信、自主、自立的養老生活。

情感特點

在嚴格區分年齡因素及家庭生活環境因素之後,研究表明長者的情感活動與中青年人相比,本質特點是相同的,僅在關切自身健康狀況方面的情緒活動強於青、中年。也就是說,孤獨、悲傷、憂郁等負性情緒並不是年老過程必然伴隨的情感變化。但不可否認的是,老年期是負性生活事件的多發階段,隨著生理功能的逐漸老化、各種疾病的出現、社會角色與地位的改變、社會交往的減少,以及喪偶、子女離家、好友病故等負性生活事件的沖擊,長者經常會產生消極的情緒體驗和反應。

個性變化

在年老過程中,人格仍保持較高的穩定性和連續性,改變相對較小,而且主要表現為開放經驗與外向人格特質的降低。相對來說,個性的變化受出生時代的影響及社會文化因素的影響更大一些。

人際關系

與配偶的關系。喪偶使長者對未來喪失信心而陷入空虛孤獨、抑鬱之中。與子女的關系。許多長者認為,子女來看望他們來去匆匆,吃完飯就走,覺得很麻煩;而子女不來看望他們,又認為不孝順。一種矛盾的心理,導致抱怨、爭吵、指責。與同事的關系。交往是人的社會屬性賴以發生和發展的必要條件,是人的精神屬性得以健康的支柱。長者退休後,離開了工作單位,與同事之間的交流突然中斷。

二、長者常見的心理表現和心理問題

衰老無用感

衰老無用感是主觀上覺得自己已經上了年紀,成為長者了的心理狀態,即認為自己不中用了。人生發展有著不可抗拒的自然規律,但作為長者卻極難十分客觀、坦然地接受自我衰退現象。長者隨著年齡、生活的變化,身體多病和功能衰退,對退休後的無所事事不能適應,認為自己成了家庭和社會的累贅,失去存在價值,對自己評價過低。而產生無用、消沉、悲觀感,生活抑鬱,寡言少語,整日悶悶不樂。衰老無用感一經產生,就意味著一個人精神已經老化,失去了生活的意願和積極性。

失落感

部分長者離開工作崗位之後,常常無所適從。總認為自己老了,不中用了,單位和家庭不再需要自己了。特別是一些領導幹部,突然手中失去了權利,出門少了車接車送,也沒了前呼後擁,更是心中感到失落,生活空虛,情緒不穩定。整天心事重重、沉默寡言、足不出戶。

孤獨感

孩子既是父母的沉重負擔,也是父母的精神寄託與安慰。然而一旦孩子成家立業,離開父母時,父母如釋重負的同時會發現自己寂寞了。面對這一變化,許多父母,不能正確對待,產生許多心理不適的問題,出現孤獨感。特別是子女常因為工作、家庭等原因不能經常回家,對長者關心不夠,長者與親朋、鄰居來往較少者,孤獨感就更加明顯。

固執易怒

長者對於新的觀念或新的技術較不容易學習且吸收,相對地喜歡墨守成規,堅持傳統與老辦法,想以不變應萬變。主要表現在對待一些問題的看法比較固執,堅持自己的觀點,即使觀點明顯不符合實際,對他人的分析和意見往往也聽不進去,認為自己的意見就是權威,特別是在家中的表現更為突出。當自己的意見被否定後,就表現得很不耐煩,整天嘮叨不停,不開心等。

孩童幼稚

大家知道,年老的人,會多少變得像「老小孩」。遇事容易一會兒高興,一會兒生氣,反復無常。這種老小孩臉現象,女性和文化素質偏低者較為多見。這種現象,也可說是一種心理上的自衛,以較年幼的心情來看復雜的現實,也可說是一種理性境界的表現,看透了繁華的外界,只欣賞純潔且單純的境界。

懷舊心理

人是有感情的,很容易留戀過去,長者更是如此,最喜歡回憶過去。喜歡和人們談論過去的事,特別是當談到自己的親身經歷時,非常激動,雖然長者對自己講過的東西很容易忘記,卻又要一遍一遍地反復講述,從而給人留下「樹老根多,人老話多」的印象。

抑鬱心理

抑鬱心理是長者們常呈現的心理反應。長者抑鬱占長者口的7%—10%。隨著各方面機能衰退,身體狀況大不如前,覺得無力去克服困難,對未來缺少希望。特別是退休後心理上的自我衰老,產生失落感,平時接觸人少,與子女感情交流少,精神上空虛,性格內向,心胸狹小,寡言少語,久而久之發生抑鬱,或在外界不利因素的刺激下而誘發。

焦慮心理

心煩意亂、情緒易激怒,懷疑自己的能力、緊張、恐懼,因此導致頭暈、頭痛、失眠等精神軀體和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等症狀。

恐懼心理

長者的恐懼感主要來源於疾病和死亡的威脅,由於病痛的折磨或受他人病痛的暗示,而產生恐懼心理,表現出對疾病的迴避行為。而有些長者的這種恐懼並不完全是怕死,主要是對疾病的擔心,擔心患病後給子女帶來負擔、被人討厭和冷落,得不到應有的照顧。有些長者能把生死看成自然規律,從而以坦然的心態去面對死亡。但是也有一些長者對死亡抱有懼怕、無奈、拒絕甚至「逃避」的態度。他們或者覺得自己的人生目標尚未實現,或者認為家裡還有大問題沒有解決,或者擔憂自己哪天會突然去世,而無法在臨終前交代好後事。

疑病

疑病是長者常見的心理障礙。顧名思義,疑病就是懷疑或是斷定自己患了某種嚴重軀體疾病(如癌症、心臟病等),從而憂心忡忡、苦惱焦慮。過度關注自己的身體是疑病者的共同特徵。60歲以上長者,有半數的人可出現疑病症狀,這是由於長者的心理特點已從對外界事物的關心轉向自己的身體所致,加上這些關心可因某些主觀感覺而加強,個性頑固、執拗的人,更容易出現疑病症狀,常常出現頭部不適、耳鳴、胃腸道功能異常以及失眠等。即使稍有不適,也要向周圍人去訴說。

幻覺、妄想狀態

幻覺屬於心理知覺障礙,妄想屬於心理思維障礙。二者是長者較易出現的心理障礙疾患,以女性多見,這與長者體內器官功能退化和生理心理變化有關。幻覺本是虛構的知覺,客觀環境中並沒有相應的刺激,但病人卻感覺到它的存在。發生妄想的人往往有性格缺陷,如主觀、敏感多疑、自尊心強。這與童年缺乏母愛,受過某種刺激,缺乏與人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有關。

痴呆

痴呆是腦的老化、萎縮、大腦皮質高級功能廣泛損害而引起的以痴呆為表現的智能障礙。一般男多於女。痴呆有兩類:一是原發性痴呆,大腦皮質受累、退化、變性或萎縮的結果。二是血管性痴呆,由缺血性、出血性或栓塞性腦血管疾患引起,多突然發病,分段漸進性的智能衰退。

離退休綜合症

「長江後浪推前浪」,當長者到了適當年齡,就要離開工作多年的工作崗位讓給年輕人,這是十分正常的。但離退休的老同志卻由於適應不了所處環境和生活習性的突然改變,往往出現情緒消沉和偏離常態的行為,甚至由此引發其他疾病,嚴重影響了健康,這就是所謂離退休綜合征。許多長者在退休後由於生活習慣的突然改變,失去了日常工作的節律和與同事交談的機會,又不知道如何消磨時間,適應不了新的生活環境,往往變得精神憂郁,心情煩悶,甚至發生精神方面的變態和疾病。

老年空巢綜合症

所謂空巢家庭」,是指子女長大成人後從父母家庭中相繼分離出來,只剩下長者獨自生活的家庭。特別是長者,一旦面對「空巢」,他們會覺得在感情上和心理上失去了支撐和依靠,覺得自己的存在對子女不再有價值,因而陷人無趣、無欲、無助的「老年空巢綜合症」狀態,甚至出現自殺的.想法和做法。這此不良情緒還會導致失眠、頭痛、乏力、食慾不振、消化不良、心律失常等一系列的軀體症狀,甚至會導致高血壓病、冠心病、消化道潰瘍等疾病。

長者喪偶後心理

經歷過了幾十年的溝溝坎坎和磕磕絆絆後,兩個人正相攜安度晚年之時,倘若一方「先走一步」,必定會給另一方在精神上造成巨大的創傷。有的長者彷彿失去了精神支柱,悲哀、彷徨、失落、孤獨、無依等情緒交織心中,喪失了繼續生活下去的信心與勇氣。

長者再婚心理

長者再婚考慮的問題,和年輕人的婚姻不同。種種疑慮籠罩在心頭。

一怕兒女不同意。雖說「滿堂兒女不如半路夫妻」,長者雖有再婚的自由和權利,但如為此鬧得家庭不睦,兒女遠離,日子也過不好。

二怕別人的鄙視。

三怕財產出糾紛。一些長者由於喪偶時間過長、情緒低落、精神失調,長期沒有性生活而導致性慾淡漠、性能力衰退,以致再婚後不能引起性興奮,這種心理性性功能障礙,常會引發新的矛盾。

三、長者心理問題的預防

注意保健,防治疾病

身體是否健康,常會影響到心理健康的水平。因此,要求心理健康必須注意身體健康。如果有條件的話,長者最好每年檢查一次身體,以便及時發現疾病,早期治療。如當發現身體某處不適時,應及時去醫院作檢查。在醫生診斷之前不宜過分疑慮,否則思慮過多,心情抑鬱,反而容易降低對疾病的抵抗力。有了病首先是不要緊張,要鎮靜地面對現實積極治療。過去認為是不治之症的癌症,只要早期發現,也有較多辦法對它進行控制了。心臟病、高血壓病等,只要按時服葯,注意起居有節律,避免情緒波動,同樣可以緩解甚至治癒,這方面的病例確實是存在的。

知足長樂

我國古代很講究養生學。其中重要的一條就是樂天知命。知命也就是了解世界上事物發展的規律,樂天就是樂觀地對待事物的發展。長者應樂觀對待自然現象中的規律。如正確認識「生老病死」是一條自然規律,無論誰都無法抗拒。人總是免不了要生病、要衰老、要死亡的。知足常樂是一條較適合長者的生活哲學,知足常樂主要是指心平氣和地應付出現的各種困境,既不盲目樂觀,也不自尋煩惱。具體地講,知足常樂就是要求長者能寬容、體諒;能自我安慰、自我調節。世界上沒有十全十美的事,不要有過高的奢望和要求;也不要過分自責、自卑。知足常樂能使長者在任何環境下都保持樂觀情緒,避免因事情不順利而可能引起的種種煩惱。

保持良好的情緒

俗話說得好: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頭。情緒的好壞與健康密切相關。心情愉快會使食慾增加,呼吸、脈搏、血壓平穩,有利於長者的身體健康。而憤怒、憂愁、驚慌、恐懼等消極情緒常使血壓升高,食慾減退,心理上的痛苦必然導致肉體上的不適,久而久之,會影響健康,加速衰老。所以擁有良好的心理狀態是維持健康的關鍵之一。長者要學會調節自己的情緒,憂愁時要釋放、娛樂;思慮時要分散、消遣;悲傷時要轉移、傾訴;驚慌時要鎮靜、沉著;過喜時要收斂、抑制;憤怒時要制怒、寬容……只有這樣,才能心情開朗,才能時刻保持積極向上的心理狀態。

活動不止

長者參加各種活動能增強自己的體質,克服或延緩增齡所帶來的各器官功能的衰退。當然活動也不能像年輕人那樣去進行劇烈的活動,而是根據自己的體質和興趣,有選擇地、有規律地進行活動。康復鍛煉可增強消化吸收,增加全身各個器官的血液供應,促進新陳代謝。康復鍛煉有助於緩解腦力勞動帶來的疲勞,能鍛煉神經系統對疲勞的耐受能力。增進大腦興奮與抑制過程的轉化能力,從而加強神經系統的穩定性,提高反應性和靈活性,使人精力充沛,思維敏捷,情緒樂觀穩定。

有規律的生活

保持日常生活的規律性,能夠促進人體生物鍾的正常運行,能夠有效促進長者身心健康。因此,長者要使自己的心理長久不衰,務使自己的生活規律化。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起居有常,不熬夜,不貪睡,不吸煙、不酗酒、勤洗澡、勤更衣。飲食有節,營養合理,不貪食,不節食,定時定量,粗細糧混食,葷素搭配,定期進行體格檢查。

加強人際交往,回歸社會,參加各種形式的社會活動

加強人際交往對長者來說,是不可忽視的晚年生活的動力源泉之一。如果長者之間缺乏信息的傳遞,就會感到空虛、抑鬱,不與人交往還會促使腦細胞衰退。長者要避免社會退縮的不良行為,應深感社會生活的重要性,通過各種方式,走向社會,積極與他人交往,主動保持與外界的聯系,從社會生活中尋找精神寄託和生活動力,參加老年教育,發展自我,為社會發揮余熱,老有所學,老有所為,使長者從中體驗到歸屬感與成就感,並提升自尊感。

家庭和社會的關心

長者和未成年人一樣,需要家庭和社會的關心。家庭環境的好壞,直接影響長者的心理健康。和睦溫馨的家庭,能使長者心情歡快,生活幸福,不良的心態自然消散。長者要處理好夫妻關系,互相尊重,互相敬愛,互相信任,互相體貼,互相關照,互相諒解,互相勉慰;子女應盡自己贍養、孝敬長者的責任,要多從物質上和精神上關心長者,讓長者享受到兒孫繞膝、晚輩噓寒問暖的天倫之樂;增加家族姻親間的和諧交流可增強歸屬感,消除孤獨感,也有益於某些長者家庭矛盾和困難的解決。

在全社會營造尊重、孝敬長者的倫 理大環境,減輕心理負擔,使之老有所依老有所養尊敬、關心長者是和諧社會的傳統美德和責任,是社會發展和文明進步的象徵,讓全社會廣泛關注長者事業。

離退休長者的心理調適

已離退休或即將退休離崗的長者,要正確認識離退休是我國的人事勞動制度,是社會生活中的正常現象,是任何人都要經歷的。它不僅不是社會對自己的拋棄,而正是社會對自己人生價值的肯定。離退休長者都應培養適應自己需要的情趣和愛好,學會勇敢科學地與疾病做斗爭。社會要在思想上關心離退休長者,使他們跟上時代前進的腳步。應定期組織他們進行一些時事形勢教育和政策法規教育,組織他們參加一些有教育意義的參觀考察活動,看看改革開放以來的外部世界,以開闊他們的視野。

喪偶長者的心理調適

當喪偶長者的情緒極度悲傷時,不妨通過各種方式盡情地宣洩,如在親友面前傾訴或大哭一場等;把去世老伴的遺物暫時收藏起來,以免睹物思人,也可讓喪偶長者到親友或子女處小住一段時間,設法轉移長者的注意力。接觸外面的世界,多結交朋友,多參加有益的文體活動。如果這種緊張、焦慮、悲觀、抑鬱情緒持續1~2個月仍不消退,就應正確面對現實,積極主動地求助心理醫生進行心理疏導,必要時輔以葯物治療。最後應當指出的是,喪偶長者的心理調適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家庭和社會環境。無論是子女,還是親朋好友,對他們都應理解、體諒、關懷,給以必要的支持,幫助他們樹立起生活的信心,讓他們迎著火紅的夕陽,堅強、樂觀地生活下去。

❷ 老年人房顫要注意什麼

房顫又叫做心房顫動,是一種心房電活動紊亂的疾病。年齡是房顫的危險因素之一,年紀越大者患病的風險越大,60歲以上的老年人房顫患病率從約為1%,而70歲以上的老年人房顫患病率高達10%。房顫容易復發,不易根治,老年人要注意以下這些事項:

  1. 定期體檢。房顫患者需要定期檢查心臟彩超,動態心電圖等相關情況,綜合評估期可能出現的風險以及可能出現的意外,及時調整葯物,以避免出現不良預後,減少不良事件。

  2. 戒煙戒酒。煙草中的尼古丁等物質對使心跳加快,加重房顫病情;酗酒損害心臟健康,增加房顫危險。所以,房顫患者最好能做到戒煙戒酒。

  3. 少飲咖啡濃茶。咖啡、濃茶等會使得神經興奮,加快心跳,不利於房顫預後。除此之外,蘇打水、巧克力中也含有咖啡因,也應該限制飲用或食用。

  4. 避免勞累。房顫患者本身心臟負荷就過重,而過度勞累會使心臟負荷更重,加劇心律失常。因此,房顫患者要注意休息,避免過度勞累,做到勞逸有度。

  5. 減輕壓力。即使是沒有心臟問題的健康人群,在壓力過大時也可能發生房顫。研究表明,心理壓力是最常見的房顫誘因。因此,房顫患者要把壓力最小化。

  6. 控制體重。身體超重會增加心臟負荷,進而增加房顫危險。肥胖症會改變心房大小,隨著體重的增加,心室心房會逐漸肥大。

  7. 規律用葯。多數的房顫患者需要服用葯物,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葯物包括鹽酸索他洛爾,另外醫生會根據患者的情況,對患者得中風的風險進行評分,已決定患者是否需要抗凝治療。對於需要服用的房顫患者來說,一定要遵醫囑規律用葯。

  8. 治療基礎疾病。冠心病、慢性肺病、甲亢、糖尿病、心肌病、睡眠呼吸暫停等疾病都可能引起房顫,如果房顫患者同時存在其他基礎疾病,也要進行積極治療。

總之,老年人要想與房顫和平相處,不外乎解決引起房顫的基礎疾病,避免房顫的誘因,改善生活方式,堅持服用抗心律失常葯物及抗凝葯。當然,還要記得定期復查及評估病情變化。

❸ 人常常運動,能長壽嗎

分析如下

1,大量的研究表明,常常運動鍛煉可以延年益壽,常常運動八十不算老,身體鍛煉差,四十長白發。有一項持續30年的研究顯示,不鍛煉的人比經常鍛煉的人早逝的可能性為31%,原因在於有規律的體育鍛煉可以預防心臟病和癌症的發生。

(3)60歲老人如何預防心律失常擴展閱讀

運動前的准備活動不能少,防止運動損傷;運動後必須做放鬆動作,確保盡快恢復身體疲勞提高運動水平。運動對心肺等器官的功能逐步強化,肺活量會增大,心跳有力,供血充分,身體健壯。好的身體就是你工作生活的最大資本。

注意事項一

運動前後五十分鍾內不要吃飯,可以適當補充點水,室內溫度保持20度左右,不要有大的風直接吹向練習者。室內光線適宜,不要太亮或太暗。初次練習,要降低難度,控制心率在60-100次/分,有慢性身體疾病的人在允許的情況下,要有私教或家人陪同。女性經期如沒有運動史及痛經者不要練習。運動後最好是休息30分鍾後再去洗澡,特別是夏天的時候容易出現中暑的現象。

注意事項二

英國生理學家安娜-弗思和約翰-哈丁研究就表明了,空腹吃甜食就會有損於人體內各種蛋白質的吸收。他們就經常把各種蛋白質放在含糖高的溶液中,這樣就會發現糖會慢慢的和蛋白質相結合,以此就會改變蛋白質分子結構,讓蛋白質營養價值就會下降。

運動時還會伴隨著排汗的增多,身體內的許多微量元素同樣也會排除在體外。而甜品的成分也就主要是糖分,但基本上是不含維生素B、纖維素等人體所需的營養素。因為當機體中糖分非常的多,但是纖維素、維生素不足時,這樣就會把腸道內的正常菌群清除掉,這樣也就導致了人體不可以產生維生素B2、B3、B12和葉酸等,同時還會更加直接的形成營養缺乏。

運動減肥的火爆季節就已是隨著天氣的變化而慢慢的到來,特別是一些愛美,要纖細身材的女孩就更是為了減肥,各種減肥手段就可謂是層出不窮。比如說節食加運動就是現在女孩子們減肥最喜歡的方法了,而且是節食一整天,但是卻是要在健身前吃甜品,那麼就被稱為:補充能量,為了可以達到更好的效果。其實這都是錯誤的。

女生都非常的喜歡空腹去運動健身,而且喜歡運動前空腹來吃甜品,就會誤以為可以提供健身時所需的能量。其實這種方法都是錯誤的,對於身體的健康是不利的。

運動的好處對於人們來說是無窮的,特別是對於青春期的孩子,堅持運動能夠為身體健康茁壯地成長打下堅實的基礎,這種好處常常令他們受益一生。運動對於提升心臟功能也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接下來我們就來看一看運動的好處有哪些吧!

對於處於青春期的孩子們來說,運動的好處就是可以促進骨骼長長、變粗,增加骨密度,增加骨重量。愛做運動的孩子們,他們的肌肉都長得很結實,這是因為運動讓他們的肌纖維得到了生長,增加了肌肉的力量和耐久力。數據表明,不喜歡運動者的肌肉只佔體重的40%左右,而經常鍛煉身體者(比如競賽運動員)的肌肉重量可達體重的45%-50%。除此之外,數據還表明經常參加身體鍛煉可以增大胸圍,在不增加體重的情況下塑造體形,在不耗損骨骼質量的前提下增加身高,保持身體各部分的比例協調,使你看上去更美!

心臟是循環系統的中心,數據表明,經常運動者的心臟體積比一般人的心臟體積大,平靜時每分鍾的脈搏次數比不喜歡運動者的脈搏次數少,而每搏輸出量比不喜歡運動者大。不喜歡運動者平靜時每分鍾輸出血量約5000毫升,劇烈運動時約為20000毫升,而經常運動者劇烈運動時每分鍾輸出血量則可以達到35000毫升。而青春期是體育鍛煉效果比較理想的時期,如果在青春期加強體育鍛煉,那麼運動的好處將延續他的一生。

神經系統是人類生命體的總指揮部,其需血量和需氧量也比一般的器官多,正如我們前面所說,體育鍛煉可以提高呼吸系統和血液循環系統的功能,提高攝氧量和血液輸出量,使神經細胞獲得更充足的能量和氧氣的供應,利於神經系統特別是大腦的正常和高效工作,對於提升神經工作過程的強度、均衡性、靈活性等方面有明顯的作用。

有研究數據表明,經常運動能夠讓大腦的興奮與抑制過程進行合理的交替,在保持神經系統興奮度的同時,避免了神經系統的過度緊張,從而達到消除疲勞、讓頭腦保持清醒的目的。在運動中所有的注意力都會集中在如何運動上,從而可以拋棄其他一切思想和情緒負擔。另外,運動可以提高睡眠質量,保證在清醒時有充足的精力,這對於學習來說極為重要。

❹ 老年人葯物不良反應的臨床表現及預防

伴隨著我國社會人口的不斷老齡化,老年患者愈來愈多,所患疾病種類也較多,治療時應用葯品種類也相應增加,因此葯物不良反應的發生不能不引起廣大醫務工作者和患者的重視。有統計資料表明老年人葯物不良反應的發生率是青年人的2~3倍。因此了解老年人的生理特點,掌握老年人的常見葯物不良反應及預防措施,是保證老年患者安全用葯、合理用葯的前提。本文簡要介紹老年人葯物不良反應的臨床表現、常見原因及預防。河南中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老年病科劉紅亮

1 老年人葯物不良反應的常見類型常見且嚴重的不良反應及相關葯物如下。

1.1 肝腎功能異常

大多數葯物都是由肝臟代謝腎臟排泄,由於老年人生理和心理等多方面均處於衰退狀態,尤其是肝腎功能的減退,導致機體對葯物的代謝和排泄等功能減退,葯物的半衰期延長,在體內蓄積,增加了肝臟及腎臟的負擔,從而引起肝腎細胞損傷,肝腎功能異常,如:抗結核葯(異煙肼)、對乙醯氨基酚、抗真菌葯(氟康唑)、化療葯及免疫抑制劑(氨甲蝶呤)、口服降糖葯(曲格列酮)、氨基苷類抗生素(慶大黴素)等。

1.2 心律失常

有些葯物應用上選擇劑量不當或伴有其他嚴重的基礎疾病可出現心律失常,如:洋地黃、嗎啡、麻黃鹼、阿托品、心得安、奎尼丁等。

1.3 體位性低血壓

服用血管擴張葯、降壓葯、利尿葯等易發生體位性低血壓,如:硝普鈉、卡托普利、胍乙啶、哌唑嗪、氫氯噻嗪、氯丙嗪等。

1.4 尿瀦留

服用抗帕金森病葯、雙環類抗抑鬱葯、M受體阻斷葯等易發生尿瀦留。有前列腺肥大的老年患者更易誘發。

1.5 耳毒性

有些葯物有耳神經毒性,如:氨基苷類抗生素、氯黴素、呋塞米等。

1.6 過敏性休克

一旦發生危害嚴重,死亡率極高,如:青黴素、鏈黴素、頭孢噻肟鈉等。

1.7 重症葯疹及過敏性紫癜

可引起周身彌慢性的充血、淤血、皮疹及過敏性紫癜,如:青黴素、鏈黴素、氯黴素、異煙肼、磺胺葯等。

1.8 白細胞和血小板減少

可抑制骨髓造血功能,如:氯黴素、干擾素、抗癌葯等 。

1.9 精神神經症狀

易引發神經衰弱、共濟失調、失眠健忘、幻覺、抑鬱或躁狂,如:阿托品、東莨菪鹼、利眠靈、糖皮質子激素類、金剛烷胺、利血平、氯黴素、異煙肼等。

2 老年人葯物不良反應發生的原因

主要是由於老年人自身的生理特點決定了葯物不良反應的多發。

(1)組織及器官細胞衰老、減少,對葯物的反應能力差。

(2)血漿蛋白含量少,使游離葯物濃度增加,易造成葯物蓄積中毒。

(3)體內水分減少,脂肪所佔比例增加,影響葯物在體內的分布。

(4)肝血流量減少,對葯物的代謝及解毒能力下降,連續用葯易造成葯物在體內蓄積中毒。

(5)腎小球濾過率降低,腎小管的排泄和重吸收能力下降,導致葯物的排泄減慢。

(6)前列腺肥大以及膀胱逼尿肌肌力減弱,也影響葯物排泄。

(7)心肌收縮力減弱,心輸出量減少,心臟儲備功能降低,反應性調節功能減弱,易引發心律失常等。

(8)腦血管硬化狹窄,腦細胞逐漸減少,使得中樞神經系統功能減退,神經末梢敏感性降低,引發神經系統的不良反應的可能性增加。

(9)動脈粥樣硬化,血管運動中樞調節能力降低,病情變化時機體的自身調節能力差,一旦發生不良反應,死亡率高。

(10)老年人健忘,注意力不集中,易濫服、誤服或過量服葯。

3 老年人葯物不良反應的預防措施

3.1 合理選用葯物

在明確診斷的基礎上,根據老年人生理特點,選擇療效肯定、最小有效劑量的葯物。60歲以上老年人的用葯劑量為成年人的3/4,而中樞神經系統抑制葯,應當是成年人劑量的1/2或3/4作為起始劑量。為慎重起見,對老年人的用葯最好從小劑量開始,如果能進行血葯濃度監測,則可以更准確地根據個體差異調整用葯劑量。多種慢性病綜合治療時,用葯品種應少而精,一般不超過5種。盡管老年人患病時可並發多種病症,但應根據病情的輕重緩急合理用葯。一般先服用急重病症的治療葯物,待病情基本控制後,再適當兼顧治療其他方面疾病的葯物。

3.2 制定個體化給葯方案

根據老年人的生理特點,各器官的功能狀況,結合其所患疾病的種類,所患疾病的嚴重程度,制定個體化的用葯方案。

3.3 嚴格控制預防用葯

掌握預防用葯指征,切忌隨意濫用葯物。

3.4 提高用葯依從性

老年人一般都健忘,常常忘了服葯或不按時服葯,為防止這一情況,老年人應當在家屬、親友的協助和監護下用葯。按醫囑服葯是提高療效和避免意外事故發生的重要保證。醫護人員應做好用葯隨訪工作,及時調整葯物劑量及葯物種類。

3.5 糾正用葯誤區

有些老人憑借自己「久病成醫」的經驗,不經確診就隨便用葯或加大用葯劑量,這種做法對體質較差或患多種慢性病的老人尤為危險。還有的老年人聽信廣告用葯,迷信名、貴、新葯或保健品等,這些都是不恰當的用葯。

3.6 控制嗜好和飲食

老年人用葯期間應控制煙、酒、糖、茶等嗜好,這些可能影響葯物療效,應按照各種葯品的說明書注意飲食忌口,以免與葯物發生反應。指導老年人對膳食結構進行調整,合理的膳食有利於葯效的發揮。

3.7 心理干預

一個人的精神狀態好了,自身的免疫功能也會增強,因此心理干預也會影響葯物療效。

閱讀全文

與60歲老人如何預防心律失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哪些養生茶適合北方種植 瀏覽:504
60歲老人生日祝詞百字 瀏覽:88
資生堂眼霜適合50歲年齡 瀏覽:634
重慶農村佔地養老保險 瀏覽:654
小學生體檢表中齲齒怎麼填 瀏覽:735
老人家在公園里撞樹 瀏覽:764
辦鎮上的養老院需要什麼資質 瀏覽:561
端午節敬老院活動主題 瀏覽:543
體檢報告出來晚什麼原因 瀏覽:638
養老電視劇哪個好 瀏覽:996
致異地居住退休職工的一封信 瀏覽:187
老年痴呆概述 瀏覽:579
南寧青秀體檢怎麼樣 瀏覽:866
老人家心跳加速150 瀏覽:473
不是父母的房產如何分割 瀏覽:899
孝敬對方母親要怎麼寫 瀏覽:872
懷化哪個醫院體檢好點 瀏覽:461
關於兒女孝順的文言文 瀏覽:375
武漢市江漢區敬老院 瀏覽:663
我有5萬存款婚前給父母多少 瀏覽: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