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郭原平傳》翻譯
譯文:
郭原平,字長泰,生性孝順,侍養父母一定要依靠自己的力量。他熟習木工,常靠給人做木匠,只取一般幹活人的工錢。僱主招待他吃飯時,郭原平想到自己家中貧窮,父母不曾吃葷菜,所以自己只吃鹽菜下飯就算了。家裡有時沒飯吃,他就整日空腹幹活,堅持義節補自己吃飽;等到傍晚收工,得了工錢回家,在村裡買米,然後燒火做飯。父親得了重病整一年,郭原平衣不解帶,口不嘗鹽漬的蔬菜,這樣過了一冬一夏,連覺都沒躺下睡過一次。父親喪事辦完後,自己蓋了兩間小屋,把這作為祠堂。每到節日祭祀,就在這里待上數日,心中充滿哀思,不喝水不吃飯。為父親的服喪期滿除掉喪服後,不再吃魚和肉,在母親面前,有吃的表示,在自己的屋裡,未曾胡亂吃。從這到死去,三十多年。高陽許瑤之居住在永興,不擔任建安丞的官職回家,把一斤綿送給郭原平,郭原平不接受,送回來又送過去的情形前後有數十次,許瑤之就親自前往(郭原平的家)說:「今年太寒冷,但是建安的綿好,拿這奉送給您家輩分高的人和輩分低的人罷了。」郭原平才拜謝接受了。郭原平每次去市場賣東西,別人問多少錢,他總是栽減成市價的一半,這樣時間長了,城裡的人都認識他,於是加還本價給他,賣者買者彼此總要互相推讓。郭原平總想使買的人稍稍減價,(等價錢低廉)然後才收錢。郭原平住的房屋下面潮濕,他便繞著宅子挖了條水溝。他在房子旁邊種了一些竹子,春季夜裡有人來偷竹筍,郭原平偶爾起來撞見了,偷筍的人奔逃掉進了水溝。郭原平認為自己不能廣泛施捨,致使這人跌倒,於是在種竹處的溝上搭起小橋,讓人足以通行,又采了些竹筍放在籬笆外面。鄰居感到很慚愧,沒有人再去他家偷筍。郭原平又以種瓜為業。宋世祖大明七年發生大旱災,他的運瓜水道不再能通船,縣令劉僧秀憐惜他貧窮年老,放其他溝渠的水給他。郭原平說:「普天下大旱,百姓都很困難,怎麼能減少灌溉稻田的水,用來通行運瓜的船呢?」 於是他步行改走他道去錢塘賣貨。每次行船來錢塘,看見旁人的船被堵在水壩下還沒有牽過去,就迅速操槳過去幫助,自己的船自己牽引,不要旁人的幫助。若是自己的船已經通過了水壩,後面的人還沒趕上來,他常常停船等待,把這樣當成了習慣。太守王僧朗推舉他為「孝廉」,郭原平沒有接受。太守蔡興宗來到該郡,對郭原平的為人行事也很欽佩,感到驚異,把自己的米饋贈給郭原平和山陰縣朱百年的妻子。郭原平堅決的一再推讓,誓死不接受。有人問他說:「府君嘉獎你淳厚的德行,憐憫你貧窮年老,所以才有這贍養之贈,怎麼能苦苦推辭呢?」郭原平回答說:「府君如果因我的善義行為而給以賞賜,那麼我沒有一點微薄的善行,不能隨便承受這種賞賜;如果因我又窮又老的話,老人很多,家家戶戶經常貧困,不只是我一個人而已。」他始終不肯接受,朱百年的妻子也推辭不接受。《宋書·郭原平傳》原文:郭原平字長恭,又稟至行,養親必以己力,佣賃以給供養。性甚巧,每為人作正,取散夫價。[三]主人設食,原平自以家貧,父母不辦有餚味,唯飧鹽飯而已。若家或無食,則虛中竟日,義不獨飽。須日暮作畢,受直歸家,於里糴買,然後舉爨。父篤疾彌年,原平衣不解帶,口不嘗鹽菜者,跨積寒暑,又未嘗睡卧。父亡,哭踴慟絕,數日方蘇。以為奉終之義,情禮自畢,塋壙凶功,不欲假人。本雖巧而不解作墓,乃訪邑中有營墓者,助人運力,經時展勤,久乃閑練。又自賣十夫以供眾費,窀穸之事,儉而當禮。性無術學,因心自然。葬畢,詣所買主執役無懈,與諸奴分務,讓逸取勞。主人不忍使,每遣之。原平服勤未嘗暫替,佣賃養母,有餘聚以自贖。既學構冢,尤善其事,每至吉歲,求者盈門。原平所起必自貧始,既取賤價,又以夫日助之。及父喪終,自起兩間小屋以為祠堂,每至節歲,常於此數日中哀思,絕飲粥。父服除後,不復食肉。高陽許瑤之罷建安郡丞還家,以綿一斤遺之,不受。瑤之乃自往,曰:「今歲過寒,而建安綿好,以此奉尊上下耳。」[四]原平乃拜而受之。及母終,毀瘠彌甚,僅乃免喪。墓前有數十畝田,不屬原平,每至農月,耕者恆裸袒。原平不欲使人慢其墳墓,乃貿家資,貴買此田,三農之月,輒束帶垂泣,躬自耕墾。每出賣物,裁求半價,邑人皆共識悉,輒加本價與之,彼此相讓,要使微賤,然後取直。宅上種竹,夜有盜其筍者,原平遇見之,盜者奔走墜溝。原平乃於所植竹處溝上立小橋令采筍置籬外,隣里慚愧,無復取者。宋文帝崩,原平號慟,日食麥{飠半}一枚,如此五日。人曰:「誰非王臣,何獨如此?」原平泣而答曰:「吾家見異先朝,蒙襃贊之賞,不能報恩,私心感動耳。」[五]又以種瓜為業,大明七年大旱,瓜瀆不復通船。縣令劉僧秀愍其窮老,下瀆水與之。原平曰:「普天大旱,百姓俱困,豈可減溉田之水,以通運瓜之船。」乃步從他道往錢唐貨賣。每行來見人牽埭未過,輒迅檝助之。己自引船,不假旁人。若自船已度,後人未及,常停住須待,以此為常。嘗於縣南郭鳳埭助人引船,遇有鬭者為吏所錄,鬭者逃散,唯原平獨住,吏執以送縣。縣令新到,未相諳悉,將加嚴罰,原平解衣就罪,義無一言。左右大小咸稽顙請救,然後得免。由來不謁官長,自此乃始修敬。太守蔡興宗臨郡,深加貴異,以私米饋原平及山陰朱百年妻各百斛。原平誓死不受,百年妻亦固辭。會稽郡貴重望計及望孝,盛族出身,不減秘、著。明帝泰始七年,興宗欲舉山陰孔仲智子為望計,原平次息為望孝。仲智會土高門,原平一邦至行,欲以相敵。會明帝別敕用人,故二選並寢。興宗徵還都,表其殊行,舉為太學博士。會興宗薨,事不行。卒於家。三子一弟,並有門行。《宋書·郭原平傳》譯文: 郭原平,字長恭,宋朝會稽郡永興縣人。他生性孝順,為人正直寬厚,樂於行善,總是處處先人後己,不貪圖計較個人的私利。郭原平很孝順,他一定要依靠自己的力量來侍養父母。他會做木工,常靠給人做工供養雙親。他生性謙虛,每次給人做工,只取一般木匠的工錢。僱主招待他吃飯時,郭原平想到自己家中貧窮,父母不曾吃葷菜,所以自己只吃鹹菜下飯就算了。家裡有時沒飯吃,他就整日空腹幹活,和家裡人一同挨餓;等到傍晚收工,得了工錢回家,在村裡買米,然後燒火做飯。父親得了重病整一年,郭原平衣不解帶,口不嘗鹽漬的蔬菜,這樣過了一冬一夏,連覺都沒躺下睡過一次。郭原平每次去市場賣東西,別人問多少錢,他總是栽減成市價的一半,這樣時間長了,城裡的人都認識他,於是加還本價給他,賣者買者彼此總要互相推讓。郭原平總想使買的人稍稍減價,等價錢低廉然後才收錢。郭原平住的房屋下面潮濕,他便繞著宅基挖了條水溝疏通淤水。他在房子旁邊種了一些竹子,春季夜裡有人來偷竹筍,有一次,郭原平偶爾起來撞見了,偷筍的人奔逃掉進了水溝。郭原平認為自己不能廣施善行,而使偷者摔跤,於是在種竹筍地方的水溝上搭一座小橋,使偷者行走方便,又采了些竹筍放在籬笆外面。偷筍人感到很慚愧,從此再也沒有人去他家偷筍。郭原平以種瓜為業。宋世祖大明七年發生大旱災,他的運瓜水道不再能通船,縣令劉僧秀憐惜他貧窮年老,放其他溝渠的水給他。郭原平說:「普天下大旱,百姓都很困難,怎麼能減少灌溉稻田的水,用來通行運瓜的船呢?」於是他步行改走他道去錢塘賣貨。每次行船來錢塘,看見旁人的船被堵在水壩下還沒有牽過去,就迅速操槳過去幫助,自己的船自己牽引,不要旁人的幫助。若是自己的船已經通過了水壩,後面的人還沒趕上來,他常常停船等待,似乎這樣已成了習慣。因為郭原平的德行令人欽佩,所以太守王僧朗推舉他為「孝廉」,郭原平沒有接受。太守蔡興宗來到該郡,對郭原平的為人行事也很欽佩,感到驚異,於是便把自己的米饋贈給郭原平和山陰縣朱百年的妻子。郭原平堅決的一再推讓,誓死不受。有人問他說:「府君嘉獎你淳厚的德行,憐憫你年老貧窮,所以才有贍養之贈,豈能苦苦推辭呢?」郭原平回答說:「府君如果因我的孝義行為而給以賞賜,則不止我一個人做得好,所以不能隨便承受這種賞賜;如果因我貧窮衰老而饋贈,而八九十歲的老人很多,家家都很貧困,並非只是我一個罷了。」他始終不肯接受,朱百年的妻子也推辭不接受。郭原平從小到大與人交往,從來沒有頂撞的言辭,與他居住一起的人相處數十年,不曾見過他喜怒的臉色。他有三個兒子、一個弟弟,都有家族的德行。長子伯林,被舉薦為孝廉,次子靈馥,被聘為儒林祭酒,都沒有接受。
㈡ 山西省原平市對八十歲以上的高齡老人怎麼補貼
山西省原平市對八十歲以上老人沒有任何補貼,即便有也是村集體給予的,不是每個村都有這樣的優恵
㈢ 山西省原平市社保局可以辦理老年人一次性交費每月領養老金嗎
職工養老險(包括自由職業)從2020年截止,是不允許一次補交養老保險每月領取養老金的,城鄉居民養老險可一次性補交每月領取養老金的
㈣ 在山西原平生活,你覺得多少錢的退休金才能夠一個普通老人的晚年生活
假如在山西臨汾日常生活得話,我認為一個月拿2000元上下的退休養老金才可以一個一般老年人的老年生活,你們感覺我講的對不對?
山西臨汾這個地方近些年的發展趨勢也是較為快的,因此從這當中能夠看得出本地的政府部門對這一件事兒是十分重視的,而且從這當中還可以看得出本地的大家也是十分相互配合政府工作的,並且山西臨汾這個地方自然環境也是很唯美的,氣體很清爽,因此我覺得這個地方是特別適合老人定居的。
在如今的這一時期,有很多地區都是會給老人發很多退休養老金,並且這種退休養老金徹底能夠支撐點一個老人的老年生活,而且有很多老人還能攢下很多錢,因此從這當中能夠看得出在我國政府部門對老人是很好的,如今也是有許多 地區上調養老金,因此從這當中還可以看得出有很多老人都是會因而而覺得很開心的,而且也會覺得很達到。
㈤ 在原平這幾天給55歲的老人辦理養老保險,每年繳費5800元,15年共9萬多,請問這個合適嗎
只要是經濟條件允許,個人認為還是挺合適的。
一共繳費不到玖萬元,老人每月都有一個固定的收入。按照現在的形式,這個收入每年還會遞增10%,比銀行的利息是高多了。
㈥ 在山西原平多少錢的退休金,才足夠養老
我覺得在山西原平每個月起碼有3000元的退休金才能足夠養老,但這只是我的看法,你們覺得在當地有多少的退休金才能足夠養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