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老年人 > 老年人如何與隔代人溝通

老年人如何與隔代人溝通

發布時間:2024-11-13 02:13:22

1. 祖孫兩隔代了怎麼很好的溝通

理解。寬容。

換位思考。是祖

孫隔代人很好溝通的

關鍵因素。因為隔代人

的思想觀念有很

大差別。老人好以

生活經驗,資格來教

育小輩。而小輩會

以自己的新知識,

屬於時代潮流的

觀念看不起老人。這

差別我少了溝通

有沒有換位思考和理解寬容的能力?

當然也就沒法再交流下去

雖然老的有生活經驗

但也確實有些落後與失敗

而小的雖然有潮流觀念

但卻有生活經驗不足之弊端

只要兩代人相互的好好理解

相互理寬容,好好溝通

是可以進行溝通下去的

這跟自己的生活經驗有思想水平

你自身的修養有很大關系

一般的浴室知識部分家庭

這樣的供圖卻很容易

而是在月食素質水平差較低

這樣的溝通卻很難開的假期

說是本身自身的思想道德修養

在這方面也是是個很重要的原因

老闆,放下身段

你年輕人交朋友

小妹確實尊重老人

這些前提下就好,容易溝通

否則只會使問題坐上姜局

2. 祖孫兩隔代的情感你是怎麼溝通的

祖孫兩代的隔代情感是如何溝通的,正常的來說祖孫兩代是隔了兩代,他們的溝通比較繁瑣,更重要的是需要小輩不斷的去努力,小輩可以給嗯給一些爺爺奶奶講一些外面的事情,爺爺奶奶只不過是缺一些跟他們說話的人,並不是缺乏嗯金錢上的往來。任何的人都會在老的時候去講一些年輕的故事給小輩聽。作為小輩,你也可以聽老人講一些過去的事情,多吸取一些古代的智慧。

3. 如何促進隔代教育祖孫之間的有效交流

隔代教育如何才能雙贏

一年前的「六一」兒童節期間,一項在全國范圍內調查「隔代教育」的結果顯示:中國近一半孩子是跟著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長大的。而且孩子的年齡越小,與祖父母生活在一起的比例就越高,而由此引起的家庭矛盾也越來越多。幾千年來中國傳統的家庭教育模式——隔代教育,時下受到了較大范圍的質疑。有人說,現階段這種教育模式會影響未來中國人口的質量。情況究竟如何:

隔代親的誤區

人們習慣把祖孫之間的親密關系稱為「隔代親」。其實,隔代教育是個時間跨度較寬泛的詞。在我們傳統的家庭中,0~3歲甚至到學齡前主要屬於養育范疇,這一時期正是為孩子成長發育的各種心理生理指標——即所謂德智體打基礎的時候。此刻,傳統的「隔代親」養育方式下出現的誤區,對孩子的健康成長極為不利。我們不妨看幾個小片段:

鏡頭一 咪咪一生下來就和爸爸媽媽、爺爺奶奶住在一起。父母每天要早出晚歸地上班,她是在爺爺奶奶的膝下長大的。布娃娃是她的小夥伴,半導體里的兒歌、音樂是她的老師,而跟著爺爺奶奶上街則是她認識社會的基本活動。爺爺奶奶已經很老了,走路蹣跚。所以咪咪學齡前更多的時間就是呆在家裡自己玩,直到上學她才真正邁出了家門。現在咪咪即將大學畢業了,但身上還是留著很深的隔代養育的痕跡:文靜、不善言談、不喜歡運動、缺少獨生子女的天真活潑,下了課就回家,校園里見不到她的身影。這種孤僻的性格不能不與她最初的生長環境有關。

鏡頭二 劉女士的兒子健健兩歲時,母親退休搬來同住,本來和和美美的一家人,因為孩子的教育問題不時出現些小摩擦。比如:午飯劉女士做了紅燜大蝦,說好一人兩只,姥姥一句「我不愛吃」,硬是把自己的一份夾到孫兒碗里。以前健健喝水一點兒不費勁,一杯涼開水幾口就喝了。姥姥可好,又放糖又放果珍,健健再看見白開水就搖頭。還有健健本來已會自己穿鞋襪,姥姥非要包辦代替,搞得健健自理功能全退化了。劉女士對自己的媽真有點頭疼了,這樣下去兒子還不被她寵壞了。

鏡頭三 網友dsm0922在新浪育兒論壇發的帖子中說:兒子平時在家由保姆帶,一般只在周末去奶奶家玩。在家的時候,他聽話,不任性。到了奶奶家以後,跟老姑家的哥哥學會了在地上爬,穿著鞋上床等不良習慣。每當我糾正他的毛病時,一旁的奶奶總是跟我唱反調。比如我說:「兒子別穿鞋上床,看把奶奶的被子都踩臟了,奶奶洗被子多累呀。」奶奶准會說:「沒關系,讓孩子踩吧,踩臟了再洗。」再比如,兒子吃水果時,我說:「兒子來媽媽給你圍上個手絹,要不把衣服弄臟多難看。」奶奶准會說:「沒事呀,不圍就不圍吧。」長此以往,兒子漸漸地丟棄了原有的好習慣,養成了許多不良習慣。奶奶還對兒子說:「在奶奶家,奶奶最大,爸爸媽媽都得聽奶奶的。」兩歲的小孩就已經悟出,在奶奶家與在自己家的不同處世哲學,在奶奶家時可以不聽媽媽的話。發展到如今,甚至在奶奶家,誰的話也都不聽了。

「隔代親」確實存在著一些誤區。兩代人的教養方法不一致,導致家庭矛盾上升已經是個老問題了。說句公道話,教養方法不一致也並不都是老人的錯。海海的爺爺奶奶是教師,從小對海海要求很嚴格,一天按時吃飽三頓飯、一頓水果,不再喂零食,還讓海海學著擦桌子、掃地、洗小手絹。海海媽媽背地裡對老公說:「爺爺奶奶真摳門,把孫子當小奴隸了。」現代派的海海媽則認為,只要兒子張嘴,一切都要滿足他。海海雖然還沒上學,已經會察言觀色,在爺爺奶奶面前他很理智,在媽媽身邊他就撒嬌耍賴。這說明對隔代教育也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不可躲避的社會現象

在北京的一些日托幼兒園門口,每天早上和下午接送孩子的家長有許多是老年人。偶爾看到一兩張年輕的面孔,一詢問多半是家中的保姆。我國之所以隔代教育現象這么普遍,與當前經濟社會的發展狀況有很大的關系。

在城市化進程加快,經濟體制轉型,各行各業改革高速發展的過程中,年輕人肩負著成家立業的雙重壓力,一方面他們要加倍投入地工作,不斷充電,爭取事業的成功;另一方面又要顧及家庭幸福美滿,生活水平不斷上升。於是,當他們初為人之父母,尤其是獨生子女的父母時,時間和精力的嚴重不足就成為撫養孩子的最大難題。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盡管他們對獨生子女的期望值很高,也還是心有餘而力不足,不得不把孩子交給自己的父母來帶,這是隔代教育現象日漸增多,越來越普遍的主要原因。

中國科學院心理學研究所博士生導師王極盛認為,無論如何,隔代教育在中國是不可避免的。一方面,這是中國傳統的家庭模式,另一方面,社會現實也使得隔代教育必不可少。當城市和農村的中青年人都在忙著賺盡可能多的錢、疲於奔命時,當多數情況下,保姆不職業化,不堪看護重任時,孩子基本上就歸爺爺奶奶了。

而在西方國家,從孩子生下來的第一天直到上小學,每個年齡段都有專門照顧孩子的機構。這些國家對於0~3歲孩子的教育尤其重視,有十分完備的育兒機構,從業人員都要經過相關部門的嚴格審查,必須持有專業資格證書才能上崗。專業育兒人員從生活、學習到心理各方面給孩子全方位的照顧。有了健全的育兒機構作保障,他們的父母在孩子出生後,就可完全放心地投入工作了。

所以,王極盛教授認為,在城市化進程加快的今天,在獨生子女時代,人們對子女要求高是可以理解的。但問題是做家長的,特別是隔代家長們的素質遠遠落後於時代發展和孩子成長的要求。

面對這一普遍現象,特別是在幼兒的早期教育階段,如何做才能既克服隔代教育中容易出現的弊端,充分發揮老年人的作用,又能夠方便年輕父母騰出精力更好地投入工作,打拚出一番事業呢?

認清問題的弊端

一年之際在於春,一日之際在於晨。對孩子一生來講,個人品質、性格形成的關鍵期在0~7歲。如果在這個階段兒童幾乎都與老人生活在一起,失去與父母溝通交流、培養感情的機會,任憑「隔代親」特殊的寵愛泛濫,就會對其身心發育造成很不利的負面影響。例如:

容易使孩子形成以自我為中心、自私、任性的不良個性。

老年人格外疼愛孩子,對隔輩的孫兒女容易溺愛和遷就。特別當孫兒女是獨生子女時,老人心理上更會有所顧忌——萬一有差錯閃失,對不起兒女,怕兒女責怪。於是,老人事事依著孩子,處處保護孩子,把孩子放在家中的核心位置。孩子犯了錯誤不及時糾正,還常常滿足孩子不合理的慾望。在吃的方面,給孩子做「專利菜」,讓孩子享受餐桌的特殊待遇;包辦孩子生活上的所有事情,代替孩子穿衣,代替孩子整理玩具,用喂的方式代替孩子自己吃飯,甚至擔心孩子摔跤,不辭辛苦抱著孩子上下樓梯……

老人的種種做法,造成孩子四肢動作發展緩慢,獨立生活能力差,處處依賴家長,事事以我為中心,全家人都要為他服務,一旦遇到困難或要求得不到滿足時,他就會生氣、大發脾氣。老人的過分保護,不僅扼殺了孩子的獨立生活能力和自信心,還使孩子變得極為自私,膽小嬌氣,弱不禁風。

容易泯滅孩子天生的好奇心、冒險性和創新精神。

老人易受傳統思想的束縛,接受新生事物較慢,教育及養育觀念相對滯後,多年形成的思維模式和生活方式也不容易改變。他們希望孩子乖巧、聽話,穩穩當當不出格,不善於運用科學的、有創造性的方式引導孩子。對於孩子因好奇心而出現的的「搗亂」、「破壞」等具有冒險和創新性的探究行為,總是急著加以阻止。

比如,當孩子捉來幾只螞蟻要喂養時,當孩子拔起花盆裡的蘭花要看根是什麼樣子時,當孩子興致勃勃地拆一輛玩具汽車時,祖輩總會加以阻止和批評。因為,在他們意識里,玩螞蟻很臟,拔花是成心搗亂,一輛完美的玩具車更是不能「破壞」的。他們認為孩子這些出格的做法都是不良行為,必須立即糾正。試想在這種家庭環境下長大的孩子,怎麼能形成開拓創新的個性呢?

容易導致孩子視野狹小,缺乏活力,心理老化。

多數老年人由於年歲大了,喜歡安靜,不愛運動,也不愛外出活動。孩子與祖父母朝夕相處,長期囿於老人的生活空間和氛圍中,耳濡目染模仿的都是老年人的言行,張口閉口說的是成人的話,容易失去天真幼稚的本性。另外,外出活動少,一方面運動量小,身體缺乏鍛煉,會造成體質柔弱多病;另一方面關在家裡見識少,接觸新鮮事物也少,可能導致孩子視野狹小,缺少活力,不敢面對生人、不會自己處理事務。嚴重的還會造成孩子心胸狹隘、固執、退縮、心理老年化,等等。

揚長避短是良方

現實生活中,隔代教育也不是一無是處。中華民族幾千年積累下不少家庭教育的優良傳統,也有不少爺爺奶奶撫育的孩子成就了大業。在奧運會110米欄賽道上一路狂奔,勇奪冠軍的劉翔,從小父母為忙於生計早出晚歸,他一直寄養在爺爺奶奶家,不僅和老人建立了親密的關系,而且從老人身上學到了許多優良的品質。

北京大學兒童心理研究所的教授黃海波認為:祖輩家長有愛心,對孫輩十分喜歡,他們有充裕的時間和精力,願意花時間與孩子在一起生活,而且能夠耐心地傾聽孩子的敘述;祖輩家長具有撫養和教育孩子的實踐經驗,對孩子在不同的年齡容易出現什麼問題,應該怎樣處理,知道的要比孩子的父母多得多;祖輩家長在長期的社會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社會閱歷和人生感悟,他們認為孩子應在愉快、寬松的環境下學習與生活,不必強求一定要這樣那樣。事實證明,許多由祖輩帶大的孩子,身體素質好,在生活照料和安全保障方面要強於其它孩子。

然而,祖輩的價值觀念、生活方式、知識結構、教育方式等與現代社會或多或少會有差別。另外,祖輩在生理與心理上必然也帶有老年人的特點。因此,隔代教育對幼兒的個性發展難免會有一些負面影響。關鍵是如何擅用其長,以避其短。

對扮演子女與父母雙重角色的年輕的爸爸媽媽而言,一定要在百忙中抽出時間與孩子交流,與老人溝通,千萬不要放棄自身的職責。只要你重視,時間總能擠出來的。比如:每天晚飯後和孩子作游戲、講故事,周末帶孩子外出活動。同時要做到尊重老人,經常和老人聊聊天,講講科學養育孩子的新經驗,虛心接受老人的指點;買一些科學育兒的讀物,與老人交流學習體會,幫助老人接受新事物;對老人寵愛孩子等錯誤的做法,既要堅決表明自己的態度,又要耐心和老人商量,盡量減少正面沖突。

年輕的父母一定要明確:自己才是教育孩子的真正主角。所以,既不要為圖省事,孩子一生下來就甩給老人;也不要怕老人慣壞了孩子,拒絕老人帶孩子,割斷祖孫之間的親情。不論是與老人同住,還是暫時把孩子寄養在老人家中,我們都要注意和老人協調關系,一切以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為出發點,積極解決矛盾糾紛,爭取隔代教育取得雙贏。

中國教育先鋒網

記不清原來的網址了。

4. 怎樣幫助老年人化解與晚輩之間產生矛盾

老年人在家庭中與晚輩出現矛盾具有很多必然性,但我們也不必過於擔心,解決這些矛盾,需要老年人和年輕人雙方的努力,大家求同存異,彼此諒解,互相忍讓。

而作為我們老年人,應該從以下方面做好心理觀念調整,以適應不斷變化的家庭生活。

(1)多應理解子女

每個人都有被理解的需要,老年人對子女,也要以平靜的心態,站在朋友的角度上,多看對方的長處。對子女的銳意進取,要給予熱情支持與充分肯定,對他們片面、偏激的情緒,要及時給予引導,並力求糾正。

比如子女確因工作繁忙而一時顧及不到家時,我們老年人應多一些理解,少一些指責,多一些支持,少一些埋怨,在身體力所能及的情況下,可承擔一些家務,既當其長輩,又做其朋友,這樣,關系就可自然融洽。

(2)平等對待子女

我國素有「禮儀之邦」著稱,尊老愛幼是我們民族的傳統美德,子女作為獨立的人,也有被尊重的需要。因為相互在人格上是平等的,不能以老自居,更不能以老壓人,無端指責,甚至打罵。只有對子女平等看待,才能彼此和睦相處。

(3)要有寬容心懷

一家人每天生活在一起,難免會產生一些矛盾,應該說這也是正常現象。問題在於處理矛盾時,應採取「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原則,發揚「難得糊塗」精神。千萬莫要「老字當夫,火氣沖天」以免傷害了雙方情感。

比如子女辦錯了點事,我們老年人應客觀地對待,問明情況,幫助改正。切勿想當然,亂加指責,指導自己的主觀想像施加於人。好讓子女們有個自省的機會與緩沖餘地。這樣,會贏得他(她)們更多的尊敬與愛戴。

(4)心理豁達開朗

老年人能經常保持樂觀向上的情緒,它是反映一個人的思維方式與修養程度的,更是對我們老年人身心健康至關重要的。

如子女們在公休、節假日,回家探親時,有的沒幫老年人幹活,有的沒帶補品等,老年人也不必過多計較,以「退一步海闊天空」的心態來面對現實。來了就好,不來又怎樣。以積極的心態,善待他人,寬心自慰。不然,則欲速不達,只能給自己帶來思想苦惱與精神不快。

若子女在敬孝上缺乏主動性與自覺性時,搶扭的瓜不甜,硬爭來的東西,吃著沒味道。所以,只有解苦變樂,才會給自我與家庭帶來和睦相處之氣氛。用寬容與感動的方法,更應冷靜思考,謙讓包容,讓子女自省自悔,使其變被動為主動。從而,增進尊老愛幼的自覺性。

(5)包容彼此差異

俗話說:「清官難斷家務事」,在家庭成員之間,應該是發生糾紛無輸贏。父母與子女,在一些問題上認識不一致是常有的事。遇到各執已見時,要允許發表不同意見,不妨求同存異,伺機再商。

之所以這樣做,從某種意義上講,它是一種積極進取的表現。切不可互不相讓,為「論高低、爭上下」而傷了各自的自尊心。實踐證明,企圖把自己的觀點強加於人的做法,結果,只會適得其反,造成壓而不服,或口服心不服的不愉快結局。從而,傷害了彼此的情感。到頭來,將會給以後的相處留下思想裂痕。

(6)迴避後代吵架

現實生活中,兒子與媳婦吵架,或者女兒與女婿吵架是經常的,此時我們老年人可以迴避一下。

一是小兩口兒吵架,我們盡量不要當裁判。不論小兩口是真吵架或是逗著完,或是自己的孩子受了委屈,我們都不要評判誰是誰非,否則日後小兩口都可能對我們心有芥蒂。

二是小兩口對罵,我們老年人也應盡量迴避,裝作沒聽見。假使罵語中涉及到老年人,最好也來個難得糊塗,千萬不要介入其中,免得讓矛盾進一步升級。

(7)不包辦代替

既然子女已成人,就應有獨立的人格和決策的權力。有些父母喜歡包辦代替,替自己的子女做決策,可能處於好心,但其結果可能適得其反。做父母的還是聰明一點,對於子女自己的事情,只能當參謀,不能直接拍板。

(8)保持一定距離

已經成人的子女,有小家庭,父母要與之適當拉開點距離,給子女們留有獨立自由的空間。「距離產生美」也適用於父母與成年子女的關系。沒有一點距離,整天粘在一起,肯定有矛盾爆發的一天。

(9)不可過於專斷

不能只是要求子女尊重父母,而自己卻忽視子女的「對話權利」,不尊重子女,不應該說絕對話,做絕對事。如果遇到與子女有分歧,也要善於控制自己的感情,不能稍有分歧便暴跳如雷,唯我獨尊。

(10)不幹涉孫輩教育

「隔代親」是自然現象,所以,我們作為爺爺奶奶,對孫子孫女總會有點溺愛,加之不放心自己孩子對第三代的教育,就想當仁不讓地「主動」管理孫子孫女的生活以及學習,其實,這是不妥的。

不管小兩口管教孩子是否得當,我們都不要在孫輩面前指責他們,否則非常可能引起孫輩們利用老年人當保護傘撒嬌。這樣不僅不利於正確教育引導孩子,反而容易造成自己與小兩口之間的矛盾,使事情變得復雜。

閱讀全文

與老年人如何與隔代人溝通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農民如何安置老人 瀏覽:959
交養老金問題為什麼多 瀏覽:530
退休人員報喪葬費的手續 瀏覽:35
三明市農民的養老金是多少一個月 瀏覽:52
90歲的吃飯越來越少 瀏覽:942
如何測量臂圍周徑老年人 瀏覽:741
初中校長退休工資多少錢 瀏覽:331
70歲大叔老來得子你知道存了多少錢 瀏覽:921
長壽面的面條怎麼做 瀏覽:151
70歲老人骨折住院 瀏覽:363
重度老年痴呆會非常能吃嗎 瀏覽:118
報答父母有什麼好處 瀏覽:369
贍養父母規定多少錢 瀏覽:962
老年人快活照 瀏覽:186
重慶長壽補牙哪裡好還便宜 瀏覽:62
單位拖欠退休職工供暖費 瀏覽:461
從黃帝內經中漫話冬季如何養生 瀏覽:745
女的社保退休年齡是多少歲 瀏覽:563
長壽花長的雜亂怎麼修剪圖解 瀏覽:226
企業養老多少歲退休 瀏覽: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