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老人在臨近春節前離世多久火化合適
在老人死後的第二天火化入棺,第三天入土為安
② 辦理喪事一般都是什麼流程呢需要幾天,從人去世開始算
因每個地方風俗不同,具體的做法也不一樣。但是流程大同小異,你可以結合當地的風俗進行增減。
流程:一是去找殯葬車;二是給亡者擦拭遺體並穿壽衣壽衣;三是小殮。咽氣後,如果死者上邊沒有長輩就將屍體停放在堂屋正中,否則只能停放在偏房,叫「小殮」。;四是報喪,喪家給至親好友送信,請來「探喪」,瞻謁遺容。 五是請"陰陽先生"來驗視死者,看看喪葬忌諱。
停靈天數均為單數,停靈天數根據主家實際情況而定,一般為三天、五天、七天。
詳細過程:1,家屬來人或打電話請與殯儀服務中心聯系,確定喪事的時間,選定殯儀館,預定殯儀車、告別室等事宜。
2, 給亡者最佳的穿戴時間,是在先人咽氣之前,穿戴完畢為佳,這樣才能確保先人衣物完整的西去。穿戴的順序是先里後外,先下後上。絆手絲、絆腳絲是在給先人指路後,入殮前,纏在雙手和雙腳上即可。
給裝老衣服,不能有兜,如果有兜,必須剪開兜底。所有的衣物不可帶有任何動物皮毛,尤其是先人不能穿皮鞋,不能穿帶皮毛的壽衣下葬。給先人焚化衣物的時候,要疊好後配以紙錢焚化,不可胡亂挑撥,焚化不盡。
3,搭喪棚、設靈堂,上貢品:上插三根纏有棉花絨筷子的半熟倒頭飯一碗,饅頭左右各五個,金絲供一個,背雞血塊的倒頭生公雞一隻,葷菜二碗,素菜二碗,貢酒三杯,供茶三杯,筷子五雙,干鮮果品單樣單數,其中要注意的是,所有貢菜不可用牛肉和馬肉。擺祭用的祭菜需格外另備,不在此中。
4,朋友親屬來祭拜上香,家屬需要還禮表示感謝,客人走了不能送,這是規矩都不會挑的。
5,出殯時有長子或者長女在靈車前摔盆,車隊有了以後,老頭燒枕頭用五穀給家裡撒遍,火化告別以後,就是答謝親友去吃飯。
備註:在出殯之前,就要開始拆靈棚,靈棚一拆完,馬上起靈,不可停留。抬棺材的必須是已婚有子嗣男性,且屬相不與死者犯沖。棺材抬上靈車後,不能停留等待,馬上出發。待靈車從家中走干凈之後,馬上將停屍板和墊棺木拉去十字路口處或報廟處焚化即可。
先人下葬日、七日、百日、周年日若逢農歷佔七日和八絕日(八絕日即農歷立春、夏、秋、冬節氣的前一天和後一天)必須錯開祭拜,且祭拜日只可提前,不可延後。
每年清明前後是傳統的祭奠時節。其他時間如春節、鬼節以及死者生日、逝世周年等等都可以祭奠。現在殯葬部門開始實施網上祭奠計劃,更方便祭奠親人。
我提倡 「厚養薄葬」 的新風尚。
老人在世的時候,盡可能孝順,能夠快樂的度過舒適的晚年,比什麼都好。
堅決反對、鄙視那些 「活著不孝、死了亂叫」 的卑劣行徑!
老人的喪事,盡可能從簡,不鋪張浪費,不講究排場,破除陳規陋習。
喪事過後,應該迅速從哀痛中解脫出來,盡快恢復正常學習、正常工作、正常生活。
節哀順變~~~
辦理喪事一般程序
一、開據死亡證明:
正常死亡的遺體憑醫療衛生部門所出據的「居民醫學死亡證明書」,五保戶或故於家中的老人可憑居委會、村委會出據的死亡證明,到就近的醫院換取醫療機構出據的死亡證明。
非正常死亡者或無名屍,憑區縣公安、司法部門出據的死亡證明辦理火化手續。
二、聯系喪事業務點:
家屬來人或打電話請與殯儀服務中心聯系,確定喪事的時間,選定殯儀館,預定殯儀車、告別室等事宜。
三、接送遺體:
辦理喪事當天,按照事先約定好的時間、地點等候殯儀車,同時攜帶好死亡證明。
四、在殯儀館:
舉行告別儀式,火化遺體後,挑選骨灰盒,最後交納喪葬費用。如若當日取走骨灰需提前聲明。
五、怎樣存放親人骨灰:
包括:骨灰堂、壁式安葬、骨灰深葬、骨灰林、墓地、骨灰撒海
六、祭奠事項:
每年清明前後是傳統的祭奠時節。其他時間如春節、鬼節以及死者生日、逝世周年等等都可以祭奠。現在殯葬部門開始實施網上祭奠計劃,更方便祭奠親人。
一般是三天結束,
一.中國傳統殯葬流程簡介:
中國傳統葬禮的主色調為白色和黃色,故亦有白事之稱,與紅事(喜事)相對。隨死者的信仰和經濟情況,整個過程中經常伴有有關的佛教、道教或風水儀式。
二.主要過程有:
1.小殮:為屍體凈身整容,穿上壽衣。這個步驟要盡早,甚至有時在斷氣之前就進行。因為過幾個小時,由於肌肉細胞死亡,會出現稱為屍僵的四肢僵硬現象,影響穿壽衣。壽衣不能用皮質,因傳統認為這樣死者會轉世成動物。
2.報喪:正式通知遠近各處的親友死亡時間、情況和葬禮安排。經常有嚴格的形勢和順序規定。
3.奔喪:親友攜帶禮品、禮金、輓聯、花圈等從外地來參加葬禮。
4.停靈:又稱暫厝,將屍體在靈堂停放若干天,等待前來奔喪的親友;同時有助於確定死亡而不是昏迷假死。靈堂可為家中房間、臨時搭制的靈棚、或殯儀館的專用房間。靈堂內設悼念條幅、死者遺像、供奉死者的食品(供品)、香、蠟燭、紙錢等。另外,在暫時不能正式安葬死者的情況下,將棺材寄放在寺廟等地,等待未來下葬,也可稱作停靈。
5.守靈:停靈期間,已在場的親友,特別是死者的晚輩在靈堂輪流守護死者,接受奔喪者的弔唁。在整個葬禮期間,死者親近的晚輩(稱為孝子/孝女)穿不縫邊的白色粗麻布衣服或褂子,腰系草繩或麻繩,腳穿草鞋,稱為孝服。
6.大殮:當著家屬的面,將死者移入鋪有褥子的棺材,蓋上被子,釘上釘子封棺。富裕的人家可能用內棺和放置隨葬品的外棺兩層。
7.出殯和下葬:把棺材送到墓地埋葬。出殯開始的標志是孝子將一個瓦盆摔碎,稱為「摔盆兒」。由孝子執「引魂幡」帶隊,有樂隊吹打,沿途散發紙錢到墓地。下葬儀式有風水師協助。
8.燒七:下葬後,親友每七天去墓地看望並燒紙錢,一共去七次共四十九天。還有類似的叫魂、燒紙錢等活動,稱為「做七」。第四十九天的儀式稱為「斷七」,為正式葬禮部分的結束。
9.守孝:按儒教的傳統,孝子應該守護在父母墓的周圍三年,期間避免娛樂、飲酒食肉、夫妻同房等。
10.牌位:家人用香燭祭品供奉寫有死者名字的牌位。
11.囿年:就是死者一周年。
12.三年:就是死者第二個周年。三年後,就可以給故者掃墓了。
13.掃墓:親友於清明節及冬至、春節期間修理、打掃墓地。
三.中國傳統葬禮:
1.送終:老人生命垂危之時,子女等直系親屬守護在其身邊,聽取遺言,直到親人去世,這在習俗中稱為"送終"。送終是一件大事,能為老人送終是表明子女盡了最後的孝心,未能為老人送終常常成為人們一生中的一大憾事。有沒有子女送終,是不是所有子女都來送了終又是老人是否有福的一個判別標准。在老人臨危之時,家人要將其從卧房移到正庭中臨時鋪設有板床上,板床在較窮的地方就用臨時卸下的門板做成。因為民俗以為人若在床上死。靈魂就會被吊在床中,無法超度。有的地方也把死老是否在板床上死看作是子女是否盡了孝道的標准,老人在床上咽的氣,子女往往會受人非議。夭折的人,家人雖不會將其移入正庭,但也會將其移至床前地上。如果死者之上還有長輩,死時,也不移入正庭。在許多地方,人死之後,家人都會燒紙錢,稱為"燒倒頭紙",有的地方更明白,叫:"燒落氣紙"。此外,還人鳴放鞭炮,一是表示死者歸西,二是向鄰居報喪。人死之後,家人要圍在死者身邊慟哭,未死時,則禁止哭泣。
2.報喪:死老咽氣後,家人應盡快向親友發出報喪貼,或登門通報死訊,對遠方的親友,要告訴其開吊下葬的日期。報喪的孝子要穿孝服,戴孝帽,到了別人家,不能進門,有人來迎接時,無 論長幼,都要叩首。
3.入殮:死者入棺前,要為之整容,如剃頭、刮臉、換擦洗身、穿壽衣等,然後再以白綢(有的地方也用紙錢)掩面。民俗以為,不能給死老穿皮衣皮褲,否則死者會轉世為獸;為死者穿衣時,不要將眼淚滴到死者身上,否則以後做夢就見不到死者。有的地方要求為死老配木梳一把,鏡子一面。在死者死後的二十四小時內,要由專人選擇好時刻,正式將屍體移入棺中,入棺時,死者一 般是頭朝里腳朝外。
4.守鋪:死者家人在老人死後到正式放入棺材期間,要晝夜輪流守護在死老鋪側,以示服孝,叫做"守鋪"。死者入棺之後,家人守護、睡卧在棺旁,叫"守靈",也叫"困棺材"。
5.擱棺:因為要選擇吉日吉地安葬死者,因此,可能要停樞在家,稱為"擱棺"或"停棺"。"擱棺"的風俗,在古代常見,一般要擱七天,有的甚至擱棺十幾天,幾個月,現今則不常見,即使擱棺,時間也不長。
6.居喪:居喪是指死者家人後輩自死者斷氣時起服喪。男子 *** 華麗的衣服,穿草鞋(現在已不常見);婦女則要脫去身上的裝飾品,脫下彩色衣服。男女各依其與死者關系的遠近,穿孝服,戴孝帽。孝子在居喪期間(一般為一月或百日)不能理發,不能同房,不能會晤親友、參加宴會、進寺廟等。尤其是在安葬之前,這些習俗必須嚴守,否則不吉。
7.弔唁:弔唁是喪葬禮俗中比較重要的內容,弔唁的方式因各地風俗不同而有區別。弔唁時,與死者關系的遠近不同,弔唁的禮數,方式也不同。死者子女在接到訊息以後,首先要哭悼,然後問明死因,盡一切努力盡快上路奔喪。臨到家時,要"望鄉而哭",出嫁的女兒,有的甚至一路哭來。到家後,先要在靈前跪叩,哭悼,直到有人安慰才停止。親朋友鄰,雖不致於和孝子一樣悲痛,但也要盡量表現得比較哀痛一些。親友前來弔唁的時候,孝子要陪同。比較親近的親友,一般要在靈前正式舉哀哭悼,直至有人勸慰。如果不是較親近的親友,則可以在靈前燒化幾張紙錢即可。親友前往弔唁時,一般都要攜帶禮品或禮金。禮金用黃色、藍色簽封好,在正中的藍簽上寫上"折祭×元"。"奠敬×元"的字樣。禮品有匾額、輓聯、挽幛、香燭、紙錢等。
8.接三:接三也叫"迎三"、"送三"。民俗認為,人死了三天,他的靈魂要正式去陰曹地府,或者被神、佛或神、佛的使者迎接去了。並不是每一個人死後都能升天或者西天,但若在死者去世三天靈魂離去的時候,為他請僧眾念經禮懺或者放焰口救度惡鬼,就能使死者贖罪積德,到天上。相對於神來說,是迎接死者的靈魂到天上;相對於死者親友,是送別死者的靈魂到天上。因此,這個儀式叫"迎三",也叫"送三"。送三時,要用紙扎一些車馬,以供死者上路時用。放焰口是接三中最重要的禮俗。據說焰口就是餓鬼餓鬼,在地獄受苦受難。民間舉行儀式,擺放三寶,即佛、法、僧,便可以讓餓鬼得到救助,脫離苦海。焰口有佛教《瑜伽焰口》,比較常用。還有道教的《缸罐焰口》。在喪葬禮儀中,還有做道場的。其作用與放焰口類似,這種道場常由僧人、道士一起做。
9.出殯:出殯又叫"出山",出殯要先請陰陽先生選擇吉日吉時,叫做"開殃榜"。出殯之前,先要辭靈。先裝"餡食罐",把最後一次祭奠的飯食裝在瓷罐里,出殯時,由大媳婦抱著,最後埋在棺材前頭。然後是"掃材",即把棺材頭抬起,孝子放些銅錢在棺下,然後用新笤帚、簸箕掃棺蓋上的浮土,倒在炕席底下,取"捎財起官"的意思。出殯的程序為:先轉棺,將棺材移出門外,再抬起棺材頭,備好祭祀用口,由禮生主持禮儀,喪主跪拜,禮生讀完祭文後,由僧道引導孝男教婦"旋棺",在棺材周圍繞行三圈之後,再用繩索捆好棺材,蓋上棺蓋。抬棺即將起行,送葬隊伍也要准備好,一般是長子打幡在前,次子抱靈牌,次子以下的孝屬們持裹著白紙的"哭喪棒",大兒媳抱"餡食罐"。准備妥當後,即可起杠,伴隨起杠,還有兩項禮儀:一項是把死者生前所用的枕頭拆開,把里邊的蕎麥皮等和枕頭套一起燒掉;另一項儀式"摔瓦",即把靈前祭奠燒紙所用的瓦盆摔碎。這個盆叫"陰陽盆"俗稱"喪盆子",不過也叫"吉祥盆"。這個儀式很重要,摔盆者一般是死者的長子或長孫,是關系非常近的人,如果無兒無孫,而不得不由別人來摔盆,這一儀式就會使摔盆者與死者的關系變近,甚至確立財產繼承關系。摔盆講究一次摔碎,甚至越碎越好,因為按習俗,這盆是死者的鍋,摔得越碎越方便死者攜帶。瓦盆一摔,杠夫起杠,正式出殯。送葬隊伍隨行。出殯的順序一般為:草龍--銘旗--孝燈--吉燈--放生籠--銘旌--香亭--像亭--魂轎--紙橋--樂隊--靈柩--遺族--僧道--金童玉女--送葬親友。當然,各地風俗不同,出殯的隊列、形式也有差別。富裕人家儀式隆重講究,冥器齊全,窮人家的葬禮,則可能要簡單得多,講究也會少一些。在傳統喪禮出路上,還有幾項禮儀。如揚紙錢,擺茶桌路祭等。揚紙錢是揚撒由白紙做成的狀如銅錢的紙錢,一般由專人在孝子前面揚撒。在起杠後,遇有路祭,經過十字路口,河沿,橋梁祠廟,城門,以及下葬時,都要揚撒紙錢。茶桌和路祭棚多為喪家的親朋擺設,對喪家表示哀悼和慰問。茶桌供孝子和親友飲水,孝子要跑下叩謝。路祭是指在出殯隊伍所經之路設供桌或祭棚,祭奠亡靈,遇有路祭,送葬隊伍一般要停柩進行祭奠和答謝,祭奠完畢即起棺繼續前行。
10.落葬:到達墓地後,再次整理墓坑,把隨葬的餡食罐、長明燈放在墓坑壁上龕內,掃去腳印,然後將棺木徐徐放下,由陰陽先生用羅盤儀矯正方向,由喪主鏟土掩棺,並堆土成墳堆。
11.居喪:在親人去世之後的一段時間里,必須要在生活的許多方面進行節制,以表示對親人的哀悼和思念。這就是居喪。居喪之禮節,對於孝子要求更嚴。在古時候,孝子要居喪三年。為什麼是三年呢?因為按慣例,小孩子在出生以後三年不離母親的懷抱,因此,父母死後,孝子應服喪三年,以示回報。三年之間還會有很多小的禮儀,禮儀繁多,要求嚴格。在現代,人們生活節奏加快,工作繁忙,但有人仍要居喪,只不過比古時短得多了。
一般都是放三天,除非是遇上什麼日子才放五或七天,個個地方不同,所以時間也不一樣,一般的話是一個上午就能弄完。
一般逢單出殯。
1,3,7,不過沒逢5出殯的。出殯結束即意味著辦喪事結束。
凶死一般一天就出殯,最常見的是3天出殯或7天出殯。
夏天天熱,放不得,3天出殯。
冬天天冷7天也可以,一般情況是辦老人的喜喪。(喜喪就是老人年齡大了,屬自然死亡的)
各地都不一樣。漢族大致是:
漢族喪葬舊的傳統是講究重殮厚葬,並且夾雜著許多迷信的習俗。人死了,要先沐浴,然後入殮。「殮」的儀式分為小殮和大殮。小殮是給屍體裹上衣衾,大殮是把屍體裝進棺材。棺材要盡量做得好,有的富貴人家是用珍貴的木料(如楠木)做棺材,還要油漆彩畫。辦喪事要隆重,舉行數日甚至十幾日的弔唁祭奠活動,還要請和尚道士念經,為的是讓死者的靈魂早日升天。
喪事期間,死者親屬要穿孝服,在靈堂守靈。中國古代禮制,把孝服按與死者血緣關系的親疏分為五等,在現代漢語里還有「五服」這個詞,表示血緣關系的遠近。孝服用白布做成,這與西方民族穿白衣做禮服的習俗大不相同。清朝時有一英國人第一次到中國來,遇到出殯的隊伍人人穿白色衣服,而神情卻痛苦悲哀,覺得十分奇怪。在古代,出殯時有人唱輓歌,晉代大詩人陶淵明生前就為自己寫過《輓歌詩》三首。後世的輓聯、挽幛就是從古代的輓歌演變而來的。
喪葬儀式規模大小與死者的地位身份密切相關,在封建社會對不同地位身份的人喪儀都有嚴格的規定。王公貴族、富豪之家常以規模宏大的喪儀來炫耀自己的權勢。《紅樓夢》里寫寧國府死了秦可卿,所用棺材價值數千兩銀子,由二、三百名和尚道士念經,出殯時的隊伍「浩浩盪盪,壓地銀山一般」。而窮苦百姓連起碼的溫飽尚且達不到,自然也就談不上「重殮厚葬」了。有時甚至只能用一片席子包裹一下屍體,草草埋掉。
尊長死後,子孫要在家守二十七個月,其間停止交際和娛樂,做官的也必須離職回家守孝 ,以表示對尊親的哀悼,稱「守制」。
各地風習不同,停放時間也不同,有的地區刊期停放上月,也有一兩天的。至於吹喇叭,一般出殯前夜(坐夜)和出殯時,也有搞多少天的。
這個不是你該管的事吧,
同事有他自己的親人,
一般都是親人來的吧,
沒有親人還有工會呢。
③ 人去世的講究(山東人)
1、報喪:完成送終前後的種種程序後,便向親友報告死訊,此為報喪。
2、入殮:將死者裹棉穿戴整齊入棺,謂之「入殮」。各地均有專事為死者入殮的人,有求必應。
3、請七:喪亡之日起,每7天為一七,七七共49天,逢七,兒孫們備香燭貢品,在靈前或墳上祭奠,俗稱「請七」。
4、出殯:由於選擇墳地或其他原因,停柩做喪,最短3天,最長經年,一般是49天,把靈柩送往墓地,謂之「出殯」。
5、安葬:出殯前,先請風水先生選定墳地穴位,破土挖坑,坑內傾石灰。靈柩到達,坑內再燒一些豆萁麻拮,並留火種,然後才能陳棺擺正。還要宰雄雞淋血於棺蓋,放爆竹,燒紙錢,最後一次焚香跪拜。
④ 老人去世一般入棺材有時間規定嗎
分歲數最長是七天,也有五天到六天的,都有一定的說法,白發人送黑發人時間會長一些。
⑤ 老人去世後合葬規矩
1、死者一歸天,喪家便會找到家族長輩,幾個人一起到家族墓地。根據死者的輩分、年齡和家族男性成員的情況,確定死者的墓葬地點。死者如不是突然亡故,這項工作在死者病危時便會完成、挖掘墓穴是在死者辭世後進行。北方農村把挖掘墓穴叫做打坑。
2、打坑人多是同族晚輩。也有鄰里幫忙的。打坑之前,孝子要先祭奠祖墳,燒一些紙錢,然後再對墓穴地進行祭奠。祭奠儀式很簡單,燒一炷香,叩首幾個即可。打坑的前三鍬土要由孝子親自挖,表示孝道。墓穴都是直上直下的豎井。類似於棺木,也是一頭大—頭小。長和寬都要大於棺木兩二尺。給下放靈樞留下空間。墓穴深度要看地勢,高坡要挖得深一些,低窪地則要淺一些。深度一般為七八尺,使靈樞上面有四五尺厚的土層。
3、不少地方有暖穴的風俗。墓穴挖成後,在穴中燒把火,俗稱暖窩。認為經過暖穴,埋葬在穴中的死者,就能在溫暖舒適的冥界里生活。有的是往墓穴中倒上一些草木灰,意思是煙火不斷,生活美滿。